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原县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道光)太原县志山西地方志。清员佩兰修,杨国泰纂,高价校订。十八卷,图一卷。佩兰字九畹,号纫庵,河南阌乡(今灵宝)人。附生。官太原知县。国泰字定轩,号治环,湖南宁乡人。嘉庆举人。官教谕。著有《豹斑集》。价,太原人。贡生。雍正九年(1731)高若岐以明嘉靖旧志为底本重修,考订旧志之误凡六十余条,未及行世。道光六年(1826),杨国泰等又加以重修。高若岐之三世孙高价以其祖所传六十条资料校订成书,约十九万字。卷首有地图。志分星野、沿革、山川、水利、学校、公署、田赋、风俗、物产、职官、选举、人物、列女、艺文、祥异等二十四门。内附若干目。内容多承前志,但考订详审。引据《肇域记》、《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等地理著作,纠正旧志对沿革记载之失; 对《史记·赵世家》中有关决汾水以灌晋阳的说法予以更正,为是志主要贡献。对太原著名古迹晋祠,载有精细的绘图及大量诗歌和散文。风俗目引用《太原图径》,保留了重要的佚书资料。水利目颇详,主要记述晋祠难老泉四条干渠的灌溉情况和明清两代四次处理争水渠案,为该县颇重要的水利资料。卷首有穆彰阿序。卷末跋语,系统介绍了太原明清两代三部志书的成书经过。对了解太原志书的源流颇有价值。有道光六年(1826)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嘉靖)太原县志山西地方志。明高汝行纂修。六卷。汝行字修古,山西太原人。正德进士。历仕户部郎中、知府等职。此为太原县现存最早志书。高氏留心太原史志文献,归田后参照《大明一统志》,考诸古碑遗文,访求故老传说,于嘉靖三十年(1551)成书。约七万八千字。卷首有地图。志分沿革、疆域、风俗、土产、户口、田赋、水利、古迹、名宦、职官、人物、祥异、杂志等四十九目。重古迹、人物、艺文为是志特点。收王霸、狄仁杰、杨业等历史人物七十七人, 多为正史有传者。艺文中收李白、韩愈、梅尧臣、元好问等歌咏晋祠等古迹之诗词一百四十余首。遗事目搜集有李渊、李克用、赵匡胤等人物的传闻轶事。户口、田赋目载有明洪武、永乐、成化、嘉靖四次人口普查数和田亩统计数。祥异目载有北齐以来历代地震、水旱、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其中记有两次汾水徒道、闲居寺山移数十步等,均为重要自然地理资料。杂志目记山妖水怪,实属荒诞。沿革考证不甚严谨,然所创体例为后世师法。有嘉靖三十年(1551)刻本,《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骆兆平《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 (1982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可供参考。 太原县志十八卷,图一卷。清员佩兰修,杨国泰纂。员佩兰,字纫庵,河南闾乡县人。出身附监生,道光四年 (1824)任太原县知县。杨国泰,字籍不详。此书成于道光六年 (1826),全书十八卷图一卷,三十四类。分为:卷一星野、沿革,卷二山川、水利、学校,卷三公署、田赋、风俗、物产、祀典,卷四古迹、帝后,卷五名宦,卷六职官,卷七寓贤,卷八至卷九选举,卷十人物,卷十一列女,卷十二至卷十四艺文,卷十五祥异,卷十六遗事,卷十七渠案,卷十八杂志。卷首为图一卷。该志以明嘉靖、天启二志参互考订,正误补缺;其体例既仿康海《武功县志》,又效陆陇其《灵寿县志》,不愧为晋省方志之善本。该志特设渠案一卷,因太原县历来为晋水灌溉而多有纷争殴斗,为了弭患,专设渠案卷,引以为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