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梁实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梁实秋1902—1987

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京兆大兴县(今北京)。
著名文学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为新月派主要成员,担任过新月书店首席总编辑,《新月》主编。后去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主任、英语研究所主任等职。著有《文学的纪律》、《偏见集》、《看云集》、《实秋自选集》、《梁实秋选集》、《清华八年》、《秋室文存》、《浪漫的与古典的》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编有《远东版英汉字典》。
原名:梁治华
字:实秋
号:均然
笔名:小圃、子佳、王小圃、丹、文茜、禾、北京人、失言、召音、华、杨业文、李敬远、吾、呈、吴定之、希腊人、灵雨、陈淑、季、秋、秋郎、秋室、实秋、徐丹甫、惨、谐庭、程淑、絮如、慎、慎吾、CHL
人称:豹隐诗人

梁实秋

清华八年
秋室杂忆
梁实秋
梁实秋
(台湾)重光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63页
(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版
154页
雅舍主人梁实秋
杏坛老兵准备退役
梁实秋小传
忆梁实秋杂谈往事
梁实秋先生和北碚
梁实秋论
华北视察散记(1-5)
梁实秋(上、下)
我在小学
梁实秋的秘密
梁实秋
梁实秋
梁实秋
梁实秋
忆清华(节录)
梁实秋
春耕秋收——访梁实秋
梁实秋(1901-)
清华八年
小传
梁实秋
梁实秋(1902-)
东方望
胡有瑞
李立明
李清悚
李萱华
王集丛
梁实秋
陈敬之
梁实秋
梅新
李立明
阿英
舒兰
王晋民 邝百曼
梁实秋
李德安
胡有瑞
编纂组
梁实秋
梁实秋
陈敬之
*中华日报1962年7月23日
*中央日报1966年5月31日
*香港时报1970年3月14日
团结报1984年7月7日
团结报1984年9月8日
现代1935年6卷2期
*传记文学1963年2卷3期-3卷1期
*畅流1966年34卷5、7期
*自由谈1968年19卷2期
*大成1981年89期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389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17页
*北伐前后新诗作家作品第239页
台湾与海外华人作家小传第112页
过去的学校(回忆录)第108页
*访问学林风云人物(上集)第77页
*现代学人散记第73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7册第297页
*学府纪闻·国立清华大学第242页
*梁实秋自选集第1页
*“新月”及其重要作家第97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5卷第297页

梁实秋

梁实秋文学回忆录
梁实秋:传统的复归
双重智慧:梁实秋的魅力
梁实秋传:笑到最后
鲁迅梁实秋论战实录
梁实秋
雅舍闲翁:名人笔下的梁实秋 梁实秋笔下的
名人
梁实秋 陈子善编
徐静波
许祖华
宋益乔
黎照编
宋益乔
刘炎生编
岳麓书社1989年版459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41页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6页
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443页
华龄出版社1997年版648页
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208页
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301页
古典头脑,浪漫心肠——访梁实秋先生
陈衡粹谈梁实秋近况
抗战时的我(上、下)
我国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在台北病逝
季季
徐明松等
梁实秋
中国时报1986年11月20日
联合时报1987年4月10日
团结报1987年7月11、25日
人民日报1987年11月5日
悼念梁实秋先生
致梁实秋先生
“四十年不见,我们有多少话要说”——访梁实
秋先生生前友好张心一
冰心
臧克家
李百祥等
人民日报1987年11月10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11月16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11月21日
在台湾的梁实秋
梁实秋两次“挨打”
我也来谈梁实秋
隔海悼念梁实秋先生
相思无日夜——梁实秋与他的情书
琵琶记的演出
张央
胡绍轩
陈漱渝
赵清阁
叶永烈
梁实秋
人民政协报1987年11月27日
团结报1988年2月20日
团结报1988年5月21日
团结报1988年12月24日
文学报1990年12月6日
*传记文学1969年15卷6期、文教资料
1988年2期
老舍与梁实秋
老舍和梁实秋说相声
与沙翁绝交以后(选载)
实秋先生不朽
梁实秋先生传略
梁实秋先生的晚年(以代悼词)
春满故园路——梁文茜回忆父亲梁实秋
悼念梁实秋
记梁实秋教授最后的医院生涯
梁实秋小传
梁实秋与新人文主义
梁实秋在青岛
梁实秋其人其著
梁实秋在台湾
梁实秋这个人
曾广灿
二东老人
梁实秋
刘真
关国煊
刘绍唐
张连兴等
乐黛云
(台湾)丘彦明
秦贤次
罗钢
鲁海
佘增桦
张连兴
蓬生
文史哲1984年5期
文教资料简报1984年9期
*传记文学1987年50卷1期
*传记文学1987年51卷6期
*传记文学1987年51卷6期
*传记文学1987年51卷6期
中国建设1987年5期
文教资料1988年2期
深圳风采1988年2期
文教资料1988年2期
文学评论1988年2期
青岛师专学报1988年2期
当代文壇报1988年4期
芒种1988年8期
新观察1988年10期

梁实秋传略
论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的梁实秋
梁实秋及其文学美学论著
我在小学(之一)
研究历史必须从事实出发——也评梁实秋与
“抗战无关论”
徐静波
王本朝
温儒敏
梁实秋
盛 明
新文学史料1989年1期
学习与探索1989年3期
博览群书1989年7期
散文世界1989年11期
四川党史月刊1989年11期
梁实秋——在最后的日子里
论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兼
谈认识梁实秋的方法
施建伟
刘锋杰
文汇月刊1990年4期
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4期
魂系故里——梁实秋的晚年
梁实秋和韩菁清的忘年恋
怀念两章
长相思(选载)
冰心与梁实秋
有怀梁实秋先生
梁实秋与余上沅陈衡粹夫妇
梁实秋与梁宗岱
糖尿病与我
梁实秋与冰心
路 易
叶永烈
梁文茜
梁文茜
周 明
林文卿
陈子善
张文奇
梁实秋
克 亮
文化与生活1990年5期
现代风1990年B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4期
*传记文学1994年65卷5期
*传记文学1994年65卷5期
*传记文学1996年69卷4期
*传记文学1999年74卷2期
*传记文学1999年75卷2期
20世纪中国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梁实秋(1902—
1985)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56页
访梁实秋故居
为梁实秋编情书选
梁实秋“归期难得”
叶永烈
叶永烈
黎 霞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279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298页
民国文坛名流归宿第379页

1

(词)当代·梁实秋

看二毛生矣。

指顾间、韶关似水,从何说起。

诗酒豪情抛我去,俯首推敲译事。

隔异代、谬托知己。

笔不生花空咄咄,醉踌躇、含咀双关意。

须拈断,茶烟里。

如今称了平生志。

却怨谁、相如消渴,难图一醉。

只羡伯鸾岁月好,多少绮思堪寄。

小院落、山妻料理。

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

富与贵,浮云耳。

梁实秋

梁实秋1902—1987

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原名治华,字实秋。原籍浙江杭县,出生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时专门研究美国“新人文主义”的提倡者白壁德的文艺思想。1926年回国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等校任教,并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他是新月派的文艺理论家,一度担任《新月》总编辑。1928年以后,他写了不少文章以宣扬抽象的人性来反对无产阶级文学,受到鲁迅等人的批评。1931年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193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抗战爆发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参政会的参政员、《中央日报》副刊主编。抗战胜利后在北平、广州等地大学任教。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主任和文学院长等职。1966年退休后专事文学翻译。他的主要著作有论著《浪漫的与古典的》《英国文学史》(3卷),散文集《骂人的艺术》《文学的纪律》《偏见集》《雅舍小品》《雅舍散文》,译作《莎士比亚全集》(40卷)等。有《梁实秋散文选集》《梁实秋散文》(4集)。

☚ 潘漠华   方重 ☛

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

见中华文学主体部分第47页。

☚ 张我军   台静农 ☛
梁实秋

梁实秋1902.1.17—1987.11.3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有子佳、秋郎、程溆等。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考入外交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3年秋赴美国留学。1926年夏回国,先后在南京东南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职。早在清华学校读书期间开始文学活动。留美归国后,曾先后主编过《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等刊物。1927年与徐志摩、闻一多等合办新月书店,并成为当时“新月派”的骨干分子。抗战期间入川,任《中央日报》副刊主编,后出任教育部特约编辑兼教科用书编委会常务委员、中小学教科用书编辑组主任。抗战胜利后返回北平,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1949年6月去台湾,任职于台北师范学院。1966年退休。他的著作有文艺论著《浪漫的与古典的》和《偏见集》,散文集《骂人的艺术》和《雅舍小品》。他的散文或为小品,或为杂感,偏重于对社会现象的议论与批评,行文简洁、幽默,也不乏哲理的意味。他到台湾后还写了《雅舍小品续集》等多部散文。

☚ 梁兆斌   梁得所 ☛
梁实秋

083 梁实秋1902—1987

文艺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1923年秋,与许地山、谢冰心等人同船赴美留学。1926年复回国,应聘赴南京东南大学任教。他是以胡适、徐志摩为盟主的新月派骨干,任过新月书店首席总编辑。曾出任国民党教育部特约编辑兼教科用书编委会常务委员、中小学教科用书编辑室主任。后又改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兼社会主任。1948年移居香港,1949年6月去台湾。1950年曾任过国立编译馆馆长。1966年退休,专门致力于文学翻译。译有《幸福的伪善者》、《咆哮山庄》、《沉思录》、《阿拉伯与哀绿绮思的情书》等。梁所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37卷计耗时30余年,于1967年出版,此译本之问世为中国译史一件大事。梁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为中国译界所称道。

☚ 赵景深   朱维基 ☛

梁实秋

217 梁实秋1902—1987

现代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等。浙江省余杭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1年开始写诗和杂文。次年与闻一多合著《 〈冬夜〉〈草儿〉评论》出版。1923年留学美国,研究英美文学。曾与留美学生创办提倡国家主义的“大江社”,出版会刊《大江季刊》,并研究“新人文主义”,提倡白璧德的文艺思想。1926年夏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翌年赴上海主编《时事新报》副刊。1927年秋先后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30年秋到青岛大学任职。1932年到天津主编《益世报》文学周刊。1938年任国民党《中央日报》副刊主编。抗战胜利后回北京任教。1949年6月去台湾,先后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文学院长等职。1966年退休,致力于文学翻译。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骂人的艺术》、《文学批评论》、《偏见集》等文学评论集,《雅舍小品》(3卷)、《秋室杂文》等散文小品集和译作《莎士比亚全集》(37卷)等。

☚ 胡风   冯雪峰 ☛
梁实秋

梁实秋1902—1987Liang Shiqiu

现代文学评论家、散文作家、翻译家。浙江杭州人,出生在北京。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192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1923年赴美国留学,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在东南大学等校任教,并加入新月社,担任过新月书店首席总编辑,1928年主编过《新月》月刊,成为新月派的主要理论家,他同鲁迅等左翼作家就文学的人性等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论战,受到鲁迅严厉的批判。1937年后参加了一些抗日救国活动,并介入国民党政坛。1949年去台湾,担任台湾师大英文系主任。1966年退休后,专门致力于英国文学的翻译工作。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探亲的政策,梁实秋曾以84岁高龄准备来北京同大女儿共度新年,并会晤冰心和老舍夫人,却不幸于11月3日病亡,未能完成夙愿。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墓碑面朝大陆方向而立。
梁实秋一生在文学领域内所取得的成绩,可分三个方面来表述:
首先,梁实秋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批评家。他的文学评论集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偏见集》等。他的文艺思想的来源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在文艺上倡导的是一种传统的、中庸的、典雅的古典主义。梁实秋文艺思想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他主张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出“普遍固定之人性”,文学家必须以理性来驾驭自己的感情和想象,他认为三民主义文学是官方的御用品,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只是某些观念的传声筒,他宣称文学不必依附于某种政治势力,而必须表现出严肃的道德意义。这种观点曾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
其次,梁实秋也是风格独特的现代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作品集有:《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秋室杂忆》等,这三个文集分别代表他的散文的三个创作时期。《骂人的艺术》是梁实秋在1927年5至8月内写成的百余篇小品集,这些散文大多反映日常生活琐事,文思敏捷,左右逢源,且写得相当诙谐幽默,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梁实秋抗战时期写的散文后辑成《雅舍小品》,这时期,作家厌倦了政治的追逐,他把自己关进“雅舍”,埋头读书和写文章。这些小品文,或表现文人的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趣;或抒写知识分子的孤寂情绪;或讽刺仕途经济的庸俗卑琐,大多写得清丽隽永,富有幽默感。50年代后期,梁实秋写了不少思乡怀旧的散文,后编成《谈徐志摩》、《谈闻一多》、《清华八年》、《秋室杂忆》等集子,这些作品抒发的是海外游子对故乡和亲友的深深思恋,真切动人,哀婉凄艳。
再次,梁实秋在英国文学的译介方面也做出了很重大的贡献。从30年代到1976年,他译出了莎士比亚全部37种剧作。1979年他写成了100余万字的《英国文学史》。1985年他又编写了120万字的《英国文学选》。此外,他还主编过规模宏大的《远东英汉大辞典》等。

☚ 周建人   叶灵凤 ☛
梁实秋

梁实秋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1902年,卒于1987年。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曾用笔名秋郎、程淑、子桂等等。浙江杭县人。1915年,考入外交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开始写诗和杂感等。1923年,赴美国求学,考入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学习。1924年,在芝加哥创办“大江社”,出版社刊《大江季刊》,宣传国家主义思想,而后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1926年,梁实秋回国以后,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1927年来到上海,主编《时事新报》副刊和《青光》杂志,还与张禹九一起合编《苦茶》杂志。梁实秋是新月派的骨干分子,曾担任新月书店首席总编辑。1928年,担任《新月》月刊主编,发表《论鲁迅先生的“硬译”》、《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反对新文学运动。1930年,梁实秋担任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1932年,任天津《益世报·文学周报》主编。1934年,任北京大学英文系研究生教授,后又兼任系主任,同时任《自由评论》周刊主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梁实秋曾先后担任《中央日报》副刊主编、国民党教育部特约编辑、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等职。抗战胜利以后,梁实秋来到北京,并于1946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教授。1949年,梁实秋去到台湾,曾先后担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研究所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梁实秋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著有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偏见集》等,散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看云集》等,翻译作品有《莎士比亚全集》、《阿拉伯与哀绿绮思的情书》等等。

☚ 章士钊   梁斌 ☛
梁实秋

梁实秋

梁实秋 (1902—1987),原名梁治华,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浙江余杭人。1924进哈佛大学研究院。1927年,赴上海主编 《时事新报》 副刊 《春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 《苦茶》 杂志。1927年任暨南大学外文系主任,后在复旦大学等校任教。“新月社” 的主要成员,1928年任《新月》 杂志总编辑。1930年,任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1932年到天津主编 《益世报、文学周刊》。1934年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系主任同时主编 《自由评论》周刊。抗战爆发后,曾在重庆 《中央日报》 编辑副刊,194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文学评论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骂人和艺术》、《文学的纪律》、《文艺批评论》、《偏见集》、《文学的因缘》。散文集 《雅舍小品》 等。翻译有《莎士比亚全集》 等。

☚ 沈从文   胡风 ☛
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

现当代散文家、学者。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有子佳等笔名。原籍浙江杭州,生于北京。1923年留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后入哈佛大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任教授。曾主编上海《时事新报》副刊、《新月》月刊。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国民参政员。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等高校教授,1966年退休。1967年由远东书局出版其40卷莎士比亚全集翻译本,并编撰了《英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浪漫的与古典的》等多部学术著作。其文学创作以散文著称。仅抗战时期至去世前,出版了10多册散文集。其中写于四川的《雅舍小品集》、《雅舍小品续集》中的散文,以及怀念亡妻的《槐园梦忆》、怀念北京的《故都乡情》,尤脍炙人口。他的散文简约,清丽,幽默而风趣。

☚ 梁宗岱   巴金 ☛

梁实秋1902~1987Liang Shiqiu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deologist and proser,translator.Works: Romantic and Classic,Disciplines of Literature,A Collection of Prejudice,etc.

梁实秋1902—1986

原名梁治华,号均默,笔名子佳、治华、秋郎等。北京大兴人。1915年入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入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学习。1924年入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肄业两年,1926年回国。历任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中国公学及北京大学教授,其间设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杂志,为“新月派”代表人物。国家社会党党员。1938年,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教科书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等职。1949年春去台湾,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英语研究所主任,英文系主任。代理“国立编译馆”馆长等职。1966年退休,任大同工学院董事长。并从事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工作。1986年11月在台北去世。著作有《英语四用词典》、《浪漫的与古典的》、《偏见集》、《文学之批评论》、《清华八年》、《谈闻一多》,译著有《莎士比亚全集》四十册、《百兽图》、《咆哮山庄》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