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Lì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乐亭、黄骅、尚义、涉县,山东之昌乐、平邑,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部。郑樵注云: “栗陆氏之后。” 以名为氏。栗陆,传说为古帝。 战国时燕有栗腹,为将; 汉代有栗融,齐人; 唐代有栗锽; 宋代有栗大用,神童,官南雄太守; 明代有栗铭,弘治进士; 又有栗应麟,嘉靖进士; 清代有栗芳林,康熙癸丑进士。 栗lì❶木名,實可食。司馬相如《子虛賦》:“樝梨梬栗,橘柚芬芳。”張衡《南都賦》:“乃有櫻梅山柿,侯桃梨栗。” ❷姓。班固《幽通賦》:“栗取弔于逌吉兮,王膺慶於所慼。”栗,漢景帝栗姬。 栗 栗lì❶栗树。见《草木篇》〔栗〕条。 ❷谷粒饱满。《大雅·生民》五章:“实坚实多,实颖实栗。”毛《传》:“颖,垂颖也。栗,其实栗栗然。”朱熹《集传》: “颖,实繁硕而垂末也。栗,不秕也,既收成,见其实皆栗栗然不秕也。”《说文》: “秕,不成粟也。”段玉裁注: “今俗评谷之不充者曰瘪。” ❸堆积,众多。《豳风·东山》三章:“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韩诗》“ ‘栗’ 作 ‘𦾷’,云:众薪也。”王先谦《集疏》: “王应麟《诗考》引作‘聚薪也’。言思我君子专专然如瓜之苦,尘久在众薪之中。”一说:裂开的。郑《笺》: “栗,析也。言君子又久见使析薪,于事尤苦也。古者声栗、裂同也。” ☚ 恶 栗栗 ☛
栗 栗lì
板栗。《鄘风·定之方中》 一章:“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郑 《笺》:“爰,曰也。树此六木于宫者,曰其长大可伐为琴瑟。”《本草纲目》李时珍〔集解〕: “栗木高二三丈,苞生多刺如猬毛,每枝不下四五个苞,有青、黄、赤三色。中子或单或双,或三或四。其壳生黄熟紫,壳内有膜裹仁,九月霜降乃熟。其苞自裂而子坠者,乃可久藏,其花作条,大如箸头,长四五寸,可以点灯。栗之大者为板栗。”《秦风·车邻》二章: “阪有漆,隰有栗。”毛《传》:“陂者曰阪,下湿曰隰。”《小雅·四月》四章:“山有嘉卉,侯栗侯梅。”郑《笺》:“嘉,善。侯,维也。山有美善之草,生于梅栗之下。” ☚ 莎鸡 "> ☛ 栗读音l·ie(ˋ),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力蘖切,入,薛韵。 ❶通“裂”。破开;裂开;分开。 上一条: "> 下一条: 迣
栗读音l·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力质切,入,质韵。 ❶寒冷;恐惧;发抖;哆嗦。 ❷植物名,又名“板栗”,落叶乔木,高可达二十米,带薄壳的坚果,供食用。 上一条: 涖 下一条: 慄 栗〔li〕bid raos. 栗暴 〔li bao〕 ghob nzhoud:敲他一个~。nzhoud wud adleb nzhoud, 栗子 〔li·zi〕bid raos。 栗子树 〔li·zi shu〕ndut raos. 栗ㄌㄧˋlì四4646闽语。福建厦门〖 〗。①动瘫软。②动向下凹进去:墙~落去墙基不固而坍塌或坐低。③形恐惧:面~色恐惧失色。④名因收缩而出现的皱纹:~裥皱襞。   栗li颤抖。同义合成词:“战栗”。成语:“不寒而~”。《庄子·大宗师》:“登高不~。”《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日慎一日。苟其道,天下可有。”(苟:如果。有:占有。) 栗*慄❷lì❶栗子树,落叶乔木,花黄白色。果实叫栗子,外皮有刺儿,熟时皮裂开,果仁味甜,供食用。 ❷因害怕或寒冷而发抖 △ 不寒而~|战~。 ❸姓。 栗慄 ❸❶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花黄白色,木材坚实:~树丨~子丨板~丨火中取~。 ❷像栗壳的颜色:~色。 ❸发抖:~然丨股~丨战~丨惴(zhui)~丨不寒而~。 栗lì❶ 栗子树,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可食,树皮和果壳供鞣皮和染色用。 ❷ 栗子树的果实。 ❸ 颤抖:不寒而栗。 ❹ 姓。 栗见〔憭兮栗〕 栗li栗暴1 栗木 栗然2 栗色 栗子 栗凿 板栗 醋栗 寒栗 石栗 战栗 颤栗 惴栗 栗钙土3 不寒而栗 火中取栗 栗lì栗❶析也。《詩經·豳風·東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鄭玄箋: “栗,析也。”陸德明《經典釋文》:“栗,毛如字,劉音列, 《韓詩》 作𤁸, 力菊反, 衆薪也。” ❷成就也。《詩經·大雅·生民》:“實堅實好,實穎實栗。” 毛傅: “栗,其實栗栗然。” 鄭玄箋: “栗,成就也。” ❸讀爲裂繻之裂。《周禮·冬官·弓人》:“居幹之道,菑栗不迆,則弓不發。”鄭玄注: “鄭司農云: 栗,讀爲榛栗之栗,謂以鋸副析幹。玄謂栗讀爲裂繻之裂。” 陸德明《經典釋文》:“栗,音烈,李又如字。” ❹蹙也。《儀禮·燕樂》:“凡公所辭皆栗階。”鄭玄注: “栗,蹙也。” ❺堅貌。《禮記·聘義》:“縝密以栗,知也。”鄭玄注: “栗,堅貌。”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栗1 栗1 lì 即板栗。亦作“㮚”,亦稱“篤迦”。果木。殼斗科。落葉喬木。幼枝被灰褐色絨毛,無頂芽,葉呈二列,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邊緣鋸齒芒狀。花單性。同株。雄花序穗狀,直立;雌花常生於雄花序之基部。堅果,二三枚生於球形殼斗内。殼斗上多猬刺。種子可食。木板栗材供建築、造船之用。花、果、殼、樹皮及根入藥。分佈於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西等地。始載於先秦典籍。《詩·唐風·山有樞》:“山有漆,隰有栗。”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栗》:“栗,種而不栽。栗初熟出殼,即於屋裏埋入濕土中。至春二月,悉芽生,出而種之。”《藝文類聚》卷八十七引漢·蔡邕《傷故栗賦》:“人有折蔡氏祠前栗者,故作斯賦。”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栗》:“〔釋名〕時珍曰:栗,《說文》作㮚,從鹵,象花實下垂之狀也。梵書名篤迦。”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栗2 栗2 lì 亦稱“栗子”、栗黄”、河東飯”。栗樹之果實。始載於先秦典籍。《周禮·天官·籩人》:“饋食之籩,其實棗、栗、桃、乾䕩、榛實。”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栗》:“《食經》乾藏栗法:取穰灰,淋取汁漬栗,日出曬,令栗肉焦燥,不畏蟲,得至後年春夏。”唐·李商隱《雜纂·富貴相》:“栗子皮,荔枝殼,落花飛,鷥燕語。”宋·陶穀《清異録·果》:“晉王(李克用)嘗窮追汴師,糧運不繼,蒸栗以食,軍中遂為河東飯。”《宋史·禮志十一》:“元豐元年,宗正寺奏:‘據太常寺報,選日薦新兔、藷藇、栗黄’。” 栗【同义】总目录 栗河东饭栗lì〖形容词〗 一、清澈(1)。《季梁谏追楚师》:嘉栗旨酒。——清澈甜美的酒。 二、担心,恐惧(2)。《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主持科举考试的人,授予您功名也不再担心。《送天台陈庭学序》: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登上高山而向下看,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深得不能看见它的底,肝胆为它发抖、恐惧。 栗1lì❶ 树名,也指其果实。《诗经·郑风·东门之》:“东门之~,有践家室。”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枣、柿之类。” ❷ 籽实饱满。《诗经·大雅·生民》:“实坚实好,实颖实~。” ❸ 坚实。《礼记·聘义》:“缜密以~,知也。”《荀子·法行》:“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而理,知也。”(知:同“智”。) ❹ 敬慎,严肃。《史记·夏本纪》:“始事事,宽而~,柔而立。”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期至斋,~然以敬。” ❺ 通“栗2”。战栗,因害怕而发抖。柳宗元《童区寄传》:“寄伪儿啼,恐~,为儿恒状。”
栗2凓,慄lì❶ 恐惧。《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 ❷ 因寒冷或恐惧而发抖。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栗*△凓 ❸;慄 ❸liC0F5 ❶树名。栗子树,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果仁味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坚实,可供建筑和制器具之用。 ❷这种树结的果实,又叫“栗子”、“板栗”。 ❸因恐惧或寒冷而发抖:战~/不寒而~。 ❹姓。 发抖 发抖战(战抖;战动;发战;摇战;打战) 抖(抖战;抖动;抖颤;作抖;颤抖) 栗(颤栗;战栗) 栗(战栗) 颤(颤动;颤栗;打颤;发颤) 闪动 颠动 打噤 哆嗦瑟索 咳歌打战 身体颤动:颤多梭 因寒冷而发抖:发噤 因寒冷或害怕而牙齿打颤:逼齿 因寒冷或害怕浑身突然发抖:冷战 冷颤 畏缩战栗:缩栗 受刺激而猛烈抖动:积伶 因受外界刺激而身体不自主地颤动:哆(哆唆;哆嗦) 颤索 颤栗 颤抖,哆嗦:抖摔 咬紧牙关打颤:噤战 不停地颤动:哆哆嗦嗦 (由于害怕、生气或受到寒冷等原因而身体颤动:发抖)
另见:害怕 恐惧 生气 生病 寒冷 ☚ 发抖 害怕得发抖 ☛
果实名 果实名栗子:栗(霜栗;锥~) 河东饭 板栗:笃迦 橄榄:青子 青果 谏果 味谏 余甘(余甘子) 来子 霜果 枣子:枣(~仁;~核;红~;乌~;大~;酸~;仙~) 羊角(羊角树)木蜜 龙骨 鸡心 百益红 圣花儿 大枣:干枣 美枣 良枣 干枣:红皱 木瓜:护圣瓜 铁脚梨 菱角:菱(香~;角菱;乌~) 芰 薢茩蕨攗 核桃:胡桃 羌桃 播罗师 银杏果:白果 平仲 山楂:楂 山查 山樝 赤瓜 棠捄(棠捄子) 茅摣 猴摣 其他果子名:柑(柑子;~橘;~柑;广~) 柿(柿子;~饼;红柿) 椪 桔(桔子) 梅(梅子;杨梅;青~;黄~) 枳(枳实;枸枳) 椰(椰子) 棪 檨 檇 楙 楱 菠萝 佛手 木瓜 海棠 花红 韶子 香瓜 香橼 香圆 骊珠 霜椑 蓇葖 向日葵籽:雪末籽 霜后的柿子:霜柿 ☚ 果的各部分 水果 ☛
忧伤 忧伤惕 恻 忉(忉怛) 慛 栗 悯 悴(沉悴;忧悴) 怛(怛悼;惙怛;忡怛;忧怛) 憯(憯怛;憯悴;憯瘁) 慜 愍 戚 隐 惄苦 痗 疢 疚 伤忧 离忧 殷忧 戚忧 忧凄 幽忧 忧怵 愁损 愀戚 愀悲 愀怆 悄怆 摧折 悲怀 懰栗 闵悼 忧伤的心情:戚意 愁怀 忧伤的心怀:忧怀 思慕忧伤的心情:眷忡 孤独忧伤的心情:茕怀 忧伤和喜悦的心情一齐涌上心头:忧喜交集 感到忧伤:发痗 心怀忧伤:衔恤 内心忧伤:心唈 内心焦急忧伤:回肠九转 回肠九折 回肠九曲 回肠九回 回肠百转 回肠百结 回肠宛转 百结回肠 九转肠回 女子愁眉不展,心情忧伤:低鬓敛黛 低红掩翠 颦黛低红 嚬黛低红 敛黛低鬟 情绪低落,神情忧伤:黯然神伤 黯然伤神 忧虑,忧伤:愁戚 愁戚 看到眼前的情况而为时局和社会现状感到忧伤:触目伤时 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离忧 因孤独而感忧伤:茕疚 孤伤 对有生之日感到忧伤:忧生 精神萎靡忧伤:颓伤 烦恼忧伤:懊悴 烦闷忧伤:烦伤 羞惭忧伤:愧恻 怜惜忧伤:闵忧 怜悯忧伤:矜伤 困窘忧伤:鞠戚 焦急忧伤:荒悴 恐惧忧伤:惴惕 痛苦忧伤:旻 痛伤 悲痛忧伤:悲戚 悲慽 酸耿 痛恻 悄戚 悄戚 恫忧 恻悷 哀伤 哀痛 哀悴 恻怛 悲摧 恻怆 悼伤 哀痛忧伤:悲戚 悲戚 悲慽 惨痛忧伤:惨伤 悲悼,忧伤:丧 虽有忧伤而深沉不露:隐恻 极为忧伤:忧心如捣 忧伤之甚:蹙损 终身的忧伤:终天之戚 忧伤的样子:悄(悄悄;悄切;悄然) 怛怛 怛然 惙惙 悯悯 慇慇 殷殷(忧心~) 殷然 戚然 痗然憯然 闵然 悠然 悠忧 穷穷 离离 憺憺 愁戚戚 忧伤、沉闷的样子:郁郁 凄凉忧伤的样子:恓恓 (忧愁悲伤:忧伤) ☚ 悲伤 感伤 ☛
寒冷 寒冷冷(冷冽;冷冻;凉冷;冷呵呵)寒(寒冽;清寒;鹤寒;寒浸浸)淅 沧(沧凉) 凛(凛寒;凛栗;凛凛;寒凛;惨凛) 冽(凌冽;栗冽) 洌(栗洌) 栗 凄(凄凛) 栗(玉楼起栗) 阴(阴寒;陵阴)烈 溧 恓 凄 冰(怀冰) 清 沍 寥翘 惨烈 惨懔 潦烈 玉壶水 玉楼起粟 肌生银粟 肌粟生寒 寒粟生肤 寒生肌粟 冷和热:冷热 冷暖 寒热 炎凉 炎冷凉温 凉热 凉燠 寒暑 冷热不定:时冷时热 寒热往来 不冷不热:温吞 温暾 液体不冷不热:乌涂 兀秃 寒冷的感觉:寒意 峭厉 尚未消尽的寒意:残寒 余凛 余寒 寒意已深:峭深 风寒冷:觱发 风快疾而寒冷:飂冽 衣单薄而身寒冷:单寒 饥饿寒冷:饥寒 饥冻 寒馁 饥寒一起袭来:饥寒交至 饥冻交切饥寒交迫 饥寒交切 饥冻交凑 凛冽,寒冷:凛烈 凄清寒冷:凄冷 凄凛 清澈寒冷:清冽 清凉寒冷:清冷 寒冷,清冷:寒凉 凌兢 凄薄 凄凄(冷凄凄) 清寒 阴暗而清冷:阴冷 风雨交加,凄凉清冷:风雨凄凄 寒而急:凄紧 寒冷而猛烈:冽厉 轻微的寒冷:凉(微凉;嫩凉) 微寒 料峭(~轻寒) 寒薄 轻冷 轻寒 薄寒 嫩寒 娇寒 侧寒 凄清 微寒的样子:凉飕飕 寒冷的样子:凛凛 冽冽 栗烈 惏栗 零栗 惏栗 沧沧(凉凉~) 懔懔凌凌 恻恻 洒洒 凄然 烈烈 溘溘(寒~) (温度低:寒冷)
另见:使冷 冰 凉 ☚ 寒冷 很冷 ☛
坚硬 坚硬铁 确 石 刚(~玉;~条) 钢棒(棒硬) 顽(顽固) 劲 栗 鞈(~如金石) 硬(硬绷;硬帮;硬棒;生硬;挺硬;硬邦邦;硬帮帮;硬蹶蹶;硬倔倔;硬梆梆;硬磞磞) 坚实 坚确 坚刚 坚悍硌硌 坚硬扎手:硬触触 坚硬有力:硬戗 硬挣 凝结坚硬:涸坚 很坚硬:梆硬(梆梆硬) 极为坚硬或强固:金石之坚 坚硬的样子:硗硗 确确 (硬度很高:坚硬)
另见:坚固 柔软 ☚ 硬 牢固 ☛ 栗栗树:~子/~主/~犊/~钙土。△~里/~亭。又姓,汉代有栗丰。以上不作“慄”。 栗慄lì力质切,入质。 ❶因害怕或寒冷而发抖。《庄子·大宗师》:“登高不~。” ❷害怕。《庄子·人间世》:“吾甚~之。” ❸忧愁。张衡《西京赋》:“怵悼~而怂兢。” 栗chestnutCastanea spp.,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约有12个种。分布于北温带及亚热带北部山地。坚果包于密被分枝长刺的壳斗(总苞)中。种仁富含淀粉,味香甜可食。食用栗中的重要栽培种有板栗、欧洲栗、日本栗和美洲栗等。中国尚有锥栗、茅栗等野生种。世界坚果类果树中,栗的生产仅次于核桃和扁桃居第三位。一般栽培较粗放。 栗 栗liCastanea mollissima山毛榉科、栗属植物。俗名为毛栗、板栗。栗是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具深沟,小枝具毛 。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端尖锐,叶缘具粗齿,叶背面无鳞状腺,被白绒毛,有时近光滑。雌雄同株,雄花是直立的长穗状花序;雌花常3朵集生,外被总苞 。总苞具长针状刺芒,多密生绒毛,果熟时4裂,坚果卵圆形,顶端有或无绒毛。花期5月,果熟期9月。栗为铟山地重要干果之 一。木材坚硬,可做枕木及器具;树皮含丹宁,可提取鞣料及染料; 叶可做柞蚕饲料;雄花序干后结绳点燃可驱蚊。 ☚ 狐尾藻 夜来香 ☛ 栗凓、慄lì❶栗子树,落叶乔木,果实称栗子,可以吃。 ❷发抖。如:战栗,不寒而栗。 ❸姓。 栗lì《本草纲目》果部第29卷栗(1)。药名。 【基原】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别名】板栗(《唐本草》),㯢子、㭺子(《医心方》),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性味】甘,温。 ❶《别录》:“味咸,温,无毒。” ❷陶弘景:“甜。” ❸《滇南本草》:“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肾经。 ❶《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 ❷《本草求真》:“入肾、肠、胃。” ❸《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用主治】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 ❶《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❷《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❸《唐本草》:“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 ❹《食性本草》:“理筋骨风痛。” ❺《日华子本草》:“生食破冷痃癖,日生吃七个。生嚼罯恶刺,并敷瘰疬肿毒痛。” ❻《本草图经》:“活血。” ❼《滇南本草》:“治山岚嶂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煅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 ❽《滇南本草图说》:“治反胃。”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外用:捣敷。 【宜忌】 ❶孟诜:“栗子蒸炒食之令气拥,患风水气不宜食。” ❷《本草衍义》:“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 ❸《得配本草》:“多食滞脾恋隔,风湿病者禁用。” ❹《随息居饮食谱》:“外感未去,痞满疳积,疟痢产后,小儿病人不饥、便秘者并忌之。” 栗 栗西汉长安上林苑果木之一。山毛榉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性喜光,深根性。坚果,供食用。木质坚实,纹细直,结构粗,耐久。《诗经》中有“栗”。《西京杂记》:“上林苑有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大如拳。”《三秦记》:“御宿园出栗,十五枚一胜(升)。”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亦发现有栗。 ☚ 菹 汉帝杏 ☛ 栗[Ⅱ慄、Ⅱ凓]lìⅠ ❶ {植} (栗子树) chestnut tree ❷ (栗子) chestnut ❸ (姓氏) a surname: ~ 娟 Li Juan Ⅱ (发抖; 哆嗦) tremble; shudder: 战 ~ tremble with fear; 不寒而 ~ shiver all over though not cold ◆栗木 chestnut; 栗色 chestnut colour; maroon; Sorrel; 栗树 chestnut; 栗子 chestnut 栗果名。子可食,亦可入药。汉人喜食栗。《汉书·货殖传》载: 燕秦地区,具有千树栗者,其富与千户侯等。栗的种类很多。刘歆《西京杂记》记: 汉武帝上林苑中有侯栗、瑰栗、魁栗、榛栗、峰阳栗。有的栗子很大。《三秦记》记:汉武帝园中的大栗,15枚一斗。《三国志·魏志》卷30载: 马韩大栗,状如梨。 栗lì❶ 栗烈觱发
❹ 不寒而栗|火中取栗 栗lì (甲) (篆) 象形字,甲骨文的“西”字实为板栗果实的形状。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lì 傈(傈僳族) 溧(溧阳,地名,在江苏省) 篥(觱篥,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栗凓;慄lì(10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表“寒冷” 的意思 (如栗烈)时,“凓” 是 “栗” 的异体; 表 “因恐惧或寒冷而发抖” 的意思时,“慄” 是“栗” 的异体; 表植物名称“栗子” 时,“栗” 没有异体。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栗1lì10画 覀部 (1) 树名,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开黄白色花,果实可以吃。 (2) 栗子树的果实,又叫板栗、栗子。 (3) 姓。
*栗2〔慄〕lì因恐惧或寒冷而发抖、哆嗦: 战~|不寒而~。 栗 ☚ 𠧪部 粟 ☛ 栗慄凓lì甲骨文、金文和小篆象树(木)上三果实(毛栗)形。战国文字木上三卣(yǒu,古代酒坛),象三栗实。后上一个讹成“西”旁。小篆从一卣,隶楷作栗。栗树是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假借用于“战栗”,发抖义。简单说栗。如:不寒而栗。后造冫(水)旁凓,中古又造心旁慄,现都作异体字。见《异体字表》。 栗慄★异◎常;凓★异◎罕★常◎常
lì栗,象形,甲骨文、金文象栗子树之形,下为树干,树枝上有果实,果实带有芒刺,本义为一种落叶乔木,也指这种树木的果实。小篆字形稍变。假借为因畏惧、寒冷而发抖。慄,形声,从心,栗声,因畏惧而发抖。凓,形声,从冫或仌(冰),栗声,因寒冷而发抖。《异体字表》以“慄”“凓”为异体字。 【辨析】 ❶“栗”与“慄”“凓”不是等义异体字。 ❷以“栗”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lì:傈、溧、篥。 【构词】 栗子(栗子)∣战栗(戰栗∕戰慄)∣不寒而栗(不寒而栗∕不寒而凓)栗 (lì)𠧪,垂皃。栗實下垂也。 【按】𠧪,音tiáo,草木實垂𠧪𠧪然。 栗,《説文》釋爲“木也”,屬於大名訓小名。栗是喬木的一種,其果實爲堅果,稱作“栗子”。 栗 ☚ 師 真 ☛ 00001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