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格萨尔王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长篇叙事诗。原为藏族民间流传的英雄史诗,已有唱本60多部。经西藏自治区《格萨尔王传》工作组整理,于1980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这部藏族史诗描述了格萨尔王一生的丰功伟绩。他是天帝的儿子,因为妖魔在人间为害,自愿下凡拯救人类,于是开始了一系列降妖伏魔、为民除害的活动,成了藏族古代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史诗通过格萨尔英雄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古代藏族人民战胜邪恶、改造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这部大约产生于11世纪的史诗,因其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是研究藏族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宗教、语言的重要文献,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列入世界文学的宝库。

☚ 雕虫纪历   离离原上草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民间英雄史诗。流传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的藏民聚居区。这部史诗以说唱为主,也有散文和韵文形式,有手抄本、木刻本,从形式上有分章本和分部本两种。部分内容被译成俄、英、法、德、蒙古、印
度等文字,是国际史诗研究会公认的世
界著名史诗之 一 。全诗大约有一百万行,一千余万字。成书年代大致在七、八世纪到十七、十八世纪间,对成书年代,国内外研究者有很大分歧。史诗主要写岭国的一个穷孩子怎样在一个奇异的境界里诞生,因为出生奇特而被抛弃,可是他有众多的保护神,也有奇妙的法宝,眨眼长大成人,并成为雄师大王。他相貌超群,神通广大,能够变化形体,极为聪慧博识,勇武绝伦。他率领岭国军队南征北战,降妖伏魔,为民除害,在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岭国牧民在他的统领下打败众多强大敌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他老年后传位后人,重返天国。史诗的内容大部分写战争,有浓厚的抒情气氛,逼真生动地对古代藏族部落联盟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道德作了描写,歌颂了格萨尔王伟大辉煌的一生。

☚ 格瓦桑布   格斯尔可汗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英雄史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据统计,现已知的和民间艺人提供的书目达200余部。《格萨尔王传》在藏族广为流传,藏族谚语说:“岭人口中人人都有一部《格萨尔》”。此外,在我国的蒙古族、纳西族、土族、裕固族地区也有流传,同时,《格萨尔王传》还流传到尼泊尔、不丹、蒙古人民共和国、前苏联等国。

这部史诗有两种本子在民间流传,一种是分章本,另一种是分部本。藏学专家王沂暖认为:分章本可能是较原始的本子,或较原始的说唱情节,时间可能在先,分部本为后出。《格萨尔王传》的贵德分章本是由藏族老艺人华甲收藏的藏文手抄本译成汉文的,译者为华甲和王沂暖,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故事性强,宗教色彩少,语言简练优美,富于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格萨尔王传》大约产生于11世纪到13世纪这段时期,这时藏族社会正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统治者之间互相杀伐征战,黎民百姓处于忧患之中。因此,体现藏族人民的理想愿望的格萨尔的形象应运而生。格萨尔为天神之子,他以抑强扶弱、救护生灵为己任,与嗜血成性的魔国、霍尔国进行了艰苦的征战,保卫了自己的家乡。史诗反映了岭国的人民和英雄们热爱祖国、保卫家乡,反对侵略的坚定立场和崇高品质。这部恢宏的巨著是11世纪前后的藏族社会历史的再现。因此,它不仅是一部名闻世界的文学巨著,而且是研究藏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语言等方面的宝贵文献。《格萨尔王传》是在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民间诗歌的基础上产生的,可谓藏族民间文学之精萃。它运用了民间喜闻的谚语、俗语、赞词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史诗的语言生动活泼,节奏铿锵,气势豪迈。

《格萨尔王传》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在论述史诗时,把《格萨尔》同世界上许多著名史诗相提并论。毛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一书指出:“《格萨尔王传》被称为东方的‘伊里亚特’,它不仅是藏族和祖国文坛的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格萨尔王传》

藏族民间英雄说唱史诗。据考证,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邓科是 《格萨尔王传》产生地,岭葱土司后裔自称是格萨尔王后代。史诗大约产生于11世纪~13世纪之间,或者更早一些。史诗主要以藏族民间艺人 “钟恳”(意为 “说唱格萨尔故事的人”) 的口头说唱形式在群众中流传。后在不断的流传过程中,藏族民间艺人不断丰富发展,加工创作。从各流传地区已发现的卷本 (包括口头流传的) 已达60余部、100多万行、1500万字以上。史诗叙述: 格萨尔王是上界白梵天王的幼子。当时,下界妖魔横行,残害百姓。观音菩萨和白梵天王商议,派天神下凡降伏妖魔。格萨尔和二哥商议,毅然担此重任,遂降生为一个部落小酋长弃妇的儿子。格萨尔从孩提至少年,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以掘地鼠、猎野兽为食。格萨尔十五岁与珠牡结婚,婚后借神力称王,为格萨尔王,是黑头人的君长。次年,格萨尔南征北伐,降伏妖魔,继伏十八大宗、七中宗、四小宗。中经地狱救妻,后又入地狱救母。格萨尔变化无穷,或大军对阵,奋勇冲杀,或独用计谋,战胜敌人。他治伏敌人,为民除害后,最后归还天国,身居三界。《格萨尔王传》 是一部篇幅巨大、人物众多、内容丰富、场景壮阔、诗文绚丽的长篇说唱史诗,是古代藏族历史、社会、思想、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在中国藏族人民中流传,还在蒙古族、土族人民中广泛流传,并通过英文、俄文、德文、法文、蒙古文、尼泊尔文等译本流传到国外,许多国际文化学者公认其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世界上最长的史诗。18世纪70年代开始,外国开始研究、介绍 《格萨尔王传》 史诗。法国学者弗兰克翻译出版 《格萨尔本事》 (1905年),达维·尼尔(女) 翻译出版 《格萨尔的超人生活》 (1931年),石安泰整理出版 《岭土司本——西藏格萨尔王传》(1956年) 和 《格萨尔王传研究》 (1969年) 等。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民族史家任乃强对《格萨尔王传》作过研究和介绍,撰写 《关于 〈藏三国〉》 等论文。李安宅、马长寿、何剑熏等学者也对 《格萨尔王传》作过搜集、研究和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组织大批人力对 《格萨尔王传》进行发掘、整理和出版工作。1950年3月,四川省文联组成 “藏族文学艺术调查组” 赴甘孜、阿坝藏区调查,撰写发表 《关于 〈格萨尔王传〉》和 《 〈格萨尔王传〉 种种》 调查报告。197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 (筹) 和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联署向中宣部、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 《关于抢救藏族史诗 〈格萨尔〉 的报告》,后经批准成立 “全国 《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并于1980年4月在四川峨眉山召开全国首次“格萨尔史诗工作会议”,确定在五省 (区) 建立《格萨尔》 工作领导小组。1984年5月,四川省《格萨尔》 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从1980年以来,四川搜集到 《格萨尔王传》 手抄本、木本约64部,分章本2种; 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天界遣使》、《赛马登位》等校勘本9种;其余校勘20余种;编纂出版《格萨尔词典》(藏、汉文对照本);编选资料小集12册;并召开《格萨尔》国际研讨会。

《格萨尔王传》

藏族说唱体英雄史诗。藏语称《甲吾格萨尔纳特》或《格萨尔阿种》。流传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族地区及部分土族、纳西族地区。藏文本有六、七十种之多,唱词一百数十万行。被译成多种外文。一般认为创作于11世纪。史诗描写格萨尔是天神转世,能呼风唤雨,斩妖降魔,为民除害,是威镇四方的雄狮大王。史诗不仅叙述了格萨尔的英雄业绩,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而且也描写了古代纷繁的民族关系及曲折的统一过程,反映了当时藏族人民的美好愿望与崇高理想。史诗为研究藏族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学、语言、艺术、宗教、风俗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史诗过去主要通过民间说唱艺人“仲肯”流传,至今没有收集整理齐全。从已搜集到的各种手抄本、木刻本百余种来看,不包括异文本,亦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解放后已陆续整理出版了一批藏文本、汉译本及内部资料本和研究文集等有关《格萨尔王传》的书刊。据此改编的有舞台剧、电视连续剧等文艺作品。蒙古族民间史诗《格斯尔传》的内容与《格萨尔王传》有许多相同之处,学术界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一书的两种文版,有人认为是同时分别创作。总之,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民间史诗巨著。

格萨尔王传

藏语称《甲吾格萨尔纳特》或《格萨尔阿种》。蒙文称《格斯尔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说唱体史诗,有藏蒙两种文本。藏文本流传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族地区及土族、纳西族部分地区。蒙文本流行于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蒙古族地区。蒙古、苏联、匈牙利、伊朗等国也有流传。藏文本为六七十种,唱词长达一百数十万诗行, 1,500万字, 常见的达三十多部。有英、法、俄、德、日、印度、土耳其、雷布查、乌尔都等文字译本。史诗出现的年代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在十一世纪。史诗描写格萨尔是天神转世,能呼雷唤雨,斩妖降魔,为民除害, 威镇四方的雄狮大王,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篇幅宏伟, 诗文绚丽多彩, 涉及藏族文学、艺术、宗教、语言、历史等领域, 是研究青藏高原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格萨尔王传》

藏族民间说唱体史诗。歌词长达100多万诗行,1500万字,常见的达30多部。史诗出现年代约在11世纪。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说唱史诗。近1000年来,史诗在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地区广泛流传说唱。1949年后对此史诗进行了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有汉、蒙、俄、德、英、法、日、印等8种文字的译本。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等民族的英雄史诗。主要流传在藏族地区;也流传于蒙古族、土族、纳西族地区。此外,在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和前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境内也有流传。全诗总计约60部,120万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史诗主要情节形成于11-13世纪,主要讲述藏族等民族古代神话式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他艰难成长、南征北战、杀敌降魔,先后征服了北方魔王鲁赞、霍尔国王、姜国太子拉托居尔、大食诺尔王、卡契赤丹王、珍珠国响雄王、兵器国朱古王、上蒙古马国和下蒙古铠玉国以及其他诸国。格萨尔是藏族等民族正义、勇敢、力量和智慧的化身。全诗以他一生事迹为主要线索,生动地展现出藏族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生活画面,是古代藏族等民族的百科全书。史诗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一是分章本,把格萨尔的一生事迹在一个说唱本里以若干章来讲述; 另一种是分部本,选取格萨尔事迹中的一个片断,敷衍成首尾完整、独立的一部,并有机地增加新情节,使之成为多达几十部的宏篇巨制。目前,国内已印出藏文原稿约50部,出版汉文译本数十部。同时,已有法文、英文、德文、俄文、印度文等部分译本。从18世纪后叶起,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今已逐渐形成了一门“格萨尔学” 。

☚ 成吉思汗和两匹骏马   阿姑尕拉吉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等民族的英雄史诗。主要流传在藏族地区;也流传于蒙古族、土族、纳西族地区。此外,在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和前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境内也有流传。全诗总计约60部,120万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史诗主要情节形成于11-13世纪,主要讲述藏族等民族古代神话式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他艰难成长、南征北战、杀敌降魔,先后征服了北方魔王鲁赞、霍尔国王、姜国太子拉托居尔、大食诺尔王、卡契赤丹王、珍珠国响雄王、兵器国朱古王、上蒙古马国和下蒙古铠玉国以及其他诸国。格萨尔是藏族等民族正义、勇敢、力量和智慧的化身。全诗以他一生事迹为主要线索,生动地展现出藏族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生活画面,是古代藏族等民族的百科全书。史诗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一是分章本,把格萨尔的一生事迹在一个说唱本里以若干章来讲述; 另一种是分部本,选取格萨尔事迹中的一个片断,敷衍成首尾完整、独立的一部,并有机地增加新情节,使之成为多达几十部的宏篇巨制。目前,国内已印出藏文原稿约50部,出版汉文译本数十部。同时,已有法文、英文、德文、俄文、印度文等部分译本。从18世纪后叶起,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今已逐渐形成了一门“格萨尔学” 。

☚ 成吉思汗和两匹骏马   阿姑尕拉吉 ☛
格萨尔王传

311 格萨尔王传

藏族英雄史诗,约产生于11至15世纪,在长期口头传唱中续有增益,约100余部,目前已整理刊印藏文原稿48部,译成汉文30余部,有些片断还被译为法文、英文、俄文、德文等,是世界上卷帙最为浩繁的民间史诗,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研究兴趣。它不仅流传于藏族地区,在蒙古族、土族、纳西族等地区和不丹、尼泊尔等国的某些地区也有流传。史诗以岭国王子格萨尔为中心人物,塑造了他天神般勇武、贤明、聪慧的英雄形象;并通过对几十个邦国多次征战,反映了6世纪至11世纪藏族地区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吐露了藏族人民厌恶动荡分裂、渴望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史诗气势磅礴,叙写生动,富有艺术魅力。

☚ 全元散曲   三国志演义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gesaerwang zhuan

藏族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族居住地区和国外尼泊尔、不丹等国家中。产生年代尚无定论,从反映的时代内容和采取的艺术形式等方面来看,它不是在短时间里完成的, 一般认为应该是11世纪以来,在藏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故事、民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由众多民间艺人和人民群众集体创作而成。这部史诗主要通过民间艺人的演唱在民间流传,同时也有不同的手抄本、木刻本在群众中保存和流传。版本有分章本和分部本两类。分章本是把史诗的核心人物格萨尔一生事迹写在一个本子里,分为若干章,如王沂暖和华甲合译的“贵德分章本”,其故事性较强,宗教色彩较淡,语言简洁。分部本是把格萨尔的事迹分为若干部分,分别写进相对独立的本子中。各部中的情节或者是根据分章本发展扩充,或者是分章本中所没有的。这种分部本大约有30多部,连同异文本有60部以上,长达100万行,1000余万字,比目前知道的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史诗都要长。
《格萨尔王传》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藏族古代岭尕地方一个叫格萨尔的国王如何在一个奇异的境界里诞生,如何经历磨难而成王;第二部分描述格萨尔如何抑强扶弱、除暴安良、降妖伏魔、为民除害,这是史诗的中心部分;第三部分是结尾,写格萨尔老年时将王位传给侄子,闯入地狱救出母亲和王妃,一起重返天国。史诗通过传奇性的描写,曲折地反映出藏族古代一段从分裂动荡走向统一安宁的历史,表达了藏族人民要求民族统一,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史诗把格萨尔塑造成天神之子,他降临下界是为了解救百姓、消除战乱,具有威然的正气。他宣称“我要革除不善之王,我要镇压残暴和强横”;“我要当普通人民的君王,使所有的贵族低头”。格萨尔又具有超凡的本领,可以未卜先知、运筹帷幄、役使鬼神、出奇制胜,他还有众多的保护神和随身宝物,这一切都与他勇猛顽强、忘我战斗的精神交相辉映。格萨尔虚怀若谷,待人谦逊,但又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他坚毅豪爽而又情怀缠绵。史诗塑造出了藏族人民心目中完美和理想的英雄人物。
史诗中的王妃珠牡也是一个丰采照人的人物形象。珠牡生在富人之家,但正直善良,宁愿嫁给穷困潦倒的格萨尔,并且成为他终身的战斗伴侣。当格萨尔降魔未归,岭国面临强敌的危急时刻,珠牡团结人民奋起抵抗。在被俘之后,她坚决不从霍尔王的威逼,毫不丧失信心。史诗真实地塑造了一位美丽、坚贞、正义、勇敢和智慧的藏族妇女形象。史诗对其他众多人物的描写也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史诗采用民间说唱形式,大量吸收藏族神话、民歌、格言、谚语,使作品呈现出既雄浑壮阔,又婀娜多姿的艺术风格。
《格萨尔王传》在蒙古族地区的长期流传中,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一部独立的著名英雄史诗《格斯尔可汗传》,富有蒙古草原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80年代,开始对《格萨尔王传》进行有计划的搜集、翻译、整理、研究。现有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出版有《格萨尔研究》集刊。

☚ 问活佛故事   江格尔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英雄史诗。著名三大史诗之一。主要流传于藏族居住地区。约产生于11世纪前后,为藏族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约有一百多部。有专门说唱《格萨尔王传》的民间艺人“钟垦”。有藏文的以情节为段落分为若干章的分章本,和以事件为单位分成若干部的分部本,后者系在前者基础上充实发展而成。格萨尔是天帝的心爱之子,下凡拯救人民,经过种种磨难,成长壮大,英勇无比。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降伏了邪恶,保卫了人民的利益。史诗气势雄伟瑰丽,刻画了上百个人物,描写了几十个邦国部落间的战争,情节曲折,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6至9世纪以及11世纪藏族地区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格萨尔的英雄形象,是藏族人民理想的英雄人物。

☚ 阿诗玛   格斯尔传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Gesaerwangzhuan

藏族长篇英雄史诗。主要流传在藏族地区,在蒙古族、土族、纳西族等地区和不丹、尼泊尔等国家的某些地区也有流传。《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上的集体创作, 约有100多部, 迄今所发现的藏文版本, 已达50多部。现在经常演唱较为重要的约30部左右,如 《天岭卜筮》、《英雄诞生》、《十三轶事》、《赛马称王》、《世界公桑》、《门岭大战》、《松岭大战》、《射大鹏鸟》、《安置三界》等,它们分别叙述天神格萨尔降生人世后,扫除暴虐势力,拯救黎民百姓,荡平妖魔后又重返天界的故事。《格萨尔王传》以雄浑磅礴的气势,通过对格萨尔王超人的智慧和本领的歌颂, 通过对几十个邦国部落之间战争的有声有色的叙述, 反映了6至9世纪以及11世纪前后藏族地区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表达了藏族人民厌恶分裂动荡,渴望和平统一的美好理想,表达了他们盼望有一个爱护百姓,外御强敌,内修政务的贤明国王出世的善良愿望。《格萨尔王传》由于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 唱词大量吸收了鲁体民歌和自由体民歌的格律,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不仅深深植根于藏族人民之中, 而且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及研究兴趣。《格萨尔王传》已出版几十部藏文和汉文版本,有些卷还被译成了法文,英文, 德文, 俄文等。

☚ 阅微草堂笔记   元好问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又称 《格萨尔》,是一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于藏族地区,广泛流传于我国青藏高原和内蒙古草原以及其他民族地区。这部史诗历经几个世纪的传唱和加工,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大约60余部150万行,近1000万字。《格萨尔王传》描写的是天帝的爱子格萨尔,看到妖魔鬼怪为害人间,便自愿下凡投生,为民除害。格萨尔来到人间以后,历经种种苦难,终于做了岭国人的君主。格萨尔在降伏妖魔鬼怪,完成了拯救人民的大业之后,方才重返天国。这部史诗结构宏大,气势磅礴,将奇丽的幻想和现实生活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史诗中描写的频繁战事,基本反映了公元6至7世纪间的青藏高原上各部落由分散到统一的过程,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对于研究这一段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6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青海省民间文学研究会翻译整理的 《格萨尔》(共四卷);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王沂暖整理的(《格萨尔王传》(降伏妖魔的部分)。《格萨尔王传》在国外已有英、德、日、俄、印等文字的部分译本,它是我国世界史诗中少有的恢宏巨著,是人类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 刘三姐   玛纳斯 ☛

《格萨尔王传》

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主要流行在西藏、青海、甘肃等藏族以及蒙古族、土族等地区。8世纪以来,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基础上,由广大人民群众陆续创作而成。史诗叙述了这样的故事:天神格萨尔为降伏妖魔、拯救黎民而投身人间,继承岭国王位,率领大军降服邻国,保卫盐海,救济人民,建立起繁荣强大的国家,功满后重返天国。它成功塑造了以格萨尔为首的群体人物形象。史诗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充分表达了藏族人民渴望统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史诗是一部百科全书,包含了许多古代藏民族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流行手抄本很多,迄今所见达100多部,共100余万行,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流传有两种本子,一种是分章本,一种是分部本。1981年3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贵德分章本《格萨尔王传》 ,王沂暖、华甲据藏文本翻译。

格萨尔王传

藏族蒙族地区民间流传的长篇英雄史诗。最早出现于藏族地区,后流传于蒙古族地区。一般认为产生于11世纪。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经人民群众长期的集体创造,增添修改,最后发展为定型化的书面文学作品。有藏蒙两种文本。广泛流传于西藏、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蒙古族及土族、纳西族部分地区。相传以康区林地之王格萨尔事迹为蓝本,演化而成章回体,以章为部,约有40余部。取材及文体都来自民间及民间口语。民间艺人以说唱形式演唱,说唱结合。主要描写天神化身的格萨尔王英勇盖世,扶贫济弱,正直不阿,除暴安良,威震四方。演唱者多以唱本为据,聚众演唱,中间常结合当时所发生之事,借题发挥,切中时弊,深受群众欢迎。藏文本多抄本,少量刻本,内有韵脚,易上口,多比兴、谚语,以口语为主,许多章回以藏族历史体裁为线索,给人以历史知识。虽有本教、佛教及神话贯穿,但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是研究藏族等文学、艺术、宗教、语言、历史的重要文献。国内有降边嘉措等编写之《格萨尔王全传》3卷本(汉译本)传世,1987年由宝文堂出版,为目前所见较全的汉译本,每卷22回,总66回。蒙文亦出版有13章本《格斯尔可汗传》。国外有英、法、俄、德、印度、土耳其等10余种文字译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