植株调整plant regulation调整某些作物植株的有关器官以控制蔬菜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协调其相互关系的技术措施。包括整枝、摘心、疏花、疏果、摘叶、束叶、压蔓、绑蔓、支架等。多用手工操作或用生长调节剂处理。目的在于避免植株徒长,减少消耗,加强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病虫及机械损伤;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提高结实率,促进早熟,以获得高额优质的产品。中国古代对蔬菜植株调整已有记载,《氾胜之书》(公元前1世纪后期)的区种瓠法中记述,长出的茎要“留强者,余悉掐去。引蔓结子。子外之条,亦掐去之,勿令蔓延”。近代随着蔬菜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植株调整的理论和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植株调整的生理作用在于控制光合作用产物的流动中心及调节物质运转关系。营养生长时期光合产物主要流向生长点,生长点不断分化茎、叶,逐渐成为以制造光合产物为主的器官。产品形成时期,二年生蔬菜的光合产物输送至根、茎、叶等贮藏器官;而一年生和部分二年生蔬菜在开花结实阶段同化产物流向花、果和种子。有足够的功能叶,才能形成充足的同化产物,不断输送给贮藏器官、花、果和种子,以形成肥大的贮藏器官和果实。以上两者的关系协调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 植株的顶芽、侧芽和侧枝生长过旺,消耗同化产物过多,输送给贮藏器官和果实的养分不足,不能获得高产。采用摘心、整枝和摘叶等措施,便能提高净同化率,节省消耗,促进同化产物转运到贮藏器官和果实,减少落花落果,为高产优质创造条件。花、果过多,彼此争夺养分,适当疏花疏果或及时采收能避免落花落果,促进果实生长。瓜、果、豆类蔬菜在高温或低温、或光照不足等不利环境条件下易导致落花落果、雌花分化少、茎蔓徒长。如施用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或诱导雌花分化,抑制生长,能增加贮藏器官和种子的贮藏容量,充分发挥功能叶的效用。植株调整还可协调个体和群体关系。采用整枝或支架措施,缩减植株个体占有的空间或面积,适当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密切相关。采用某一项植株调整措施时,任何一个器官的消长都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因此,在植株调整时应当适时适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