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校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校尉

校尉

武官名。秦始设此职。汉武帝初置八校尉,为西汉时掌管特种军队的将领。东汉略同。掌管少数民族地区长官,也有称校尉的。

☚ 鲁恭王   涿 县 ☛
校尉

校尉

官名。汉时军职之称,略低于将军。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的防护。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统领京师屯兵,为精劲之旅,任校尉者也多为皇帝亲信。东汉时中垒、胡骑、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兵称“五营”、“五校”。其校尉多由宗室担任,除戍守京师外,也兼任宿卫宫廷的任务。魏晋以后沿设。又东汉灵帝时设上、中、下军、典军、助军及左右校尉,号称西园八校尉,亦为将置的统率中央军队之官。又两汉校尉也常率兵出战,参与边境战争。另外汉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戍己校尉、护鸟桓校尉等为掌其地区事务的长官,后代也有类似的作法。两汉还有司隶校尉、城门校尉等官,也均掌有一定的武装或屯兵,参见“司隶校尉”、“城门校尉”。

☚ 鹰扬郎将   城门校尉 ☛
校尉

校尉

官名。秦始有此职,汉武帝时置八校尉执掌特种军队,后历代皆置。汉以后校尉由掌军权的武官变成了勋官 唐时六品以下的无定职的武散官称校尉,元、明大致相似,清代八品以下的武官称校尉。但是,明代锦衣卫奉辇供警之力士 也称校尉。明沈德符《野获编》: “今锦衣所属卫士,亦称校尉。”书中汤来保之任校尉,看来即此(第三十回)。

☚ 驿丞   提刑所理刑 ☛

校尉

古代武官名。秦代开始设此职,汉武帝设八校尉,为西汉时掌管特种军队的将领。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隋唐以后校尉为武散官。明清也称卫士为校尉。

校尉

卫士名。明初属拱卫司,后设锦衣卫,改隶镇抚司。掌直驾、侍卫。亦称官校、旗校。

校尉

校尉

军官名。《史记·项羽本纪》:“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明史·兵志》: “侍卫上直军之制。太祖即吴王位,其年十二月设拱卫司,领校尉,隶都督府。” (参见: 校)

☚ 教习把总   校人 ☛

校尉

汉代军职的称号,略次于将军。根据任务不同加上名号,如城门校尉、戊已校尉等。汉武帝时设中垒、电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为专掌特种军队的将领。汉以后,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亦称校尉。唐为武官的散阶。明清卫士亦称校尉,地位低下。

校尉

古代武官名。又称“官校”、“旗校”。西汉置为军职,略次于将军,并随其职务冠以名号,如掌北军中垒者称中垒校尉,掌京师城屯兵者称城门校尉,掌西域屯兵者有戊己校尉等。武帝时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尉,为专掌宿卫京师的特种部队的将领。东汉大体相同,略有裁并。灵帝时又置西园八校尉,以宦官掌其大权。汉及以后,掌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如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等。唐府兵制,其折冲府以300人为团,团置校尉。明、清时,低级武散官也称校尉。又泛称卫士为校尉。明初属拱卫司,后设锦衣卫,改隶镇抚司。掌直驾、侍卫。

校尉

官名。始设于汉代。职位略低于将军。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总称八校尉。西域所置校尉,主司屯兵,如戊已校尉、使者校尉等。汉以后,历朝皆置此官。唐以后,则用为低级武散官之号。明清则卫士亦称校尉。



校尉xiào wèi

 官名。1、领兵武官。秦朝末年项梁起义时,置吴中豪杰为校尉等,由此可知,秦代已有此官。汉武帝置八校尉: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及西域;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另外,还有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 2、督抚少数民族军政长官。在西域,宣帝地节二年置副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戊已校尉。还有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等。 3、武散官,隋唐有各种名称的校尉,皆为武散官,上自正六品,下至从九品皆是。清代武官八品、九品为校尉。 4、卫士,明清卫士也称校尉。见《通典·职官十六·诸校尉》、《续通典·武散官》、《史记·项羽本纪》、《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四》、《新唐书·百官一·兵部》、《清史稿·职官一·兵部》。

校尉

汉代军官名称。《汉书·卫青传》颜师古注: “校者,营垒之称,故谓军之一部为一校。”校尉即统率一部军队或一座营垒的军官,位略次于将军,秩二千石或比二千石。随其职号冠以名号,如掌京师城门守兵者称城门校尉,掌北军军垒者有中垒校尉,掌西域屯兵者有戊、己校尉等。武帝时创建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虎贲、射声等校尉,领兵常驻京师,统于原有的中垒校尉,总称八校尉,为西汉时专掌特种部队的将领。东汉略同。又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如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等。唐府兵制以三百人为团,设校尉。以后用作低级武散官之称号。

校尉

(1)武官名。秦置左右校尉,领兵,其地位略次于将军。秦末,项梁初起事,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汉代校尉为略次于将军的武官。武帝时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分领特种军队;又有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东汉略同。魏晋与南朝宋齐梁陈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三国魏又特设千人督校尉,主领兵。隋炀帝改府兵领兵官大都督为校尉,秩正六品。唐制府兵以三百人为团,以校尉领之。(2)少数民族地区长官名。汉有戊己校尉、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三国魏有戊己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桓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晋有护羌校尉、西戎校尉、南蛮校尉、南夷校尉、宁蛮校尉(东晋置);南朝宋无护羌校尉、南夷校尉,余同晋制;南齐有护南蛮校尉、护三巴校尉、宁蛮校尉、平蛮校尉、镇蛮校尉、护西戎校尉;梁陈有平戎校尉、宁蛮校尉、镇蛮校尉。(3)掌其他事务校尉。汉代有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三国魏与西晋沿置。三国魏又有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典学校尉,典儒学;昭信校尉,主使命。(4)卫士之称。明代锦衣卫将军所属有力士与校尉,均为卫士。(5)武阶官名。清制武阶官八品以下为校尉,有奋武校尉(正八品)、奋武佐校尉(从八品)、修武校尉(正九品)、修武佐校尉(从九品)。

校尉

进武校尉、进义校尉通称。《宋会要·职官》54之20:“巳、未到部使臣、校、副尉及内外官司人吏。”《宋史·职官志》9《绍兴以后阶官·武阶》:“进武校尉 进义校尉……以上无品,二校尉参吏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