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续修)梁山县志四川地方志。清朱言诗等纂修。十卷,首一卷。言诗,湖北东湖(今宜昌)人。拔贡,官梁山知县。梁山明有志,无传,入清又二修,此志修于光绪二十年(1894),约三十万字。冠有县境图等十二幅。正文分星度、建置、舆地、食货、学校、武备、官师、选举、人物、艺文十志,含沿革、疆域、形胜、 山川、水利、古迹、风俗、城池等六十五目。有星图五幅。舆地志中记崖泉瀑布、古洞蟠龙等八景。山川目记三台山、小梁山、蟠龙山、书院峡等山三十余,踏龙溪、金鸡河等水七十余,可为考察该地山川地貌资料。古迹二十余处,间附有陆游、范成大人诗作。记寺观一百三十余处。并详记雍正十二年、乾隆二年奉旨钦定入藏书目。有光绪二十年刻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石印补版重印本(该本记事止于宣统三年)。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梁山县志十卷首一卷,清朱言诗纂修。朱言诗,东湖人,曾任梁山县知县。梁山西魏置梁县,属万川郡。后周属巴东郡,隋属信州。唐初属南浦郡,后改属万州。宋改置梁山军。元升为州。明洪武七年(1374),省州入梁山,编户十一里。清因之,编户三里。梁山县志,创修于嘉庆县令符永培,同治县令艾鉽重修,兹编则为续同治艾志而作。《梁山县志》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共十卷首一卷,卷首为新旧序、新旧凡例、新旧纂修姓氏、舆图、圣谟。正文分为卷一,星度志。卷二,舆地志,沿革、疆域、形胜、山川、水利、古迹、名墓、义冢、风俗属之。卷三,建置志,城池、公署、公所、津梁、场镇、街坊、坛庙、寺观属之。卷四,食货志,户赋、仓储、盐法、杂课、蠲恤、物产属之。卷五,学校志,学宫、额名、县学田、学田局、书院、义学田、义学、乡学、卷局、宾兴、书籍、仪礼、乡饮、讲约属之。卷六,武备志,防御、寨堡、驿递属之。卷七,官师志,知县、教职、县丞、驻防把总、典吏、名宦属之。卷八,选举志,进士、举人、武科、五贡、封典、应例属之。卷九,人物志,列传、列女属之。卷十,艺文志,疏、序、记、铭、引、跋、客问、赋、诗、杂识属之。此志仿史家十志之例,分为十门。卷首舆图绘制十分精致。旧志八景图阙如,此志一一补之,以备后人查考。综观全书,援引赡博,行文流畅。惟艺文既已别立一门,又复散见各门,于体例似有未协。尚有民国二十四年 (1935) 石印补版重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