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弹性gōng jǐ tán xìngэласт чность предложéния供给弹性elasticity of supply商品供给量的变化对影响它的各种因素变动所作反应的灵敏程度。通常指供给价格弹性,即商品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的强弱程度,通常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衡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Es为供给弹性系数;Q为供给量;△Q为供给增量;P为价格;△P为价格增量。如果△P极其微小,则上式可写成 。商品供给弹性的大小,因时间长短和商品特性而不同。短期内供给弹性小的商品,从长期看,由于价格上升,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供给量,从而使供给弹性增大。生产工具简单,只需少量投资,就能扩大生产,增加市场供给量的商品,其供给弹性就大;反之,则较小。农产品由于生产周期长,其供给数量不易随价格的升降及时作出反应,因而在一定时间内其供给弹性就较小。 供给弹性Elasticity of supply供给弹性主要分为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交叉弹性、供给成本弹性等。供给价格弹性是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比商品自身价格的相对变动(用Es表示) 它用来测度商品供给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设供给函数为QXs=f(Px,P1,P2…Pn; r),其中 (Pi为i商品价格,r为其他变量),则供给价格弹性可表示为: (1)若供给函数不可导,则Es=(ΔQx/ΔPx) (Px/Qx) (2)若供给函数可导, 则Es=(∂Qx/∂Px) (Px/Qx) 或Ex=∂InQx/∂InPi 由于一般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自身的价格同方向变化,因此供给价格弹性一般大于零。供给价格弹性可分为五类: Es=0,供给无弹性;0<Es<1,供给缺乏价格弹性; Es=1,供给具有单位价格弹性; Es>1,供给富有价格弹性; Es=∞,供给价格弹性无穷大。以一元函数为例讨论供给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可看出,(1) 若供给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在原点的右端交于横坐标,则在该点有Es<1; (2) 若供给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在原点的左端交于横坐标,则在该点有Es>1; (3) 若供给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过原点,则在该点有Es=1。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产品生命周期的长短、生产的技术状况、产品生产所需规模等,一般而言,某种产品生产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越短,劳动密集性程度越高,生产所需规模越小,产品的供给弹性就越大。供给的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供应量的相对变动比另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它用来测度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设商品的供给函数为Qxs=f (Px,P1,P2,…Pn,r)用Ers表示X商品对于i商品供给的交叉弹性,则供给的交叉弹性可如下表示: 若供给函数对于第Ⅰ种商品的价格Pi不可求导,则Ers=(ΔQx/ΔPi) Pi/Qx; 若供给函数对于第i种商品的价格可以求导,则E rs= (∂Qx/∂Pi) (Pi/Qx) 或Ers=∂InQx/∂InPi。 供给的成本弹性是指一种产品供给量的变动比该种产品成本的相对变动,它用来测度供给量的变动对于成本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设商品的供给函数为Qxs=f (Px; P1,P2…Pn; C,r)用Ecs表示X商品供给的成本弹性,则供给的成本弹性可表示为: 若供给函数对于成本C不可求导,则Ecs= (ΔQx/ΔC) (C/Qx),若供给函数对于成本C可以求导,则Ecs=(∂Qx/∂C) (C/Q)或Ecs=∂InQx/∂InC。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供给量与成本呈反向变化,因此供给的成本弹性取负值。





供给弹性当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化1%时,其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数。它测度的是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自身价格的变化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商品的供给弹性有很大的差别。为了说明供给弹性的各种程度,可把它分为五种:(1) 供给弹性为零。即供给对价格完全无弹性。不管商品的价格如何变化,商品的供给量总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供给无弹性”、“零供给弹性”,或者“无弹性供给”。供给无弹性的商品一般是一些不可再生或者具有特殊用途的自然资源。(2) 供给弹性大于零小于一。即供给对价格缺乏弹性。(3) 供给弹性等于一。即供给具有单位价格弹性的情况。(4) 供给弹性大于一、小于无穷大。即供给对价格富有弹性。(5) 供给弹性为无穷大。即当商品的价格不变时,其供给量可以任意变动;当商品价格稍有上升时,供给量将会上升到很大;当价格稍有下降时,供给量将会下降为零。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购买者所面对的供给就具有最后一种特征。 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Elasticity of Supply供给的价格弹性。它表示供给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应。这种供给量对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伸缩性,用百分数的比例来表示,就称为供给弹性系数。其公式为: 
供给弹性系数大于1,弹性充足;供给弹性系数小于1,弹性不足;供给弹性系数等于1,弹性居中。一般来说,资源丰富的商品,供给弹性大,资源短缺的商品,供给弹性小;生产技术较简单的商品,供给弹性大,生产技术较复杂的商品,弹性小;生产成本增加量小的商品,供给弹性大,生产成本增加量大的商品,弹性小;等等。 ☚ 需求弹性 货比三家 ☛ 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指反映商品价格与商品生产量的增减变动及其供求的关系。一般说来,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价格提高,供给量增加。供给弹性程度通常用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之比,即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甲商品价格上升10%,供给量增加4%,供给弹性系数为0.4(4%÷10%) ; 乙商品价格上升10%,供给量增加30%,供给弹性系数为30,它表明乙商品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于甲商品,或者说乙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甲商品。一般说,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的商品,生产时间短的商品,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商品、代用品少或替代性小的商品,供给弹性都大; 反之,则供给弹性小。 ☚ 商品供给 市场商品资源 ☛ 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的对称。主要指供给价格弹性。是测定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在其价格发生变化时作出反应的程度。用来分析为了引起供给数量的一定变化,价格需要发生多大的变化。自19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系统提出价格弹性理论后,供求弹性成为西方价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方经济学界分析价格与供求关系的重要工具,并且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以及制定价格、税收政策等方面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供给价格弹性通常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数与价格变动百分数的比率来衡量。设Es代表供给价格弹性 (亦称供给价格弹性系数),Q代表初始的供给量,△Q代表供给的变动量,P代表初始的价格,△P代表价格的变动量,则计算供给价格弹性的公式为: 
由于价格与供给呈同向运动,因此比值为正数,它表明当价格上升1%时供给量所增加的百分比,反之亦然。供给价格弹性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 (1) 供给弹性充足,即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供给弹性系数大于1。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多属此类。(2) 供给弹性不足,即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比,弹性系数小于1。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多属此类。(3) 供给单位弹性,即供给弹性系数等于1。这是一种巧合的情况,实际生活中比较少见。(4) 供给完全弹性,即供给弹性系数趋于无穷大。(5) 供给完全无弹性,即供给弹性系数等于0。后两种属于极端情形,实际生活中极少见。在有较大自给程度的某些商品生产和劳务供给方面,可能存在供给收入弹性。供给收入弹性是指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对供给者收入发生变动所作出的反应。这里收入同供给呈逆向运动,即收入增多,供给减少,反之亦然。(参见“需求弹性”) ☚ 消费者权利 需求弹性 ☛ 00000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