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益评价
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生态和社会效益评价。一般可通过生物资源的消长变化、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与社会之间的物质能量变换、生产建设等进行评价,并预测保护对象在保护、发展和利用过程中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积极作用。生态效益应包括: 生物资源的增长速度,自然环境的改善,在自然演变过程中生物; 有机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种的繁衍、保存价值,生物食物链对农林牧的生产意义,自然植被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护土壤、调节气温等所起的作用,防止有害辐射、泥沙、流失等有益于生态平衡的各种效益。社会效益应包括: 普及科学知识、卫生保健、宣传教育、景观旅游、科学试验、环境保护和对社会建设、发展生产、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推进和展望。
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应根据产品成本、销售收益和资金偿还等的计算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采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经济效益评价应根据产品阶段产值、成本 (包括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利润与税收、劳动生产率、主要设备效率和单位生产能力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林业自然保护区的效益和那种开发土地只为直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观点是不同的,在说明这个问题前必须明确这个基本概念。
资源贮存成分评价。
❶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的评价。林业自然保护区是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的经济适用性还很少为人们所了解,可以作为粮食作物的新品种、工业原料、药材、家禽家畜的改良基因以及潜在巨大的作用。另外,利用这些野生物种作为遗传资源的范围正在迅速扩大。随着生物技术工业的发展,它们作为基因的来源,正在显示出其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❷旅游资源和风景资源 (游憩和娱乐) 的评价。在不影响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如果管理得当,大多数林业自然保护区可用作游憩和娱乐场所。通过向林业自然保护区进行娱乐活动的人收费,使得这种资源有市场价值。大多数林业自然保护区都有这种价值,这项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如美国的黄石公园,我国的长白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南岳、洞庭湖的君山等。在非洲,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肯尼亚每年观赏林业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外汇收入,占全国外汇收入的20%,是该国经济命脉的主要支柱。
❸涵养水源效益的评价。以森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为基础,求森林土壤对降水量的贮存能力。
❹保护野生动物效益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动物本身的市场价值,如毛皮、观赏、药用、肉用; 二是动物在维持森林生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