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染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染指rǎn zhǐ指分沾利益;或形容品尝美味等。《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染指《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后以此指分沾非分的利益,或指食用美味。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染指 染指rǎnzhǐ┃┃ 喻参与做某种事。多有贬义。宋·苏轼《次韵水官》诗:“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 洗眼 绕指 ☛ 染指❶谓用手指沾取。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 “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染指rǎnzhǐ原指在鼎中染染指头,尝一尝滋味。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介入;染指jièrù rǎnzhǐ【同】 都是动词;都有参与某事的意思。 染指rǎnzhǐ〈动〉比喻获得不应该得到的好处,也比喻参与做某事:从未染指│染指声律。 染指“染指”一语比喻占取非应得的利益。 染指指子公把手指放人鼋鼎,尝鼋味之事。《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 (字子公) 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后沿用“染指”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全唐诗》六一一皮日休《酒中十詠·酒床》:“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染指rǎnzhǐ〈动〉 指想得到不应获取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或得到某物。 染指rǎn zhǐ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把指头伸向盛甲鱼的鼎里蘸上点汤,尝尝滋味走了。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后用“染指”比喻沾取自己不应得到的利益。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也作“染鼋”。唐·黄滔《谢试官(代)》:“非敢染鼋,所希留马,干渎清严,下情不任惶惕屏营之至。” 染指rǎn zhǐ动词。《左传·宣公四年》记载: 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指在装甲鱼的鼎里蘸上点汤,尝尝滋味就走了。后人用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用于贬义。 染指用指头蘸。比喻占取本来不应得的利益。春秋时,楚人送给郑灵公一只大龟,恰好被公子宋和子家看到。公子宋食指跳动,指给子家看,说这是要吃珍奇异味的预兆。等到厨工准备杀死大龟时,二人不禁相视而笑。灵公问其原因,子家道出了实情。后来大龟做好后,灵公把肉分给其他大臣,惟独不给公子宋吃。公子宋非常气愤,于是不顾君臣之礼把手指伸入龟汤中蘸了蘸,尝了尝味道后气鼓鼓地走了。(见《左传·宣公四年》) 染指本指用手指蘸。《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字子公)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于鼎,尝之而出。”后比喻沾取非分利益。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开眉既压后,~偷尝处。”《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觊觎神器,~垂涎。” 沾光 沾光沾带 ☚ 得好处 占便宜 ☛ 分取 分取分取利益:分红 分利 ☚ 取出 换取 ☛ 染指rǎn zhǐ原指用手指蘸鼎中鼋羹。 此处指品尝。 《归砚录》:“鱼则彼地亦有,余曾染指,惜河豚未尝其味。” 染指take a share of sth one is not entitled to;have a finger in;encroach on;reap undeserved profit from;cove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