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古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古微 诗古微诗经学专著。十五卷(一作十七卷)。清代魏源撰。这是一部诗论性质的书,不附诗篇本文,也不训释词句,全书包括《齐鲁韩毛异同论》、《夫子正乐论》、《四始义例篇》、《诗序集义》等,共三十多个专题。持论专主齐、鲁、韩三家诗说,攻击《毛传》及《毛诗》“大序”、“小序”,排斥古文经学派。认为三家均有古序,它们说诗与《仪礼》、《左传》诸书相合,而《毛诗》则动辄与之牴牾。许多说法,可以看到清代今文学派说《诗》的宗旨。关于诗、乐问题,谓“夫子有正乐之功,无删《诗》之事”,谓“正乐即正诗”,谓“周时无不入乐之诗”,谓“九夏”是乐而非诗,“狸首”非诗非乐,皆为卓见。又曾说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所以“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起兴”等,都有见地。不过魏源好创新解,武断之处也不少。如说《关雎》为刺纣王之诗,《狡童》所指为申侯等等,皆不可取。有清道光刻本,并收入《皇清经解续编》。另有清光绪十三年(1887)宜都杨氏重刊本和清光绪十三年扫叶山房席氏补刊本等。 ☚ 诗毛氏传疏 诗经原始 ☛ 诗古微 诗古微清魏源撰。全书廿卷,是清代今文学派研究《诗经》的代表著作。卷首分别考证了齐、鲁、韩、毛四家诗的源流、传授及其著述;上编六卷通论四家诗异同、诗乐、毛诗、四始以及各诗本义; 中编以答问形式对风、雅、颂诸篇进行驳乱求正; 下编二卷辑录诗序并演绎外传,多遵王夫之《诗广传》。全书最鲜明的特征是博采传记、杂校经文,以此而搜寻探求诗篇本义。多采用并发挥齐、鲁、韩三家诗说,对《毛诗序》以及《郑笺》等古文诗派提出驳难,发挥诗的“微言大义”,论证《毛诗序》解诗多舛,其所提出的风雅正变以及美刺说也属荒谬。作者《序》云“诗之道,必上明乎礼乐,下明乎春秋”,诗应“揭周公孔子制礼正乐之用心”,故对《毛诗序》所列《诗经》次序亦有见说,并尽驳其美刺正变说。该书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提出“诗全入乐”的观点,认为孔子所谓的“删诗”乃是“正乐”,从而揭示出作者所标榜的“诗之为用在于礼乐”的主题。 ☚ 诗经通论 读风偶识 ☛ 诗古微 诗古微经学著作。清魏源撰。早年之作,修订刻本成于道光二十年 (1840)。序称: “凡二十有二卷: 上编六卷并卷首一卷,通语全经大谊; 中编十卷,答问逐章疑难;下编五卷,其一辑古序,其二演外传。”作者写作此书之目的是: “发挥齐、鲁、韩《三家诗》之微言大义,补苴其罅漏,张皇其幽渺,以豁除《毛诗》美、剌、正、变之滞例,而揭周公、孔子制礼正乐之用心于来世也。”(《诗古微序》) 可见是力主齐、鲁、韩三家而排斥毛诗的。可是后来他态度有所改变,如说: “以汉人分立博士之制,则《毛诗》 自不可废,当以齐、鲁、韩与毛并行,颁诸学宫,是所望于主持功名者。”(《诗古微目录书后》)说明这时他主张四家平齐。收入《皇清经解续编》,另有杨守敬光绪十一年 (1885) 刊本。 ☚ 周易补义 浮邱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