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桃花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桃花扇 桃花扇传奇剧本。清初孔尚任作。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题诗宫扇以赠。阉党马士英、阮大铖欲拉拢方域,愿代为出资使两人结合,香君深明大义,激励方域加以拒绝。方域旋被阮大铖诬陷,不得已去扬州避难。李自成陷北京,福王建立南明小王朝。马、阮等大肆逮捕复社诸人,并逼迫李香君嫁新任漕抚田仰为妾。香君坚决不从,以头撞地,血溅方域所赠宫扇,后经杨龙友点染成一枝桃花。清军陷南京,侯李二人皆在白云庵避难相遇,经张道士点破迷误,二人怀着亡国之恨,割断儿女之情,共约出家。作品以侯、李悲欢离合为线索,联系明末一些重大事件,抒发“兴亡之感”。主题深刻,结构严谨,文词流畅。是清代戏曲中影响最大的优秀作品,与《长生殿》同负盛名,哄动剧坛。 ☚ 钧天乐 长生殿 ☛ 桃花扇 桃花扇孔尚任作。有《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影印清康熙刊本,题“云亭山人编”。又有兰雪堂本、刘氏暖红室刊本、梁启超校注本、王季思校注本。卷前除顾彩序外,载有小引、小识、本末、凡例、考据、纲领、砌末以及各家题词等。凡四十出,上、下本首末另有“试一出”、“加一出”、“闰一出”、“续一出”。完成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其创作过程长达十馀年,凡三易稿。全剧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南明弘光朝覆灭过程,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叙明崇祯末,魏忠贤阉党阮大铖闲居南京,受到复社名士的揭发和唾骂。河南侯方域来到南京,赏识秦淮名妓李香君。阮乃假杨文骢之手,出资为侯生打点妆奁酒席,意在纳交。香君得知后,认为阮是臭名昭著的阉党,严词拒绝。大铖为此衔恨,诬陷侯生勾结左良玉作乱,怂恿凤阳督抚马士英杀害之。方域逃往扬州史可法处避祸。及崇祯帝自缢,马、阮在南京拥立福王。大铖为报却奁之仇,威逼香君嫁与漕抚田仰为妾。香君坚拒不从,以头撞地,破额流血,溅污侯生所赠之诗扇。杨文骢救起香君,就扇上血痕绘成折技桃花。香君托曲师苏昆生将扇带给方域,嘱早来相聚。迨侯生重来,香君已被选入宫。时马、阮大捕东林复社党人,方域旋被逮入狱。不久,清兵南下,南都破灭,侯、李乘乱逃出。结局二人在栖霞山白云庵里相遇,就此割断情根,各自拜师学道,破除了生旦团圆的传统格式。作者认真搜罗、研究史实,十分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又作了合理的点染虚构。结构上脉络分明,细针密缝,被誉为古代历史剧的典范。剧中人物众多,“君臣将相,儿女友朋,无不人人活现”(刘中柱题词)。如《却奁》一出写李香君明辨是非,令人如见怒容,如闻声口。江湖艺人柳敬亭、苏昆生成为全剧贯串始终的人物,作者笔含热情,表现了他们的高尚人品。自来曲论家给予此剧很高评价,刘凡云:“奇而真,趣而正,谐而雅,丽而清,密而淡,词家能事毕矣。前后作者,未有盛于此本,可为名世一宝。”(题词)梁廷枏云:“《桃花扇》笔意疏爽,写南朝人物,字字绘影绘声。至文词之妙,其艳处似临风桃蕊,其哀处似着雨梨花,固是一时杰构。”(《藤花亭曲话》卷三)当剧本初成,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抄”,连康熙帝也闻声索阅。康熙三十九年灯节,由北京著名的金斗班首演,接着“长安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日”。然而后世剧场搬演,不及《长生殿》之盛,流传折子也少。吴梅评称“论《桃花扇》之品格,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惜者通本乏耐唱之曲。《眠香》、《却奁》诸折,也皆目为妙词,而细唱曲不过一二支,亦太简矣”。又云:“《访翠》、《寄扇》、《题画》三折,世皆目为佳曲,而《访翠》仅〔锦缠道〕一支可听,《寄扇》则全袭《狐思》,《题画》则全袭《写真》,通本无新声,此其短也。”(《中国戏曲概论》卷下) ☚ 双星图 小忽雷 ☛ 桃花扇 桃花扇原名《林稜风云》三幕七场话剧。周彦据孔尚任原著改编。1944年10月重庆当今出版社初版。当今戏剧丛书。 ☚ 祖逖 清宫外史第二部——光绪政变记 ☛ 桃花扇 桃花扇七场传奇剧。欧阳予倩据京剧改编。1947年春作。1947年2月台湾新中国剧社初版。 ☚ 怨耦 裙带风 ☛ 桃花扇 桃花扇三幕话剧,欧阳予倩1937年改编。1939年又改编成桂剧在桂林上演。这是作者根据孔尚任的著名传奇《桃花扇》改编而成的。它以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明末清初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矛盾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李香君、柳敬亭等下层人物的形象,讴歌了他们崇高的民族气节,鞭笞了阮大铖之流的荒淫无耻和祸国殃民,“讽刺了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关头的软弱动摇甚至两面三刀卖国求荣”。(田汉《〈欧阳予倩文集〉代序》)李香君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她虽出身低微,却深明大义。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她以一个青楼女子所能做到的一切和权奸进行坚决的斗争。她睥睨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屈膝投降的阮大铖之流,她深深的爱着侯方域,但当她得知侯方域不顾国仇家恨参加顺天乡试,向清政府要官做时,便毅然地斩断了儿女情长。侯方域在剧中是一个被批判的人物,他虽然有别于祸国殃民的阮大铖之流,但他软弱、动摇、虚荣、自私,他爱自己胜于爱国家民族,在关键时刻丧失了民族气节,这样的人物在知识分子中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另外,剧中对杨文聪这个人物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的,他八面玲珑,多方讨好,骨子里却是趋炎附势为虎作伥。《桃花扇》的创作和上演,在抗战时期有着十分明显的揭露和讽刺作用,因此,这把“刺入敌人心脏的文艺尖刀不能不招致敌寇和汉奸的迫害,结果,予倩只好离开战斗着的孤岛(上海),辗转来到他旧时的桂林。” (田汉《<欧阳予倩文集>代序》 )这就突出地说明剧作的现实意义。它继承了原作的悲剧结局,并且让李香君在悲愤中死去,加强了戏剧的悲剧效果。李香君的爱情悲剧包涵着国家仇,民族恨。由于作者把主人公的命运置于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去描写,它在抗战前期的历史剧创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 重逢 流寇队长 ☛ 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目 录 卷一 上本 试 一 出 先声………(641) 第 一 出 听稗………(643) 第 二 出 传歌………(646) 第 三 出 哄丁………(649) 第 四 出 侦戏………(652) 第 五 出 访翠………(655) 第 六 出 眠香………(659) 第 七 出 却奁………(663) 第 八 出 闹榭………(666) 第 九 出 抚兵………(669) 卷二 上本 第 十 出 修札………(672) 第十一出 投辕………(674) 第十二出 辞院………(678) 第十三出 哭主………(681) 第十四出 阻奸……… (684) 第十五出 迎驾………(688) 第十六出 设朝………(690) 第十七出 拒媒………(692) 第十八出 争位………(696) 第十九出 和战………(700) 第二十出 移防………(702) 闰二十出 闲话………(704) 卷三 下本 加二十一出 孤吟………(708) 第二十一出 媚座………(709) 第二十二出 守楼………(712) 第二十三出 寄扇………(715) 第二十四出 骂筵………(718) 第二十五出 选优………(722) 第二十六出 赚将………(726) 第二十七出 逢舟………(729) 第二十八出 题画………(732) 第二十九出 逮社………(736) 卷四 下本 第三十出 归山………(740) 第三十一出 草檄………(744) 第三十二出 拜坛………(748) 第三十三出 会狱………(752) 第三十四出 截矶………(754) 第三十五出 誓师………(757) 第三十六出 逃难………(759) 第三十七出 劫宝………(763) 第三十八出 沉江………(766) 第三十九出 栖真………(768) 第四十出 入道………(771) 续四十出 余韵………(777) 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却 奁 【夜行船】〔6〕(末)人宿平康深柳巷〔7〕,惊好梦门外花郎〔8〕。绣户未开,簾钩才响,春阻十层纱帐。 【步步娇】(末)儿女浓情如花酿,美满无他想,黑甜共一乡〔11〕。可也亏了俺帮衬,珠翠辉煌,罗绮飘荡,件件助新妆,悬出风流榜。 【沈醉东风】 【园林好】 【江儿水】送到缠头锦,百宝箱,珠围翠绕流苏帐〔18〕,银烛笼纱通宵亮。金杯劝酒合席唱。今日又早早来看。恰似亲生自养,赔了妆奁,又早敲门来望。 【五供养】 【川拨棹】不思想,把话儿轻易讲。要与他消释灾殃,要与他消释灾殃,也提防旁人短长〔39〕 【前腔】(生)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43〕。 【尾声】金珠到手轻轻放,惯成了娇痴模样,孤负俺幸勤做老娘。 〔1〕《桃花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悲剧。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歌妓李香君一见钟情,喜结良缘。阉党余孽阮大铖助其妆奁,以取悦侯方域,欲借侯生之力摆脱复社人士的围攻。 香君得知妆奁来历,又气又怒,拔下钗钏,脱去衣裙,丢弃于地。 侯生亦为香君深明大义而深为敬佩。 后来,阮大铖得势于南明小朝廷,便加害侯生与香君。 一对情人天各一方,备受磨难。南明王朝亦因权奸当政而终于土崩瓦解。在国破家亡之际,侯生、香君相逢于道观,经道士点化,如梦初醒,割断情缘,双双人道。 《桃花扇》共四十出,《却奁》为其第七出。选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王季思等校注本。孔尚任(公元1648~1718)字季重,又字聘之,号东塘,别号岸堂,又自称云亭山人,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世孙。曾任国子监博士、户部员外郎等职,后罢官隐居故里。诗文集有《湖海集》、《岸堂集》、《长留集》(与人合集)。 传奇除《桃花扇》外,尚有与人合著的《小忽雷》。 当时与洪昇有“南洪北孔”之称。 〔2〕杂:古代戏曲中生、旦、净、丑以外的一种行当。 保儿:妓院中的男仆。 〔3〕介:表示情态动作的词。 〔4〕上头:女子婚后须将头发挽起,发饰作成年人装束。 〔5〕孤老:嫖客。 〔6〕夜行船:曲牌名。 双调,五十六字,仄韵,又名“明月棹孤舟”。 〔7〕末:戏曲里的一种行当,一般扮演中、老年男子。 平康:唐代长安有平康里,为妓女聚集之处,后多以此泛指妓院。深柳巷:寻花问柳的地方,亦指妓院。 〔8〕花郎:卖花人。 〔9〕杨文骢:即杨龙友,贵阳人,弘光朝官至常、镇二府巡抚,后从唐王聿键抗清,兵败被杀,与剧中人物不同。 〔10〕小旦:指小旦行当扮演的李贞丽,是李香君的假母。 〔11〕黑甜共一乡:均在睡梦中。 黑甜,形容睡得香甜。 〔12〕丁香:这里指丁香花蕾形状的纽扣。 〔13〕扶头卯酒:扶头,酒名。或说是指酒的振奋头脑的作用。卯酒,早晨饮的酒。卯,早晨五时至七时的时光。 〔14〕云情接着雨况:指男女欢爱的状况。 〔15〕昨晚催妆拙句:指第六出《眠香》中杨文骢所作《催妆》诗:“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缘何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 〔16〕金屋:极华美的房屋。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做太子时,长公主(刘彻的姑母)想把女儿阿娇嫁给他,刘彻高兴地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17〕尤物:指姿色极为出众的女子。 〔18〕流苏帐:以流苏装饰的帐子。流苏,丝线或羽毛所作的下垂装饰品。 〔19〕马督抚:即凤阳总督马士英,杨文骢是他的妹夫。 〔20〕烟花:宋、元时代妓女的别称。 〔21〕萍水相交:以浮萍在水面漂流,比喻人的偶然相逢,交情尚且不深。 〔22〕怀宁:指曾投靠魏忠贤的阮大铖。阮大铖(字圆海)安徽怀宁人,故称。 〔23〕东洛才名:汉朝东都洛阳多出才子,这里用以比喻侯方域的才名。 〔24〕西汉文章:西汉文章颇负盛名,如司马迁、司马相如等都有上乘之作,这里用以喻指侯方域的文名。 〔25〕争看坐车郎:相传晋代潘岳貌美,每坐车出游,总是引来许多女子竞相观看,这里借以夸赞侯方域的美貌。 〔26〕秦淮:即流经南京的秦淮河,两岸多为妓女聚居之地,笙歌画舫,极为繁华。 〔27〕南邻大阮:晋代有南北阮之称,南阮即阮籍,又称大阮;北阮即阮咸,又称小阮。这里以“南邻大阮”借指阮大铖。 〔28〕年伯:与父亲同年登科的长辈。 〔29〕见白:表白。足下:对朋友的敬称。 〔30〕赵梦白:即赵南星,东林党首领之一,熹宗天启年间任吏部尚书,因与魏忠贤抗争,被削职流放,卒于天启七年。 〔31〕魏党: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32〕东林:明万历年间,顾宪成、高攀龙等人讲学于东林书院,时常评论时政,抨击魏党,世称东林党。 〔33〕水火:即势同水火,彼此不相容的意思。 〔34〕复社:明天启年间,由张溥等人组织的社团,继东林党之后反对魏党。 侯方域亦复社人物。 〔35〕操同室之戈:即同室操戈,本指兄弟间相互残杀,这里指同类人之间的相互攻击。 〔36〕谆谆纳交:殷勤结交。 〔37〕定生:即陈贞慧。 次尾:即吴应箕。 两人都是复社成员。 〔38〕官人:妻子称呼丈夫。 〔39〕短长:评长论短。 〔40〕布荆:布衣、荆钗,普通人的衣饰。 〔41〕忒(te):太,过份。 〔42〕畏友:令人敬畏的朋友。 〔43〕不问青黄:不论是非曲直。 〔44〕从井救人:跳到井里救人,非但不能救活别人,反倒连累自己。 〔45〕“多情”二句:前句出自宋代苏轼词《蝶恋花》;后句本东晋名士王子猷语,王往访朋友戴安道,中途折返,人问其故,对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46〕花钱粉钞:即女子的花粉钱,这里指妆奁即嫁妆之资。 〔47〕湘君能解佩:用楚辞《九歌·湘君》“遗余佩兮沣浦”之意。 这里借以赞扬香君却奁的行为。 《却奁》的故事情节最富戏剧变化。开始,情节的展开舒缓而又平和,侯生与香君喜结良缘,一派喜庆的气氛。杨文骢出场,侯生及香君母女一再对其表示谢意,误以为就是他资助香君妆奁。 其时,事实真相尚未揭示,矛盾正处于潜伏状态。 待杨文骢说明事情原委,矛盾骤然激化。原来,妆奁并非杨文骢资助,而是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收买侯生所为。香君登时满脸怒气,义正辞严,当场弃钗钏、衣裙于地,在场诸人无不震惊,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随着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变化,李香君温柔而又刚烈的性格特征得以充分展现。 《桃花扇》 戏曲剧本。孔尚任作。四十出。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认识了南京名妓李香君,约定婚姻,阉党阮大铖欲和侯方域结交,遭到拒绝,转加迫害,侯被迫离开南京,后阮大铖等又逼李香君嫁田仰,香君不从,反抗时将额角撞破,鲜血溅在侯送李的宫扇上,杨龙友把扇上血迹点染成一枝桃花。后来,明代灭亡,侯、李二人都出家为道了。全剧以侯李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揭示了明末的社会现实,指明明代灭亡的原因。作者自己说: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品批语(批者不详)上说:“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剧中情节忠于史实,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聪明勇敢、大节不亏的李香君的形象,其他人物,如柳敬亭、苏昆生、史可法等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寓褒贬于写史之中,结构严整别致,曲文典雅严谨。 桃花扇戏曲。清孔尚任(1648—1718)撰。四卷,四十出。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 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康熙间授国子监博士,累官户部员外郎,后因文字祸罢官。博学通音律,与洪昇齐名。著有《岸塘稿》、《湖海集》、《长留集》等。此剧乃作者贯注毕生精力,十年惨淡经营,三次易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成书。冠《桃花扇小引》、《本末》、《考据》等。全剧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爱情故事为主线。演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避乱南京,结识秦淮名妓李香君。两人一见钟情,结成婚姻,并赠香君宫扇为定情之物。阉党阮大铖欲结交侯方域未成,遂加陷害。方域被迫离开南京投奔扬州史可法处。后阉党拥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阮大铖、马士英等逼迫香君嫁田仰,香君矢志不嫁,以首撞地,血溅宫扇。后经杨龙友点缀而成桃花,故有是名。南明灭亡后,方域与香君在栖霞山道观相遇, 经道士点化,双双入道。作品通过侯、李悲欢离合爱情故事,反映明末腐朽黑暗现实,揭示其必将灭亡的历史原因。即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结构严整别致,具有独特风格。此剧写实人实事,并经作者精心构撰,将爱情描写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场面宏伟,起伏转折,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结合的高峰。与洪昇《长生殿》同为清代优秀传奇作品,历演不衰。有康熙间介安堂刻本、西堂刻本,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光绪间兰雪堂刻本,暖红室本等,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二年出版王季思等校注本。 桃花扇 《桃花扇》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传奇戏曲。孔尚任(1648—1718)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人,为孔子64代孙。著有《石门山集》、《湖海集》、《桃花扇》等。代表作《桃花扇》是一部反映南明王朝一代兴亡的历史剧。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避乱南京,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两人一见钟情订了婚。魏忠贤余党阮大铖欲结交侯方域以求开脱恶名,托人送去丰盛的妆奁,却被李香君坚决辞退。阮大铖衔恨,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时,谗言侯方域为左良玉内应。侯方域被迫离开南京,避难于淮安漕抚史可法处。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黑暗势力的魏阉余孽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王朝。昏君不理朝政,马士英、阮大铖得势,他们一面卖官鬻爵,尽量搜括,来满足其荒淫无耻的生活;一面缇骑四出,捉拿东林、复社党人。为迫害复社名士侯方域,马士英、阮大铖屡屡加害李香君,迫她嫁漕抚田仰。香君坚决不屈,守楼明志。并以头撞地,血溅在侯方域送她的一把宫扇上,侯方域之友杨龙友在扇上点染成一枝桃花。后在廷筵中,李香君冒死痛骂马士英、阮大铖,被关人宫中软禁。方域回到南京,与复社文人一起被阮大铖捕获,也锒铛入狱。不久,清兵南下,南京失陷,国破家亡。侯方域出狱,随张瑶星往栖霞山。李香君也趁乱出宫,随人人山。香君、方域在道观祭坛相见,张道士以国恨、家仇点醒他们,于是二人看破红尘,双双出家。《桃花扇》通过侯、李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揭示了南明灭亡的根本原因。作品深刻暴露了南明统治者的内部矛盾和政治腐败状况,表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反权奸斗争和爱国将领的宁死不屈,以及复社文人的沉迷。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痛定思痛正是作者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剧中女主人公李香君是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桃花扇》有康熙刻本、兰雪堂本、西园本、暖红室本、梁启超注本。建国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王季思、苏寰中合注本。 ☚ 红娘 潘金莲 ☛ 《桃花扇》传奇剧本。孔尚任的代表作,三易其稿,历时10年,1699年完成。描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交方域排解复社攻击,愿意出资使侯、李结合,方域原有允意,遭到香君斥责而回拒。阮见拉拢不成,便诬方域与武昌总兵左良玉内通,使方域避祸离开香君。然后怂恿马士英逼迫香君改嫁同党田仰,香君坚决不答应,撞破额头,血溅方域所赠宫扇。后来,方域、香君于栖霞山重逢,出扇叙旧,共约出家。剧作通过侯、李爱情的悲欢离合,对南明王朝昏庸腐朽与内部派系争斗导致亡国的悲剧,作了深刻而完整的反映。 《桃花扇》电影故事片。西安电影制片厂1963年。剧本系梅阡、孙敬根据清代孔尚任的同名传奇和欧阳予倩的同名话剧改编。据明末发生在南京的复社文人侯朝宗与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不畏强暴、崇尚气节的风尘女子的生动形象,反映了南明王朝的衰亡过程。叙事流畅,风格典雅,演员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为西影厂60年代的代表作。但由于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该片摄制完成后即被封存,到70年代后才能与观众见面。 桃花扇 090 桃花扇传奇剧本。清初孔尚任作。《桃花扇》系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 “离合之情”,写南明王朝随建旋灭的“兴亡之感”。它所揭示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最高统治阶层的腐败没落。如作者在《拜坛》一出的眉批中说:“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无一非私,焉得不亡!”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同时,作品塑造了一批下层人物的正面形象。李香君明艳聪慧,年小胆大,有强烈、分明的爱憎。柳敬亭与苏昆生是以滑稽泄幽愤的民间艺人,却都能认清大局,出生入死,为国事奔走分忧。侯方域等是这些下层人物的希望所系,他有才情,政治态度也还鲜明,但意气而不干练,有乱忾之情而无经世之略,这大概是一般复社文人的通病。史可法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他耿介精忠,知其不可而为,但独木难支,只能以身殉国。作品流露出鲜明的平民意识和民族感情。它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是: ☚ 长生殿 铁冠图 ☛ 桃花扇 《桃花扇》taohua shan清代传奇作者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山升曲阜人,为孔子64代孙。 ☚ 长生殿 清诗别裁集 ☛ 桃花扇 桃花扇传奇剧本。清代孔尚任作。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的杰作。剧以“实事实人”为基础,通过李香君与侯方域两个情侣的悲欢离合,反映南明一代的兴亡,揭示明代三百年基业究竟建于何人,败于何事。作者创造性地以新颖的艺术构思,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命运、把爱情与政治斗争有机联系起来,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别致而严谨的戏剧结构,优美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剧的主人公李香君是明末时秦淮名妓,在与才名出众的复社名士侯方域成亲之日,侯把一柄宫扇,“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物”。魏阉余孽阮大铖失势闲居,因不堪复社文人的嘲骂,想通过其盟友杨龙友结好侯方域,为侯、李定情出梳拢之资三百金。李香君因唾弃阮之为人,拒不接受,因此得罪阮大铖。阮依附权奸马士英,诬陷侯方域。侯得信离别香君,避居宁南侯左良玉处。不久,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太子逃亡。马士英、阮大铖趁机四处活动,迎立福王为弘光帝。弘光帝昏庸无能,马、阮专权,勾结四镇武臣、勋戚内侍,倒行逆施,结党报怨,捕杀东林、复社之人。香君自侯方域避祸走后,闭门守志,不肯见客,惹恼马、阮,派人逼其嫁给田仰。香君誓死不从,血溅宫扇。鸨母李贞丽只得冒名赴婚。杨龙友见扇上点点血迹,便添枝加叶画成几枝桃花。当侯赶来时,香君已被马、阮之徒送到宫中做了歌女。侯旋即也被捕。苏昆生得知侯方域被捕,急赴武昌,激得左良玉带兵东下,以“清君侧”。结果君侧未清,清兵南下,君臣逃亡。叛臣出卖了弘光,群众痛打了马、阮。香君与侯方域随众逃难,在栖霞山终于会面,苦诉别情。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他们割断情恨,双双出家。此剧因杰出的成就,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影响极大。 ☚ 清忠谱 长生殿 ☛ 桃花扇 《桃花扇》清代传奇戏曲。作者孔尚任。作品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即“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者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原因。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入关时,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复,大敌当前,仍然买妾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景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团结一致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并最终导致了南明王朝的灭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在国家危机的重要关头,仍然沉醉于声色之中,几乎被阮大铖所收买。作品歌颂了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歌颂了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一些具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下层人物。《桃花扇》把侯、李的离合之情与南明小王朝的兴亡之感结合得很紧密,侯、李的爱情是在明清之际的历史动乱中展开的。这部作品既忠于客观史实的精神,又有精心的艺术创造,达到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高度统一。 ☚ 长生殿 十五贯 ☛ 桃花扇传奇剧本。清孔尚任作。通过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用一曲戏来揭示明代300年历史提出的问题,前此未有。剧中塑造了互不雷同的人物形象,曲词流畅。曾被改编成多种剧目,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桃花扇 桃花扇传奇剧本,清代孔尚任作,是一部取材于明末真人真事,接近于历史原貌的历史剧。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避乱南京,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识,并订立婚约。奸党魏忠贤余孽阮大铖,拉拢侯方域,出重金为其置办妆奁,香君得知,严辞拒绝,阮怀恨在心,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时,诬陷侯方域为内应欲作乱。无奈侯投奔史可法。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祯缢死。奸臣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马、阮二人把持朝政,肆意报复,逼李香君与他人作妾。香君不从,以头撞地,血溅侯方域所赠定情宫扇,被杨龙友点化成桃花。后来,侯方域回到南京与复社文人一齐被捕入狱,香君也被征选入宫。不久清兵南下,攻破南京,侯方域乘机出狱,李香君乘乱出宫,二人在栖霞白云庵相会。他们面对国破家亡,满腔愤恨,双双出家。《桃花扇》是一部历史剧,作者曾以十几年的工夫探求历史的真实性,虽以爱情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实则“借离合的情,写兴亡之感”。此剧的写作艺术和技巧皆有独到之处,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此剧与清代洪异所作的《长生殿》被誉为清传奇剧的“双璧”。此剧目前至今仍不断上演,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王季思注本。 ☚ 长生殿 清诗别裁集 ☛ 桃花扇二卷。清孔尚任撰。孔氏,字号生平见《小忽雷》条。孔尚任早年便留意于南明兴亡史事,他曾于亲友、交识处广搜轶闻,又从一些载记中采录史实,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康熙二十四年(1685)孔尚任入仕后,特别是往淮扬协助疏浚黄河海口期间,他得以在扬州登梅花岭,拜史可法衣冠冢;到南京过明故宫,拜明孝陵,登燕子矶,游秦淮河。同时结交了明代遗民冒襄等人,访问栖霞山道士张瑶星,增加了许多见闻,为创作《桃花扇》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康熙二十九年(1690)孔尚任回京,在与顾采合作写成《小忽雷》传奇后,于康熙三十八年 (1699)六月,经十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完成《桃花扇》传奇。《桃花扇》传奇,凡四十四出,以南明朝廷兴亡为政治背景,写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避乱南京,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二人一见钟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费用皆出于阮大铖。阮大铖乃魏忠贤余孽,他出资意在结纳侯方域,以求开脱恶名。李香君义形于色,当即卸却妆奁以还。阮大铖衔恨,诬侯方域为左良玉内应,欲害之。侯方域避害往淮南投史可法。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祯帝自缢,奸臣马士英、阮大铖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南明的昏王、奸臣不理朝政、整日征歌逐舞。马士英、阮大铖屡次加害李香君,强迫香君改嫁。香君不从,守楼明志,面血溅扇。杨龙友以血点染成桃花,传奇即以之命名。香君以桃花扇寄与方域,期盼团圆。方域返南京途中,正值马士英、阮大铖搜捕东林党人、复社文士,方域遂被捕入狱。香君又被马、阮选入宫中充歌妓。不久,清兵南下,南京失陷,侯方域与李香君在逃至栖霞寺白云庵避难时重逢。后经张道士指说醒悟,二人割断“花月情根”,双双入道。《桃花扇》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以艺术形式总结评价了南明历史,赞扬了李香君关心国家命运、反对邪恶势力的高贵气节,歌颂了民族英雄史可法抗敌、殉国的英雄气概,成功地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典型人物,把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恰当地结合起来,把男女爱情与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表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引发的兴亡之感,把传统的爱情剧和时事剧都提高到新的高度,成为汤显祖《牡丹亭》后中国戏剧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桃花扇》写成后,“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歌台演出,岁无虚日,流传遍及各省。康熙三十九年(1700)孔尚任因故罢官,二年后,回归故里。六、七年后,《桃花扇》始在津门诗人佟芦村的帮助下刻板印行,此即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现北京图书馆收藏。此外又有兰雪堂本、西园本和暖红堂本,梁启超注本。解放后通行的为王季思校注本。《桃花扇》还传播到国外,有英、法、德,日等多种外文译本。 桃花扇 《桃花扇》传奇剧名。清孔尚任作。这是一部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剧。写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题诗宫扇赠秦淮名妓李香君,二人相恋。阉党马士英、阮大铖欲结交方域,愿代出资,促成侯、李的结合。香君怒斥马、阮,方域受到香君激励而加以拒绝。武昌总兵左良玉率军移食南京,惊动朝野,方域修书加以劝阻,阮大铖诬以私通,方域被迫投奔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马、阮迎立福王,迫害复社文人,并欲嫁香君为漕抚田仰之妾。香君不从,以头撞地,血染方域所赠宫扇。清军陷南京,香君与方域皆避难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撕破桃花扇,一同出家。作品通过侯、李的儿女之情,表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恨,使人们痛恨权奸的误国,叛将的投降,惋惜复社文人的沉迷,同情城市下层人民的反权奸斗争和爱国将领的宁死不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作者对明末农民起义采取敌视态度,对当时的民族矛盾加以回避,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作品的思想成就。剧中女主角李香君是秦淮歌妓,处于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但她性格刚烈、重气节,一直坚守反对权奸、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立场,表现出不为利诱、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她对侯方域的爱情,更多地出于她的政治态度。在李香君的形象上,坚贞的爱情和反对权奸的政治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爱情的不幸遭遇和国家的覆亡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李香君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桃花扇》 所反映的明末社会生活极为广阔复杂,孔尚任以侯、李的离合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用一把扇子,把一部包括了南明兴亡史庞大内容的戏剧情节,有机地贯串到一起,组成《桃花扇》 宏伟的结构,表现了剧作家概括生活的巨大的艺术能力和卓绝的匠心。剧本情节起伏多变,曲词流畅,词意明亮,基本上摆脱了艰涩的弊病,有着很高艺术成就。《桃花扇》 一问世,即风行一时,在南北各地盛演不衰,前人把它与洪升 《长生殿》 并题为明清传奇压卷之作,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长生殿 雷峰塔 ☛ 桃花扇 桃花扇现代京剧。欧阳予倩著。该剧根据孔尚任《桃花扇》改编。秦淮歌女李香君美貌多才,受师傅柳敬亭、苏昆生影响憎恨奸臣倾向忠义,与当时文名颇高的年轻公子侯朝宗忠诚相爱。侯朝宗受阮大钺、马士英等明朝奸臣收买陷害,香君等人促使其坚守忠义立场。但满清进关后,侯为家庭和父亲计,去顺天府乡试应举,这位饱学之士却只得一个副榜。香君在侯去后坚贞不屈,被逼嫁田仰,但当她与侯朝宗见面并证实了侯已无当年志向时,就说: “不想图富贵作你的夫人”,久病之躯顷刻间香消玉殒。该剧曾于1946年、1959年两度创作和修改,初稿写作于1937年冬,以反对蒋介石 “假意抗战实行不抵抗”(欧阳予倩: 《〈桃花扇〉序言 〈二〉》),曾被国民党审查机关禁演。1946年冬由新中国剧社在台湾上演,1947年在上海演出时均遭禁演。解放后由中国京剧院演出。 ☚ 莫应丰中篇小说集 袁昌英作品选 ☛ 桃花扇 《桃花扇》清代传奇。作者孔尚任。全剧共44出,正文40出,经过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次易稿,于1699年始告完成。此剧取材于“实事实人”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反映南明一代的盛衰兴亡。它凭借舞台艺术形象展现了南明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腐败政治,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剧中艺术地再现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如温柔贤惠而又具有反抗性格的李香君,机智诙谐而又勇敢侠义的柳敬亭、忠心耿耿不惜以身殉国的史可法,利欲熏心不择手段的阮大铖等,在他们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鲜明爱憎,表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关于侯李爱情的描写,因为置于国家兴亡的命运前提下,因而显得不落窠臼,独具一格。《桃花扇》是古典历史剧的典范作品,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较好的结合。在排场安排、情节结构、曲词宾白的运用等方面,也显示了作者独到的匠心。全剧于正戏40出之外,又设附加戏4出,突破了传奇的传统模式。具体情节的构造,往往“独辟境界,突如而来,倏然而去,令观者不能预拟其局面”。以曲词写景抒情,渲染气氛,以宾白叙事,交待情节,曲词宾白又切合人物的性格,表现了高度的语言艺术造诣。 ☚ 长生殿 聊斋志异 ☛ 桃花扇 《桃花扇》传奇剧名。清孔尚任作。这是一部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剧。写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题诗宫扇赠秦淮名妓李香君,二人相恋。阉党马士英、阮大铖欲结交方域,愿代出资,促成侯、李的结合。香君怒斥马、阮,方域受到香君激励而加以拒绝。武昌总兵左良玉串军移食南京,惊动朝野,方域修书加以劝阻,阮大铖诬以私通,方域被迫投奔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马、阮迎立福王,迫害复社文人,并欲嫁香君为漕抚田仰之妾。香君不从,以头撞地,血染方域所赠宫扇。清军陷南京,香君与方域皆避难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撕破桃花扇,一同出家。作品通过侯、李的儿女之情,表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恨,使人们痛恨权奸的误国,叛将的投降,惋惜复社文人的沉迷,同情城市下层人民的反权奸斗争和爱国将领的宁死不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作者对明末农民起义采取敌视态度,对当时的民族矛盾加以回避,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作品的思想成就。剧中女主角李香君是秦淮歌妓,处于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但她性格刚烈、重气节,一直坚守反对权奸、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立场,表现出不为利诱、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她对侯方域的爱情,更多地出于她的政治态度。在李香君的形象上,坚贞的爱情和反对权奸的政治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爱情的不幸遭遇和国家的覆亡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李香君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桃花扇》所反映的明末社会生活极为广阔复杂,孔尚任以侯、李的离合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用一把扇子,把一部包括了南明兴亡史庞大内容的戏剧情节,有机地贯串到一起,组成《桃花扇》宏伟的结构,表现了剧作家概括生活的巨大的艺术能力和卓绝的匠心。剧本情节起伏多变,曲词流畅,词意明亮,基本上摆脱了艰涩的弊病,有着很高艺术成就。《桃花扇》一问世,即风行一时,在南北各地盛演不衰,前人把它与洪昇《长生殿》并题为明清传奇压卷之作,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长生殿 雷峰塔 ☛ 桃花扇 桃花扇传奇剧本。清孔尚任*作。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脱稿。初有康熙戊子(1708年)刻本,后有兰雪堂本、西园本、暖红室本、梁启超注本等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王季思等人合注本。全剧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方域题诗宫扇赠香君。阉党马士英、阮大铖欲笼络方域及复社诸人,通过画家杨龙友,出资为方域和香君代办妆奁;方域初有接受之意,香君深明大义,严词怒斥之,方域乃受其激励而拒绝。武昌总兵左良玉因饥东下南京就粮,惊动朝野,方域与左世交,修书劝阻,艺人柳敬亭携书投辕。阮大铖借此诬告方域通左作乱,方域被逼与香君分离,投奔在扬州督师之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后,马、阮迎立福王,于南京建立南明王朝,进一步迫害复社文人,欲逼香君嫁新贵田仰为妾,香君不从,倒地撞头,血溅方域所赠宫扇,杨龙友以草汁点染成桃花图,是谓桃花扇。北兵南下,南明君臣只顾苟安偷生,选优行乐,香君守楼持贞,并于筵前痛斥权奸;南明将领只顾争权夺地,相互残杀,史可法力图解危,派方域奔走调停,但无济于事,终因孤立无援,扬州失守,沉江殉国。南明覆亡后,方域与香君于栖霞山白云庵相遇,出桃花扇叙旧,经道人点醒,一起出家。此剧结构严谨,内容真切,当时曾引起广泛共鸣。近、当代,话剧、京剧、桂剧、越剧、扬剧、评剧以及山东吕剧、柳子戏等都曾改编演出,也曾改编拍成电影,是戏曲史以及文学史上地位较高的作品。 ☚ 栖梧山 桃符板 ☛ 桃花扇tao hua shanPeach Blossom Fan,a play written by Kong Shangren of the Qing Dynasty 《桃花扇》tao hua shanPeach Blossom Fan→孔尚任(Kong Shangren) 《桃花扇》Peach Blossom Fan—a play written by Kong Shangren (孔尚任,1648—1718) of the Qing Dynas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