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

(词)明·杨慎

枕上一声鸡唱。天亮。

好梦忽惊残。锦帐香消翠被单。

寒么寒。寒么寒。

(词)明·杨慎

远寄音书一纸。千里。

一字一徘徊。泪眼愁眉不忍开。

来么来。来么来。


2

(词)明·杨慎

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

七颠八倒。

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

千年调。

一场谈笑。

几个人知道。

(词)明·杨慎

雪暗江郊,小灯孤馆长宵半。

真珠酒艳。

冻作红冰片。

晓梦惊回,画角声初断。

南枝畔。

梅花开遍。

谁见春风面。


2

(词)明·杨慎

客中愁见菊花黄。

近重阳。

倍凄凉。

强欲登高,携酒望吾乡。

玉叠青城何处是,山似戟,割愁肠。

寒衣未寄早飞霜。

落霞光。

暮天长。

戍角一声,吹起水茫茫。

关塞多愁人易老,身健在,且疏狂。

(词)明·杨慎

滇南春似锦江春。

水鱼鳞。

柳蛾颦。

千树梨花,花底草如茵。

晴日暖风浓胜酒,熏媚眼,醉游人。

柔丝弱絮软红尘。

惜芳辰。

倦游身。

啼鸟惊心,何事唤归频。

不是不归归未得,愁望远,泪沾巾。


2

(词)明·杨慎

枕西阿。

仙洲玉几对金梭。

苍山九点空中堕。

影蘸烟波。

避暑云端卧。

爱月天边坐。

沽酒墙头过。

狂歌谁和,谁和狂歌。

(词)明·杨慎

问冰壶。

洞天还似此中无。

留春长在和春住。

月冷山孤。

愿指瑶台路。

好把朱颜住。

不续玄都赋。

吾今忘我,我亦忘吾。


2

(词)明·杨慎

乱纷纷,玉蕊冰花。

气结愁云,泪湿腮霞。

高阙千寻,停骖一顾,漠漠黄沙。

只见三队五队,槊旌旗,舞风番马。

千点万点,绕穹庐,成阵寒鸦。

一曲琵琶。

几拍胡笳。

目断飞鸿,恨满天涯。

(词)明·杨慎

枕高冈、坐占鸥沙。

看晓渡帆樯,晚市鱼虾。

红叶园林,黄花篱落,白水蒹葭。

望东寺、双浮佛塔。

指高峣、一片人家。

隐趁归槎。

低岸乌纱。

满酌春醪,闲话桑麻。


2

(词)明·杨慎

鶗鴂声中春已尽。

蜀国海棠犹有韵。

已将淡粉换龙涎,渐看绣缬成香晕。

脸霞红半隐。

紫锦经雨胭脂润。

正清欢,云歌柳舞,聊解朱炎愠。

十二金钗花作阵。

不怕周郎回顾问。

薛涛临镜意先慵,黄荃渲笔愁难近。

绿樽倾翠酝。

青蘋风起波文粼。

望高城不见,遥寄香霏阁信。

(词)明·杨慎

秋尽汀洲蘋未歇。

掩映荻花相向折。

一枝好赠朝天人,还如鳷鹊楼前雪。

琼凹连玉凸。

五城边银为宫阙。

墀声寒,非烟丛里,卿蔼瑞云缬。

五马骄嘶虬漏彻。

鞘静佩鸣鹓簉列。

朱衣引队奏彤帏,天言清问尧阶切。

俞音传衮鷩。

赐金增秩干旄孑。

把勋名,昭回青简,身许稷和契。


2

(词)明·杨慎

雨淋漓滩赴选场。

秀才落得甚干忙。

白发渔樵诸事懒。

萧散。

闲谈今古论兴亡。

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

看到史官褒贬处。

得趣。

不摇纨扇自然凉。

(词)明·杨慎

客中冬至夜偏长。

寒炉坐拥待晨光。

心似死灰飞不起。

愁里。

路迷心折望吾乡。

玉几由来天北极。

曾直。

五更三点入鹓行。

何事白头犹道路。

谁诉。

天高难问只苍苍。


2

(词)明·杨慎

屏底歌残金缕。

座上花催蜡炬。

春枕酒醒时,又是绿波南浦。

春去。

春去。

帘外潺潺微雨。

(词)明·杨慎

云影月华穿过。

雨意钟声敲破。

洞户捲帘时,飞透流萤一个。

孤坐。

孤坐。

白雪金徽谁和。


2

(词)明·杨慎

柳似腰肢。

月似蛾眉。

看千娇、百媚堪怜处,有红拂当筵,金莲衬步,玉笋弹棋。

心事一春谁问,同心结,断肠词。

叹双鱼、不见征鸿远,蕉心绿展,樱唇红满,梅子黄肥。

(词)明·杨慎

锦帐鸳鸯。

绣被鸾凰。

一种风流千种态,看雪肌双莹,玉箫暗品,鹦舌偷尝。

屏掩灯斜香冷,回娇眼,盼檀郎。

道千金、一刻须怜惜,早漏催银箭,星沈网户,月转回廊。


2

(词)明·杨慎

东风如剪。

早见芍药努牙,牡丹生卵。

雕楹深笼,芳屏曲护,珍重春工犹浅。

回首上林,何处金蕊,玉房心懒。

吟笔健,认香山白傅,徘徊华馆。

看花君具眼。

击钵诗成,刻烛无妨短。

目送孤鸿,手提双鲤,一水盈盈未远。

何日棠舟,兰棹飞下,云涛千转。

日暮也。

望昆明天外,碧云初卷。

(词)明·杨慎

青阳有脚。

喜五马重临,江阳城郭。

南定云开,西岷波静,帘捲风清幕。

旱魃化为甘雨露,祷不须泥鹤。

兆万宝,咏千箱四野,丰年如约。

斟酌。

曾见说,老手剧郡,利器无盘错。

犬吠花村,鱼游春水,桴鼓长闲却。

伫闻考绩薇垣,复报荐名荷橐。

计晨夕,莺迁燕贺,金明紫渥。


27

(词)明·杨慎

病起思乡太剧愁。

荒城无地可登楼。

仙人要我感通游。

绿水似环萦岛屿,白云如带绕林丘。

凉风先借一分秋。

(词)明·杨慎

滇海明珠照永昌。

纤罗豆蔻减浓香。

蚁穿红线结盘囊。

已信春金仍应玉,不愁转紫复回黄。

星横洞户月侵廊。

(词)明·杨慎

楚峡云娇宋玉愁。

汀花海藻系兰丹。

晕灯荧泪五更头。

桃叶桃根双姊妹,江南江北两风流。

佳期好在月明楼。

(词)明·杨慎

雪里佳人特地来。

红裙翠袖小弓鞋。

杨花飞处牡丹开。

佛氏解为银世界,仙家幻作玉楼台。

王猷访戴棹休回。

(词)明·杨慎

远道明朝万壑冰。

华堂今夕九枝灯。

娇歌姹管醉难胜。

幻玉风流南北院,飞琼仙梦短长亭。

青楼回首十三层。

(词)明·杨慎

首夏偏宜淡薄妆。

铜青衫子紫香囊。

清歌一曲送霞觞。

罗袜凌波回洛浦,澹云轻雨拂高唐。

纱厨今夜贺新凉。

(词)明·杨慎

脚上鞋儿血色罗。

掌上无力斗弯靴。

月牙新样不争多。

芍药栏边穿窈窕,柘枝筵下舞婆娑。

芙蓉帐里奈君何。


27

(词)明·杨慎

为访寒梅过野塘。

一枝斜出宋家墙。

团情团思媚韶光。

游女弄珠临汉水,画师绰绛学吴妆。

新词休咏旧昏黄。

(词)明·杨慎

小岁新阳好物华。

句东春信到梅花。

断钟残角又天涯。

酒面浮金添嫩蚁,钗头屈玉艳雏鸦。

暗香疏影认林家。

(词)明·杨慎

风里桃花一阵红。

一年春色又成空。

可怜光景闭门中。

绝塞不知登览兴,故乡惟与梦魂通。

倚楼病眼送归鸿。

(词)明·杨慎

雾鬓风鬟晚雨收。

石城艇子似新秋。

弯弯月出挂城头。

桃叶桃根牵别恨,垂杨垂柳绾离愁。

丽词都付雪儿讴。

(词)明·杨慎

玉斧修成宝月团。

月中仍有女乘鸾。

钗横鬓乱不胜寒。

白兔楼头风露迥,碧鸡祠下水云宽。

相思两地共凭阑。

(词)明·杨慎

步彻香尘倚画阑。

丛头合凤尾交鸾。

金莲并蒂月双弯。

宋玉东邻芳草软,江淹南浦落花干。

抱云勾雪近灯看。

(词)明·杨慎

燕子衔春入画楼。

猧儿撼晓动帘钩。

一场残梦五更头。

彩凤琴中弹别调,锦麟书里诉离愁。

相思相忆几时休。

(词)明·杨慎

何处春娇晚晕多。

分梢新月浅檀蛾。

千金一斛带青螺。

情泪乱抛红瑟瑟,梦云深锁碧蛾蛾。

细腰肠断掌中歌。

(词)明·杨慎

云露山尖水见沙。

生烟漠漠树横斜。

晚来晴景属诗家。

天碧远粘千里草,霞红低缀一丛花。

谪仙桥上望仙槎。

(词)明·杨慎

解唱隋家昔昔盐。

离亭别宴柳毵毵。

远山颦映翠眉尖。

霅上恰嫌苕子小,江都还笑宝儿憨。

断肠春色在江南。

(词)明·杨慎

南国何年桂女笺。

蕊黄金粉斗芳妍。

风流应自锦江传。

佛幌烟煤犹自馥,蛮方文物也堪怜。

为君重染古苔篇。

(词)明·杨慎

洞里仙人碧玉箫。

一渠春水赤栏桥。

绿窗虚度可怜宵。

沈麝不烧金鸭冷,障泥未解玉骢骄。

长亭回首短亭遥。

(词)明·杨慎

琼稷金盘六齿红。

玉人美酒赛新丰。

凭陵大叫小楼中。

临岸梅花惊照水,隔江桃叶唱回风。

明朝重醉宋家东。

(词)明·杨慎

短短轩窗小小斋。

行吟坐啸独悠哉。

爱闲能有几人来。

佳客新从云里至,好花多向雨中开。

隔篱呼取尽余杯。

(词)明·杨慎

满目风光户不关。

李成骤雨郭熙山。

吾卢宛在画图间。

修竹墙头过绿醑,丁香棚底醉红颜。

晚来一笑破天悭。

(词)明·杨慎

径转梅桥燕尾分。

疏枝冷蕊照江濆。

玉龙鳞甲点波纹。

谢女黄昏吟作雪,襄王清夜梦为云。

余香留与醉红裙。

(词)明·杨慎

柳绿槐黄放晓晴。

天公知我欲山行。

峰峦相顾亦多情。

玉树临风无奈爽,冰壶见底有余清。

长生仙客话无生。

(词)明·杨慎

珠树三花惜共攀。

尊前又唱小阳关。

雏莺学语唤春还。

桃叶渡头流恨水,绿杨亭上画眉山。

酒醒人在梦魂间。

(词)明·杨慎

巫峡行云洛浦风。

秦楼西畔宋家东。

滴春娇泪雨濛濛。

龟甲歌屏朝掩翠,蛾眉妆镜晚窥红。

寂寥门闭杏花丛。

(词)明·杨慎

听彻晨鸡又暮鸦。

病来帘外即天涯。

明朝才得问归槎。

客路纵遥终会到,他乡须好不如家。

江门春水照江花。


26

(词)明·杨慎

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

翻云覆雨数兴亡。

回首一般模样。

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

百年身世细思量。

不及尊前席上。

(词)明·杨慎

酝造一场烦恼,只因些子恩情。

阳台春梦不曾成。

枉度雨云朝暝。

燕子那知我意,莺儿似唤他名。

消除只有话无生。

除却心头重省。

(词)明·杨慎

玉指管生弦涩,朱唇语颤声羞。

动人一味是温柔。

为甚两眉长皴。

不惯秋娘渡口,乍离阿母池头。

临邛太守最风流。

肯许凤求皇否。

(词)明·杨慎

五柞宫中腊尽,万年枝上霜清。

沈香火底坐吹笙。

玄圃楼台不瞑。

蕊女金钗剪烛,花奴玉导挑灯。

红儿酒渴嚼春冰。

忽报景阳钟应。

(词)明·杨慎

舞影金波月浸⑴,歌声玉叶云留(湛湛辉辉浮玉云,亦宗衍诗也。)。

益州风物似扬州。

卓女烧春绿酹。

琼树何如锦树,缯楼却赛迷楼。

露桃花下不知秋。

正是酒悲时候。

(词)明·杨慎

阅尽残编断简,细详千古英雄。

功名富贵笑谈中。

回首一场春梦。

昨日香车宝马,今朝禾黍秋风。

谁强谁弱总成空。

傀儡棚中搬弄。

(词)明·杨慎

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

英雄回首北邙山。

虎斗龙争过眼。

闲看灞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

断蝉声里凭阑干。

不觉斜阳又晚。

(词)明·杨慎

紫塞朝朝烽火,青楼夜夜弦歌。

一朝明月雁声多。

带得边愁无那。

云阙九重阊阖,家山万里岷峨。

独愁乡思满蹉跎。

梁甫狂吟谁和。

(词)明·杨慎

客里家家美酒,人生处处扬州。

娇歌聒帐醒扶头。

年少风流还有。

世事今成白首。

归心已付东流。

替人憔悴替人愁。

笑杀长亭古柳。

(词)明·杨慎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

乌飞兔走疾如梭。

眨眼风惊雨过。

妙算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

争名夺利竟如何。

必有收因结果。

(词)明·杨慎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

纵横三百有余年。

几度交锋索战。

马过生灵齑粉,血流河洛腥膻。

耳闻犹自不堪言。

有眼休教看见。

(词)明·杨慎

细想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

风调雨顺万民安。

不见许多公案。

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

流芳百世在人间。

万古称扬赞叹。

(词)明·杨慎

倚醉深关朱户,娇羞怕捧金觥。

背人弹泪绕花行,唱尽新词懒听。

总是为郎调护,当初枉道无情。

英雄摩勒肯重生。

赎取佳人薄命。

(词)明·杨慎

漫道革囊盛血,休言炭帚污人。

禅机仙术两成尘。

输与花门柳阵。

被欲生棱夜永,带翻成结灯昏。

东园桃李片时春。

不是少年风韵。

(词)明·杨慎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

隋唐相继统中原。

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

乐游原上草连天。

飞起寒鸦一片。

(词)明·杨慎

金粟如来神影,青莲居士新词。

普陀岩瞑八功池。

宛与昆明相似。

瑞霭锦云团盖,祥光宝月圆规。

醍醐乳酒注军持。

听取长生莂记。

(词)明·杨慎

夜合庭前月照,夕佳楼上春宵。

青灯的的夜迢迢。

欹枕荒鸡未晓。

杜曲愁浓酒恼,沈园梦断香消。

倚门红袖不须招。

不见卢郎年少。

(词)明·杨慎

滚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

席间花影坐闲移。

百岁光阴有几。

说古谈今话本,图王定霸兵机。

要知成败是和非。

都在渔樵话里。

(词)明·杨慎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

夜来今日又明朝。

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

龙争虎斗漫劬劳。

落得一场谈笑。

(词)明·杨慎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斗春秋。

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

说甚龙争虎斗。


26

(词)明·杨慎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沉吟屈指数英才。

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

万般回首化尘埃。

只有青山不改。

(词)明·杨慎

三百余年宋史,辽金西夏纵横。

争强赌胜弄刀兵。

谁解倒悬民命。

富贵草梢垂露,英雄水上浮萍。

是非成败总虚名。

一枕南柯梦醒。

(词)明·杨慎

寒食清明过了,牡丹芍药开残。

春光晼晚兴阑珊。

寂寂重门独掩。

秉烛谁同夜饮,添衣尚怯春寒。

欲寻芳草向江干。

榆荚杨花满岸。

(词)明·杨慎

莫道留春无计,君来有计留春。

翠容烟黛隔花颦。

隐隐遥山远映。

载酒春江画舫,题诗红泪罗襟。

江头离别一何频。

醉倒柳昏花瞑。

(词)明·杨慎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

残编断简记英雄。

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

荣华富贵转头空。

恰似南柯一梦。

(词)明·杨慎

自有嫩枝柔叶,何须补柳添花。

低声昵语似雏鸦。

肠断东桥月下。

香雾清辉何处,春风今夜谁家。

五花骢马七香车。

趁取小乔未嫁。


1

(词)明·杨慎

冰盘荐巧,珠帘堆莹,半卷生绡光致。

嫦娥妒眼便西沈,又早倩、羲和催辔。

多情瑞鹊,填桥度我,何不晓来回避。

但教三万六千年,也不若、人间百岁。


1

(词)明·杨慎

西峃不来。

负却红墙垂手。

懒当歌,慵对酒。

倦登台。

石城艇子又空回。

溪𪀦一双惊散。

藕花汀,桃叶岸。

独徘徊。


1

(词)明·杨慎

送君南浦。

系马垂杨树。

攀折赠行,忍听道、一声别去。

愁眉泪眼,一步一回头,团山路。

高桥渡。

总是销魄处。

清风明月,好景成虚度。

重会在何时,算只有、梦中相遇。

衾寒枕冷,和梦也难成,思千缕,愁无数。

乱似风中絮。


1

(词)明·杨慎

碧鸡唱晓霞散绮,重关坐画。

绕村步、几簇生烟,空翠幻作仙界。

茭草荡湾环洲渚,轻风送幅蒲帆快。

看舞鸥、飞鹭联翩,向泬寥外。

晴兆须臾,雨信顷刻,问水桩山带。

树羽飐风展青帘,驳霞销晛日晒。

浪花平、洛神衬袜,红妆涌出青罗盖。

浮修眉,约略黛螺,映盘鸦䯰。

梅花汀藻,文石锦沙,纶组迎船絓。

渔火燄、涟漪倒影,归棹穿方罫。

蒲牢昏吼,栖鸦结阵,八村九寺鸣箫籁。

提筠篮、金线穿鱼卖。

松灯点点互月彩。

卧玉塔浮澜,素娥窈窕千态。

翠岩深霭,禅室僧归,杖锡微径隘。

月黑白林明处,香软寒轻薏苡,缸中梨梦萦呗。

南蛮老松,遥看晴雪,似银龙下斟玉瀣,洗尘襟、著得乾坤大。

辋川何似吾庐,海变春醪,偿风月债。


1

(词)明·杨慎

月晃苍山,风清黑水,花满原鳞城雉。

燧松明夜火,歌来暮似城都市。

五华楼合,看五马迎恩,双鸿送喜。

迟迟晷行春金碧,照春金紫。

此邦宜有循良,拥玉麟铜虎(旌旗。),旖旎叶榆难借寇,望登仙香尘遥起。

攀轩处、正红颊窥帘,华颠卧轨。

画图外、甘棠阴里,心驰千里。


1

(词)明·杨慎

蝴蝶不随春去,玉英瑶蕊,犹自娟娟。

潇洒水边林下,洗净朱铅。

嫦娥来、梁园月下,青女降、楚畹霜前。

更山阴、婆娑一老,觞咏群贤。

当年。

紫茎绿叶,纫华杂佩,故事陈篇。

何似今宵,长歌石磴泻红泉。

醉归去、香携满袖,似相逢、解佩江仙。

散尘缘、猗猗一曲,琼轸冰弦。


1

(词)明·杨慎

谁把纤纤月。

掩在湘裙褶。

凤翠花明,猩红珠莹,蝉纱雪叠。

颤巍巍一对、玉弓儿,把芳心生拽。

掌上呈娇怯。

痛惜还轻捻。

戏蕊含莲,齿痕斜印,凌波罗袜。

踏青回露湿、怕春寒,倩檀郎温热。


1

(词)明·杨慎

东楚。

南浦。

隋堤游处。

龙脑飞霙,明珠溅雨。

彩女殿脚三千。

青娥吴绛仙。

梅黄雨细枫香老。

江都好。

忘却长安道。

不堪回首,芳魂已断迷楼。

怨扬州。


1

(词)明·杨慎

漏声沈。雨声沈。

滴滴空阶碎客心。拥单衾。

拥单衾。病骨寒侵。

争教不断魂。静闻枥上嘶羸马。

巴童熟睡荒鸡哑。旅游难(嘉靖本「旅游难」迭二句。)。

白首衰残。何日歇征鞍。


1

(词)明·杨慎

采采黄花,向龙山高处,浅泛金卮。

秋容老圃堪赏,插鬓参差。

杨妃沈醉,苎罗更比西施。

可笑群儿,凡目品题,污却高姿。

千古陶家清兴,有何人提著,冷落东篱。

炎皇曾书,本草寿域仙蕤。

明堂月令,挺孤芳、四字标奇。

歌一阕,悠然自适,无弦琴是心知。


1

(词)明·杨慎

汉宫娇额涂黄,风流早露春消息。

铅华莹雪,冰肌照水,盈盈无力。

弄影轻颦,向人微笑,芳心谁识。

对珠帘不掩,绮窗半露,嫣然一笑倾国。

最恨昏黄月黑。

迷花丛、枝南枝北。

寿阳妆减,罗浮梦断,春宵一刻。

皴玉谁温,凝脂⑴自暖,空劳相忆。

正香残漏俏,灯昏酒冷,此情何极。


1

(词)明·杨慎

春宵微雨后,香径牡丹时。

雕阑十二,金刀谁剪两三枝。

六曲翠屏深掩,一架银筝缓送,且醉碧霞卮。

轻寒香雾重,酒晕上来迟。

席上欢,天涯恨,雨中姿。

向人如诉,欲将綵笔记相思。

九十春光堪借,万种心情难写,粉泪半低垂。

晓看红湿处,千里梦佳期。


1

(词)明·杨慎

重三今日是,寒食过,又清明。

念故国关心,归期难卜,望远愁生。

天留烟霞胜处,汇平湖、列岫碧纵横。

花里笔床茶灶,松间渔影樵声。

可人咫尺喜逢迎,来往片云轻。

看柳埧长绡,交塘归棹,双塔高城。

长安水边不记,想绿朱碧玉、事堪惊。

笑弄豚儿犬子,饱餐燕麦鱼羹。


1

(词)明·杨慎

经霜原草未全黄。

绿叶映红芳。

野客争夸稔岁,行人自笑炎方。

却思京国,狐裘貂帽,雪洞毡房。

不识琼楼高处,曝暄谁献吾皇。


1

(词)明·杨慎

月华静夜思悠哉。

夜静灭氛埃。

窥人不待画堂开。

圆影隙中来。

小轩朱缀香尘满,重门掩、露滴金苔。

洞房未晓且徘徊。

清漏不须催。


1

(词)明·杨慎

螳螂川上清秋节。

爽襟怀、消烦热。

香醪桂馥兰熏,官妓舞琼歌雪。

五马风流华筵设,金屏燕颃莺颉。

软语劝飞觞,有如花连舌。

座中豪兴称三绝。

高阳并,斜川埒。

且偕仙侣逍遥,肯叹群儿圆缺。

未害广平心似铁。

看霜鬓、半成耄耋。

倩横玉叫云、把寥天吹彻。


1

(词)明·杨慎

楼外东风到早。染得柳条黄了。

低拂玉阑干。怯春寒。

正是困人时候。午睡浓于中酒。

好梦是谁惊。一声莺。


1

(词)明·杨慎

城西杨柳千千树。

风起飞花絮。

青楼珠箔斗轻盈,还绕名园幽处。

满地香毬,满天晴雪,卷却春归去。

游人歌吹堤边路。

芳景须珍护。

眠开青眼舞慵腰,无计使风流住。

百啭残莺,一双新燕,九十春光暮。


1

(词)明·杨慎

鱼市笙歌,螳川灯火,又看滇海元宵。

剪剪轻风,绮罗十里香飘。

彩云影罩冰壶地,人家在、月户星桥。

恣经过、一刻千金,玉漏迢迢。

柳金梨雪催春早,叹他乡异节,回首魂消。

今夜相思、玉人何处吹箫。

锦江烟水迷归望,绿琴心愁恨慵调。

梦回时、酒醒灯昏,月转梅梢。


1

(词)明·杨慎

红稠绿暗遍天涯。

春色在谁家。

花谢蝶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1

(词)明·杨慎

红穗金花落绛台,画楼银烛晓光催。

钗梁小燕双双颤,春自玉人头上来。


1

(词)明·杨慎

彩线利如刀,解破团圆明月。

兰薪桂火筠炉,听松风翻雪。

唤取眠云跂石人,赛十洲三绝。

焚香朗诵黄庭,把肺肝清彻。


1

(词)明·杨慎

回首徂征出塞前。甲申年。

故人相送蜀江边。共留连。

廿载旧游非旧雨。销魂处。

晨星朝露各风烟。泪潸然。


1

(词)明·杨慎

飞镜露云头。

金波水面浮。

水晶宫、今夜中秋。

唤取官奴吹玉笛,香雾湿,锦云留。

二客亦风流。

螂川泛小舟。

问何如、赤壁黄州。

坡老有灵应鼓掌,天地寄浮蝣。


1

(词)明·杨慎

瑶池阿母。

本是神仙侣。

谪向人间官府。

住摄提,贞孟月,中子逢初度。

琅霄宴,春回北斗斟云醑。

麟笔春秋谱。

彤管毛诗语。

女洙泗,闺邹鲁。

五福中天聚。

百秩从今数。

最难得,芝兰庭下斑彩舞。


1

(词)明·杨慎

乌衣椎髻。龙女改妆歌薜荔。

立近梅花。弄粉团香衬脸霞。

真真唤醒。便出墨池登雪岭。

醉写乌丝。齐唱东风第一枝。


9

(词)明·杨慎

银烛。银烛。

锦帐罗帏影独。离人无语消魂。

细雨斜风掩门。门掩。

门掩。数尽寒城漏点。

(词)明·杨慎

香篆。香篆。

碧缕青烟不断。鸳鸯被底寒生。

云母窗前月明。明月。

明月。千里音尘愁隔。

(词)明·杨慎

促织。促织。

声近银床转急。熏残百合衣香。

消尽兰膏夜长。长夜。

长夜。露冷芙蓉花谢。

(词)明·杨慎

落叶。落叶。满院西风时节。秋声搅尽琅矸。秋雨催成早寒。寒早。寒早。城角惊霜奏晓

采菊。采菊。

且醉尊前醽醁。百分觥棹船空。

万虑销沈酒中。中酒。

中酒。又度客边重九。

(词)明·杨慎

黄鸟。黄鸟。

飞过花枝袅袅。绿阴青子初新。

流水斜阳晚春。春晚。

春晚。望断东城上苑。

(词)明·杨慎

青鸟。青鸟。

来自十洲三岛。树头梅蕊春催。

枕上残妆梦回。回梦。

回梦。城角晓闻三弄。

(词)明·杨慎

落叶。落叶。满院西风时节。秋声搅尽琅矸。秋雨催成早寒。寒早。寒早。城角惊霜奏晓

江水。江水。

昨夜风惊浪起。眼看估客归舟。

肠断征人泪流。流泪。

流泪。离恨江沙共碎。

(词)明·杨慎

双燕。双燕。

金屋往来长见。珠帘半卷风斜。

何处衔来落花。花落。

花落。日莫长门寂寞。

(词)明·杨慎

落叶。落叶。满院西风时节。秋声搅尽琅矸。秋雨催成早寒。寒早。寒早。城角惊霜奏晓

归路。归路。

遥隔铁桥铜柱。楼头秋霁无尘。

陌上愁看去人。人去。

人去。心头⑴千山碧树。


1

(词)明·杨慎

好风雨日相迎送,渺渺碧波平。

玉几云凭,金梭烟织,宝刹霞明。

邀散神仙,寻闲洲岛,上小蓬瀛。

海流东逝,海天南望,海月西生。


1

(词)明·杨慎

雨来江涨波浑。

没沙痕。

淹过竹桥莎径、到柴门。

孤烟起。

千树里。

几家村。

牛背一声长笛、报黄昏。


1

(词)明·杨慎

宋玉墙头杏子花。香也堪夸。

艳也堪夸。东风鸟外一枝斜。

问是谁家。江上人家。

肯信流年鬓有华。诗咏红霞。

酒泛流霞。低声昵语似雏鸦。

人在天涯。忘却天涯。


19

(词)明·杨慎

登顿处,萝磴几回扪。

檐葡林中消永日,松篁影里荫芳尊。

归路已黄昏。

(词)明·杨慎

来往惯,蓬户不教扃。

山屐过时穿嫩藓,野航移处破浮萍。

炬火晚荧荧。

(词)明·杨慎

故园好,最忆力耕亭。

径路喜逢樵叟话,蹊田一任牧童经。

浑不限畦町。

(词)明·杨慎

螺涧底,呜玉漱清泠。

千里清风来曲几,一方明月挂疏棂。

欹枕酒初醒。

(词)明·杨慎

故园好,最忆世耕亭。

樵斧丁丁惊鹳雀,钓丝袅袅立蜻蜓。

百曲建长瓴。

(词)明·杨慎

茅屋小,斜枕碧山阿。

蕙冷松寒闻夜鹤,藻香萍煖下天鹅。

不羡懒云窝。

(词)明·杨慎

凉吹满,六月早知秋。

仙侣泛花曾共醉,野人刻竹记同游。

何日问归舟。

(词)明·杨慎

晴雪好,万瓦玉鳞浮。

照夜不随青女去,羞明应为素娥留。

只欠剡溪舟。

(词)明·杨慎

故园好,最忆约耕亭。

曲水流觞穿竹细,奇峰侧岛泛花馨。

唤作小沧溟。

(词)明·杨慎

霜景霁,何处远钟撞。

扣月渔榔寒轧轧,祈年社鼓夜逢逢。

幽梦起山窗。

(词)明·杨慎

梅蕊好,冰玉出烟尘。

袅袅孤芳尘外色,盈盈一朵掌中春。

只少似花人。

(词)明·杨慎

长夏日,独往亦消停。

仙酝一壶倾绿醑,蛮笺十样写黄庭。

落魄尽忘形。

(词)明·杨慎

故园好,最忆是恩波。

月映涟漪天映水,霞翻菡萏露翻荷。

风景占偏多。

(词)明·杨慎

明月好,流影浸亭台。

金界三千随望远,雕阑十二逐人来。

只是欠传杯。

(词)明·杨慎

故园好,最忆阅耕亭。

流水两地分丽泽,好山四面列围屏。

修竹绕青青。

(词)明·杨慎

故园好,最忆是毗江。

夹路青萝藏古寺,半林红叶照清淙。

烟社枕云杠。

(词)明·杨慎

故园好,最忆是龙门。

洞底渔舟藏夜壑,山头佛刹挂朝暾。

暧暧远人村。

(词)明·杨慎

松槛外,鹭渚与凫汀。

茅屋不愁经夜雨,草堂还喜带春星。

歌咏满林坰。

(词)明·杨慎

故园好,最忆是中洲。

宛在中央浑绝俗,登兹四望可销忧。

丘壑擅风流。


19

(词)明·杨慎

元日晴明人日接,韶光淑气相仍。

梅钿柳带似相矜。

花游谁与共,绮语老犹能。

一水盈盈遥望处,团团宝月初升。

山阴剡曲兴须乘。

十千沽绿酒,三五醉红灯。

(词)明·杨慎

桃李名园开夜宴,樽前烛影摇红。

璚枝碧月锦帘栊。

香寒心字篆,花煖肉屏风。

百岁光阴真过客,千金一刻难逢。

高谈幽赏兴何穷。

玉箫歌一曲,金谷酒千钟。

(词)明·杨慎

西峃襟怀元洒落,近来踪迹何疏。

高峣一水不斯须。

应同渔父饮,醒眼看三闾。

侍立小僮清似玉,少陵诗兴何如。

遥岑远目几踟蹰。

碧云停杳霭,明月几盈虚。

(词)明·杨慎

江国梅花千万朵,白云乡里温柔。

笛声几度怨梁州。

梦中云满树,醒后月当楼。

正是相思春信早,桑禽啼破香愁。

一枝难寄陇西头。

燕姬钗上见,应是更风流。

(词)明·杨慎

碧水朱桥青柳岸,春风送别瀛州。

关河回首路悠悠。

尘埃如浪涌,亭传似星流。

忽见东园桃李树,还思宛洛遨游。

归期好在桂花秋。

凤箫留一曲,新酒待先驺。

(词)明·杨慎

寄语东桥东畔柳,且教留住行人。

与君相见即相亲。

忍看携手把,分作断肠津。

莫唱阑干花雾曲,温泉剩有余春。

明朝关索岭头尘。

相思千里外,回首一沾巾。

(词)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明·杨慎

玉水堤旁千树柳,仙宫还在人天。

是谁驴背耸诗肩。

不如来饮酒,倾倒醉吟边。

鸟踏画檐时点缀,珠帘向晚风穿。

依稀竹上尽婵娟。

黄昏图画出,云尽月重圆。

(词)明·杨慎

高宴诸侯张乐地,锦堂华烛蟠烟。

当筵歌舞假婵娟。

病吟终少味,老醉不成颠。

高隐无言应念我,白头奔走山川。

熏梅染柳又催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词)明·杨慎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

秦宫汉苑晋家茔。

川原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首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

战场田地好宽平。

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词)明·杨慎

红尘鞍马红亭路,天涯一望无穷。

长安日下楚云东。

鸣鞭杨柳陌,分袂杏花丛。

离拍易终人易散,佳人玉箸啼红。

今宵明月与君同。

愁心闻唳鹤,倦寝听归鸿。

(词)明·杨慎

可渡新晴韶景媚,不愁寒透征衣。

滇阳渐近雪霜微。

旧游如梦寐,旅思欲纷蜚。

时序惊心催候雁,嗈嗈鸣向朝晖。

多情何事帛书稀。

明年春色里,领取一行归。

(词)明·杨慎

万里云南可渡,七旬老叟华颠。

金羁翠眊杏花鞯。

还家剑锋画,出塞马蹄穿。

旧店主人争羡,升翁真是神仙。

东征西走几多年。

风霜知自保,穷达任皇天。

(词)明·杨慎

官柳野梅西郭路,昆桥直接丰桥。

相思百里不辞遥。

春山同载酒,月地共联鏕。

南去北来人自老,怜予心旆摇摇。

短亭暂别亦魂销。

生烟寒漠漠,飞霭晚潇潇。

(词)明·杨慎

池北池南新绿,树头树底残红。

多情休怨雨和风。

东君元是客,归去自匆匆。

怅望鸳鸯别浦,萧条翡翠芳丛。

梦回香冷酒微中。

杜鹍声不断,帘外月朦胧。

(词)明·杨慎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

征骖去棹两悠悠。

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

今宵明月为谁留。

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词)明·杨慎

数了归期还又数,今朝才是归期。

独眠孤馆费相思。

梦阑鸡叫早,心急马行迟。

寄语同心双带结,休教瘦损腰肢。

花明月满尽来时。

先凭双喜鹊,报与个侬知。

(词)明·杨慎

水上生尘罗袜,风前束素纤腰。

陈王瞥见已魂消。

妒云开翠幄,笑电闪红绡。

此去但留今夕,重来定约何朝。

西陵南浦路迢迢。

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词)明·杨慎

玉蕊娟娟花灼灼,银釭背解明珰。

澹云轻雨拂高唐。

不言惟有笑,多媚总无妆。

却怪汝南鸡唱早,行踪不辨回廊。

青苔幽径落红香。

宝钗寒挂月,罗袜冷侵霜。


18

(词)明·杨慎

春色已随银树去。

点苍千里行云暮。

四颗明珠行复聚。

歌舞处。

鹤桥便是秋娘渡。

青镜红颜容易去。

老年芳景须珍护。

服食求仙多错误。

君记取。

九州大错休教铸。

(词)明·杨慎

水晶帘外炎歒永。

纱厨斗帐神仙洞。

酪粉蔗浆分碧瓮。

琼斝奉。

玲珑弦上传啰唝。

歌罢酒阑行雨送。

银盆沐水煎金凤。

懒髻䰒松云乱拥。

凉意动。

暗惊团扇生秋梦。

(词)明·杨慎

八月滇南秋可爱。

红芳碧树花仍在。

园圃全无摇落态。

春莫赛。

玫瑰彩缕金针繲。

屈指中秋餐沆瀣。

遥岑远目天澄派。

七宝合成银世界。

添爽快。

凉砧敲月胜竿籁。

(词)明·杨慎

十二月滇南娱岁晏。家家玉饵雕盘荐。

安息生香朱火焰。槟榔串。

红潮醉颊樱桃绽。苔翠氍毹开夜宴。

百夷枕粲文衾烂。醉写宜春情兴懒。

妆阁畔。屠苏已识春风面。

(词)明·杨慎

十月滇南栖煖屋。

明窗巧钉迎东旭。

速鲁麻香春瓮熟。

歌一曲。

酥花乳线浮杯绿。

蜀锦吴绫熏夜馥。

洞房窈窕悬灯宿。

扫雪烹茶人似玉。

风动竹。

霜天晓角肌生粟。

(词)明·杨慎

千里有家归未得。

可怜长作滇南客。

愁见陌头杨柳色。

伤远别。

多年故国曾攀折。

望断乡山音信绝。

那堪烽火连三月。

夜夜相思头欲白。

心似结。

五更梦破闻啼鴂。

(词)明·杨慎

水日闲亭谁与共。

吸残寒露冰壶冻。

倒影云峰潭影空。

湘箔动。

荼蘼架底清香送。

篆缕熏残衣雾重。

黄梅润透红绡缝。

枕上醒回池上梦。

开雪洞。

瑶琴一曲江南弄。

(词)明·杨慎

三月滇南游赏竞。

牡丹芍药晨妆亲。

太华华亭芳草径。

花饾饤。

罗天锦地歌声应。

陌上柳昏花未瞑。

青楼十里灯相映。

絮妥尘香风已定。

沈醉醒。

提壶又唤明朝兴。

(词)明·杨慎

二月滇南春嬿婉。

美人来去春江煖。

碧玉泉头无近远。

香径软。

游丝摇拽杨花转。

沽酒宝钗银钏满。

寻芳争占新亭馆。

枣下艳词歌纂纂。

春日短。

温柔乡里归来晚。

(词)明·杨慎

四月滇南春迤逦。

盈盈楼上新梳洗。

八节常如三月里。

花似绮。

钗头无日无花蕊。

杏子单衫鸦色髻。

共倾浴佛金盆水。

拜愿灵山催早起。

争乞嗣。

蛛丝先报钗梁喜。

(词)明·杨慎

七月滇南秋已透。

碧鸡金马山新瘦。

摆渡村西南坝口。

船放溜。

松花水发黄昏后。

七夕人家衣襮绣。

巧云新月佳期又。

院院烧灯如白昼。

风弄袖。

刺桐花底仙裙皱。

(词)明·杨慎

十一月滇南云幕野。漕溪寺里梅开也。

绿萼黄须香趁马。携翠斝。

墙头沽酒桥头泻。江上明蟾初冻夜。

渔蓑句好真堪画。青女素娥纷欲下。

银霰洒。玉鳞皴遍鸳鸯瓦。

(词)明·杨慎

五月滇南烟景别。

清凉国里无烦热。

双鹤桥边人卖雪。

冰碗啜。

调梅点蜜和琼屑。

十里湖光晴泛蝶。

江鱼海菜鸾刀切。

船尾浪花风卷叶。

凉意惬。

游仙梦绕蓬莱阙。

(词)明·杨慎

正月滇南春色早。

山茶树树齐开了。

艳李夭桃都压倒。

妆点好。

园林处处红云岛。

彩架秋千骑巷笊。

冰丝宝料星毬小。

误马随车天欲晓。

灯月皎。

碧鸡三唱星回卯。

(词)明·杨慎

云掩遥山山掩翠。

雨声急战荷声碎。

绿锦离披红锦坠。

花叶背。

波间惊起鸳鸯睡。

潋滟芳尊人共对。

碧筒凉沁初消醉。

湿烟香雾笼归袂。

摇⑴玉辔。

南风马上闻蛙吹。

(词)明·杨慎

鸡唱未圆天已旭。

伯劳杜宇声相续。

残月笼花风袅竹。

眠未足。

千金难买临明宿。

叶上露华纷缀玉。

青松雨后如膏沐。

思爽神清来往独。

幽径躅。

休教踏破苔钱绿。

(词)明·杨慎

九月滇南篱菊秀。

银霜玉露香盈手。

百种千名殊未有。

摇落后。

橙黄菊绿为三友。

摘得金英来泛酒。

西山爽气当窗牖。

鬓插茱萸歌献寿。

君醉否。

水晶宫里过重九。

(词)明·杨慎

六月滇南波漾渚。

水云乡里无烦暑。

东寺云生西寺雨。

奇峰吐。

水椿断处余霞补。

松炬荧荧宵作午。

星回令节传今古。

玉伞鸡㙡初荐俎。

荷芰浦。

兰舟桂楫喧箫鼓。


1

(词)明·杨慎

恨个侬无赖,娇卖眼、春心偷掷。

苍苔落花,一双先印下。

月样春迹。

闻气不知名,似仙树御香,水边韩国。

罗襦襟解闻香泽,雌蝶雄蜂,东城南陌。

何人轻怜痛惜。

窥宋玉邻墙,巫山宁隔。

寻寻觅觅。

又暮云凝碧。

良夜千金,繁华一息。

楚宫盼睐留客。

爱长袖风流,钟情何极。

唱道是、凤帏深处附素足。

颤袅周旋恶。

怜伊尽倾侧。

叫檀郎枉春夕。

恐佳期别后青天样,何由再得。


9

(词)明·杨慎

青鸟飞相逐,乌龙卧不惊。

镜约与钗盟。

月沈星欲堕,奈何情。

(词)明·杨慎

① 「羁怀」据《升庵夫妇乐府》补。又:嘉靖本题《和王海月》。

黄鹤蓬莱岛,青凫杜若洲。

愁人寂夜梦仙游。

不信一身流落,向南州。

万里家山路,三更海月楼。

离怀脉脉思悠悠。

何日锦江春水,一扁舟。

(词)明·杨慎

月是巫娥伴,花为宋玉邻。

远似隔星津。

早知离恨苦,莫相亲。

(词)明·杨慎

丝品娟娟玉,钗梁灼灼花。

妙语似雏鸦。

有心来恼我,莫应他。

(词)明·杨慎

红叶随流水,青梅出短墙。

雅意属檀郎。

可怜人二八,好风光。

(词)明·杨慎

粉泪盈纤手,春愁占两眉。

细雨阻佳期。

昨宵当此际,恰来时。

(词)明·杨慎

窗面秋千月,墙头蓓蕾风。

春事转头空。

酒醒人散后,拾残红。

(词)明·杨慎

片玉连城价,千金一刻宵。

仙梦隔蓝挢。

意中人不见,为谁娇。

(词)明·杨慎

灯下蠲红纸,花间擘彩笺。

肠断写新篇。

画粱新燕子,倩他传。


9

(词)明·杨慎

携酒上吟亭。

满目江山列画屏。

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

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

落叶西风别换声。

谁弱谁强多罢手,伤情。

打入渔樵话里听。

(词)明·杨慎

玉笛送残梅。

片片随风入镜台。

台下新妆传玩处,徘徊。

腊尾春头恨几回。

(词)明·杨慎

丝雨湿香街。

禁住花灯不放开。

闷上紫姑香火会,遥猜。

红豆音书甚日来。

(词)明·杨慎

细雨妒芳姿。

禁住莺翁与燕儿。

待得晴明好天气,迟迟。

花絮飞残水满池。

(词)明·杨慎

油壁香车。

来自钱塘苏小家。

行雨行云曾未惯,先誇。

双带同心结不差。

酒泛红霞。

银蜡烧残燕尾斜。

小语低声归去也,啼鸦。

风袅垂杨月隐花。

(词)明·杨慎

晴虺索春饶。

垂柳长亭学舞腰。

昨夜惊鸿还入梦,妖娆。

已隔扬州念四桥。

濯锦露花朝。

曾泛兰舟拾翠翘。

云散风流何处觅,难描。

浅黛遥山雪半消。

(词)明·杨慎

枉渚与回蹊。

楚雾秦烟望转迷。

相伴王孙千里去,东西。

蝴蝶成团杜宇啼。

(词)明·杨慎

官柳动新枝。

万缕黄金万缕丝。

折赠行人千里去,回期。

莫待清霜落叶时。

(词)明·杨慎

芳草被金堤。

野烧红余绿正齐。

恰翠踏青新雨后,萋萋。

裙拂秋千彩架底。


8

(词)明·杨慎

扁舟解缆。

春满江南岸。

灯火街头月正半。

客里年华又换。

倚遍阑干影斜。

行人回首天涯。

沙市桥南草色,章台寺里梅花。

(词)明·杨慎

芙蓉秋水。

一阵西风起。

木落波澄如镜里。

楼合参差相倚。

粉痕零乱红芳。

阑干点缀清霜。

掩却团团月扇,平湖昨夜新凉。

(词)明·杨慎

黄叔旸《花庵词》选载李白《清平乐》二首。太白集不收,惟见此尔。其词元是四首,其二叔旸以其语无清逸,疑非太白之笔,删之,今补其二。

倾城艳质。

本自神仙匹。

二八承恩初选入。

身是三千第一。

月明花落黄昏。

人间天上消魂。

且共题诗团扇,笑他买赋长门。

(词)明·杨慎

引用典故: 元亮

闲行闲坐。

不必争人我。

百岁光阴弹指过。

成得甚么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

今朝疏柳啼鸦。

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词)明·杨慎

黄叔旸《花庵词》选载李白《清平乐》二首。太白集不收,惟见此尔。其词元是四首,其二叔旸以其语无清逸,疑非太白之笔,删之,今补其二。

君王未起。

玉漏穿花底。

永巷脱簪妆黛洗。

衣湿露华如水。

六宫鸾凤鸳鸯。

九重罗绮笙簧。

但愿君恩似日,从教妾鬓如霜。

(词)明·杨慎

梧桐蟋蟀。

偏助秋萧索。

粉壁红高灯烬落。

月在阑干斜角。

千金一刻心期。

楚云湘梦来时。

不见桃花人面,空吟桃叶新词。

(词)明·杨慎

灯红酒绿。

山掩围屏曲。

何处萧萧风动竹。

好梦惊回难续。

月华冷浸霜华。

寒林惊起寒鸦。

道是天明尚早,小窗横影花花。

(词)明·杨慎

金炉尘满。

绣被熏香懒。

此恨破除须酒盏。

争奈愁深酒浅。

多时弦断瑶琴。

空余孤凤悲吟。

谩道鸾胶能续,续来不是前音。


7

(词)明·杨慎

春梦浅,夜筹添。

懒唱新翻阿鹊盐。

黛角歌眉颦翠滴,绣尖绒舌唾红甜。

(词)明·杨慎

风料峭,月栊明。

滴破春愁压酒声。

犹有夸张年少处,醉闻花气睡闻莺。

(词)明·杨慎

长寂寞,独徘徊。

抱病起登江上台。

万户千门春色闭,谁家桃李乱中开。

(词)明·杨慎

金碧岸,锦春丛。

红白花开烟雨中。

今日乱离俱是梦,六街尘起鼓冬冬。

(词)明·杨慎

花亚朵,柳垂丝。

楼上风和玉漏迟。

春困苦多无处卖,日长惟与睡相宜。

(词)明·杨慎

愁对酒,懒看花。

病入新年感物华。

万里寂寥音信断,山楼粉蝶隐悲笳。

(词)明·杨慎

销午梦,减春愁。

上尽重楼更上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寒鸦飞去水悠悠。


6

(词)明·杨慎

铅华浮沁凉波湿。翠盘分处鸾羞涩。

座上水晶寒。天边玉露团。

琼珠容易碎。红子纷纷坠。

屈指又西风。霞藤卧晚丛。

(词)明·杨慎

梦云溶曳巫阳夜。

兰台风起春寒乍。

花鸟莫深愁。

笙歌聊写忧。

蛾眉梳堕马。

象口熏残麝。

浓睡带余酲,翠窗啼晓莺。

(词)明·杨慎

花宫露下秋如水。月明千里人千里。

莫上最高楼。天际添别愁。

一时今夕会。且共尊前醉。

踪迹似飘蓬。明年何处逢。

(词)明·杨慎

袅袅腰肢浑似柳。碧花茗碗劳纤手。

清昼小横陈。阳台梦未真。

一声鶗鴂暮。两浆催人去。

新月曲如眉。黄昏怅望时。

(词)明·杨慎

远林平望明霞晚。晴野渡云轻。

夜凉新月挂。星点数流萤。

(词)明·杨慎

来来去去无千里。屏风万叠青山里。

流水赛流霞。桃花夹杏花。

芜平⑴芳草短。一望春如剪。

回磴是回程。莺声报一声。


5

(词)明·杨慎

雨歇仙家。

香尘随马,晚霭迎车。

玉树歌春,金屏笑夜,银烛烘霞。

流年两鬌霜华。

且烂醉、东篱菊花。

不学江州,青衫司马,泪满天涯。

(词)明·杨慎

晕雪融霞。

若烟非雾,何处人家。

宋玉墙东,文君垆下,占断韶华。

梅梢已罢横斜。

柳条犹未藏鸦。

锦树烘春,琼枝枭月,留醉仙娃。

(词)明·杨慎

酥雨才收。

猩红谢馆,蛾经秦楼。

忙杀东君,牡丹缠脚,芍药梳头。

藏鸦杨柳风流。

正好系、班骓紫骝。

窈窕洲边,温柔乡里,莫负歌喉。

(词)明·杨慎

朝雨轻阴。

拖蓝远水,寸碧遥岑。

南浦怀归,东桥送别,并起乡心。

高楼且共登临。

愁思满、行杯谩斟。

黄菊丹枫,白苹红蓼,何处家林。

(词)明·杨慎

异国光阴。

登龙忆孟,泛渼陪岑。

一发中原,孤踪万里,折尽丹心。

雪残亚岁将临。

一掬泪、离杯共斟。

红佛桑边,刺桐花底,肠断炎林。


5

(词)明·杨慎

西风庭院咽玄蝉。

薄雾浓雰采菊天。

老去悲秋强自宽。

假婵娟。

且向樽前醉管弦。

(词)明·杨慎

① 集句:此调名未见着录,按格律同《忆王孙》

谁家红袖倚江楼。

手卷珠帘上玉钩。

眼波娇溜满眶秋。

笑抬头。

头上花枝颤未休。

(词)明·杨慎

落梅风里王鳞皴。

牛背寒鸦过别村。

樵笛声中暮霭昏。

掩重门。

翠被香寒酒正温。

(词)明·杨慎

绣葩红蒂堕残芳。

蝶醉蜂痴一簇香。

卢家少妇郁金堂。

对斜阳。

云雨巫山枉断肠。

(词)明·杨慎

满城开遍粉西施。

节近重阳客未知。

袅袅凉风搅鬓丝。

倚楼时。

长笛声声莫遣吹。


4

(词)明·杨慎

花径款残红,风沼萦新皱。

有意惜馀春,无计消长昼。

香醪泻玉洼,瑞脑喷金兽。

谁与共温存,寂寞黄昏后。

(词)明·杨慎

频移带眼空,只恁恹恹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生并头莲,好结同心藕。

(词)明·杨慎

两朵活莲花,一对相思卦。

裙底耍鸳鸯,巧笔难描画。

春困步苍苔,背立秋千下。

心事倩谁传,花落西厢夜。

(词)明·杨慎

金匮失玄参,无约何时会。

争道破揪枰,心为佳期碎。

杨柳困三眠,终日常如醉。

露泣缠枝花,满眼娇情泪。


4

(词)明·杨慎

晓风香露楼台。

长红小白齐开。

笑整鲛绡双带。

拈来慵戴。

满怀蜂蝶争来。

(词)明·杨慎

良宵一刻千金。

水晶宫里沉沉。

月姊休教妒影。

离情别恨。

人间天上同心。

(词)明·杨慎

桂花影里金波。

瑶池倒映银河。

玉臂清辉无那。

纤纤摊破。

分明掌上嫦娥。

(词)明·杨慎

霜天晓角声残。

霞绡雪缕衣单。

依约宫黄画浅。

小梅开遍。

咏花人倚阑干。


3

(词)明·杨慎

滟滟波光绿似醅。

茸茸草色嫩如苔。

只有轻寒浑不定,晚还来。

落梅村里昏鸦远,摆柳风前候雁回。

明日新晴堪眺望,上春台。

(词)明·杨慎

袅袅同心巧笑分。

粉霞红绶藕丝裙。

软翠柔蓝擎不定,晓妆匀。

醉露屏前双朵朵,舞风庭下一群群。

不肯嫣然回一顾,为思君。

(词)明·杨慎

瑞雪晴林暮霭消。

锦云香坞彩霞飘。

绝代佳人空谷里,路迢迢。

鹤顶研砂添赤髓,猩唇殢酒晕红潮。

小朵分心堪采掇,当琼瑶。


3

(词)明·杨慎

归去来兮,半生歧路,天涯南北西东。

弋人何慕,造化任冥鸿。

曾是先朝执戟,今衰矣、白首扬雄。

休点检,并游英俊,五相一渔翁。

丹衷。

举头望,长安万里,一朵云红。

把致君尧舜,付与诸公。

赢得老身强健,尽驱使、明月清风。

浣溪畔,先生醉也,拍手笑儿童。

(词)明·杨慎

环海烟霞,冠山楼阁,天涯万里凭阑。

瑶台高处,携手蹑飞鸾。

病起带围宽尽,朱颜改、青镜羞看。

风情减,停歌罢笑,愁对酒杯宽。

清欢。

听牛背,一声牧笛,云散漫漫。

问玄谷(伯清别号)冰壶(道玄别号),禅伯仙官。

庭下丁香树子,花开后、又见花残。

从吾好,玉毫光里,一粒现金丹。

(词)明·杨慎

天地侧身,风尘回首,何年梦落南荒。

家山千里,烟月记微茫。

萍水蓬风无定,随处倘佯。

葛藤话、浮生半日,且卧老僧房。

门前来往路,叹迷踪羁旅,混迹渔商。

看海波渺渺,曲似回肠。

玉关外、多愁易老,算不如沉醉为乡。

旗亭下,千金斗酒,一掷买春芳。


3

(词)明·杨慎

梅柳春相近,关山雪正飞。

寒光朔气冷侵衣。

玉塞隔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帛书欲寄雁声稀。

秃节几时归。

(词)明·杨慎

星的妆金靥,云梳挽宝鬘。

长蛾新月斗弯环。

风度佩珊珊。

小玉香煤烬,飞琼扇影闲,鳞霞练霭锦班班。

画出晚来山。

(词)明·杨慎

背壁羞娇影,回灯脱⑴薄妆。

暗中惟觉绣鞋香。

解佩玉丁当。

好梦云将结,幽欢夜正长。

迟迟懒上郁金床。

故意恼檀郎。


3

(词)明·杨慎

忆共当年游冶乐。

小小池塘深院落。

相亲相近不相离,花下约。

柳下约。

一曲当筵金落索。

回首欢娱成寂寞。

惊散鸳鸯风浪恶。

思量不合怨旁人,他也错。

我也错。

好段因缘生误却。

(词)明·杨慎

莲叶为舟丝作索。

渡口梅风歌扇薄。

一声留得满城春,金凿落。

银凿落。

醉里不知离绪恶。

别后那回华表鹤。

一点芳心无处著。

云中谁寄锦书来,春寂寞。

人寂寞。

绿遍汀洲生杜若。

(词)明·杨慎

浪飐桃花风滚絮。

春色可能留得住。

四眸相顾两埋冤,金齿路。

金马路。

总是销魂离别处。

红雀蜻蜓难共树。

紫燕伯劳相背去。

一番新恨又从头,他也误。

我也误。

孤馆乱山愁日暮。


2

(词)明·杨慎

梁尘飞绕停教住。

有哲匠坐上原父(指眠翁,清谈杂善谑。)。

早梅时、新月弯弓,喜见遥天收雨。

尉迟杯、满酌休辞,半臂急催忙去⑴。

写蒲葵,一字千金,付阿买、珍藏好处。

(词)明·杨慎

月仪蠹简留君住。

索靖是右军师父。

笑藏真、酗酒狂僧,说甚龙蛇风雨。

戏鱼堂、响榻重镌,莫道影留形去。

熊朋来,鼎韵钟铭,鉴赏到、西台妙处。


2

(词)明·杨慎

一搦纤腰清瘦。

六幅轻纱红皱。

粉熟香生,态浓妆浅,正是愁时候。

萧萧风雨黄昏后。

云湿仙衣寒透。

正帘悄窗闲,灯昏酒冷,听尽莲花漏。

(词)明·杨慎

寒透水边沙际。

暖在花心叶底。

扫雪楼台,收灯庭院,向晚朱门闭。

丝额画帘低拂地。

舞袖弓鞋浑未试。

指冷金刀,香温翠被,懒剪宜春字。


2

(词)明·杨慎

十里亭。

五里亭。

长短亭边暮雨零。

离人不忍听。

梦初醒。

酒初醒。

夜半清寒入绮棂,凄凉掩画屏。

(词)明·杨慎

雨声声。夜更更。

窗外萧萧滴到明。梦儿怎么成。

望盈盈。盼卿卿。

鬼病恹恹太瘦生。见时他也惊。


2

(词)明·杨慎

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

稳坐蓝舆酒半醒。

登。

渔舟红蓼汀。

樵楼暝。

冬冬初起更。

(词)明·杨慎

窗纸风偏透,衾裯冷不胜。

欹枕挑灯诗又成。

听。

更鼓最无凭。

同云暝。

檐花滴到明。

杨慎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明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嘉靖甲申,因议大礼谪戍云南永昌,投荒三十余年。愤激自放,曾醉后胡粉傅面,绾髻插花扮丫环,游行城市。其诗少见知于李东阳,得其指授颇多。与何景明等友善。所作以六朝、晚唐为宗,渊博靡丽,虽不满于前后七子专主盛唐的主张,仍有拟古倾向。又能文、词及散曲。对民间文学亦颇重视。其论古考证之作,范围极广,舛错亦多。著作达一百余种,当推明代之首。后人辑有《升庵集》。散曲集有《陶情乐府》。

☚ 陈铎   沈仕 ☛
杨慎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刚直敢言。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抗旨,受廷杖,戍云南永昌卫,居滇三十馀年至死。于书无所不览,文、赋、词、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明史》本传称他“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馀种”。曲作有杂剧《洞天玄记》、《太和记》(一说该剧系许潮作) 二种,《陶情乐府》 一卷,《玲珑唱和》二卷,《二十一史弹词》十二卷。民国十七年任二北校订有《杨升庵夫妇散曲》,近人王文才辑校有《杨慎词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二百二十八首,套数十三套,复出小令四十二首,套数六套。

☚ 袁崇冕   沈仕 ☛
杨慎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明少师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预修《武宗实录》,秉性刚直,事必据实直书。武宗微服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廷臣“议大礼”,慎等三十六人上言抗谏,背旨,受廷杖,贬云南礼昌卫。居滇三十馀年,卒于戍所,年七十二。熹宗朝追谥文宪。升庵幼聪颖,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为异才。《明史》卷一九二本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存诗二千三百首,向以渊雅博丽,抗衡“七子”著称,乐府首倡《花间》,流风泽及清人。据王文才辑校《杨慎词曲集》考查,共有词作传世三百四十四首,分列《升庵长短句》、《续集》及《补遗》。明人词集往往兼收小令,杨慎词集亦不例外。如《天净沙》、《殿前欢》、《黄莺儿》、《驻马听》、《四块玉》、《水仙子》等等,即为散曲小令。王世贞《艺苑卮言》称“杨状元用修好入六朝丽事,似近而远”。王昶《明词综序》则云:“盖明初词人,犹沿虞伯生、张仲举之旧,不乖于风雅。及永乐以后,南宋诸名家词,皆不显于世,惟《花草》、《草堂》诸集盛行。至杨用修、王元美诸公,小令中调颇有可取,而长调则均杂于俚俗矣。”王廷表《升庵长短句跋》云:“表尝评杨子词为本朝第一,而《六州歌头》在《升庵长短句》中第一。”杨慎著作极富,除诗文外,杂著多至一百多种(四川省图书馆新编《杨升庵著述目录》多达二百九十八种),大多收入《升庵全集》。所著《词品》和所辑《百琲明珠》、《词林万选》,在词史上颇有价值。《升庵长短句》三卷,《升庵长短句续集》三卷,有《惜阴堂汇刻明词》本。

☚ 陈铎   文彭 ☛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花朝洞天真逸。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后迁居四川成都。明代文学家。武宗正德元年中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武宗死,世宗立,爆发“议礼”事件。慎父杨廷和失败、削职为民,慎杖谪云南永昌,终身流放,不得赦免。天启中追谥文宪。著作之富,推明代第一。后人辑其要者,为《升庵集》八十一卷,《升庵遗集》二十六卷等。
索引:杨慎,用修,升庵、花朝洞天真逸,文宪。

杨慎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少师文忠公廷和之子。明正德间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1524)七月,两上议大礼疏,率群臣撼奉天门大哭,廷杖者再,毙而复生,谪戍云南永昌卫,投荒30余年,卒于戍。能诗、文、词、曲,著述多达100余种。著述之富,明时推为第一。谪戍云南时,编选有《词林万选》4卷,选录唐温庭筠至明代高启词.毛晋刻入《词苑英华》;或以为原本已佚,此乃后人依托。又著有《词品》6卷拾遗1卷。有《词话丛编》本等。杨氏论词,从探溯词有起源入手,认为“填词起于唐人,而六朝已滥觞矣。”这在关于词的起源诸说中,影响甚大。作者论词的基本观点是以有“风华情致”的婉曲词为本色,但也不排斥以诗以论入词,对豪放风格的词人,也给予积极肯定,艺术观不偏执一端,故对各家词作均能加以品评而欣赏其精妙处。作者能诗擅词,创作经验丰富,因而颇能体会到作词的甘苦,在《词品》中曾不无感慨地说道:“词虽一小技,然非胸中有万卷,下笔无一尘,亦不能臻其妙也。”

☚ 吴讷   张綖 ☛

杨慎

杨慎1488-1559

明代人。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年二十四,登正德间廷试第一,授修撰。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慎抗疏谏,世宗立,充经筵讲官,大礼议起,慎与同列伏左顺门力谏,帝命执首事下狱。慎及王亢正等撼门大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削籍,遣戍云南永昌卫。有《词品》六卷,主张“诗词同工而异曲,共源而分派。”(《词品序》),并推李白的《忆秦娥》、《菩萨蛮》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品序》)。

☚ 陆行直   李渔 ☛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成都人。幼警敏,十一岁能诗。正德六年中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以藩王即帝位,欲尊生父为帝,杨慎与臣僚二百余人请愿,被谪戍云南永昌卫,前后在云南达三十四年之久,七十二岁终于谪所。著作丰富,达一百余种,后人辑其要者为《升庵集》八十一卷。诗论有《升庵诗话》十四卷。
杨慎论诗不专一代,不主“诗必盛唐”之说。尝言“学诗者动辄言唐诗,便以为好,不思唐人有极恶劣者。”(《升庵诗话》下同)论李杜持扬李抑杜说,认为李白诗斗酒百篇,其精炼不可及。曾云:“今人论李杜不可以优劣论,此语亦太愦愦。”又云:“余谓太白诗,仙翁剑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对杜诗不甚许可,“窃有狂谈异于俗论,谓诗歌至杜陵而畅,然诗之衰飒,实自杜始。”(《答刘嵩阳书》)反对“诗史”之说:“宋人以杜子美能以韵语纪事,谓之‘诗史’。鄙哉宋人之见,不足以论诗也。……杜诗之含蓄蕴籍者,盖以多矣,宋人不能学之;至于直陈时事,类于讪讦,乃其下乘末脚,而宋人拾以为己宝,又撰出‘诗史’二字以误后人。”(《升庵诗话》下同)并指出“唐人之所偏长独至”在于绝句,而杜甫恰于此体“无所解”。于李杜、韩柳,儒者多尊杜、韩,而慎更爱李、柳:“论诗文雅正,则少陵、昌黎;若倚马千言,放辞追古,则杜、韩恐不及太白、子厚也。”(《李光弼中潬之战》)评中晚唐诸家云:“晚唐唯韩柳为大家,韩柳之外,元白皆自成家。余如李贺孟郊祖骚宗谢;李义山杜牧之学杜甫;温庭筠权德舆学六朝;马戴李益不坠盛唐风格,不可以晚唐目之。数君子真豪杰之士哉!”(《升庵诗话》)杨慎论诗与前七子大异其趣,虽主张学古,而反对摹拟。有些主张失之偏颇,亦无较为系统的见解。

杨慎

杨慎1488—1559

明代重要文学家、辞赋理论家。《明史》有传。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人。其父杨廷和居官刚正,为父简洁,杨慎颇得乃父薰陶。为学师从李东阳。为人旷达放言。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嘉靖三年(1524),杨慎与同列两上议大礼疏,拒绝与权臣桂萼、张同列,求赐罢归,遭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自幼警敏,专力古学,好学穷理,才雄艺苑,其著作之富,冠绝前儒。与“前七子”领袖何景明、李梦阳相友善。写诗能突破拟古枷锁,自成一格。谪戍云南后,诗多感愤,风格渐入苍老。其赋11篇,沿承楚骚、汉魏赋风,写景状物,长于铺描,兼有骚之辞采与汉魏赋之畅达。但大多意味平平,唯个别篇章富有特色。《戎旅赋》写其谪遣滇越,就旅途所见引发怀古感时之意,颇类蔡邕《述行赋》;《蚊赋》、《后蚊赋》则比物兴寄,意存讽刺,又与曹植《蝙蝠赋》相似。著有《升庵集》。

☚ 【七画】   杨维桢 ☛

杨慎1488—1559年

字用修,号升庵。明代学者。四川新都(今四川省新都县)人。正德六年(1511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因与其父廷和力谏坚持“大礼”之仪贬谪云南。后赠光禄少卿,追谥文宪。少时聪颖过人,好学穷理,老而弥笃。凡宇宙万物、经史百家,乃至稗官小说、医卜技艺、草木虫鱼,无不潜心研习,谪居云南,见书即读,记诵之博,著述之富,堪称明代第一。善稽古证今、考辨订讹。主要著有《奇字韵》、 《古音骈字》、 《古音骈字续编》、《古音略列》、《转注古音略》、《石鼓文音译》、《经子难字》、《古文韵语》、《古音猎要》、《升庵经话》、《风雅逸篇》、《金石古文》、《古今谚》、《俗语》、《六书索隐》、《分隶同构序》、《庄子阙误》、《杂字韵宝》、《周官音诂》等书。均传于世。他的弟子梁佐经过删同校异,分类合辑为《丹铅总录》。

杨慎公元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明四川新都(今四川省新都县)人。正德六年(公元1511)试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因执父议力谏而贬谪云南。后赠光禄少卿,追赠文宪。少时聪颖过人,好学穷理,老而弥笃。凡宇宙名物、经史百家,以至稗官小说、医卜技艺、草木虫鱼,无不潜心研习。谪居云南多暇,见书即读,记诵之博,著述之富,堪称明代第一。善属文,工词曲,尤能稽古证今、考辨订讹。但也有浮泛之处,有时欲胜他人,不惜依托杜撰。主要著有《奇字韵》、《古音骈字》、《古音骈字续编》、《古音略例》、《转注古音略》、《石鼓文音释》、《经子难字》、《古音猎要》、《古文韵语》、《升庵经话》、《风雅逸篇》、《金石古文》、《古今谚》、《俗言》、《六书索隐》、《分隶同构序》、《庄子阙误》、《杂字韵宝》、《周官音诂》等书。均传于世。他的弟子梁佐经过删同校异,分类合辑为《丹铅总录》。

杨慎1488—1559

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自幼奋志苦读,足不出户。十一岁能诗,十二岁作文、论。人以神童视之。十四岁师从福建魏浚习举子业。正德二年,于四川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主考官得其试卷,已置首选,卷偶失烛,遂下第。入国学,已而历事礼部,周旋终日不倦。六年会试,名列第二,廷试第一。擢翰林院修撰。十二年为殿试读卷官。同年因谏阻武宗出游未成,乃以养疾乞归。世宗即位,改经筵讲官。嘉靖二年(1523),纂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三年,两上议“大礼”疏,与同僚伏左顺门力谏,帝命执首事者下狱,他与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帝益暴怒,悉下诏狱廷杖之,削籍,遣戍云南永昌卫。乃游历名胜古迹,考察风土人情,致力于音韵、诗文、地理、民俗等方面之著述。除诗文外,有杂著一百余种。著有《升庵集》、《丹铅余录》、《广夷坚志》、《古今谚》、《诗话补遗》、《风雅逸篇》、《滇载记》等。

杨慎1488~1559

明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人。明宰相杨廷和的儿子,出生于北京城。少聪颖好学,11岁能作诗,12岁作 《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呼为“神童”。明正德六年 (1511年) 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先后参与校订《文献通考》,修纂 《武宗实录》 等,并担任给皇帝论经讲史的 “经筵讲官”。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忠耿为国,才华出众。嘉靖元年(1522年) 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 (1524年) 为翰林学士。为争大礼,与群臣谏世宗,带领一批忠直大臣在皇宫左顺门 “撼门大哭,众皆哭,声震阙廷”,以示抗暴力、暴君。世宗大怒,两次廷杖,继遣戍云南永昌卫 (今云南保山县)。同年秋,在妻黄娥的陪同下离京,南行时年37岁,遭贬逐至72岁去逝,整35年未得 “赦免”。只有其父杨廷和死时,才获准回川奔丧。从此或在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最后死于遣戍之地。报国无门,铸成为明代学者、文学家、诗人。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其诗有拟古倾向,多感愤之作。又能文词及散曲,对民间文学颇重视。其论古考证之作,范围极广,也时有疏失。著作宏富,诗文外杂著至100余种,有《升庵集》81卷、《外集》 100卷、《遗集》26卷及杂著多种,其《丹铅杂录》、《续录》、《余录》等尤为著称,后其弟子梁佐又删同校异,分类合辑,署为 《丹铅总录》。

杨慎

杨慎1488—1559Yang Shen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的文学创作十分丰富,对诗、文、词、赋、散曲、杂剧以及弹词等都有所涉猎,而以诗歌成就最高。其诗今存约2300首,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多是慨叹飘零,思乡怀归之作,如《宿金沙江》、《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等。他也创作了一些反映、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作,如《海口行》、《观刈稻纪谚》等。此外,还有不少描写云南风光的写景诗,亦颇有特色。
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首推杨慎。他的著作,除诗文外,杂著多达100余种。有《升庵集》、《升庵外集》、《升庵遗集》、《升庵长短句》及《陶情乐府》行世。

☚ 康海   李攀龙 ☛
杨慎

杨慎1488~1559

明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父杨廷和为当时名相,以诛权宦刘瑾,名震当时。慎性刚直,幼年警敏,文才出众,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称其才。入京赋《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赏而收之门下。武宗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世宗立,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所谓“议礼”事件杨慎被杖谪云南永昌,永远充军,居云南30余年,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做出一定贡献。
杨慎存诗约2300首,内容极为广泛。因久居戍地,故 “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写得深挚凄婉,颇为感人。如 《江陵别内》、《宿金沙江》等。对边疆人民的困苦生活也在其诗中有所表现。如 《刊木行》、《赤虺河行》等。他还善作嘲讽之辞,对皇上、权佞的荒唐行为或揶揄或斥责,如《衍古谚》、《无题》等作品。另外他的写景诗也不少,描写云南风光及祖国山河,颇有特色。他的诗作艺术上广采众收,“早年醉心六朝”,“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坡、涪翁 一派”(陈田《明诗纪事》)。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流行时,能独树一帜,形成其工丽华美、情韵深长的风格,为明中叶较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有3卷 《升庵长短句》和 《陶情乐府》 4卷传世。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他还著有杂剧 《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等。
杨慎考论研究涉及面极广,诗文、书画、训诂、音韵等杂著很多。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等地方志及史料。这些著述往往见解独到,或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但因他多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不实之处。
据 《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 一,著作达百余种。其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为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计有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其杂著合著有明焦竑辑的 《升庵外集》 100卷,明杨金吾辑的 《升庵遗集》26卷,除词和散曲集外,有《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等。

☚ 宋濂   李开先 ☛

杨慎1488—1559

明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正德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以“大礼”之议得罪下狱,杖谪云南永昌,永远充军。有著作百余种。诗文早年即有名,曾受业李东阳门下,诗风前后明显不同,陈田在《明诗纪事》中说其诗“早岁醉心六朝”,“晚乃渐入苍老”。又能词、曲。后人辑其著作之重要者为《升庵集》八十一卷、《升庵遗集》二十六卷。

升庵集

☚ 苑洛集   升庵集 ☛

杨慎

杨慎1488—1559

明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他认为“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升庵诗话》),所以他论文,如其论诗,主张性情感悟之说。他认为对于美的欣赏和创造,不仅在于艺术技巧的钻研把握,而且更在于审美能力,尤其是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的提高,在于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境界的某种领悟。他说“文非至工,则不可为神,然神非工之所可至也。” (《琐语》)但综其所论,仍偏重于文辞、结构的分析评判。他既提出“辞尚体要”之说,排斥浮夸繁冗之习,又强调“辞达”,勿为浅陋(《辞达》),并从审美的角度品评高下:“论文者当辨其美恶,而不当以繁简难易也”(《论文》)。提倡为文新鲜拔俗,极错综震荡之妙;陈言务去,免泥古寡陋之讥。对宋明理学,多有嘲讽,斥之为“陈陈相因”,“红腐不堪”(《陆韩论文》)。他的诗文理论及其创作实出李东阳指授,他努力在道学家与古文家的散文美学之间另辟蹊径,在前七子倡言复古、海内风靡之时,能独立超然于纷杂宗派之外,卓然自成一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文虽不及其诗,然犹存古法,贤于何(景明)、李(梦阳)诸家窒塞艰涩不可句读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何景明   唐顺之 ☛

杨慎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正德六年(1511)举进士第一,授修撰。世宗即位,充经筵讲官。其父杨廷和,时任首辅,因议礼触世宗,辞官归里。慎与同列执前议极谏。世宗命执首事者下狱。慎与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帝愈怒,悉下诏狱廷杖。慎罢官后遣戍云南永昌卫。天启中卒,追谥文宪。慎投荒后专心治学,博览群书,其记诵之广,著作之富,为明代第一。惟其务博,故时有粗疏之处;而争强好胜,说有窒碍,便不惜伪造古书以济之,更为识者诟病。慎才气横溢,有多方面的文学成就。能诗文。诗虽不专主盛唐,但仍有拟古倾向;贬谪之后,特多感愤,非为文造情者可比。散文属词雅洁,成就在同时的李、何之上。亦擅词及散曲,对民间文学也颇重视。生平著作达100多种,万历中四川巡抚张士佩辑为《升庵集》。田汝成(约1540前后在世)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广西右参议分守右江,政绩卓著。累迁福建提学副使。归田后游览名山,以风流自赏。汝成博学,工诗及古文,尤善叙述。有《田叔禾集》、《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等。。

☚ 何孟春   归有光 ☛

杨慎1488-1559yáng shèn

《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酸浆(25)。人名。明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以进士授翰林修撰,能文、词及散曲。其论古考证之作,范围较广,但也时有疏失。后人辑其重要著作有《升庵集》、《陶情乐府》。

杨慎1488~1559Yang Shen

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also named Sheng’an. Works:Complete Collection of Sheng’an,etc.

杨慎1488—1559

明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谪戍云南永昌。谥文献。他虽与何景明等为友,但于诗文主清新,不受七子影响。对民间文学也颇重视。学识广博,著作多至一百余种,重要结集有《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