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柘枝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柘枝引 柘枝引唐教坊曲,用作词调。此曲初由外国传入,但由何国而来,来自何时,及曲名之意,尚无定论。王国维《唐宋大曲考》引《新唐书·西域传》谓出于石国,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附录一《柘枝舞小考》,谓柘枝舞与胡腾同出石国,均以字音为断。宋郭茂倩主张来自南诏,杨宪益《零墨新笺》亦持此说,并有九证。任二北《唐声诗》引王建、刘禹锡、白居易等人诗,认为以上诸说尚未健全,尤其“柘枝”二字,或谓帽饰,或谓手中所执,皆有欠明确。《柘枝》为《教坊记》所列六个健舞之一,《教坊记》曲名内列《柘枝引》,大曲名内列《柘枝》,任氏《教坊记笺订》认为:“曰‘引’,盖大曲之散序也。”《唐声诗》则假定《柘枝引》即《柘枝辞》,乃大曲之一片。薛能所作《柘枝辞》为五言六句体,如五言小律,首句平起,中二句对,三平韵,入羽调、宫调。唐又有软舞曲之《屈柘辞》,亦名《柘枝》,有温庭筠所作,为五言八句体,如五律,首句仄起,前六句作三对,四平韵,入商调。胡震亨《唐音癸签》所云“用女童舞,胡帽施金铃,绣罗宽袍,银带”,当指软舞《柘枝》,又有“先藏女童二莲花中,以鼓招之,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同上)之舞法。经五代而入宋,柘枝舞仍盛。《宋史·乐志》:“小儿队,一曰柘枝队。”沈括《梦溪笔谈》:“柘枝旧曲,遍数极多,如《羯鼓录》所谓浑脱解之类,今无复此遍。寇莱公好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词律拾遗》卷一、《词律》卷一皆列《乐府诗集》所载无名氏之《柘枝引》(将军奉命即须行),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唐声诗》谓二书“均以《柘枝引》名指长短句之调,未知何据,殆亦臆订”。 ☚ 荔枝香近 相见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