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查理一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查理一世1500—1558CharlesⅠ西班牙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其父腓力是哈布斯堡家族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玛丽之子,其母安娜是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伊萨伯拉之女。1516年斐迪南死后无嗣,查理继承西班牙王位,称查理一世(1516—1556)。他从母系方面继承了西班牙及其领地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尼亚和美洲殖民地,从父系方面继承了奥地利和“勃艮第遗产”(包括尼德兰、卢森堡和佛朗士一康泰)。1519年其祖父死,查理当选为德王,称查理五世(1519—1556),次年在波伦亚加冕称帝。在意大利战争中,打败法国,夺取米兰和其他地区。十六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侵占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智利、哥伦比亚等地。1535年又占领北非突尼斯、欧兰等地,使西班牙成为地跨欧、美、非三洲的殖民帝国。在位期间,还镇压了西班牙城市公社起义(1521)和德国农民战争(1524—1525)。又与天主教上层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宗教改革,并与新教诸侯进行战争。1555年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结束新、旧教诸侯之间的战争,但却扩大了诸侯的权势,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1556年查理退位,奥地利和德意志归其弟斐迪南统治,西班牙、尼德兰以及西班牙在南意大利和美洲的领地则由其子腓力二世管辖。 查理一世1600—1649Charles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国王(1625—1649)。詹姆士一世之子。即位后,解散国会,迫害清教徒,实行打击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加强对城乡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引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宣布讨伐国会,发动内战。在内战中失败,两度被俘。英国国会组织特别法庭进行审判,1649年1月27日将他判处死刑。1月30日被送上断头台。 查理一世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任国王(1625~1649)。他依靠封建贵族和英国国教(即圣公会)的支持推行专制统治。曾多次解散国会,甚至在1629~1640年实行无国会统治。征收苛捐杂税;实行盐、酒、肥皂等专卖;继续推行圈地运动;残酷迫害清教徒,使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1637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国王为筹集军费于1640年4月召开国会,由于反对派对其进行抨击,他再次解散国会。这届国会仅存在了三周,史称“短期国会”。人民愤怒,苏格兰起义军大举进攻,国王被迫于11月重开国会。这届国会存在了13年(1640年11月~1653年4月),史称“长期国会”。“长期国会”一开始便围绕国王专制、滥征赋税、宗教迫害等问题展开斗争。1641年11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大抗议书”。列举查理一世的暴政,并提出工商业自由、大臣对国会负责、限制主教权利等项要求。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并于1642年1月带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皮姆等五名反对派领袖,扑空。8月,宣布“讨伐国会”挑起内战。1645年6月纳西比一战,王军主力被击溃,查理一世逃往苏格兰,1646年5月被俘。1647年逃跑,在威特岛胁迫郡长叛变时被拘捕。但他秘密煽动王党叛乱,1648年初内战再起。8月,克伦威尔战败王军,内战结束。1649年1月,他作为暴君、叛徒、杀人犯、人民公敌被送上断头台。 查理一世1600~1649Charles I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代君主。詹姆斯一世(1603~1625)独子。1600年11月19日生于丹弗姆林宫。1625年3月继承王位。继续推行其父政策,与国会对抗,迫害清教徒,打击新兴工商业。1625年8月召开第一届国会,因国会拒绝拨款和通过赋予他征收吨税和镑税的权利,于8月12日下令解散国会。1626年2月召开第二届国会,因国会以叛逆罪对首相白金汉进行弹劾,于6月解散国会。1628年3月26日召开第三届国会,国会在义律·皮姆的领导下,提出了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为获得国会35万镑拨款,被迫接受。1629年1月召开第四届国会,3月5日,下令逮捕10名下院反对派领袖,交付王室法庭审判,并解散国会。此后实行无国会统治达11年之久。1640年4月,为筹集战争军费,召集“短期国会”。1640年11月召开“长期国会”,国会提出《大抗议书》后,下令以叛国罪逮捕皮姆等5名下院领袖,受挫后离开伦敦。1642年8月在诺丁汉宣布“讨伐国会”,挑起内战。两度战败。1649年国会组成特别高等法庭,宣判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民公敌”,处以死刑。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 查理一世1600—1649Charles 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士一世之子。奉行对抗国会、压迫清教徒、打击新兴工商业的政策,引发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发动内战,两度战败。1649年被国会处死。 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1600—1649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代国王(1625—1649年在位)。生于苏格兰的顿费尔姆林。12岁时兄死,被定为国王位继承人。曾三次召开国会,因未达目的而下令解散。在无国会时期(1629—1640),推行专制主义,任意征收新税,打击资本主义工商业,迫害清教徒,镇压国会反对派,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2年8月22日,挑起内战。战败后乔装成仆人逃到苏格兰,企图东山再起。1647年1月,英国国会以40万英镑将他赎回,软禁在纳斯比附近的赫恩比堡。在押期间,逃跑未遂。在革命人民和军队的强烈要求下,1649年1月,被特别最高法庭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敌人”的罪名,判处死刑。30日,被押上白厅前的断头台,当众处死。 ☚ 克伦威尔 三次英荷战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