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析因试验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析因试验 析因试验析因试验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试验。它不仅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而且可检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两个或多个因素间如存在交互作用,表示各因素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一个因素的水平有改变时,另一个或几个因素的效应也相应有所改变;反之,如不存在交互作用,表示各因素具有独立性,一个因素的水平有所改变时不影响其他因素的效应。下面介绍最简单的两因素析因试验(以“2×2”为例)和较复杂的四因素析因试验(以“2×2×3×2”为例)的设计及其分析方法。 2×2析因分析时,首先应对4个组合的试验结果作方差齐性检验(见条目“多个方差的齐性检验”),如已满足齐性要求,即可进行方差分析。方法如下: (1)作检验假设。有两种: 一是A因素或B因素的各水平间的比较,H0为A因素或B因素两水平的总体均数相等,即μ1=μ2;二是分析A、B两因素的交互作用,H0为两因素间无交互作用,即彼此独立。 (2)将总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SS及自由度v按变异来源分为A因素、B因素、交互作用A×B及误差四部分。SSA和SSB的计算公式见条目“单因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A、B两因素交互作用的离均差平方和SSA×B的计算需先列副表,如表2,再用式(1)及式(2)。 (3)分别计算各因素及交互作用的均方MS(=SS/v),并与误差的均方相比得F值,如表3。 (4)查F界值表得P值,按所取检验水准作出推断结论。 例1 用新法和旧法分别提取某食物中的甲化合物和乙化合物,观察其回收率,拟比较新旧法间及甲乙化合物间的回收率有无差别?方法与化合物间有无交互作用?试作析因试验。 (1)设计。本例有两个因素,各有2个水平: A因素: 方法——新、旧, B因素: 化合物——甲、乙, 交互作用: A×B,即方法×化合物,共有4种组合,对每一组合的样本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重复测定4次,资料见表1。 (2)分析。先检验4个样本的方差齐性,得校正x2=6.03,v=4-1=3,查x2界值表得0.5>P>0.05,按α=0.05水准已满足方差齐性要求,可进行方差分析。 方法间: H0: 新法与旧法所得回收率相等, H1: 新法与旧法所得回收率不等。 表1 2×2析因试验的回收率(%)
化合物间: H0: 甲乙两化合物所得回收率相等, H1: 甲乙两化合物所得回收率不等。 交互作用: H0: 不同方法与不同化合物的回收率之间无交互作用,H1: 不同化合物所得回收率之差因采用不同方法而异,反之亦然。 均取α=0.05。 表2 表1的副表
按式(1)与式(2)合并计算如下: 表3 表1资料的方差分析
由表3可见: 无论新、旧法间,甲、乙两化合物间,以及方法与化合物的交互作用,经方差分析所得P值均很小,按α=0.05水准均拒绝H0,接受H1,回收率之间有差别。结合表2,可以认为新法高于旧法,乙化合物高于甲化合物。又由表1得平均回收率如下: 可见用新法提取时,两种化合物的回收率相差较大,而用旧法时相差较小,二者约为3.5:1。说明方法与化合物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2×2×3×2析因试验 2×2×3×2设计,表示有四个因素,各因素依次有2、2、3、2个水平,共有2×2×3×2=24个组合。如以ABCD表示四个因素,A1 、A2表示A因素的两个水平,同样,B1、B2,C1,、C2、C3,D1 、D2分别表示B、C、D因素的各个水平,则2×2×3×2设计的模型如下: 按此模型安排24个组合的试验,每个试验可根据试验条件和具体要求规定重复次数,一般所取次数较少。对试验结果应先作方差齐性检验,然后再作方差分析(参照2×2析因分析加以扩展): 单因素组间比较: A,B,C,D; 一级交互作用: A×B,A×C,A×D,B×C,B×D,C×D; 二级交互作用: A×B×C,A×B×D,A×C×D,B×C×D; 三级交互作用: A×B×C×D。 总共15次检验,目的在于得出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及其组合。 析因试验能够分析多种交互作用,以获得丰富的结论,但当因素过多,因素中包括的水平又划分过细时,将使交互作用的内容头绪繁多,不但计算不便,而且对它们的具体解释亦十分错综复杂。故除非必须同时对某些因素进行研究外,一般宜采用较简单的析因试验。 例2 在培养钩端螺旋体时,除已固定若干因素外,拟研究以下四个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求其最佳组合。 A: 血清种类——兔、胎盘 B: 血清浓度——5%、8% C: 基础液——缓冲剂、蒸馏水、自来水D: 维生素——加、未加 1. 设计。本例A、B、C、D四个因素依次各包括2、2、3、2种水平,故全部试验有2×2×3×2=24个组合。每一组合的样本重复钩端螺旋体计数四次。资料见表4。 2. 分析。对表4中24个组合的方差作齐性检验得校正x2=36.23,v=23,查x2界值表得P<0.05,按α=0.05水准,未满足方差齐性的要求。试把表4数据作平方根变换,得表5。再对表5数据作方差齐性检验,得校正x2=27.80,v=23,查x2界值表得0.5>P>0.05,按α=0.05水准已满足了方差齐性的要求,可用表5数据作方差分析。 血清间: H0: 两种血清(A1与A2)所得计数相同, H1: 两种血清(A1与A2)所得计数不同。 浓度间: H0: 两种浓度(B1与B2)所得计数相同, 表4 2×2×3×2析因试验的钩端螺旋体计数
表5 表4数据的平方根变换值
H1: 两种浓度(B1与B2)所得计数不同。基础液间: H0: 三种基础液(C1、C2、C3)所得计数相同, H1: 三种基础液(C1、C2、C3)所得计数不同或不全相同。是否加维生素: H0: 加与不加维生素(D1与D2)所得计数相同,H1: 加与不加维生素(D1与D2)所得计数不同。 一级交互作用 H0: A×B、A×C、A×D、B×C、B×D、C×D无交互作用, H1: A×B、A×C、A×D、B×C、B×D、C×D有交互作用。 二级交互作用: H0: A×B×C、A×B×D、A×C×D、B×C×D无交互作用, H1: A×B×C、A×B×D、A×C×D、B×C×D有交互作用。 三级交互作用: H0: A×B×C×D无交互作用,H1: A×B×C×D有交互作用。 均取α=0.05水准。 总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包括4个因素变异、6个一级交互作用变异、4个二级交互作用变异、1个三级交互作用变异和1个误差(剩余变异),分别计算如下。并将结果列于表9,以便分析。 (1)总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计算表5每个组合的合计,列于表6, 表6 表5数据的交互作用的总副表
再按四因素分别计算各水平的合计: A,血清种类: 兔1827.67,胎盘1356.48;B,血清浓度: 5% 1530.24,8% 1653.91; C,基础液: 缓冲剂1056.95,蒸馏水1081.04,自来水1046.16; D,维生素: 加1602.76,未加1581.39;总计: 3184.15。 总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由表5数据计算,得 (2)四因素各水平间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 (3)一级交互作用的离均差平方和。包括所有每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六项。A×B交互作用计算见表7。 表7 A×B交互作用副表(据表6)
按式(1)与式(2)合并计算如下: (4)二级交互作用的离均差平方和。包括所有每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四项。A×B×C交互作用计算见表8。 表8 A×B×C交互作用副表(据表6)
仿式(1)与式(2)推广计算如下: 其余3个二级交互作用的离均差平方和及其自由度之计算方法仿此,算式从略,结果为SSA×B×D=139.6596,v=1×1×1=1;SSA×C×D=24.0976,v=1×2×1=2; SSB×C×D=8.4369,v=1×2×1=2。 (5)三级交互作用的离均差平方和。全部四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只有一项,根据表6数据计算。仿式(1)与式(2)推广计算如下: (6)误差的离均差平方和。从总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内减去所有单因素变异和一、二、三级交互作用的离均差平方和,为剩余变异,即误差;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同此。 表9 表5资料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全部结果列于表9,其中P值按所得F值,由F界值表查得。有五项F值记“*”,表示按α=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认为有差别: ❶血清种类(A)间: 用兔血清培养优于用胎盘血清; ❷血清浓度(B) 间: 用8%血清浓度培养优于用5%的血清浓度; ❸血清种类与血清浓度(A×B)二者间有交互作用,可认为用兔血清培养时,8%的浓度优于5%的浓度,而用胎盘血清培养时,8%的浓度与5%的浓度相差甚微; ❹基础液与维生素(C×D)二者间有交互作用,可认为用缓冲液或自来水作基础液时,加维生素培养优于不加维生素,而蒸馏水作基础液时,不加维生素培养优于加维生素; ❺血清种类、血清浓度与维生素(A×B×D)三者间有交互作用,可认为用5%浓度兔血清或8%浓度胎盘血清时,加维生素优于不加维生素,而用5%浓度胎盘血清时,不加维生素培养优于加维生素培养,至于用8%浓度兔血清培养时,加或不加维生素培养效果无差别。 综合上述五项,可将所分析的四个因素归纳出以下三种最佳组合方案: ❶8%浓度兔血清用蒸馏水作基础液,不加维生素; ❷8%浓度兔血清用缓冲剂作基础液,加维生素; ❸8%浓度兔血清用自来水作基础液,加维生素。 ☚ 交叉试验 拉丁方试验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