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梅yang2mei2

(名)梅毒。

杨梅2415草莓。东北官话。东北〖〗。也作「杨莓」:中原官话。河南商丘〖〗。梅毒。东北官话。东北〖〗。解放后消灭~这类的性病。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

杨梅yángméi

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花褐色。果实也叫杨梅,紫红色或白色,球形,表面有粒状凸起,味酸甜,是常见水果。
★百步穿杨

杨梅yáng méi

梅毒。如:妓女是传染~的根源之一。

杨梅yáng méi

❶ 〈方〉梅毒。1575年李木延《医学入门》:“杨梅疮俗呼名不一,有呼杨梅为天疱者,有呼杨梅为大麻风者,以理推之,形如鼓钉、黄豆者属脾,多生满面,谓之大风痘;形如鱼疮,内多白水,按之不紧者,谓之天疱疮,乃此类轻者。”
❷ 〈方〉草莓。1879年杨少坪《增广英字指南》卷四:“Strawberry,杨梅。”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Strawberry,杨梅。”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楊梅
楊梅  yángméi

亦稱“朹子”。果樹。楊梅科。常緑喬木。樹冠球形。葉倒披針形。花小,雌雄異株。果圓球形,外有乳突,内生一核。色紅紫或白,味酸甜,可生食,為名果之一。樹皮可作染料。根、皮、果實、種仁供藥用。分佈於我國東南各地。《漢書·司馬相如傳》:“梬棗楊梅,櫻桃蒲陶。”顏師古注引張揖曰:“楊梅其實似穀子而有核,其味酢,出江南也。”《藝文類聚》卷八十七引裴氏《廣州記》曰:“廬山頂有湖,楊梅、山桃繞其際。”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楊梅》:“其形如水楊子,而味似梅,故名。段氏《北户録》名朹子。揚州人呼白楊梅為聖僧。”

杨梅【同义】总目录


骊珠杨梅圣僧吴郡星郎愣梅
果实名

果实名

栗子:栗(霜栗;锥~) 河东饭
板栗:笃迦
橄榄:青子 青果 谏果 味谏 余甘(余甘子) 来子 霜果
枣子:枣(~仁;~核;红~;乌~;大~;酸~;仙~) 羊角(羊角树)木蜜 龙骨 鸡心 百益红 圣花儿
大枣:干枣 美枣 良枣
干枣:红皱
木瓜:护圣瓜 铁脚梨
菱角:菱(香~;角菱;乌~) 芰 薢茩蕨攗
核桃:胡桃 羌桃 播罗师
银杏果:白果 平仲
山楂:楂 山查 山樝 赤瓜 棠捄(棠捄子) 茅摣 猴摣
其他果子名:柑(柑子;~橘;~柑;广~) 柿(柿子;~饼;红柿) 椪 桔(桔子) 梅(梅子;杨梅;青~;黄~) 枳(枳实;枸枳) 椰(椰子) 棪 檨 檇 楙 楱 菠萝 佛手 木瓜 海棠 花红 韶子 香瓜 香橼 香圆 骊珠 霜椑 蓇葖
向日葵籽:雪末籽
霜后的柿子:霜柿

☚ 果的各部分   水果 ☛

杨梅Chinese strawberry tree

杨梅科杨梅属(Myrica spp.), 亚热带常绿果树,乔木。栽培种又名朱红(福建)、树梅(台湾)。学名Myrica rubraSieb. et Zucc.。杨梅属中果实供食用的还有加那利杨梅(M. faya Ait. ), 产大西洋加那利群岛。中国产的近缘种中青杨梅 (M. adenophora Hance), 果实椭圆形, 红色或白色, 产海南岛, 盐渍后有祛痰、止吐等药效,台湾有其变种恒春杨梅。云南杨梅(M. nanaCheval) 又名矮杨梅, 灌木状, 果球形或卵圆形, 红色, 味酸可食用, 浙江已引种,试为杨梅的矮化砧。毛杨梅(M. esculenta Buch.-Ham.)果椭圆形稍扁, 红色, 野生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尚未开发利用。
起源与分布 原产中国东南各省和云贵高原。栽培历史悠久。7 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地区已有杨梅生长。陆贾的《南越记行》载:“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东方朔《林邑行》中有: “林邑山杨梅,其大为杯椀, 青时极酸, 既红味为琼蜜, 以酿酒, 号梅香酎, 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足见汉代已有杨梅栽培。到宋代更盛, 并以浙江为最。现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省, 主要产区有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江西及广东等省; 台湾、广西、云南、贵州及河南、安徽南部都有野生和少量栽培。朝鲜及日本的德岛、高知、爱媛, 也有少量栽培或野生,但果小质劣。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等国, 有小果形的Mintegrifolia Roxb. 分布, 庭园种植供观赏, 果实也盐渍供食用。欧美多引种作观赏或药用。

杨 梅
1. 花枝; 2. 雄花; 3. 雌花; 4. 果枝; 5. 果实纵剖面


特征与特性 高5~10米。树冠圆头形或半圆形。根较浅,主根不明显, 须根发达, 多分布在5~60厘米土层内; 与放线菌共生, 形成灰黄色、肉质、大小不一、散生的根瘤。能在荒山瘠地生长结果。幼树皮光滑, 灰黄绿色, 成年树暗灰褐色, 具灰白晕斑。枝圆形, 伞状分枝, 皮目明显,质脆易断。顶芽为叶芽,花芽腋生, 着生之节无叶芽。叶革质, 倒披针形或长倒卵形, 全缘或先端呈波状、钝锯齿。雌雄异株; 雄花为复葇荑花序, 由15~36小花序组成, 每小花序具花4~6朵, 花小, 雄蕊2, 鲜红色; 雌花为葇荑花序,有7~26朵花,柱头二裂羽状张开。果为核果, 每花序常结1~2果, 顶端1~2果坐果率最高, 其余的花脱落或退化, 故花轴成为顶端果实的果柄; 果肉为外果皮外层细胞囊状突起, 称肉柱, 肉柱长短、粗细、尖钝、硬软, 视品种、树龄、结果量、雨水多少及立地条件而异; 肉柱圆钝的, 汁多柔软可口, 风味佳良, 肉柱尖的, 汁少味差, 但组织紧密, 不易腐烂, 耐贮运。核坚硬, 优质品种核小, 光滑, 被细茸毛; 原始品种核大, 缝合线棱起明显, 被鳞毛。(见图)
较耐寒耐荫, 年平均温15~21℃, 绝对最低温不低于-9℃, 年降水量1000~1600毫米, 土壤pH值4.5~6.5的红黄壤地区生长均适宜。
主要品种 栽培杨梅的变种有5个: ❶红杨梅(M. rubra var. typica Ten.)。各地普遍栽培。品种多, 果形大,品质好, 成熟时果色红、深红或淡红,如浙江的迟色、东魁、深红梅、水梅; 江苏的大叶细蒂等。
❷乌杨梅(M. rubra var. astropurea Tsen.)。成熟时果乌紫色或紫黑色, 肉柱先端多圆钝, 味甜微酸, 品质上等, 核小, 与果肉较易分离, 要求较高栽培条件。浙江的荸荠种、晚稻梅、丁岙梅、大炭梅; 江苏的乌梅; 广东的山乌、乌酥核及福建的大粒紫等为代表品种。
❸白杨梅(M. rubra var.alba Tsen.)。果熟时白色、黄白色、乳黄白色或带绿晕, 但绝不转红色, 味清甜, 品质佳, 易大小年, 产量及商品率不高,浙江上虞水晶种与福建长乐纯白蜜为其代表。
❹早性杨梅(M. rubra var. praematurus Li)。果小, 色红, 蒂苔小, 早熟, 如早大梅、小早梅、早酸等。
❺洋平梅(M. rubra var. conserratus Li)。叶特大, 果深红或紫红, 核表棱起并具沟纹, 果实可贮5~6天。
杨梅品种多达100多个, 中国浙江、江苏、福建、广东都有本地的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多用1年生或3~5年生实生苗做砧木行嫁接繁殖, 因单宁含量多, 常用切断部分根系或易地嫁接, 提高成活率。嫁接后3~5年开始结果,10~15年进入盛果期。栽植多采用鱼鳞坑或等高梯田,株行距4~5米,每公顷栽500~630株。栽时需配植1~2%的雄株, 以利授粉, 提高坐果率。忌连作, 需隔10~20年后再种植。在春季发芽前与6月至7月采果后各施肥一次,每株施草木灰10~20千克或焦泥灰、土杂肥15~25千克, 加少量氮素化肥。采果时要注意保持清洁, 并轻采轻放, 避免果实损伤。杨梅分枝层次较有规律, 除4月及8月至9月剪除枯枝、萌蘖枝外,不作特殊修剪。5月下旬以6条结果枝留3条结果,每果枝留2果为标准,进行人工疏果。果实在0~5℃、相对湿度85~90%下可贮1~2个星期。病虫害较少,但细菌性癌肿病、褐斑落叶病、枯叶蛾、蓑蛾等,对产量影响较大, 需及时防除。
经济价值 果实初夏成熟, 适水果淡季; 且色泽艳丽, 风味独特, 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除鲜食外, 可制糖水罐头、果酱、果汁、果酒、盐渍、蜜饯等。浸渍烧酒有去湿、消暑、开胃、止泻之功效。树冠整齐美观、是绿化荒山和布置庭园优良树种。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红壤丘陵、山地, 很有发展前途。

杨梅Chinese bayberry

Myrica rubra,别名山杨梅、火实。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染色体数2n=2x=16。高达15m,树冠球形。树皮灰色。小枝粗壮,皮孔明显。叶厚革质,倒披针形或矩圆状倒卵形,表面亮绿色,背面淡绿色,有金黄色腺体。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腋生;花紫红色,花期3~4月。核果球形,深红或紫红色,栽培品种中尚有粉、白等色,多汁,甘而微酸,6~7月成熟。产中国浙江、江苏、台湾、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地,日本、朝鲜半岛、菲律宾也有分布。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在日照短、酸性砂质土的低山谷地,微碱性土也能适应。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及净化能力。播种繁殖。果用品种用嫁接繁殖。害虫主要有刺蛾、油茶毛虫等。杨梅树冠浑圆,荫浓,果熟时丹实累累,红绿争辉,景色宜人,既可食用又为观赏,是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优良树种。宜孤植、丛植于庭前、草坪及路边。矮杨梅(M.nana),常绿灌木,高2m,小枝丛生,叶长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产中国云南、贵州。

杨梅

药名。出《食疗本草》又名圣生梅、白蒂梅、朱红、树梅。为杨梅科植物杨梅Myricarubra (Lour.)Sieb.et Zucc.的果实。分布长江以南各地。甘、酸,温。入肺、胃、肝经。生津解渴,和胃消食,解酒,涩肠。
❶治烦渴,口腔咽喉炎症,胃痛,食欲不振,吐泻,痢疾,饮酒过度。内服:生食,浸酒或腌食,15~30g。
❷治头痛。干果研末搐鼻;烫火伤,烧存性油调敷。本品含糖,有机酸,花色素的单葡萄糖苷和双葡萄糖苷及微量的杨梅树皮素。

杨梅Chinese waxmyrtle

Myrica rubra Sieb. et Za-cc.,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2n=16。原产中国东南部。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栽培较多。树冠整齐圆形或扁圆形。树皮常有灰白晕斑,多具浅纵裂。枝脆易折。叶革质,互生,长倒卵形,平滑无毛,叶柄短。雌雄异株,花序着生于叶腋;雄花序圆柱形,红黄色,为复柔荑花序;雌花序为柔荑花序,柱头两裂,鲜红色。果圆球形,直径2~3 cm,果肉由多数肉柱突起聚集而成,果梗由花序轴转变而来,果色有红、紫、白、粉红等;肉果皮坚硬如核,表面密被毛绒。初夏果熟。2n=16。喜温湿、耐阴、耐酸。用嫁接和压条繁殖。果供鲜食或加工成果品。

杨梅

杨梅

杨梅科杨梅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杨梅科全属60余种,分布长江以南各省。花单性同株或异株。雌花子房无柄,柱头2裂。3~4月开花,树高可达10 m,叶互生,长5~12 cm,宽2~3 cm,叶柄长3~10 mm;雄花序圆柱状,长1~3 cm,雄蕊4~6枚;雌花序穗状,雌蕊1枚;核果圆球形,直径2~3 cm,重5 ~15 g。按果实色泽分为白种、红种、粉红种和乌种4个品种群。核果,初夏成熟,甜酸,风味好,含维生素C,生食和加工果汁、果酱、果干、糖水罐头。核仁含油40%,油可食用。依果实颜色分有水晶杨梅,红杨梅、粉红杨梅和乌梅,各类中都有不少优良品种。杨梅树姿美丽,是庭院绿化树种。从植物学上还有果实较小的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供园林观赏。

杨梅

杨梅

果品之一。又称“珠红”、“花旦果”。因形状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杨梅(李时珍《本草纲目》)。仲春开花,夏至前后果熟,自古有“夏至杨梅满山红”之说。宋代平可正诗赞曰:“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其特点是色红、多汁,肉刺饱满,甜里带酸,鲜美可口。古人咏杨梅诗云:“筠笼带雨摘初残,粟粟生寒鹤顶殷。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此品可鲜食,可制梅干、果脯、果酱、杨梅酒、杨梅果汁饮料。多产于浙江、江苏、广东、江西等省,从浙江绍兴水晶杨梅、温州茶山杨梅、慈溪荸荠杨梅、江苏的苏州洞庭杨梅、无锡马山杨梅最为有名。杨梅富含维生素B和C、铁质、糖类、果酸等营养成分,有生津解暑、清肺润喉之功效。

☚ 龙眼   枇杷 ☛
杨梅

杨梅Myricarubra

双子叶植物,杨梅科。原产于我国江南各地的常绿乔木,在世界百果中,堪称稀有珍品。果实核果状,密生多数囊状体,球形。由于品种不同,果实颜色各异,常见的有紫黑色、暗红色、白色或淡红色。果味甘甜似蜜,稍有微酸。核坚硬。性喜温湿,耐阴,适于红黄壤生长,以江浙两省所产的品质最好。著名品种有“大炭梅”、“荸荠梅”、“水晶梅”、“黄岩杨梅”、“白密梅”、“长叶细蒂”“荔枝梅”等。果供鲜食,多在当地销售。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维生素C也很多,此外,还含有果酸。果实有生津和胃、止呕醒酒的作用。北方人较难品尝到,因杨梅不易贮运,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俱变。所以多加工制成盐渍杨梅、梅脯、梅酱、蜜饯等食品。也可酿酒,酒味香郁。树可供观赏。


杨梅

☚ 栗子   草莓 ☛

杨梅yáng méi

《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杨梅(77)。药名。
【基原】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果实。
【别名】机子(《北户录》),圣生梅、白蒂梅(《品汇精要》),朱红、树梅(《中国树木分类学》)。
【性味】甘酸,温。
❶《食疗本草》:“温。”
❷《日华子本草》:“热,微毒。”
❸《开宝本草》:“酸,温,无毒。”
❹《日用本草》:“味酸甘,温,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❶《本经逢原》:“入肝、脾、心胞。”
❷《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经。”
❸《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功用主治】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
❶孟诜:“和五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亦能治痢。”
❷《本草拾遗》:“止渴。”
❸《日华子本草》:“疗呕逆吐酒。”
❹《开宝本草》:“主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
❺《玉楸药解》:“酸涩降敛,治心肺烦郁,疗痢疾损伤,血衄。”
❻《现代实用中药》:“治口腔咽喉炎症。”
❼《中国药植图鉴》:“对心胃气痛及霍乱有效。”
【用法用量】内服:生啖、浸酒、腌食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捣敷、烧存性研末㗜鼻或调敷。
【宜忌】
❶孟诜:“切不可多食,甚能损齿及筋。”
❷《日华子本草》:“忌生葱。”
❸《开宝本草》:“多食令人发热。”
❹《本经逢原》:“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
❺《本草从新》:“多食发疮致痰。”

杨梅

杨梅

又名疳疮、杨梅咸疳、鱼口横痃、木棉疔毒、杨梅痘。即梅毒。由不洁性交引起。其症状表现多样,先患疳疮、横痃,然后发杨梅疮。疳疮,多生于男子阴茎、女子大小阴唇等部位。数量1~3个,初起为米粒大的红斑,迅速变为黄豆大的丘疹,以后溃烂,并渐增大如花生米大,四周坚硬凸起,中间凹陷成窝,基底平坦清洁。横痃,发于疳疮之后,即发生于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发于左侧称鱼口,右侧称便毒。杨梅疮则是杨梅毒发全身的表现,症见皮疹,或发斑片(名杨梅斑、杨梅疹),或如赤豆、嵌入肉内(名杨梅痘)),或疹粒破烂,肉反突出于外(名翻花杨梅)。后期梅毒侵入骨髓、关节或流窜称为杨梅结毒。治疗原则:清血解毒。❶花粉、皂刺、连翘、黄柏、没药、防风、白芍、生地、金银花、白芷、炮甲,水煎服。
❷川椒、茄瓜根、胡椒、茴香、白矾、丁香、乳香、没药、麝香、姜虫、雄黄、信石,研末,麻油调匀外涂,治疗疳疮溃烂。
❸大茶药根、羊角扭根、雀麻木根、木鳖子捣烂敷患处,治疗横痃。
❹地桃花、水八角、香瓜草、水菖蒲、贯众、九里明,水煎频洗,治杨梅疮。

☚ 麻风   月经不调 ☛

杨梅

red bayberr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