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辉算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辉算法

 《杨辉算法》6卷是《田亩比类乘除捷法》、《通除通变本末》和《续古摘奇算法》3部著作的合称,中国古代重要数学著作。此三部著作成书后即刊刻,今不传。明洪武十一年(1378)古杭勤德书堂刊本即合称《杨辉算法》,亦失传。朝鲜李朝世宗十五年(1433)复刻洪武本。此本传回国内,明末毛晋抄本、清阮元抄本当依此。此本无《续古摘奇算法》卷上。道光年间郁松年嘱宋景昌校勘,刻入《宜稼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本即依《宜稼堂丛书》本排印。
 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数学家,宋元数学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只知在今江浙一带作过管钱谷的地方官吏,为政清廉。南宋景定二年(1261)著《详解九章算法》12卷(今存半部多),三年(1262)著《日用算法》2卷,咸淳十年(1274)著《乘除通变本末》,德佑元年(1275)著《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续古摘奇算法》2卷,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宋朝数学史料,并在增乘开方法、垛积术、乘除捷算法、纵横图和数学教育等方面有贡献。
 《乘除通变本末》3卷原称《乘除通变算宝》,在《续古摘奇算法》中改称此名。它由《算法通变本末》卷上、《乘除通变算宝》卷中、《法算取用本末》卷下构成。卷上首先提出“习算纲目”,是一个从九九表、乘除开始,直到《九章算术》各种方法的详尽数学教学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和重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为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卷上还有垛积及重因、损乘等乘除捷算法。卷中是全书的中坚,故曾为全书书名,介绍了身外加减法,求一代乘除、九归等捷算法,包括若干口诀。卷下为阐发卷中而作,列出了1—300的加因代乘方法,为杨辉与史仲荣共同编集,史亦为钱塘人,生平不详。本书还保存了前人(已佚名)的《指南算法》、《应用算法》的部分资料。
 《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又称《田亩算法》。先是,北宋刘益(12世纪)撰《议古根源》,以直田演段,在中国数学史上首先引入负系数开方式,提出益积术、减从术解决这类开方式,实冠前古。杨辉认为它“作术逾远,罔究本源,非探赜索隐而莫能知之”,因此“择可作关键题问者,重为详悉著述,推广刘君垂训之意”,遂成是书。它采取法术统率应用问题的形式。卷上可视作《九章算术》方田章的继续,提出了直田、圆田、宛田、环田、圭田、梯田的各种情况的求积公式,将梯田三法的应用扩展到腰鼓田、鼓田、三广田、曲尺田等各种多边形田地的求积。杨辉认为直田法能致诸用,以其他问题进行比类。卷下首先批评了《五曹算经》三个错误题目。第1题指出方五斜七的近似计算只可“施于尺寸之间”,不可“用于百亩之外”;第2题指出已知方田之周,不分长方还是正方,而以正方求积是不妥的;第3题批评了《五曹算经》四不等田的求积法是错误的。卷下接着又引用了刘益《议古根源》的22个题目,是极为宝贵的史料。其中有刘益的形如-ax2+bx=c,与ax2-bx=c的二次开方式及其求正根的益积术、减从术。还有一个从圆田截一弧田求其弧矢的问题,归结为求-5x4+52x3+128x2=4096的正根,是中国数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任意系数的高次方程。杨辉给出这22个问题的图、草,并以其他应用对象的题目进行比类。其图、草对人们理解刘益的益积术、减从术很有裨益。
 《续古摘奇算法》2卷。杨辉说在刊行《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算法》后,在刘碧涧、丘虚谷所携诸家算法奇题基础上,添摭诸家奇题,续古法草,总为一集,遂成是书。今传本《杨辉算法》中只存卷下,《知不足斋丛书》刊印了2卷,是阮元从《永乐大典》辑录的。卷上有纵横图的造法。古人有河图、洛书之说。汉郑玄注《易纬·乾凿度》给出了九宫图,即三阶纵横图。宋儒开始以九宫图附会洛书或河图,给纵横图蒙上了神秘的外衣。此书给出了造3阶、4阶纵横图的一般程序,并给出了5-10阶的纵横图及各种非标准型纵横图。卷下是各种算术杂题及口诀,编排杂芜。值得注意的是海岛题解,概括出一个重要定理:斜解一长方形为二勾股形,“其一勾中容横,其一股中容直,二积之数皆同”。它在出入相补原理中特别有用,《九章算术》和刘徽实际上在使用,贾宪也作过概括,然以此最为完整。

《杨辉算法》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杨辉算法》

 南宋著名数学家杨辉所著。包括《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算宝》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二卷(1275年)和《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详解九章算法》中详细记载了北宋贾宪的开高次幂方法和“开方作法本源图”,至使这一方法曾被称为“杨辉三角”。在此书中杨辉还运用沈括的“隙积术”求出了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他列出了级数
 1+(1+2)+(1+2+3)+……+(1+2+3+……+n)
 和12+22+32+……+n2
 的求和公式。
 杨辉对于小数的处理也很巧妙,在《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中,有一个计算宽24步尺,长36步尺的长方形田的面积问题,在把这两个数相乘时,他把尺数表示成步的小数部分,得到
 24.68×36.56=902.3008
 这种方法与我们所用的小数相同,说明杨辉此时已有了高度发展的小数概念,并为各位小数定下了专用名称“分、厘、毫”,他开始有意识地避免一般分数,而用十进小数来表示。
 《乘除通变算宝》是记录简易乘除法的专书,它反映了宋代数学的一个重要侧面 ——实用数学和各种简捷算法,这是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方向。其中所列“九归”口诀,为珠算盘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也对后来省算工作的推广产生很大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杨辉算法》“与秦九韶《数书九章》并为习算术者之所宜究心者也。”
杨辉算法

215 杨辉算法

南宋杨辉的三种著作的合称。即《乘除通变本末》 (3卷)、《田亩比类乘除捷法》 (2卷)、《续古摘奇算法》(2卷)。《乘除通变本末》的上卷为算法通变本末;中卷为乘除通变算宝;下卷为算法取用本末。内容为释述“单因”、“重因”、“九归”、“加减代乘除”、“求一”等各种筹算乘除捷法。反映了当时的简化算法的实际需要,后世演变为珠算口诀。上卷所述“习算纲目”,实际是一份初等数学教学大纲。主张数学教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近,注重培养能力。为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编入了已失传的12世纪刘益《议古演段》中一些方程问题。其中有一题是四次方程:-5x4+52x3+128x2=4096,这是对一般高次方程的最早记载。分析并指出了《五曹算经》的错讹。《续古摘奇算法》记载了当时及古代的很多算书的书目,选辑了各种算书中的趣题,还列出各式各样的纵横图,是世界上对幻方的最早的系统研究与记载。

☚ 续古摘奇算法   算学启蒙 ☛

杨辉算法

宋杨辉(详见《详解九章算术》)撰。《杨辉算法》为杨辉后期三部算书的总称,其包括《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二卷(1275),《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对这三部书的编著杨辉说:“学者粗知加减归倍之法,而不知变通之问,遂易代乘代除之术,增续新条,目之曰《乘除通变本末》。及见中山刘先生益撰《议古根源》,演段锁积,有超古入神之妙,其可不为发扬,以俾后学,遂集为《田亩简法》。通前共刊四集,自谓斯愿满矣。一日忽有刘碧涧、丘虚谷携诸家算法奇题及旧刊遗忘之文,求成为集,愿助工板刊行。遂添摭诸家奇题与夫缮本及可以续古法草总为一集,目之曰《续古摘奇算法》”。《乘除通变本末》三卷各有名称:上卷《算法通变本末》专讲乘除;中卷《乘除通变算宝》论加减、求一、九归诸术;下卷《法算取用本末》乃中卷的注释。在《算法通变本末》卷首列“习算纲目”,为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的数学教学计划。在此杨辉主张数学教育要“须责实有”,密切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应循序渐进,他具体规定了学习内容与日程,认为先学会运算,再钻研算理,他说:“依法求日下两三问,且未要穷理,但要知如何发问,作如何用法,答题如何用乘除。”在学习方法上要精思熟虑,融会贯通,抓住重点。他说:“治分乃用算之喉襟也,如不学则不足以知算。”“须讨论用法之源,庶久而无忘矣。”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计算能力的培养:“夫学算者题从法取,法将题验,凡欲明一法,必设一题。”“习算纲目”至今对数学教育仍有一定的意义。《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还提到几个级数求和问题,有三角垛两问,四隅垛一问,其公式与《详解九章算法》卷六之公式相同。在《乘除通变算宝》中杨辉系统叙述了唐宋相传的“加法”、“减法”与求一代乘除说。他给出了加法代乘的“加法五术”、“加一位”,乘数十位是1的用之;而乘数百位、十位都是1的用 “加二位”;乘数可分为两个十位为1的因数可用“重加”;若乘数百位为1、十位为0者用 “隔位加”;乘数十位为2或百位为2的用“连身加”。还有“减法四术”,即减法代除:减一位,减二位,重减,隔位减。若乘除首位不是1时,可加倍或折半,使首位变成1后再行计算,这就是 “求一乘”,“求一除”,其歌诀为: “五六七八九,倍之数不走,二三须当半,遇四两折扭。倍折本从法,实即反其有,用加以代乘,斯数足可守。”对于不同位数的乘数、被乘数,杨辉总结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六种:单因、重因、身前因、相乘、重乘、损乘,这些捷法的要点在于化多位数相乘为一位数连乘,化乘法为加减法,籍以提高计算效率。对于除法简便运算,杨辉叙述了“九归捷法”,在当时流行的四句“古括”的基础上,他添注三十二句新口诀,将九归歌诀精简为三类。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珠算中的归除法。《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上卷为《详解九章算法》方田章的继续,但所据各田的比类并无重复,不为 《九章》框框所限,举例更加切合实际;下卷主要是对《五曹算经》的批评,认为该书中有些题目法草公式不合,题问概念不清,“方五斜七”施诸田亩有失精确等,首开对前辈算家的批判之风,后明代王文素、程大位等算家亦行效仿。在 《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中杨辉还引用刘益《议古根源》中的不少问题,计有直田十问,方田圆田一问,重修议古截田八问,钱田三问; 同时还引用他所掌握的台州、黄岩围量田之实例,保存了宋代的数学史料。《续古摘奇算法》卷上论纵横图,古法有 “九宫”,唐后称 “洛书”,杨辉始创“纵横图”,即幻方。卷上作纵横图十三幅,其中有:洛书数,花十六图,花十六阴图,五五图,五五阴图,六六图,六六阴图,衍数图,衍数阴图,易数图,易数阴图,九九图,百子图。此外还录有聚五图,聚六图,联八图,攒九图,八阵图,连环图,为纵横图衍化发展而得。杨辉还略述了某些纵横图的构造方法,如洛书造法,四四阴图的易换术等,发现并概括了纵横图的构成规律,是幻方史研究的珍贵资料。该书卷下说《海岛》,有一定价值。《续古摘奇算法》乃杨辉编辑成书,非精心自著,故内容芜杂。体例不一,卷上将六十甲子纳音的计算作为数学而收入,显得不伦不类,《杨辉算法》对后世颇有影响,并流传到日本、朝鲜。其价值在于总结发展了唐宋间的各类捷算法,提供了数学教育的史料,保存了一批宋朝数学史料。《杨辉算法》版本有明洪武十一年(1378)古杭勤德书堂刊本,现存北京图书馆的是朝鲜李朝世宗十五年(1433)的复刻洪武本;1842年《宜稼堂丛书》本; 1936—1939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 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