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查玛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查玛舞

蒙族宗教舞蹈。查玛,藏语羌姆的音译,汉语 “打鬼”或“跳神”的意思。又称跳布扎等。系喇嘛教寺庙祭祀活动形式。十六世纪中期传入辽宁省阜新等蒙族居住地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蒙族的喇嘛寺庙多在每年的正月或7月,由全寺众僧表演请神驱鬼、禳灾祈福的“查玛”仪式,方圆数百里的农、牧民云集观看,常连续表演数日,为当地的盛事。查玛的形式很多,包括“大查玛”、“小查玛”、“裸查玛”、“弥勒查玛”等多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表现形式,但思想内容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寻鬼问罪,斩鬼抛尸,驱除鬼魔,祈求平安等情节,宣传惩恶劝善、普度众生、因果报应、极乐净土的宗教思想。查玛舞具有舞剧形态,有情节和人物,表现手法多样,程式严谨而规范。舞蹈风格粗犷、古朴,动作刚劲有力。其舞蹈动作具有融蒙、藏舞蹈文化为一体的特征: 基本保留了藏族民间舞蹈中膝部颤动、八字画圆的动作特点;音乐伴奏以大钹、小钹、立鼓、九音锣等打击乐器为主,另有牛角号、铜号、蟒筒、哨呐等吹管乐器。其速度与力度视舞蹈节奏而变化。

查玛舞

097 查玛舞

元代宗教舞蹈。查玛也即萨满,是由西藏或是青海传播给蒙古族的。这一点是可信的,藏族是信仰喇嘛教的,而且藏民族的形成和文化的成熟较比蒙古族要早得多,西藏的藏族是由青海移居过去的,青海藏族与西藏藏族同祖同源。查玛舞属于代面舞和巫舞。《蒙古秘史》中解说成吉思汗本人就曾跳过查玛,在战争、乞雨、求福、祝寿都要跳查玛。后来就固定在每年正月各寺庙跳神驱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蒙藏喇嘛曾在北京雍和宫跳查玛舞: 伴奏乐器有很长的大低音锁呐,吹起来阴森可怕,还有羊号,据说是由18岁姑娘的腿骨制成,还有鼓和吊起来的大沙锣。舞蹈者戴牛、狮、鹰、金刚、天王等面具,舞蹈起来以跳跃动作为主,很粗犷、威武,近似摔跤手的动作。忽然恐怖的音乐声引出一个白骷髅头面具的恶鬼,群神一起围追赶打恶鬼。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说,他在内蒙曾多次在寺庙中观摩查玛舞,他认为这种舞蹈保存了蒙古族独具的豪迈气质。他吸收了其中的舞蹈因素,加以溶化丰富,创作了《鄂尔多斯舞》,在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舞蹈比赛中荣获金质奖。元代宗教舞蹈对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

☚ 十六天魔舞   萨满 ☛
000066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