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柰Nài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通江、陕西之韩城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旧或与“奈”同,明代有“柰亨”,亦作“奈亨”,宣德进士,户部侍郎。今奈、柰为两姓。 柰nài果木名。林檎的一種。《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枇杷橪柿,亭柰厚朴。”《史記》作“㮈”,《文選》作“奈”。 柰读音n·ai(ˋ),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奴带切,去,泰韵。 上一条: 奈 下一条: 萘 ![]() ![]() 柰nài古代指一种类似花红(也说沙果)的果树,也指这种树的果实。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柰 柰 nài 亦作“㮏”,亦稱“頻婆”。果木。薔薇科。落葉小喬木。葉圓形或橢圓形。花白色。果倒卵形,熟時紅黄色,可生食或加工。樹可作蘋果砧木。我國南北山區均有分佈,以北方為多。漢·揚雄《蜀都賦》:“李杏枇杷,杜樼栗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柰》:“〔釋名〕梵言謂之頻婆。〔集解〕宏景曰:柰,江南雖有,而北國最豐,作鋪食之……時珍曰:柰輿林檎,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檎而大,西土最多,可栽可壓。有白、赤、青三色。”明·湯顯祖《牡丹亭·道覡》:“奉香供果珍李柰,把齋素也是菜重芥薑。”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柰 柰 nài 亦稱“柰子”、“蘋果”。今之沙果。薔薇科植物蘋果的果實。果爲扁球形,兩端凹陷,大如石榴。主治脾虚火盛,暑熱,心氣不足。《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枇杷橪柿,楟柰厚朴。”三國魏·曹植《謝賜柰表》:“即夕殿中虎賁宣詔,賜臣等冬柰一奩。”唐·孫思邈《千金·食治·柰子》:“耐饑,益心氣。”明·蘭茂《滇南本草·蘋果》:“主治脾虚火盛,補中益氣。” 柰*naiE8CD 水果 水果桃:桃(桃子;雪~;早~;蟠~;扁~;蹊~) 仙果 仙木 妖客 余甘尉 短命花 ☚ 果实名 穗子 ☛ 木本花 木本花迎春花:僭客 金腰带 黄寿丹 ☚ 果树花 草本花 ☛ 柰药名。出 《说文》。为苹果之别名,详该条。 柰nài《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柰(58)。药名。别名频姿,参见“频姿”条。 柰 柰又名频婆(一说从伊朗语sabsef音译而来),我国苹果的古名,实为绵苹果一类的总称。西汉前后由中亚(一说由新疆)传入关中的一种果树。《上林赋》有“柰”之句。《广志》有:“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蓄积,如收藏枣栗。”《西京杂记》有:“……紫柰,别有素柰、朱柰,……上林苑紫柰,大如升,核紫,花青……。”其引入路线可能在汉代由中亚传新疆,再由新疆(一说直接由新疆原产)传入关中,再传播到西北、华北各地。今新疆各地,分布居多。内地已较少栽培,大多为近代从欧、美、日引入的国光、红玉、元帅、红星、金帅等所代。 ☚ 榅桲 蒲陶 ☛ 柰nài❶ (苹果的一种) a kind of apple 柰果名。又名频婆。有白、赤、青三色,分别曰素柰、丹柰(或朱柰)、绿柰,皆夏熟。涼州有冬柰,冬熟。刘歆《西京杂记》记:汉武帝上林苑中有白柰、绿柰。《汉武内传》载有紫柰。《释名·释饮食》曰:柰可作脯,食之甜如蜜。其作法:切柰,暴干即成。《齐民要术》卷八载:待柰熟时,中破暴干即成。 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