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尼特
格兰尼特(Granit,K. A. 1900~),芬兰神经生理学家。由于对视网膜生理研究的贡献,与美国沃尔德和哈特林共获196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格兰尼特生于芬兰赫尔辛基。1919年进入赫尔辛基大学,先是学习实验心理学,其后攻读医学专业,于192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随后任该校生理学讲师。从二十年代末,他在英国牛津生理学家谢灵顿实验室工作了几年。1935年担任赫尔辛基大学生理学教授。从四十年代起,移居瑞典,在斯德哥尔摩皇家卡洛琳研究所任职,先是神经生理学教授,后兼任所长。1967年作为该所名誉教授退休。
1920~1947年间格兰尼特主要从事视觉的研究,最初运用心理物理方法,之后开始转向电生理。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综合电反应——视网膜电图(ERG)的分析。他把ERG分成三个过程(PI、PII、PIII),并推测它们分别起源于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内核层细胞和感光细胞,这些经典的分析至今仍是研究ERG不同组分及其起源的基础。他又是微电极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先驱者之一,应用这一技术对视神经单纤维的研究使他在颜色分辨的视网膜机理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五十年代后他转向肌肉的传入纤维,特别是肌梭及其运动控制的研究,发现了紧张性运动神经元的存在,并率先用细胞内记录技术开展对自然和人工刺激条件下运动神经元活动的研究。
格兰尼特曾任瑞典科学院院长(1963~1965)。他是国际上许多著名大学(如英国牛津大学)的名誉博士,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和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曾获多种奖赏,其中包括谢灵顿纪念金质奖和普金野(Purkinje)金质奖。
格兰尼特的主要著作在视觉方面有“视网膜的感觉机制”(1947)、“感受器和感知觉”(1955)。在运动神经元方面有:《运动控制的基础》(1970)、《调节运动神经元放电的机制》(197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