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林泉高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林泉高致 林泉高致北宋郭熙及其子郭思合著。一卷。按《四库》所收宁波范氏天一阁本有六篇,而明王世贞《王氏画苑》为始的通行本仅有五篇。其中《山水训》最为重要,集中反映了郭熙的美学思想。作者认为:画山水的“本意”在于发抒“林泉之志”,“高蹈远引”,以快心意。山水画家“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还提出平远、高远、深远为“三远”的山水画透视法。对传统绘画技术理论作出卓越贡献。为古代山水画论的重要著作。 ☚ 论写心 圣朝名画评 ☛ 《林泉高致》 画论书名。北宋郭熙、郭思父子合著。有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其中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四篇为郭熙所作,郭思为之注。《林泉高致》对北宋的理想写实的绘画风格的精髓及变迁有精采的阐述。首先,郭熙强调艺术家的一切艺术表现来自于艺术家个人修养之中,北宋的理想写实画风包含了画家的情感、思想和价值。主张作画主题必须预先拟定,等心中之“境界已熟,心手已应…则率意触情,草草便得。”艺术家只有将自我投入大自然时,才能探幽入微,掌握自然的精髓。在绘画技巧方面,郭熙提出“三远”(山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树立了山水画的远近法,他还提出了“三大”(山大于木,木大于人),树立了山水画的比例关系。同时,郭熙对山水画的留白、布局、构图笔墨用法,都有精到的见解。此外,郭熙主张观察山水,要分别四季,画出朝暮之不同: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要求赋山水画以生活气象,《林泉高致》是对北宋绘画精神、风格、技巧等最完善的整理。 《林泉高致》中国画论著,北宋郭熙及其子郭思合著,1卷。清《四库全书》记此书分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6篇,但一般通行本为5篇。《山水训》为重要篇章。前4篇为郭熙作,提出平远、高远、深远为“三远”。后2篇为郭思作。此书是古代山水画论中具有卓见的名著。 林泉高致 022 林泉高致宋郭熙与其子郭思合著。凡6篇,即 《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前四“皆熙之词,而思为之注”,后二为思撰。其中,《山水训》为全书重要部分。主张画山水须对真山真水 “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下笔方能“磊磊落落”。文中所述“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道出了中国山水画传统观察方法与创作方法。书中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为三远的透视法,综括山水画的取景法。认为山水画之本意在于抒“林泉之志”,“高蹈远引”以快心意。是为中国古代重要山水画论著。 ☚ 画史 圣朝名画评 ☛ 林泉高致 林泉高致绘画论著。北宋郭熙及其子郭思合撰。郭熙(1023?—1090?一说1023—1085?),字纯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熙宁(1068—1077)间为御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长于山水,师法李成,后人并称“李郭”,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同称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师,传世之作有《早春图》、《幽谷图》、《溪山秋霁图》、《窠石平远图》等。郭思(生卒年不详),字得之。受父儒业之教,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郭思能论画又能作画,尤工画马,年轻时即记录其父论画之说,《林泉高致》是将其父画论整理纂辑而成,并对其父所论加以注释,最后加入自己的论撰。 ☚ 图画见闻志 画史 ☛ 林泉高致 《林泉高致》Linquangaozhi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和其子郭思合著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全书共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论六篇。开篇首先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通过山水画欣赏能“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不同角度、季节、气候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态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画家必须“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饫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山水画应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尤以后两者为最佳。主张山水画家应“所养欲扩充”,“所经众多,所览淳熟,所取精粹”,有全面的修养。书中还论及如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多方面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其中如“三远”、“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等都是很精彩的论述。《林泉高致集》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 历代名画记 图画见闻志 ☛ 林泉高致见 《林泉高致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