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柑读音g·an(-),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古三切,平,谈韵。 上一条: 坩 下一条: 泔 柑读音q·ian(ˊ),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沽三切,平,谈韵。 上一条: 姏 下一条: 岭 柑〔gan〕 bid lious. ![]() ![]() ![]() ![]() ![]() ![]() ![]() 柑ɡān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开白花。果实也叫柑,扁球形,橙黄色,多汁,味道酸甜。果皮、核、叶可以做药材。主要品种有椪(pèng)柑、蜜柑等。 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初夏开白花。果实球形,橙黄色,可供食用:~子︱~橘︱广~︱蜜~。 柑gān❶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多汁味美。 柑gan柑橘 柑子 香柑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佛手柑 > 柑 柑 gān 即佛手柑。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灌木 > 柑 柑 gān 亦稱“木奴”。果木。蕓香科。常緑小喬木或灌木。花白色。果球形,稍扁,熟後黄色,味甘酸不一,可生食或加工。皮、葉、花入藥。原産我國,分佈於華中、華南各地。唐·杜甫《樹間》詩:“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宋·韓彦直《橘録》卷上:“大抵柑之植之甚難,灌溉鋤治小失時,或歲寒霜雪頻作,柑之枝頭殆無生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柑》:“漢李衡種柑于武陵洲上,號爲木奴焉。” 柑【同义】总目录 柑甘心氏瑞圣奴 柑gān〖名词〗 柑qián〖动词〗 柑gān果树名。也指其果实。杜甫《树间》:“岑寂双~树,婆娑一院香。”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 柑*ganB8CC 果实名 果实名栗子:栗(霜栗;锥~) 河东饭 ☚ 果的各部分 水果 ☛ 水果 水果桃:桃(桃子;雪~;早~;蟠~;扁~;蹊~) 仙果 仙木 妖客 余甘尉 短命花 ☚ 果实名 穗子 ☛ 柑mandarin芸香科柑橘亚科柑橘属常绿果树, 小乔木。学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图1 蕉 柑
黄柑为小乔木。枝短缩。叶小,叶柄短。果大,黄色, 有光泽, 果面粗糙, 味酸, 有苦味及药味, 易剥皮与分瓣。 瓯柑树冠圆头形,树势强, 树姿开张。枝条细长,凌乱披散。叶椭圆形或倒卵形, 较小, 叶脉稀, 叶翼线形。果大扁圆, 果肉柔软多汁,稍带苦味,耐贮藏。
沙柑果大, 扁圆形, 风味好。 主要品种 温州蜜柑中最早栽培的品种称再来温州, 以后通过芽变、珠心苗选种等途径, 由再来温州进一步分化出几个新的品种和品系, 即平温州、早熟温州(如青江早生)、池田温州、伊木力温州、尾张温州(又称改良温州), 温州蜜柑的品种演变过程(图2)。 依其品种成熟早晚分为: 早熟系 ❶兴津。又名兴津温州、兴津早生、兴津2号。日本兴津园艺场用宫川为母本, 枳作父本授粉,从珠心系后代中选出, 是日本70年代的推广良种。中国引种试种成功, 现在四川、浙江、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河南、江苏、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栽培。果较大, 高扁圆形, 果顶部宽而广凹,柱点中大,果基部圆或较狭, 形状似宫川。果面较粗糙, 鲜橙红色, 油泡大而凸出, 果皮中等厚,0.25~0.4毫米, 囊瓣8~13, 较整齐,果肉深橙红色。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11.33克, 柠檬酸0.73克, 维生素C35.46毫克。糖酸俱高, 风味浓, 微香, 囊壁薄,细嫩化渣, 品质优良, 无核。10月上、中旬成熟。 ❷宫川。日本1905年从尾张中选出的芽变品种。中国于1924年起多次从日本引进, 现在全国柑橘产区均有栽种。果较大, 平均单果重120克以上, 圆锥状扁圆形,顶部宽广, 柱点附近平或微凹, 基部圆或较狭, 蒂周有环形瘤状隆起。油泡大而突出, 果面光滑, 凹点少而不明显, 沙囊粗短, 细嫩多汁, 甜酸适度, 风味稍淡, 品质中上,无核。10月中、下旬成熟。 ❸宫川(66)早生。中国1966年引进。比老系各方面性状均较佳, 尤以品质超过老系甚多。 ❹立间。中国1966年从日本引进, 果较大, 横径6.87厘米, 纵径5.30厘米, 果形指数1.29, 单果平均重153克, 卵球至扁圆形,顶部圆或平圆,柱点大,多开裂呈脐状, 基部平,萼凹生。果面橙色, 鲜艳, 富光泽,皮薄, 光滑, 油泡小, 微凸或平生, 皮厚0.2~0.3厘米, 海绵层很薄。8~13瓣,较整齐,中心柱开裂呈芒状,果肉深橙色。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10.14克, 柠檬酸0.55克, 维生素C36.29毫克。糖高酸少,风味甜浓, 汁胞柔软, 囊壁厚, 细嫩化渣, 品质上。10月上、中旬成熟。 ❺松山早生。日本爱媛北宇和郡立间地方, 从尾张枝变中选出。果较大,扁圆形,很扁; 顶部平, 柱点大, 多开裂, 呈脐状, 果基不突起, 并有4~5条放射沟。果面橙色鲜艳,富光泽;油泡大而突出, 略显粗糙, 皮薄、囊壁薄,果肉鲜橙色。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9.61克, 柠檬酸0.65克,可溶性固形物11.4%。风味淡,糖酸较少, 品质中。成熟期较官川早约一周, 为仅次于宫川的优良品系。已引进的早熟系品种还有龟井早生,青江早生,以及从松木早生中选出的隆回73-01优良株系等。 中早熟系 ❶米泽。日本从普通温州中选出的芽变品种, 中国1966年引入, 四川、湖南、浙江有栽培。果实大,扁圆形,果顶部平, 柱点大。果基部亦平, 蒂周有明显的放射沟。油泡大而稀, 凸出明显, 果面凹点较多, 皮较粗糙, 深橙色, 较薄, 肉色橙红,无核,风味比普通温州稍淡, 品质中等。11月上旬成熟。 ❷山田。中国曾先后两次从日本引入浙江, 1924年引入温州,流传较广, 以浙江栽培较多, 其他省也有栽培。果实扁圆形, 顶端广, 蒂端狭, 果实中大,较均匀,单果平均重约100克。果皮较厚, 橙色, 油泡大, 凸出,表面鲜而亮,富光泽, 外观美, 白皮层较厚。每100毫升果汁中, 全糖9.52克, 酸1.08克。可溶性固形物13%。风味甜浓, 但囊壁厚, 不化渣,鲜食品质中上。囊瓣大小均匀, 深橙红, 汁胞较细长, 排裂紧密, 加工性能较好。成熟期比宫川、龟井稍迟,较尾张早, 丰产稳产, 果形美观, 商品价格高, 贮藏性能好。 ❸南柑20号。中国1966年引入。丰产、质优。每100毫升果汁中,全糖9.1克, 总酸1克, 可溶性固形物12%。品质好, 唯囊壁较厚。11月上旬成熟。中早熟系中还有浙江选出的元红温州、长桥等。 中熟系 ❶尾张。又名改良温州。是中国引进温州蜜柑中最早的品系之一。1916年起多次引进。在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广西、广东、江西等柑橘产区大面积栽培,是中国70年代以前主要温州蜜柑品系。果实中大, 平均约95克, 最大可达160克,扁圆形, 较整齐, 两端较对称, 果顶圆钝,柱点附近平或微凹,基部宽广平坦, 蒂部微凹, 具放射沟。皮深橙色, 稍光滑, 油泡小而密, 表面凹点较多, 汁泡细长, 排列紧密, 柔软多汁, 风味最浓, 甜酸适度, 无核, 品质中上。11月中、下旬成熟。 ❷林温州。1966年引进,在四川、湖南、浙江有栽培。果中小,纵横径6.61厘米×4.96厘米, 单果平均重97.9克, 扁球形, 顶圆钝, 柱点区微凹, 柱点大, 基部狭平, 两肩斜削, 萼附近隆状突起。果面橙色,有光泽,油泡明显, 有凹点大而稀, 皮厚0.3~0.4厘米, 囊瓣8~13, 大小整齐, 沙囊深橙色。每100毫升果汁中, 全糖9.07克, 柠檬酸0.85克,维生素C31.21毫克。风味浓, 囊皮厚。本品系树势强, 产量高, 枝叶密茂, 日灼与裂果均少。 ❸南柑4号。果中大, 横径5.76厘米, 纵径4.82厘米, 单果重111.5克,扁圆形, 顶部圆钝, 柱点区平或微凹, 柱点中大; 基部平圆, 萼凹入, 四周隆起。果面光滑间有凹点散布, 油泡中大, 凸出, 皮中厚, 质地致密, 包着较紧,皮厚0.3~0.4厘米, 囊瓣8~13,果肉深橙色。每100毫升果汁含全糖9.71克, 柠檬酸0.88克,维生素C23.24毫克。本品系生长旺, 丰产稳产,果小适于加工要求。此外尚有伴野、浙江的元红温州、小叶温州、俊成、杉山等。 晚熟系 主要有青岛晚熟温州。在四川栽培。果大美观, 扁平, 肉细嫩, 较化渣。12月中旬成熟。单果重165.5克, 纵径5.4厘米, 横径7.3厘米, 果皮厚0.37毫米, 可溶性固形物10.8%。是晚熟系中的优良者之一。各地已选出的温州蜜柑优良品系, 主要有国庆1号、宜红1号、涟源73696号、隆回3号、元红、茶山和梧田。 蕉柑是广东、福建、台湾等省的栽培种, 一般有早熟系、中熟系、晚熟系3个品系。早熟种11月上旬成熟。中熟种12月上旬至1月下旬成熟。晚熟种3月至4月成熟。 广东汕头蕉柑主产区80年代推广的优良株系新一号, 果实近圆球形, 果形端正, 果顶平, 平均单果重123克,横径6.28厘米,纵径5.58厘米, 果形指数1.13。果皮橙红色, 较光滑, 皮厚0.24厘米; 平均每果正常种子少于1粒,可食部分占全果的75.8%; 囊瓣10,果心0.57厘米, 汁多,出汁率为50.6%。每100毫升果汁含全糖10.46克, 柠檬酸1.018克, 维生素C32.76毫克, 可溶性固形物13.5%; 糖酸比10.3:1。果肉橙红色, 囊壁及肉质柔软化渣, 有微香, 甜酸适中, 风味浓, 品质上。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成熟。具早结果、丰产、稳产性状, 3~5年生每公顷产量达22.5~37.5吨。 晚熟系果皮较粗,味淡, 成熟时果皮仍为青绿色,尚未推广。广东省选育的大果系蕉柑有南山2号和新兰1号, 新兰1号种子偏多。 台湾的蕉柑: ❶年柑。属低身系统。因在农历新年上市,故名年柑。果实扁平, 果皮细腻, 食味良好。 ❷大春系。从广东引入。属无核系统。果实大, 果皮厚,可溶性固形物9.5~10.0%, 几乎不含柠檬酸, 食味欠佳,但因其无核, 果大, 仍适宜输出。 ❸海梨系。果实美观, 果皮细腻, 果味甜, 几乎无酸味。 栽培技术要点 温州蜜柑主要用嫁接繁殖。最好的砧木是枳壳,枳砧可以早结果,矮化, 适于密植, 但30~40年生后衰退。日本多在后期以香橙靠接换砧,避免早衰。红橘砧结果迟, 不宜作矮化栽培。广西和广东部分地区用酸橘作砧木曾相继发生青枯病。温州蜜柑较好的结果母枝长度为30~35厘米, 因此夏季短截修剪较其他柑橘类要重。其他柑橘类均以摘除夏梢保果, 温州蜜柑则以摘除春梢营养枝或摘心保果。丰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与其他柑橘类相似。 蕉柑用嫁接繁殖, 最适宜的砧木是酸橘、红柠檬和江西红橘。广东汕头地区的橘农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创造一套能使蕉柑早结果、丰产的经验, 定植后第三年结果, 每公顷产量达15吨以上, 5~6年每公顷达45~52.5吨, 最高达75吨。其主要经验是: ❶适当密植, 一般每公顷1 200~1 800株。 ❷控梢整形, 培育矮干、分枝多、枝干分布均匀、密集波浪式圆头形树冠。 ❸加强土壤管理, 培养强大根系。水田柑在种植时,采用筑墩定植,进入结果期后, 采用深沟“龟背形”畦的培土方式, 降低地下水位, 以利根系生长; 山地柑种植时要开1米宽、0.6米深的壕沟, 分层压青, 以后逐年深翻压青改土至全园改土完毕。 ❹科学使用肥水。在肥料使用上,采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土壤施肥与根外追肥相配合, 关键季节重施与其他物候期追肥相结合, 以及重点树适当补施的原则; 在水分管理上, 根据物候期结合季节性雨量变化情况掌握春湿、夏排、秋灌、冬控的原则。 ❺结果柑树, 采用夏季和冬季短截修剪,以更新树冠,提高生产能力; 对封行柑园采用隔年轮流篱式修剪改善光照条件和复壮树势。 经济价值 蕉柑果肉柔软多汁, 化渣, 浓甜, 有香气, 酸甜适度, 尚易剥皮, 种子少, 耐贮运, 是鲜食的优良品种, 台湾用蕉柑制柑瓣罐头, 品质超过日本产温州蜜柑瓣罐头, 价格又较低, 输往加拿大, 很受欢迎。温州蜜柑果实成熟时, 除可调节市场鲜果供应外, 还是制橘瓣罐头的好原料。 柑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柑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 chachiensis Hort.或瓯柑C.suavissima Tanaka等的果实。前者分布珠江三角洲;后者分布浙江。甘、酸,凉。生食有生津止渴,醒酒,利尿之效。主治胸膈烦热,口渴欲饮,醉酒,小便不利。茶枝柑果实含橙皮苷,另含挥发油如柠檬烯、β-月桂烯等。瓯柑果实含柚皮素、新橙皮苷等。橙皮苷是黄酮类物质,有微弱的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渗透性作用,还可抗病毒,抗血栓形成等。 柑 柑果名。形似桔而圆大,皮色生青熟黄,味酸甜不一。闽中称“柑”,广东称“甜橙”,浙江柑、橙并称。品种繁多。果皮、核皆可入药。它原产我国。 ☚ 橄榄 甜瓜 ☛ 柑 柑Citrusreticulata双子叶植物,芸香科。原产我国的常绿小乔木。果供鲜食或加工,果皮、核、叶均可药用。我国中部和南部各省均有栽培。主要品种如蕉柑、椪柑、温州蜜柑等。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誉满全球。柑的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果酸和维生素C。酸甜适度,味美香醇。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 ☚ 酸枣 橘 ☛ 柑gān常绿灌木,果实称柑子,味酸甜,除供食用外,果皮可作药用。 柑gān《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柑(58)。药名。 柑ɡān {植} (常绿灌木) mandarin orange; tangerine 柑king orange 柑king orange 柑*gān(9画) *柑gān9画 木部 柑gān中古形声字。从木,甘声。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圆形,比橘子大,赤黄色,味甜。 柑★常◎常ɡān形声,从木,甘声,本义为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引申为这种树木的果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