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供给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供给学派

20世纪70年代形成于美国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其主要理论基础是,“供给会创造其自身需求”的萨伊定律和拉弗曲线。这个学派认为,政府通过赤字支出来克服私人需求的暂时不足,是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美国的经济问题主要是供给不足。增加供给的适当办法是减少政府干预,恢复自由放任的古典传统。同时,给生产提供各种刺激,其中最有效的刺激是减税,尤其是减边际税率。减税所增加的储蓄,比由减税所增加的消费更多。因此,会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而这又会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个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对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有较大的影响。供给学派的主要成员有:孟德尔(Robert Mundell)、拉弗(Arthur B.Laffer)、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罗伯茨(PaulCraig Roberts)、屠利 (Norman Ture)、吉尔德(George Gilder)、克里斯托尔(Irving Kristol)、肯普(Jack Kemp)、罗斯(William V.Roth)等人。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立足于萨伊定律,反对凯恩斯的需求管理,强调供给分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供给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 “滞胀”,凯恩斯主义失效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面产生的一个美国经济思想流派。它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学说体系,只是从调节供给方面提出谋求经济均衡的主张。由于美国总统里根声称信奉供给经济学,提出了以供给学派论点为主要内容的 “经济复兴计划”,从而使供给学派名声大噪,一跃而成为美国官方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孟德尔、拉弗、费尔德斯坦、万尼斯基、罗伯茨等。
供给学派以萨伊定律作为自己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基础,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萨伊定律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他们以萨伊的 “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 的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刺激供给,制定了较完备的供给管理政策”,主张把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作用结合起来。他们反对凯恩斯的需求理论,重视对供给的研究。他们认为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供给方面,而不是需求方面。因此,要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必须摒弃凯恩斯那种人为刺激需求的办法,着重从供给方面考虑如何刺激经济主体,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为此,他们主张经济学应当研究如何进行生产和扩大生产手段,研究经济活动的刺激因素及其作用和如何进行刺激以取得最大效果。他们主张的政策措施是:
❶全面减税,特别是削减个人所得税。供给学派把税率的调整看作是经济机制的契机,通过 “拉弗曲线” 论证了超过一定点的税率会减少税收并挫伤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减少储蓄和投资,从而造成生产停滞,而大幅度降低税率,能诱导人们提供更多的商品和劳务,增加实际收入,进而有助于克服 “滞胀”。
❷恢复金本位制,实行稳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政策。供给学派认为,物价变动完全是货币现象,货币供给超过经济活动对它的需求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因此,只要恢复金本位制,控制货币供应量,消除人们的看涨心理,就能稳定物价,导致利率下降,并使减税政策更好地发挥它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❸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宽甚至取消政府限制企业活动的规章法令; 削减政府开支,特别是削减不必要的社会福利开支。供给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时间较短,其理论尚未完全成熟,
内部观点也有分歧。其政策主张在美国的试验也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治资本主义的痼疾。就目前状况看,它的前途并不乐观。

☚ 芝加哥学派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

供给学派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着重从供给方面考察经济现状和寻求对策的经济学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长时间里,美国一直按照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来指导经济实践,以致在70年代造成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 “滞胀”局面。供给学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德尔、罗伯茨、拉弗、吉尔特、弗尔德斯坦等。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于19世纪萨伊的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理论。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根源在于供给方面而不是需求方面,战后美国经济衰退就是因为强调了国家的需求管理而忽视增加供给所致。为了增加供给,发展经济.他们提出的政策主张有:(1)降低个人和企业纳税的税率以诱导人们多做工作和企业增加投资; (2) 取消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依靠自由市场经济的动力;(3)削减政府预算支出的增长速度,逐步实现预算平衡;削减福利支出;(4) 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以达到货币数量的增长与经济的长期增长一致的目的。1981年里根任总统后,按照供给学派的理论进行了经济试验,因此,这一理论又被称为 “里根经济学”。

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

立足于萨伊定律,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强调供给分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 芒德尔、拉弗、费尔德斯坦、万尼斯基、罗伯茨、克里斯托尔。供给学派以萨伊定律为自己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基础。萨伊定律断言: 在不受干预的市场经济中,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供给学派通过列举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美国政府推行凯恩斯主义,片面刺激需求对经济造成的危害的实例,坚持认为经济机制本身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购买它的全部产品。该学派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反对任何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宣扬企业家的创造精神和自由经营活动是生产增长的关键因素,市场自发调节的资本主义是保证企业家充分施展技能的最佳制度。认为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方面,而不是需求方面。要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必须摒弃凯恩斯主义那种人为刺激需求的办法,着重从供给方面考虑刺激经济主体,调动其生产的积极性。

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的先驱为R. A.芒德尔,主要代表人物有P. C.罗伯茨、G.吉尔德等。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供给学派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立足于萨伊定律、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强调供给分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拉弗(Laffer,Arthur,1941— )、万尼斯基(Wanniski,Jude,1936— )、芒德尔(Mundell,Robert Alexander,1932— )等。供给学派以萨伊定律为自己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基础。萨伊定律断言:在不受干预的市场经济中,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供给学派通过列举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美国政府推行凯恩斯主义、片面刺激需求对经济造成危害的实例,认为市场经济机制本身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反对任何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他们提出,企业家的创造精神和自由经营活动是生产增长的关键因素,市场自发调节的资本主义是保证企业家充分施展技能的最佳制度。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方面,而不是需求方面。因此,要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必须摒弃凯恩斯主义那种人为刺激需求的办法,着重从供给方面考虑刺激经济主体,调动其生产的积极性。

供给学派

也称供应学派。主张通过刺激供给以增长社会经济和清除失业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弗尔德斯坦、吉尔德和拉弗等。是随着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于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以庸俗的“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为理论基础。它认为,美国经济的症结是“供给不足”,特别是资本供给不足,从而导致固定资本不能更新,劳动生产率低下,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销售困难,工人失业。而供应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税收太高。因此,要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刺激供给,要供给充足,又必须使企业增加利润和个人增加收入,而要做到这一点,其最好办法是减税。因为减税可以造成利润多,收入多,储蓄多,投资多,生产多的繁荣局面。此外,它也主张压缩政府开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强调让企业自由竞争,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调节经济。这种理论和政策付诸实施的结果已经表明,它除了使垄断资本获得厚利外,却使预算赤字剧增,通货膨胀更加严重,失业依然存在,美国经济仍未走出“停滞膨胀”的死胡同。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Supply-Side Economics

亦称供应学派。它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根据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差异,这一学派又分为二支: 一是以拉弗 (Laffer,A.)、蒙德尔 (Mundell,R.)、万尼斯基 (Wanniski,J.) 等代表的“极端供给学派”; 一是以费尔德斯坦 (Feldstein,M.) 为代表的 “温和供给学派”。供给学派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政策体系。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所论述的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多属于 “极端供给学派” 的看法,故这一分支又被称为 “正统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强调经济中的“供给”方面。它是针对凯恩斯学派强调经济运行中 “需求”而来的。在“凯恩斯革命” 以前,西方经济学界一直信奉“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 的萨伊定律(Say’s Law),根据这一定律,市场能自动调节供求实现均衡,从而达到充分就业。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打破了这一神话。凯恩斯依据他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分析,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生产过剩的主要原因,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需求决定供给。单纯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并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因此需要国家对经济进行积极主动的干预。他的主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美国得到采纳。但是,到70年代,美国经济由于长期实施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经济问题,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停滞并开始衰退,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供给学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兴起的,它开出的振兴经济的 “药方”,就是恢复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反对国家干预,恢复供给管理和萨伊定律。供给学派在理论创新方面并无建树,但是它尖锐地指出了凯恩斯经济学的缺陷和美国经济中存在的弊病,引起当时人们的兴趣,从而一度得势。
蒙德尔最早对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政策提出批评。1971年在意大利举行的一次经济学研讨会上,蒙德尔针对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问题,提出了紧缩货币来制止通货膨胀,通过大量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以结束经济衰退的政策主张。蒙德尔的主张引起拉弗和万尼斯基等人的注意,他们进一步研究了减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拉弗提出了著名的“拉弗曲线”,以此解释税率与税收量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税率有一个上限,在达到这个极限时税收量最大,如果再进一步提高税率,税收量不但不增加反而会减少。因为税率过高,必然导致逃税现象增加,人们倾向于用闲暇替代劳动,用消费替代储蓄和投资,或者将生产活动转入地下。这样,由于申报纳税基数下降税收量自然就会减少。反之,在低税率时,人们逃税的少,会自动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和投资,减少休闲而增加劳动时间以增加收入。这样,纳税基数就扩大,从而使税收量增加。
供给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是吉尔德(Gilder,G.) 1981年出版的 《财富与贫困》 一书。吉尔德虽不是供给学派的成员,但这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供给学派的思想,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供给学派关于税收改革和社会福利项目方面的主张。由于该书不是一本标准的经济学著作,所以在经济理论方面也无建树。
概括起来,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 全盘否定凯恩斯主义,强调恢复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受到货币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批评。但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国家干预”这个方面。供给学派则全面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特别抓住了 “需求决定供给”这个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命题进行了批判。在供给学派看来,凯恩斯主义根据这一命题制定的就业、投资和储蓄政策,是造成“滞胀” (Stagflation) 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增加需求不一定会导致实际产量增长,而很可能单纯增加货币供给的数量。这样,通货膨胀就必然发生。而且,凯恩斯为了刺激需求,反对过多储蓄,忽视了资本积累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导致投资率和劳动生产率下降。
为消除凯恩斯主义政策造成的经济问题,供给学派认为,必须恢复萨伊定律,把注意力集中在供给即生产方面。
(2)提出降低税率的理论假说。在供给学派看来,政府征税是调节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激励因素,人们在进行增加收入的活动时,特别关心增加的收入必须向政府纳税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即边际税率。因此,供给学派提出关于边际税率的三个理论假说。
假说一,高边际税率会阻碍人们用劳动替代休闲,而低边际税率鼓励人们用劳动替代休闲。因为在累进所得税制条件下,边际税率随收入的提高而递增。如果边际税率高,人们就可能少工作或不工作,因为高税率减少了纳税后的收入,从而改变了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在休闲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了劳动价格。反之,边际税率低,则相对提高了劳动价格从而鼓励人们多工作。
假说二,税收量不一定和边际税率同方向变化,实际情况可能是反方向变化,如拉弗曲线所显示的那样。
假说三,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降低资本存量; 低边际税率则鼓励投资,有利于资本积累。这里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供给学派认为,高边际税率会阻碍人们在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投资,也阻碍在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因为高税率降低了人们纳税后的预期收入。相反,低税率则鼓励人们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
与上述理论观点相联系,供给学派提出了减税、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和简化规章制度的政策主张。80年代,由于当政的美国总统里根采纳了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使供给学派在美国政治、经济、社会中产生较大影响。此后,由于其理论上并无创新和吸引人的特色,其影响逐渐衰减,目前在美国经济学界已没有什么影响力。

☚ 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学派 ☛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

供给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对美国里根政府时期实行的“里根经济学”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个学派从属于自由经济主义思潮,与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相对立,它批评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着眼的稳定经济的政策带来了经济滞胀,主张经济学应着重分析社会经济的供给方面,从供给出发提出稳定经济波动的政策。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德尔、阿瑟·拉弗、裘德·万尼斯基和马丁·费尔德斯坦等人。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大都是美国政府的官员,费尔德斯坦和拉弗都曾在里根政府供职。
供给学派的学者费尔德斯坦分析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后指出,政府强化干预的结果使经济更深地陷入了滞胀。政府作用不断扩大,是美国经济绩效减退的原因。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造成总产出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生产力低增长、研究与发展经费缩减的主要原因。政府收入转移支付计划的扩大,加深了家庭生活的不稳定,加剧了出生率的不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导致低储蓄和投资资本增长缓慢。凯恩斯时代需求严重萎缩,供给成为“长边”,随着凯恩斯刺激需求的政策的实施,需求过度增加,需求成为“长边”,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就成为约束,从而使凯恩斯主义政策变得不合时宜了。
对付经济中的“滞胀”的关键在于重视供给。供给不仅指社会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还包括要素供给及其效率。20世纪70年代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之一是石油等初级产品供给不足,这种世界性范围的初级资源不足靠任何一国政府单方面的努力都无济于事。此时,重视供给就是采取措施去增加劳动供给和提高资本形成能力,即刺激人们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同时,要提高供给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较低的生产率条件下,经济高速增长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低生产率只能与低经济增长相联系。劳动生产率下降使通货膨胀加剧。因为:生产率下降意味着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生产率下降,意味着投入产出比下降,容易形成要素需求旺盛而产品供给相对不足,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因此,70年代的通货膨胀和失业过高是供给不足引起的,需要通过增加供给,才能解决滞胀问题。
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侧重分析市场机制的作用,试图通过减税、精简规章制度等措施来恢复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增长。西方国家在凯恩斯主义政策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转而重视供给学派等自由经济主义的经济主张。供给学派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界越来越大,由于其政策主张被里根政府采纳而声威大振。
供给学派的理论主要包括:供给与生产率理论、拉弗曲线、通货膨胀理论、费尔德斯坦税收曲线、政策的供给效应分析等。

☚ 两个剑桥之争   公共选择学派 ☛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

亦称“弹性学派”。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兴的保守主义资产阶级经济学派别。他们反对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注重经济的供给即生产方面,故名。主要倡导者为孟德尔、拉弗、万尼斯基、屠利、吉尔德、克里斯托尔、费尔德斯坦、伊文思等。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滞胀问题日益严重,凯恩斯主义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供给学派异军突起,发展十分迅速。该学派起初以《华尔街日报》作为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后来受到美国统治集团的重视。里根就任总统后,将供给学派的学说作为制定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并任命了一些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担任政府要职,使供给学派一跃而成为官方经济学。该学派公开宣扬要复活“古典派”经济理论,以萨伊定律作为理论基础,矛头指向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认为凯恩斯“需求自行创造供给”的论断颠倒了因果关系,只有供给即生产才是需求的唯一源泉; 促进生产增长的最好办法是着重于供给方面而不应当着重于分配和需求; 战后美国经济中存在的失业问题,并非是需求不足所致,而是政府奉行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所造成的; 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并不一定导致经济增长,而货币供给的单纯增加,势必引起通货膨胀;“滞胀”的根本成因,就在于历届政府片面强调刺激需求,而完全忽视了积累在产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所制定的政策削弱了人们储蓄的积极性,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和劳动生产率下降。供给学派强调生产率下降是美国经济衰落的最重要原因,并认为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的规模。由于投资是储蓄的转化,所以经济的增长又取决于储蓄的多少。他们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政策主张,以期鼓励个人和企业多生产、多工作,增加储蓄和投资。其中最基本的是大规模减税政策。他们认为,政府的税收政策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有重大影响; 当前美国的累进所得税率和企业税率等已深入拉弗曲线的禁区部分,因此应当降低边际税率,并通过加速折旧的途径削减企业税。他们声称,减税不需要同时削减政府支出,也不必担心通货膨胀,因为减税促进经济活动扩大所增加的税收将超过减税所减少的税收。在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中,还包括: 削减政府的非军事开支 (特别是大大减少社会福利费用); 减少限制性的法令和规章制度; 恢复金本位制度,或建立某种类似于金本位制度的货币制度等。在里根执政期间,美国经济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滞胀问题有了明显的缓解,这说明供给学派经济学的实践是有一定成效的。但它给美国经济造成的一些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

☚ 理性预期学派   新制度学派 ☛
000098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