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梦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梦天 梦天唐诗篇名。七古。李贺作。见《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此诗写梦游天上月宫的幻想境界:“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属郭璞游仙诗一类,而又另辟新境。前四句描绘月宫景色,后四句写从天上下视尘寰所见沧桑变化和景物之渺小,以仙境的美好表达诗人对人世的厌恶。想象奇特,境界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两句,“分明说置身霄汉,俯视天下皆小”(姚文燮《昌谷集注》卷一),“梦中之游真豪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比喻新巧,气势豪纵,颇具李白遗风,为传世名句。 ☚ 李凭箜篌引 南园十三首 ☛ 梦天〔1〕《梦天》这首游仙诗是李贺独特风格的代表作。梦天指梦中游览天界。 〔2〕“老兔”二句:老兔寒蟾,神话传说月宫里有玉兔金蟾。蟾,蟾蜍。泣天色,指月色皎洁,天空澄清,像是被老兔寒蟾的泪水洗过一般。云楼,指月宫中的楼阁。壁斜白,月亮初升斜挂天空,月宫半开半掩,一片斜光洒在白壁上。 [3]“玉轮”二句:玉轮,指圆月。轧露,碾着露水。鸾佩,雕有鸾凤的玉珮,代指佩带鸾珮的仙女。桂香陌,桂花飘香的路上。二句写月亮的轮子在天空移动,被碾着的露珠弄湿,在飘浮桂花香的路上与佩带鸾珮的仙女相逢。 [4]“黄尘”二句:黄尘,指陆地。清水,指海洋。三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更变,变更。二句写从天上看下面的陆地、大海和三座仙山之下,千年来变化迅速像跑马一样。 [5]“遥望”二句:齐州,即中州,犹言中国。九点烟,古时中国分为九州,从天上遥望,像是九点烟尘。一泓,一汪深水。泓,水深貌。杯中泻,倾泻杯中。二句写远望中国九州仿佛九点烟尘,深湛的大海像是倾泻在杯中的一汪水。 这首游仙诗,写梦中游天。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驰骋丰富、奇特的想象,遨游长空,俯瞰下界,感慨人间的渺小和尘世的沧桑变化,涵蕴着对渺小多变的人生荣辱浮沉的豁达胸怀。想象奇谲,比喻新巧,在体式上虽是七言八句,却不是当时已经盛行的近体,它中间两联不对仗,不押平声韵而以仄声入韵,也不求平仄相对和粘连,体现了李贺诗的“险怪”特色。 梦天李 贺
人们一提起李贺的诗,便自然会想到他的想象力之丰富无比,遣词造句又奇妙非常。从这方面看,《梦天》可作代表。本诗写他梦中登上月宫的所见所闻,属于游仙诗一类。全诗短短8句,内容充实丰富,不仅包括了人们所熟知的有关月宫的美妙神话,也抒发了诗人的哲理性的思考。全诗分两部分,前4句写作者梦中所见的月宫景物,后四句写他在月宫中俯视尘寰见到的大地风光。“月中有兔与蟾蜍”见于《五经通义》。这里的兔更是老兔,蟾更是寒蟾(在《李凭箜篌引》中有“老鱼跳波瘦蛟舞,露脚斜飞湿寒兔”之句,鱼又是老鱼,蛟又是瘦蛟,兔是寒兔。其例甚多,凡此皆可见诗人遣词造句之独特奇妙出人意表),而且还在哭泣。多么悲凉凄切的画面!既可说是描绘当时天寒雨湿之景,也可说是反映年轻诗人心中的凄苦。继而天气转晴,月亮冉冉升起,月光斜射着云楼上半开着窗户的白壁。小雨初霁,空中水气未干,因为月亮又称为玉轮,所以月光洒在半湿的地上,就成了玉轮辗在它上面了。轧,音亚,辗的意思。以上3句描摹月宫景况,情景是虚幻的,写法却是写实的。在这美妙神奇的背景上,出现了系着鸾佩的仙女,此处鸾佩代指仙女,与诗人邂逅于香陌之上。到这里一转,接下去4句说诗人从天上俯视尘寰,见到了三座神山之下的中国大地,黄尘清水,变化无穷,沧海桑田有如奔马之迅疾,这是从时间上说,千年不过一瞬,而从空间上说,从月宫上、下望中国九州大地,遥望如九点烟尘,汪洋大海也不过是一泓海水而已。 而这首小诗里,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呢? 首先,他摹写想象中的神仙世界,是由于他对自己所置身其中的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和内心的苦闷。李贺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希望事业上能有所成就。在唐代,政治上要有所作为,只有两条道路,一是凭借门第,一是通过科举。而科举中最为时人所重的即考进士。李贺出身皇族,但他家早已衰落,无法凭借门第以求仕进,但他又有强烈的抱负,因此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考进士上。以他之才,当然是有把握的,不巧的是李贺父名“晋肃”,进、晋音同,嫉才的人便乘机攻击,说李贺不应参加进士考试、应避嫌。唐代大诗人韩愈为此还写了《讳辨》,但还是敌不过世俗的偏见,李贺万分失望,只得放弃考进士,然后回到故乡。《出城》一诗可见:
诗人仕途上的失意和对现实的不满,形之于诗,有时表现为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时则升华为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与追求,本诗则兼而有之。全诗写他梦游月宫,表面是一首普通的游仙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游仙诗。月宫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神仙洞府,兔是老兔,蟾是寒蟾,而且还在垂泪。月宫只是一座阴冷的云楼,遇见的仙女,也只是普通的少女。天上并不胜过人间多少。不仅如此,根据神话传说,天上仙人可以长生不死,因而人间帝王想方设计寻求不死之药。但在李贺看来,不仅人世无常,神仙也是要老要死的。不妨看看他的《浩歌》:
这首诗写梦境,想象丰富联翩不断,写月光,便想到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天阴雨湿,便想到月中的玉兔蟾蜍都在哭泣流泪。再由月亮又称玉轮,称之为轮,当与车相同,车轮经过地面可说辗过,月亮既是玉轮,月亮照射下界,有如辗过一般,月亮发出的一团光,也感湿润了。从月球高处遥望九洲,既小且模糊,故曰“九点烟”,再看四周的大海,又如一汪清水向杯中流淌。真是似幻似真,富于变化。 梦天
这是一首类似郭璞“游仙诗”的七言古诗。作者根据神话传说,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遨游太空的奇幻梦境。故题名“梦天”。 此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巧,用喻新颖,气象开阔,很能显示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我们曾经作为一项“将旧体诗改写为新体诗”的作业,要求学生改写此诗。故对这首诗的讲解,主要讲三点,以便大家在改写中掌握诗歌的基本精神。
着重弄清以下几个词语: 老兔寒蟾——兔与蟾(蜍),均为月亮之代称。古代神话传说中,有说月亮中的阴影,就是玉兔和蟾蜍(虾蟆之一种)。据宋人李防《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典略》载云:“兔者,明月之精。”卷九四九,又引张衡《灵宪》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云楼——注家对此解释有二说:①想象中的月中楼阁。这是传统的解说,据《李长吉诗歌》三家注云:“云楼,指月宫,仙人住处。”现行注本,多数沿用此说。②云层幻化的空中楼阁。金注本、唐诗小扎等持此说。我意二说可以并存,但倾向于后一说。因为这比较接近辞面本身含意,同时也符合科学道理。 玉轮——对此,也有二说:①玉轮,即轮之美称。此指月中仙人乘坐之车。②指月亮,如玉轮之月。旧版《辞源》有“玉轮”条云:“谓月也。元稹有诗云:‘黄道玉轮巍’。” 此两说,均有依据,也可两通。但加注时注意两点,即:一是,要同全诗意境合拍,同“云楼”一词的解释取得一致。二是,解说古诗文,可以有一定灵活性,但务必有依据。据此,我认为,以第二说较妥,旧注早已作这样解释。 鸾珮——也有两说:①多数认为“鸾珮”,是雕着鸾凤的玉珮。此借指系着鸾珮的仙女(这里指月里嫦娥)。②珮,即“佩”,是系在带上的饰物,用不同形状的一串玉块组成,走路时玉块互相撞击,发出声音。鸾珮,即形容珮玉声音像鸾鸟的鸣声悦耳。我看,第二说比较牵强;第一说简明,也有理有据。 湿团光——由于对“玉轮”解说有异,对此诠释也有分歧:①多数认为“湿团光”,是指为露水浸湿了的团团月光。②认为是因为玉轮沾露,所以说“湿团光”。这里的“团光”,是指圆轮之光,非月轮之光。 黄尘清水——指陆地与海洋。也可说“桑田与沧海”。据清人王琦注云: 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俱在海中。今视其下,有时变为黄尘,有时变为清水。千年之间,时复更换,而自天上视之,则犹走马之速也。 晋人葛洪《神仙传》云: 麻姑谓王方平曰: “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此诗化用其意,即沧海桑田,变化频仍的意思。 齐州九点烟——齐州,即中州、中国。(见《尔雅·释地》邢昺注)。古代将中国分为九州,周遭即为大海。从天上看去,九州就如九点烟尘。
此诗的中心内容:梦游太空(月宫)。因此,全诗可分两大段,即: 前四句为一段:从人间飞升月宫。大意是说: 一个幽冷的月夜,寒雨飘洒。突然雨停云开,云层幻成了楼阁,诗人在露水浸湿的团团月光的清晖中,升天遨游,然后进入月宫。当行进在丹桂飘香的路上,遇见了嫦娥仙女。 按照“云楼”和“玉轮”的不同诠释,也可作另一分说: 一个夜色迷濛的晚上,突然云层幻化,月中楼阁打开,在万里清辉中,诗人腾身飞进月宫,在丹桂飘香的途中,正巧同驾玉轮车、带鸾珮的仙女相逢。 后四句是第二段:从月宫(天上)俯视人间。其大意: 按着云头往下看,只见东海三为桑田,世事瞬息万变,“千年如走马”;转身下望尘寰处:辽阔的九州,宛如九点烟尘,汪洋浩渺的大海,也只似倒在杯中的一汪清水。
李贺以“游仙诗”的体制来描摹一个梦境,有何思想价值? 这里,虽然名为“游仙诗”,实际上不同于一般的正格游仙诗,它没有专门写幻想中的仙山灵域,只不过借以抒怀而已。正是所谓“托梦以诡世也”。因此,我们不应为其形式所蔽而不见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它的主要意义,至少有两点: 第一、在时间与空间的命题上,阐明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你看: “更变千年如走马”——“千年一瞬”,时不我待;生命有限,事物无穷;时间虽无限,但时机务抓紧;时空虽有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时空对接。 “黄尘清水三山下”——点烟易消,杯水快干,即使大海仙山,也难保永驻!一切事物不仅瞬息万变,而且互相转化;宇宙是发展的,人事更是演变无穷。 “一泓海水杯中泻”——事物的近看与远观,其结果是不一样的;一切事物的大与小,是与非、善与恶,以至美与丑等等概念,都具有相对性;同时也说明,立足点的不同,所见之象也各异。相对性是普遍存在的,绝对性则寓于相对性之中。 第二、宣扬了一种人生哲理:无常 它通过“仙境忧陵陆”的典实的化用,说明了这样一个人生哲理:人事沧桑,富贵无常。你想,蓬莱仙境,尚忧“陵陆”,何况尘世! 还不是沧桑无常吗! 它通过“遥望齐州”,又说明了一个为人之道:置身霄汉,俯视天下,一切皆小。这就是说,只要把立足点放高,视野开阔,胸襟磊落,对世事抱乐观态度,不必出世隐遁。作者所以要“梦天”,就是希望自己的政治理想(比为天上仙境)得以实现。实际上,这是以“纪梦”方式来“言志”。这可以在他的另一首《致酒行》的诗歌中找到旁证—— 《致酒行》是写饮酒发牢骚的,也用了一些“穷通变化”的事例,说明人生无常。乍看,似乎挺消极,但在收尾时,却涌出一个“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千古警句。(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中的名句“一唱雄鸡天下白”,就是从这里点化而来的。)这就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积极要求舒展抱负的心情。
将一首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新体诗,要弄清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务必弄懂弄通原诗。对于原诗的题旨是什么?原诗的意境怎样?原诗的技艺特色和诗歌的精华在何处?等等基本问题,如果不先弄得清清楚楚,那是无法进行改写的。即使改写了也不会成功。因此,在弄懂文字的基础上,还要学透弄通。 第二、改写是一种再创造,既要忠于原诗,又要高于原诗。这是说,在原诗的基础上敢于驰骋自己的想象,但又不使这种想象远离原诗。想象,并非胡思乱想,而是有根据地发挥。这样,就要求把原诗潜在的诗情、诗意、诗境和诗味统统发掘出来。要做到这一点,那就要掌握原诗中所提供的各种景象、物象和事象等种种有关情状、性能和特性。 第三、把握诗歌这文体的基本特征,不把一般语译当作新诗。什么叫“诗歌”,大家知道,这是不能把分行、押韵或不押韵的“分行文章”,都称之为诗歌的。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表征与要求。诗歌的基本要素应当有: ①诗必须“言志”。这是说,诗必须是发之于肺腑的心声,抒发自己的强烈感情。情,是诗之生命。 ②诗必须概括,即对生活的提炼和“提纯”。诗反映现实生活或非现实生活,均须经过高度的集中与纯化。即将生活中最具典型意义片断和最有表现力的事物,加以高度精炼地揭示本质。 ③诗必须形象。写诗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比其他文学样式的要求更高。诗的语言一定要十分精炼、形象、含蓄,意味隽永。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赋、比、兴诸手法综合运用。不论旧体诗或者新体诗均然。 ④诗必须想象。任何文学形式的创作,都必须发挥想象力。诗歌是形象的高度集中和最富感情的文体,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以至于离奇的想象。在这个前提下,把情、意、景、物等因素加以融化,铸成一个高妙的艺术境界。 ⑤诗还必须讲节奏。节奏,对诗歌是十分重要的,是其形式,也是它的生命。记得郭沫若曾经这样强调过。 什么叫“节奏”?简言之,就是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调子。它要在语音自然节奏的基础上,由相称的诗行、相称的音步和和谐的韵律构成。 总之,诗歌,除思想内容和感情这些基本因素之外,在形式上,还应具有图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此诗写梦天游月之幻境。前四写天阶月色,这是白露为霜时节,空中一阵微雨,好象是月中蟾兔因清寒而悲泣,雨霁云开,琼楼玉宇露出一角粉壁,——是梦的感觉,境界清凉、湿润、朦胧、虚幻。 紧接写车轮辗着清露穿行天街,团光微湿;“玉轮”的意象可能从月亮的形象得来,但不必指月,因为下句中乘车人便和素娥在月中桂树下相逢,——而这乘车人,可以假定为诗人之梦魂。说假定,是因为谁与鸾佩相逢、相逢后又怎样,诗中都未明确交待。 后四话头忽转,写从夭际俯瞰下界。“黄尘”、“清水”各指陆地、海洋,“三山”即传说中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洲,说它们“更变千年如走马”,是活用《神仙传》“沧海桑田”的典故。“齐州”即中州、九州,从天上看去不过是九个点儿而已,诗人杜撰了“点烟”一辞,表明它不但小,而且飘渺;陆地是这样,大海呢,也不大,一杯水而已,——江河赴海就象是往杯中注水而已。 梦天不奇,古已有之,奇在梦天所见所闻,如幻如真。梦从天上看人间渺小,还在人意中,梦从天上看到人世间变化的迅速,就出人意表,所谓“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李贺诗妙在他能形象地表现天上人间的这种速度差,以天上的眼光看人间,从而给人以新奇感和惊异感:“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树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浩歌》)、“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催月出。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捶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官街鼓》)写瞬息沧桑。“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空光流远浪,铜柱从年消”(《古悠悠行》)写风化过程。“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写花落之快。这些画面语言,只能用电影中的低速镜头(快镜头)来处理(如在几分钟内呈示种子的发芽、开花;鸡子的孵育过程),令人感到奇乎其技。李贺的想象力确实是异常活跃的。 梦天
【释】 1.老兔、寒蟾:均指月亮,古代神话中说月宫中有玉兔和蟾蜍。泣天色:是说月光清冷,夜空澄碧凄凉,有如蟾、兔在哭泣。云楼:指月宫中的楼阁。壁斜白:月亮斜照,云影遮掩下的墙壁团光,谓月晕如被露水沾湿。 2.鸾佩:雕有鸾鸟吉祥物的玉佩。佩为系衣带上的饰物,是一串不同形状的玉片,行走时互相撞击,发出声响。这里的“鸾佩”指佩带着鸾佩的仙女。桂香陌:飘着桂香的路。月中有桂树,见于神话。这两句写月亮升起时,在飘着桂香的小路上和来往的仙女相遇。 3.黄尘:指陆地。清水:指海洋。三山:即神话传说的蓬莱、方丈、瀛洲等海上三座神山。走马:跑马,形容变化之快。这两句写从天上往下看,时而陆地变成海洋,时而沧海又变为桑田,千百年间,人世沧桑变化快得像跑马一样。 4.齐州:即中州,犹言中国(见于《乐雅·释地》)。九点烟:指中国的九州。《尚书·禹贡》记载,中国分为九州,一泓(音 hong):一汪。这两句是写从天上俯瞰视觉中的世界之小:中国的九州像九点烟尘,辽阔的海洋不过是倾泻在杯中的一汪水。 【译】 夜空凄凉澄碧, 似是月中的玉兔蟾蜍在哭泣, 月宫中的楼阁半开半闭, 露出云影掩映的白色墙壁。 月轮滚动,碾压着露水, 圆圆的月晕被露水打湿。 在飘着桂香的小路上, 往来相逢,时见时闻仙女的鸾佩。 俯瞰人间的海上仙山, 陆地黄尘忽而变成了海水, 沧海桑田,千年的时光转动, 如骏马驰飞。 遥望中国如九点烟尘, 四周辽阔的大海, 也不过是清水一杯。 【评】 诗人的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出路,自然将目光转向了非现实的神仙世界和鬼的世界。此诗写诗人展动诗神的羽翅,高飞远翥到天界,登上月球,反身俯瞰人间的时空。虽为月球天界,却又逼真细腻,如月轮晕光被露水沾湿的感受,与仙女相逢,桂香的飘漾,鸾佩的撞击声响,可睹可感,可嗅可闻。而从月球视角俯看人间,千年万年的历史,如同走马灯般;九州大地,也不过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大海,如同杯中的一汪清水。想象奇特,如同科幻,却又天才地触到科学的真实。 梦天李贺 李贺志大才高,但命运多舛,仕途蹭蹬。虽如此,他追求真善美的诗心并未泯灭,他在人世间追求不到的东西便往往在梦幻中追求,因此他常做美梦,并把梦做到了天上。《梦天》即此意。 诗的头两句是写作者在月宫中所见。“老”、“寒”、“泣”这些字眼,体现了李贺诗的一贯语言本色。第三句,是作者忽然又飞离了月宫,远距离地观察月球,便见“玉轮轧露湿团光”。把月亮比作“玉轮”不为新奇,奇在“轧露湿团光”,月亮似玉轮一样地辗过露珠,把清辉都弄湿了,这样来描写月光的朦胧,是何等的新鲜!第四句,忽然飞回了月亮之中,在飘满桂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诗的后四句,是居高临下,从天上俯视人间,只见沧海桑田,瞬息万变,快如奔马。这种“变”的观点,可见出李贺对人世间的变故看的多了,惯见不惊,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打击,所以对各种“变”也早有了思想上的准备,诚如姚文燮所说:“可托梦以诡世也。蓬莱仙境,尚忧陵陆,何况尘土,不沧桑乎?” 《梦天》meng tianDream of the Heaven→李贺 (Li H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