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桃栽培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桃栽培史history of peach growing

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原产中国。一般认为其起源中心在中国西北和西部地区。属于良渚文化的杭州水田畈和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桃核,近年来在天目山还发现有野生桃,南方系生态品种群中的水蜜桃是杭州地区最先培育成功的。因此,推测中国桃的起源中心可能不止一个地区。
桃是中国栽培的最古老的果树之一,自古视为珍贵的果品。《诗经》中有“园有桃,其实之殽”句,并且赞美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
历史上桃的分布极广,南起华南,北达黑龙江,东自沿海,西及新疆,都栽培有桃。
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桃即沿着“丝绸之路”传至波斯,以后继续西传至欧洲各国。大约在1500年左右传至英国,1633年前后传入美国,日本栽培的桃也是从中国引种的。水蜜桃则是1844年从中国传入英国,又于1850年传入美国,日本在1875年由中国引入。
中国古代栽培的桃基本上都是普通桃。在各地的长期栽培下,形成了许多变种和品种。普通桃的变种有蟠桃(古代又名饼子桃、盒盘桃,persicavar.compressa Bean.)和油桃〔古代又称白桃、杏桃、柰桃、李桃或光桃,P.persica Batschvar. nectarina (Ait) Max-im.〕,在11世纪的文献中均已有著录。寿星桃(Ppersica var.densa Makino)则是16世纪成书的《学圃杂疏》首次提到的。


图1 河北藁城出
土商代桃核



图2 河北藁城出土商代桃仁


早期栽培的桃品种大都是晚熟的,早在《尔雅》中就记有“旄,冬桃”。这类晚熟品种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如:西王母桃、昆仑桃、十月冬桃、仙人桃、雪桃等。到了晋代,桃的早、中、晚熟品种都已俱全。唐初出现了黄肉桃。宋代后期,南方系生态品种群中的水蜜桃已在浙江杭州一带培育成功。明中叶以后,上海地区逐渐成为水蜜桃的名产区。1813年上海人褚华撰写《水蜜桃谱》,专门记述上海水蜜桃的栽培历史、产区变迁、品种特性、繁殖方法以及栽培管理等。除上海水蜜桃外,历史上还有一些有名的桃品种,例如山东的肥城桃,大约在19世纪初即已负盛名。
宋代以前,栽培桃基本上都采用实生繁殖法。具体方法据《齐民要术》的记载是,选取优良的桃的果核,播于牛粪中,至翌春发芽后,再行栽种;苗期注意施肥,以增进桃的品质。
到了宋代,品质优良的桃大都采用嫁接法繁殖。所用砧木基本上都是本砧,偶有采用樱桃为砧木者。一般都采用切接法,于春季或秋分后嫁接。汉代已横直成行栽培桃树,株行距约折合8米×2.2米。南北朝时栽培桃的营养面积约折合3.6米×3.6米。到了清代,栽培距离以桃树“枝不相碍”为准。古人认为桃“性耐肥”,“喜干恶湿”,因此比较注意桃园的施肥,常于早春、采果后以及秋冬时多次施肥;在南方多雨地区,开排水沟,以利排水。桃树的耐寒力不如苹果、梨,对此,古人早有认识。12世纪时,在吉林省的北部地区栽培桃,即已采用冬季埋土防寒的匍匐形栽培法。水蜜桃枝条柔弱,清代上海一带的桃园,常用竹立支架,以防遭受风害而落果。桃树寿短,古人不仅早有认识,而且在南北朝时,即已找出一些补救措施:一法在桃树四龄以后,采取纵伤处理;另法在桃树所结果实变小后,齐地面斫去地上部,促使不定芽萌发,长成新株。前一种方法虽有利于树干加粗,但是,桃树是核果类,易发生流胶病,似不宜应用。后一种方法,据现代科学研究,确可使桃树得到一定程度的更新复壮。
桃果除生食外,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加工成桃干(古名桃诸)。南北朝时,已知道收集桃的落果,酿制果醋。桃的种仁、花、毛、褐腐病果(古名桃枭)、桃胶、叶以及根与茎的皮,古代均入药,据说桃仁有活血、润肠的功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