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炯650—?

唐初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聪敏博学,以神童举,拜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升迁至詹事直司。武则天初年,因亲属犯法,贬梓州司法参军,选授盈川令。为官残酷,动辄用刑杀人。后死于任所。其诗尚雅丽,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时人号“初唐四杰”。他得知后,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亦以为然。其后张说曾评论说:“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伏于卢,亦不减王”。有《盈川集》。

杨炯

杨炯650—693?

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十岁时举神童,二十七岁任校书郎,后曾官崇文馆学士、盈川令等职。“初唐四杰”之一。为人恃才傲物。其诗擅为五律,对属工整而无板滞之病。边塞诗较佳,《从军行》是其代表作。原集已佚,明人辑有《盈川集》。

☚ 王勃   刘希夷 ☛
杨炯

杨炯650—693?

排行七。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自幼聪慧,善属文。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应制举登第,授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为薛元超表荐,任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充崇文馆学士。武后垂拱元年(685),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后任职洛阳宫内习艺馆。武周如意元年(692),出任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卒于任所。杨炯为“初唐四杰”之一,当时即有“王、杨、卢、骆”之排行,杨曾言“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见《旧唐书》本传)。张说云:“杨盈川之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照邻),亦不减王(勃),‘耻居王后’则信然,‘愧在卢前’则为误矣。”(《大唐新语》卷八)其诗以五律为长,《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写边塞征战生活,饱含建功立业壮志,风格豪放,均为其代表作。另外闺怨诗、山水诗、送别诗,如《有所思》、《折杨柳》、游三峡诸诗和《送梓州周司公》、《夜送赵纵》等诗,代表其诗歌创作的不同题材和风格。胡应麟评云:“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深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特别肯定他在近体诗创作中的成就。原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今有明人辑本《盈川集》十卷又附录一卷,有中华书局排印点校本。《旧唐书》卷一九○上、《新唐书》卷二○一有传。今人闻一多撰有《杨炯年谱》、傅璇琮撰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 王勃   刘希夷 ☛

杨炯650—约693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五年炯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应制举,补校书郎。后为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武后时,因堂弟从徐敬业起兵受牵连,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后出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杨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索引:杨炯,盈川。

杨炯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旧唐书》本传)

杨生神明内颖,卓起少年,词华秀朗,为时令慕,与子安之徒并称杰子,芝含三秀,凤耀四灵,岂不蔚然观美哉! 其诗三十卷不尽传,今传二卷,五言律体,长于他作。炯尝自言:“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子安词赋翩翩,波翻云写,杨生好欺人,故有此语。文士信己,岂非珍其敝帚,自谓千金者哉!(徐献忠 《唐诗品》)

(炯) 五言律工致而得明淡之旨,沈、宋肩偕。开元诸人去其纤丽,盖启之也。诸作差次之。五言古诗唐人各自成家,备一代制可也,然以汉魏镜之,人人悬绝矣。(张逊业《唐八家诗·杨炯集序》)

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然长歌遂尔绝响。(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四)

王与卢、骆,绮靡者尚多,杨篇什虽寡,而绮靡者少,短篇则尽成律矣。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日,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说曰:“不然,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优于卢而不减王。耻居后,信然; 愧在前,谦也。”意炯当时必多长篇大什,而零落至此,惜哉! (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一二)

杨盈川诗不能高,气殊苍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愤语,激而成壮。(贺裳 《载酒园诗话》又编)

古章残佚,不见本原,惟西陵一首,苍健立幹,有任、范之体。律诗工对,其源盖出阴铿。才气无前,自谓“耻居王后”,第藻浮于质,时有衰音。(宋育仁《三唐诗品》)

所为学雄奇奔放,文质兼备,虽未逮卢之古雅,骆之蕴藉,以较子安,实为胜之。“卢前”“王后”,宜彼不为屈也。(丁仪《诗学渊源》卷八)

杨炯650—693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少时聪慧、博学,善于文学。高宗显庆四年(659),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永隆二年(681),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恃才倨傲,为时人所忌。武后时降为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司法参军。三年任满,改盈川令,卒于任所。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以文词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时称“四杰”。他却自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刚健的文风。擅长五律,边塞诗气势较胜,但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气。《从军行》、《折杨柳》、《战城南》等俱为佳作。现存诗三十三首,有《杨盈川集》。


杨炯

杨炯的文学观点和美学主张,主要表现在他为朋友王勃所作的《王勃集序》中。《王勃集序》说:“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绚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在这种情况下,王勃以自己在诗文创作上的努力,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反诸宏博,君之力焉。”尽管王勃和杨炯本人的创作并未完全摆脱齐梁以来的浮华习气,尽管王勃在诗文改革中的作用是被夸大了,但是,由此仍可以看出,他们正以气类相推求,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努力创造一代新诗风,改革当时绮靡习气。在审美的价值取向上,则重视具有“骨气”和“刚健”的阳刚美,鄙视点缀绮碎、呻吟雕刻的小技巧。在具有雄阔之气的边塞诗中,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初步表现出唐诗中追求宏伟美和崇高美的倾向。

杨炯

杨炯650—693?

唐代重要诗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初唐四杰”之一。幼聪敏博学,善属文。显庆四年(659)举神童,明年,待制弘文馆,年仅11岁。上元三年(676),以应制举,授校书郎。不久即卧病丘园,隐居故里。永隆二年(681),因薛元超之荐,迁崇文馆学士,不久改任詹事司直。武后垂拱二年(686),坐从父弟神让与徐敬业乱,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绶元年(690),回洛阳,于习艺馆任教,因官职卑微,心中抑郁愤慨。不久改授婺州盈川令,卒于官。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称,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它则未尽脱绮艳之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甚高,反映了“四杰”追求文风变革的愿望。时有“王杨卢骆”之称,杨炯自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其赋今存8篇,或在内容上独具特色,或在艺术有所创新,其中《浑天赋》、《幽兰赋》、《青苔赋》最为知名。有《杨盈川集》。

☚ 杨发   杨涛 ☛
杨炯

杨炯650-?

华阴(今属陕西)人。幼聪颖,善属文。显庆五年(660),他11岁时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时,因从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乱,左转梓州司法参军,迁婺州盈川令,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时称“四才子”或“四杰”。其诗今存33首,词藻华丽,内容贫乏,尚未脱离陈、隋遗风,独创性较差。但几首描写边塞征战的诗,如《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笔调显得雄健激昂,诗中充满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颇为可取。杨炯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其赋今存8篇。《老人星赋》、《盂兰盆赋》为应诏颂圣之作。《浑天赋》对有关天象的知识作了综合铺写,颇见出他在天文学方面的修养。其余几篇都是咏物抒情赋,其中《青苔赋》、《幽兰赋》写得较出色。如《青苔赋》虽为骈体,却已带有散文的排宕气势,结意也颇蓄而不露。

☚ 王勃   陈子昂 ☛

杨炯

初唐四杰之一。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生于650年,卒于692年。《全唐诗》编入其诗1卷。共存30余首,五律、五古约各占一半。以边塞征战诗最为著名,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等,气势轩昂,风格豪放,文思如注,语言简洁。明万中童珮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年间张燮重辑为13卷。

杨炯650—692

唐朝诗人。华阴 (今陕西华阴)人。12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崇文馆学士,死于婺州盈川令任所。“初唐四杰”之一。恃才傲物,为时所忌。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人称王、杨、卢、骆。有《盈川集》。

杨炯

杨炯650—692

唐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因从弟参与反武财天事牵连,降为梓州司法参军。后在洛阳习艺馆任教,又迁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杨盈川集》10卷。今人徐明霞点校《杨炯集》较完备。现存诗34首。长于五律,以写边塞者较著名。两《唐书》有传。今人傅璇琮有《杨炯考》。

☚ 骆宾王   陈子昂 ☛
杨炯

杨炯650—692

唐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因从弟参与反武财天事牵连,降为梓州司法参军。后在洛阳习艺馆任教,又迁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杨盈川集》10卷。今人徐明霞点校《杨炯集》较完备。现存诗34首。长于五律,以写边塞者较著名。两《唐书》有传。今人傅璇琮有《杨炯考》。

☚ 骆宾王   陈子昂 ☛
杨炯

杨炯650—?Yang Jiong

唐代诗人,华阴人(今陕西),“初唐四杰”之一。少聪颖,于显庆四年举神童,后任盈川令,吏治严酷,卒于官,世称杨盈川。他是“四杰”中成就较低的一个,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篇什,则未脱绮艳之风,内容贫乏,缺少独创性。原有集30卷,已佚,明人辑有《杨盈川集》10卷。

☚ 王勃   卢照邻 ☛

杨炯650—?

唐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10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官终盈川令。“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边塞诗《从军行》、《出塞》等较雄健激昂,颇可取。原有集三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杨盈川集》。

杨炯

杨炯650—693?

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33岁被推荐为太子李显府詹事司直,又任命为崇文馆学士。后出任盈川县令,卒于任上。为“初唐四杰”之一。诗作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笔力雄健。其文以《王勃集序》最为著名,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在“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明童佩辑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其后张燮又重辑为《盈川集》13卷。

☚ 王勃   骆宾王 ☛

盈川集/杨盈川集/杨炯文集/杨盈川集

☚ 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表启   盈川集 ☛

杨炯

杨炯650——?

华阴(今属陕西)人。十岁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官终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合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杨则自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诗以边塞诗著称,风格豪放。今存赋、序等文50篇。时人认为所为佳构既胜于卢照邻,也不在王勃之下。其《王勃集序》,高度评价了王勃改革当时轻靡文风的创作实践,反映了“四杰”较为一致的文学思想。原有文集30卷,已佚。今有明人童佩辑编的《盈川集》10卷,附录1卷。

☚ 王勃   陈子昂 ☛

耻居王后

☚ 滕王阁序   耻居王后 ☛

杨炯650~692

唐代诗人。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2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授校书郎。后官婺州盈川令。为“初唐四杰”之一,人称王、杨、卢、骆,自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在“四杰”中,杨炯诗数量最小,成就最低。擅长五律,其边塞诗气势较胜,代表作有《从军行》。其他诗作内容贫乏,不脱陈、隋绮艳之风。其文以《王子安集序》较好。原有集30卷,已散佚。明人童珮辑有《盈川集》10卷,张燮辑有《杨盈川集》13卷。

杨炯650~about693Yang Jiong

man of letters of the Tang Dynasty,official of Yingchuan,so he was also called Yingchuan.Works: Crossing the Border,South of the Warring City,Reddish Purple Horse with Black Mane and Tail,Accompanying the Army,etc.

杨炯650—?

唐著名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初为校书郎。永隆初,任崇文馆学士,坐事迁盈川令。为官严酷,自负清高。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边塞诗如《从军行》等气势较胜, 《巫峡》等写景诗,亦能抒发抱负。但作品未能尽脱齐梁文风。著有《盈川集》。

杨炯650—?

唐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十二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崇文馆学士,后官盈川令。为“初唐四杰”之一, 人称王、杨、卢、骆,他自云: “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擅长五律,为人恃才傲物,为时所忌。明人辑有《盈川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