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田sāng tián见“东海桑田”。李端《赠康洽》: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卢照邻《长安古意》: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桑田saŋ213 t‘i 24泛指可以耕种的田畴: 沧海变~。苏轼《新城道中》: “试向~问耦耕。” 桑田比喻翻覆变化的世事。宋刘筠 《汉武》诗: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 ○ 沧海桑田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田宅場圃部 > 田地 > 桑田1 桑田1 sāngtián 植桑之田。泛指田地。《詩·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宋·蘇軾《新城道中》詩:“試向桑田問耦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八回:“過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肇慶去巡閱,他便說出來要順便踏勘桑田。”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田宅場圃部 > 田地 > 桑田2 桑田2 sāngtián 北魏至北周行均田制時分給男子種植樹木之田。隋唐改稱永業田。《魏書·食貨志》:“諸桑田不在還受之限……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給二十畝,課蒔餘,種桑五十樹,棗五株,榆三根。” 沧海;桑田○沧海cāng hǎi(名)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一粟|~横流|~遗珠|曾经~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桑田sāng tián(名)种植桑树和作物的田地:沧海~|~碧海须臾改。 世事变化 世事变化波流 圣蜕 黄尘变 回黄转绿 回黄返绿 抽黄转绿 绿转黄回 转绿回黄 转绿移黄 世事变幻:鱼龙曼羡 各种世事变化:兴废存亡 世事的各种变化:盛衰兴废 世事或时序发生了变化:物换星移 星移物换 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时移俗易 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鱼龙变化 世事变化很大:桑田(桑田沧海;桑田碧海;沧海桑田;海水桑田;渤澥桑田;碧海桑田;东海桑田) 桑陆桑畴 沧桑(沧桑之变;沧桑陵谷;陵谷沧桑) 海田 陵海 东海扬尘 东海尘飞 沧海扬尘 沧海之变 海桑陵谷 扬尘沧海 尘扬东海 尘飞沧海 沧海尘飞 渤澥成尘 世事巨变:陵谷 人世变化无常:鼠臂虮肝 世事无常,转眼成空:一场春梦 春梦一场 ☚ 事情变化 各种程度的变化 ☛
各种田地 各种田地个人、团体所拥有的田地:田产 庄科 庄窠 种植农作物的田地:菑 村田 农田 农郊 农畮 农亩 农畴 南亩 穑地 田野,农田:亩陇 可种植作物的田地:耕田 可种粮食的田地:食地 已开垦的田地:辟田 新开垦的田地:隰 新畴 初耕的田地:菑(菑亩) 已耕种的田地:畴 开垦两年的田地:新田 开垦过三年的田地,熟田:畬 准备下一年春播的田地:春地 夏收后准备秋播的田地:秋地 种瓜的田地:瓜田(~李下) 瓜地 种植瓜蔬花果的田地:园地 种植果木菜蔬的园地:园圃 园圃和田地:园田 狭小的园圃:陋圃 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桑田 常年耕种的田地:熟田 没有登记在国家地亩册子上的田地:黑地黑地 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民田 为奉祀、供养用的田地:香火田 香火地 非水田的:旱(~谷;~稻;~秧) 土地表面不蓄水的田地:旱田 旱地 陆田 荒芜的田地:荒畴 洿莱 粗放耕种的田地:畬 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田地:畬田 中等田地:间田 间壤 下等田:山田 贫瘠的田地:瘠田 稊田 极少的田地、房产:寸田尺宅 寸宅尺土尺宅寸田 ☚ 田地 好的田地 ☛
田 田田(农~;梯~;水~;稻~;豆~;桑~) 种田分成的小区:畦(菜~) 霜天的圃畦:霜畦 耕地时开出的垄沟:墒(墒垄;墒沟) 田畦 陇邱 田地里稍稍高起的埂子:土埂(土埂子) 成行种植作物的土埂:垄 田中土垄:埨 禾稼成熟后的田垄:黄陇 密集的田垄:鳞塍 田地里:田间 田头 田垄 田中 田里中田 农畔 田间蓄水、行走或分界的高埂:埂(埂子;田埂;打~) 塍(塍岸;塍埒;阡塍;路塍;田塍) 坉 陔防 田坎 田基 田唇 田垄 田陇 鳞鳞 乡间的田埂:村塍 田边:塝 埸(疆埸) 疆 田头 田畔 田地边上的坡埂:塄(地塄) 田间地边防水、分界的土埂:塄坎 塄堰 田地的边界:畦(畦町;畦畛) 疆(疆畔;疆埸;畎疆) 防 畔(农畔)町(町畦) 田界 田间的分界:畴 田界相连:连畔 田边上用石块垒起来挡土的墙:堾 (耕种用的土地:田)
另见:作物 生长 田地 耕地 种植 ☚ 田 各种田 ☛ 桑田sǎng tián种植桑树的土地,也泛指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 桑田北魏实行均田制时分配给农民用来种植树木的土地。男子给二十亩,计算在加倍授给以供休耕的露田之内。规定至少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作为永业,但不能买卖,至隋、唐改称永业田。在不宜种桑的地区,授给麻田,男子每人十亩,女子每人五亩。 桑田orchard land均田制中授种桑榆枣果无须还授的世业田。北魏行均田制于男子初受田时,给桑田20亩,规定至少种桑50株、枣5株、榆3株,非桑区只给1亩,作为世业。 桑田 桑田用以裁种桑树的田。《资治通鉴·齐纪》: “初受田者,男夫给20亩,课种桑50株; 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 三尺法 收溃军亡马法 ☛ 桑田 桑田均田制中的土地种类。北魏均田制中,受田男夫给田二十亩,用于栽种桑、榆、枣树,故称桑田。不宜种桑地区,男夫给田一亩,令其种榆、枣,属桑田类;宜种麻绩布地区,给田十亩,称麻田,亦属桑田类。桑田终生不还,而且由户中现有人口继承,故又称世业田、永业田。隋代桑田与北魏同,另准农民开荒,属桑田类,但不一定非植桑、榆、枣、麻,为永业田。唐代永业田必种桑、麻、榆、枣,并可出卖有余之永业田。 ☚ 狭乡 麻田 ☛ 桑田 桑田参见[东海成田]。南朝梁·庾肩吾《东宫玉帐山铭》:“煮石初烂,烧丹欲成。桑田屡尽,海水频倾。”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忆桑海之无时,问桃源之易失。” ☚ 三鳣表服 桑榆末光 ☛ 桑田 桑田北魏均田令中一种土地的名称。均田民男丁于露田外,另有二十亩桑田,以种桑、枣、榆等果木。桑田为世业,男丁身死,田不需归还政府;在土地不足的地方,桑田包括在倍田中。 ☚ 露田 北齐均田制 ☛ 桑田mulberry field 桑田北魏均田制中田名。均田令规定,男夫一人授桑田二十亩,三年中必须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达到上述数额后可种植其它作物。桑田又称世业田,身终不还,传给家内其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与良人一样授桑田。超过上述数额者可卖,不足者可买,但不得卖其规定的份额,亦不得买过规定的份额。受桑田者有缴纳户调的义务。东魏、北齐间,更桑田名为永业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