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铁路运材forest railroad transporta-tion将集运到伐区楞场的木材利用森林铁路运送到贮木场的作业。简称森铁运材。森铁运材由森铁线路、牵引机车、车辆、车站、通讯设备及一整套技术管理机构和保养机构组成。森铁运材按木材类型分为原条运输、原木运输、伐倒木运输和木片运输;按车辆型式分为台车运材和板车运材。 沿革 1912年俄国为掠夺中国东北的木材,首先在黑龙江省苇沙河(今苇河)林区修建长20公里、轨距为1 524毫米的森铁。1919年波兰人在滨绥线横道子(今横道河)修建长44公里、轨距为762毫米的森铁。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陆续在吉林省八家子、天桥岭、临江,黑龙江省柴河、鸡岭、山河屯、东京城、带岭等地修建了一些森铁。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中国东北林区共有森铁24条,总长1 380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森铁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并在内蒙古、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自治区)出现了森铁运材,并统一了轨距为762毫米。1982年2月末全国共有森林铁路36条,总长11 000余公里。1948年制定了森铁线路设计施工和维修标准,并于1949年编入《森铁概要》一书中,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法规性森铁技术文件。森铁在一些林业先进国家采运生产中发展更早。美国于1852年修建了一条木轨道森铁,1876年建造了第一条钢轨森铁,到1937年美国森铁达10 800公里。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长野县秋田县等林区用森铁向东京运输木材,到1955年森铁运材达到高峰,线路总长达6 000公里。苏联于1919年始建森铁,到1956年森铁共522条,总长18 881公里。 主要指标 ❶运量指标:用木材周转量(立方米·公里)表示,是运量与运距之积。 ❷速度指标:有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公里/时)等。前者是各区段行车公里总和与各区段行车时间总和之比,后者是各区段行车公里总和与各区段列车共用时间(包括站停时间)之比。 ❸车辆运用指标:有车辆走行公里数、车辆载重量、车辆周转率、车辆日车公里、车辆平均换算重量等。 ❹机车运行指标:有机车全周转时间、机车日车公里、机车平均牵引量等。 ❺劳动生产率指标: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立方米/人·年)、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立方米/人·年)。 ❻运输成本指标:有立方米成本(元/立方米)和立方米公里成本(元/立方米·公里)等。 列车运行图 是森铁列车在线路区间运行时间及在各车站停车或通过时间的指示图。它不仅是日常指挥森铁列车运行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为林业事业服务,保证行车安全、车辆周转,提高森铁运输能力和运营工作水平的强力手段。列车运行图应保证:迅速运输木材及客货,安全运行,最有效地利用通过能力,最经济地利用机车车辆,保证各站密切配合,合理地安排司乘人员工作及休息时间等。列车运行图中,以水平线表示车站的中心线,以垂直线表示时间。列车由甲站行驶某时间后到达乙站用斜线表示,称列车运行线。为区别各种列车的性质、用途,运行图中采用多种有色符号表示不同的列车,并在各列车运行线上标明列车的车次。 展望 森铁运材是列车化运输,运量大、效率高,适于长距离运输。同时受气候、水文和季节影响很小,适于常年均衡运材生产。但森铁运材也存在机动灵活性差,线路维修耗用木材多,行车管理人员多,辅助设备多,运行速度低,爬坡能力差等缺点。从世界范围看,森铁线路和运材量逐渐减少。例如美国已取消了森铁运材;日本到1971年只剩下197公里森铁线路;苏联从1956年到1977年森林铁路由522条减到118条。但后来又有所发展。中国70年代以来,南北方也拆除了一些森铁,改为汽车运材。但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现有森铁应当尽量发挥其作用,并从组织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改造措施,以提高效能。这些措施有:❶适当增加列车重量,提高列车平均运行速度; ❷制定合理的包乘制度及检修制度; ❸利用动能闯坡; ❹编组空重混合列车; ❺加速列车通过限制区间,缩短车站间隔时间; ❻设计编制最佳计划运行图; ❼改进机车车辆,提高过热蒸汽温度,机车车辆轴承化等; ❽采用内燃机车; ❾采用加长轨道; ❿改进信号设备;(11)增加会让站;(12)选用现代通讯调度设备等;(13)采用混凝土轨枕替代木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