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书画艺术辞典︱印学年表(《中国印学年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书画艺术辞典︱印学年表(《中国印学年表》)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书画艺术辞典

印学年表(《中国印学年表》)

 

北宋(公元960-1126)


 公元 年号 干支 内容
 1007 景德四年 丁未 欧阳修生。
 1019 天禧三年 己未 曾巩生。
 1030 天圣八年 庚午 欧阳修登进士甲科。
 1034 景祐一年 甲戌 欧阳修授宣德郎。
 1046 庆历六年 丙戌 欧阳修知滁州,自号醉翁。
 1051 皇祐三年 辛卯 米芾生。
 1054 至和一年 甲午 张有生。
张耒生。
 1057 嘉祐二年 丁酉 曾巩登进士。
 1058 嘉祐三年 戊戌 欧阳修加龙图阁大学士,权知开封府。
 1061 嘉祐六年 辛丑 欧阳修编撰《集古录》十卷,亦名《集古录跋 尾》。
 1066 治平三年 丙午 欧阳修奉敕篆皇帝尊号之宝。1068 熙宁一年 戊申 欧阳修转兵部尚书、知青州。
 1072 熙宁五年 壬子 欧阳修卒。
 1081 元丰四年 辛酉 赵明诚生。
 1082 元丰五年 壬戌 赵佶生。
 1083 元丰六年 癸亥 曾巩卒,史称尝辑古今篆刻成《金石录》五百多 卷。
 1092 元祐七年 壬申 米芾知雍邱。
 1103 崇宁二年 癸未 米芾官太常博士。
 1107 大观一年 丁亥 米芾卒,生前尝篆刻自用印。约于此时。
杨克一辑《集古印格》一卷,亦名《图书府》。旧多称晁克一所辑,非。
 1113 政和三年 癸巳 张有约于是年编撰《复古编》二卷。
 1114 政和四年 甲午 张耒卒,生前尝为外甥杨克一(吉老)撰《集古印格》序。
 1117 政和七年 丁酉 洪适生。
 1119 宣和一年 己亥 在此期间
 1125 宣和七年 乙巳 官府辑成《宣和印谱》四卷。
 

南宋(公元1127—1279)


 1129 建炎三年 己酉 赵明诚卒,生前辑有《金石录》三十卷。
 1133 绍兴三年 癸丑 娄机生。
 1135 绍兴五年 乙卯 赵佶卒。
 1143 绍兴十三年 癸亥 洪适登博学宏词科。
 1155 绍兴二十五年 乙亥 姜夔生。
约在此时
颜叔夏辑《古印谱》一卷。
薛尚功编撰《薛氏钟鼎彝器款识》二十卷。
 1165 乾道一年 乙酉 洪适官尚书右仆射。
 1166 乾道二年 丙戌 娄机登进士。
洪适编撰《隶释》二十七卷。
 1176 淳熙三年 丙申 王俅辑 《啸堂集古录》, 内收有古玺印三十七钮。
 1179 淳熙六年 己亥 洪适成 《隶续》二十一卷。
 1184 淳熙十一年 甲辰 洪适卒。
 1196 庆元二年 丙辰 张同有“张同之印”。四侧边款“十有二月,十有四日,与予同生,命之曰同”以篆书镌成。此为今存最早的印章边款,亦是以篆书入款之首创。
稍后
姜夔辑《姜氏集古印谱》四卷。
 1209 嘉定二年 己巳 娄机官资政殿学士。
 1211 嘉定四年 辛未 娄机卒,生前撰有《汉隶字源》六卷。
 1213 嘉定六年 癸酉 贾似道生。
 1235 端平二年 乙未 姜夔卒。
 1239 嘉熙三年 己亥 钱选生。
 1249 淳祐九年 己酉 贾似道官京湖安抚制置大使。
 1254 宝祐二年 甲寅 赵孟頫生。
 1272 咸淳八年 壬申 吾丘衍生。
虞集生。
 1275 德祐一年 乙亥 贾似道卒。生前镌制“贤者而后乐此”印,为文句入之始。
 

元(公元1279—1368)


 元初 年 钱选辑 《钱氏印谱》。
 1280 至元十七年 庚辰 吴福孙生。
 1287 至元二十四年 丁亥 王冕生。
稍后
赵孟頫辑《印史》二卷。
吾丘衍辑《古印式》二卷,亦名《学古印式编》、《汉官威仪》。
 1298 大德二年 戊戌 吴叡生。
周伯琦生。
 1299 大德三年 己亥 钱选卒。
 1300 大德四年 庚子 吾丘衍撰《学古编》二卷。后世多以其中第一卷《三十五举》名之。
 1304 大德八年 甲辰 泰不华生。
 1307 大德十一年 丁未 虞集官国子助教。
 1310 至大三年 庚戌 顾德辉生。
 1311 至大四年 辛亥 吾丘衍卒。
稍后
吴福孙辑《古印史》。
 1320 延佑七年 庚申 泰不华江浙乡试第一。
 1321 至治一年 辛酉 泰不华赐进士。
 1322 至治二年 壬戌 赵孟頫卒。
稍后
吴叡辑《吴孟思印谱》。即后世讹称王厚之《复斋印谱》,又名《汉晋印章图谱》。
 1328 天历一年 戊辰 约于是年,杨瑀召见奎章阁,篆 “明仁殿宝”、“洪禧”二印。
 1333 元统一年 癸酉 虞集官奎章阁侍书学士,约于是时篆“天历之宝”、“奎章阁宝”二印。
约于此时
杨遵辑《杨氏集古印谱》四册。
 1346 至正六年 丙戌 吴福孙官上海县主薄。
 1348 至正八年 戊子 吴福孙卒。
虞集卒。
 1351 至正十一年 辛卯 泰不华官浙东道宣慰使。
 1352 至正十二年 壬辰 泰不华卒,生前辑《复古编》十卷。
 1355 至正十五年 乙未 吴叡卒。
 1357 至正十七年 丁酉 钱逵卒,生平善篆印。
 1359 至正十九年 己亥 王冕卒,生前尝创以花药石(后泛称花乳石)治印。
约在此时
朱珪辑《印文集考》。
叶森辑《汉唐篆刻图书韵释》。
申屠致远辑《申屠致远集古印章》二卷。
周伯琦奉敕篆“宣文阁宝”。 应在撰《篆法点画辨诀》。
 

明(公元1368—1644)


 明初 沈润卿辑《沈润卿刻谱》。
陶宗仪辑《古人印式》一册。
郑烨辑《汉印式》。
 1369 洪武二年 己酉 顾德辉卒,生前刻有“玉山完璞”竹根印。
周伯琦卒,生前编撰《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
 1401 建文三年 辛巳 奉敕制成“凝命神宝”玺,方一尺六寸九分,为印中之冠。
 1428 宣德三年 戊申 吕震奉敕编《历代玺印谱》二册。
 1441 正统六年 辛酉 金湜成举人。
 1459 天顺三年 己卯 都穆生。
 1470 成化六年 庚寅 文徵明生。
朱见深约于是时赐覃昌“补衮宣化”石印。
 1484 成化二十年 甲辰 孙一元生。
 1487 成化二十三年 丁未 郎瑛生。
 1494 弘治七年 甲寅 王宠生。
 1498 弘治十一年 戊午 文彭生。其名为沈周所起。
 1499 弘治十二年 己未 都穆登进士。
 1501 弘治十四年 辛酉 文嘉生。
文徵明篆象牙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王谷祥生。
 1505 弘治一八年 乙丑 彭年生。
 1514 正德九年 甲戌 周天球生。
 1517 正德十二年 丁丑 林黼登进士。
 1520 正德十五年 庚辰 孙一元卒。
顾从德约生于是年。
 1523 嘉靖二年 癸未 丰坊登进士。
 1524 嘉靖三年 甲申 范大澈生。
 1525 嘉靖四年 乙酉 汪道昆生。
项元汴生。
都穆卒,生前辑有《金薤琳琅》二十卷。
 1527 嘉靖六年 丁亥 李贽生。
 1529 嘉靖八年 己丑 王谷祥登进士。
 1530 嘉靖九年 庚寅 何震约生于是年。
 1533 嘉靖十二年 癸巳 王宠卒。
 1535 嘉靖十四年 乙未 张应文生。
王穉登生。
罗南斗(即王常王)生。
稍后
郎瑛辑《七修类稿》五十一卷,中四十二卷收汉、魏印五十六钮。
 1547 嘉靖十六年 丁未 丁云鹏生。
汪道昆登进士。
文彭刻“琴罢倚松玩鹤”五面印款,为首创以双刀冲刀刻行楷书一例。
 1551 嘉靖三十年 辛亥 夏树芳生。
 1552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 魏植生。
 1553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 苏宣生。
何震刻“青松白云处”印边款,为首创以单刀切刀刻楷书之一例。
 1555 嘉靖三十四年 乙卯 吴迥生。
董其昌生。
 1558 嘉靖三十七年 戊午 陈继儒生。
 1559 嘉靖三十年 乙未 文徵明卒。
赵宦光生。
 1563 嘉靖四十五年 癸亥 王逢元刻“芙蓉花外夕阳楼”。
丁元荐生。
 1565 嘉靖四十四年 乙丑 李日华生。
罗南斗遭家难潜逃吴越,更名王常。
 1566 嘉靖四十五年 丙寅 彭年卒。
郎瑛约于是年卒。
 1568 隆庆二年 戊辰 王谷祥卒。
 1569 隆庆三年 己巳 徐官撰《古今印史》。
 1572 隆庆六年 壬申 顾从德辑《集古印谱》六卷。首创以秦汉原印钤印,共钤成二十部,版本有两种。
 1573 万历一年 癸酉 文彭卒。生前尝以处州青田灯光冻石治印,世人风从,标志篆刻由铜印时代进入石章时代。
归昌世生。
 1574 万历二年 甲戌
 1575 万历三年 乙亥 顾从德据《集古印谱》本,扩充成木刻本《印薮》六卷。
惠以德刻“元州翁”。
李流芳生。
 1576 万历四年 丙子 宋珏生。
 1580 万历八年 庚辰 闵齐伋生。
 1581 万历九年 辛巳 邵潜生。
 1582 万历十年 壬午
 1583 万历十一年 癸未 文嘉卒。
 1584 万历十二年 甲申 胡正言生。
 1585 万历十三年 乙酉 夏树芳成举人。
 1586 万历十四年 丙戌
 1587 万历十四年 丁亥 杨元祥辑《杨氏集古印谱》二册。
 1588 万历十六年 戊子 约在此年
周应愿撰《印说》一卷。
 1589 万历十七年 己丑 张学礼辑《考古正文印薮》 五卷。此谱由吴丘隅、董玉溪、何雪渔、吴岭南等印人摹镌,历时近二十载。此为篆刻家摹古印成谱之始。
董其昌登进士。
姜正学约生于是年。
 1590 万历十八年 庚寅 项元汴卒。
此年前后何震撰 《续学古编》。
 1591 万历十九年 辛卯 王端生。
 1592 万历二十年 壬辰 冯文魁辑《摹印千字文》一卷。
孙承泽生。
叶原刻唐长公六面印。
李日华登进士。
王时敏生。
 1593 万历二十一年 癸巳 张应文卒。
汪道昆卒。
吴正旸生。
 1595 万历二十三年 乙未 张应文撰《叙书画印识》(其子编定)。
周天球卒。
 1596 万历二十四年 丙申 来行学辑《宣和集古印史》八册,亦名《宣和印史》外有二册本。
甘旸辑《集古印正》五卷。
甘旸撰《印章集说》一卷,亦名《印正附说》,后《学海类编》误作文彭所撰。
稍后
冯文魁撰《摹印正传》一卷。
甘旸又辑《甘氏印正》二卷。
 1597 万历二十五年 丁酉 闵声生。
项圣谟生。
何震刻“查允揆印”。
吴元满辑《集古印选》四册。
 1598 万历二十六年 戊戌 邓玄度登进士。
 1599 万历二十七年 己亥 许仪生。
 1600 万历二十八年 庚子 朱之瑜生。
范大澈辑《集古印谱》十册,(其子范汝桐编)。
约在此年先后
何震以自刻印成《何雪渔印选》,开印人汇辑自刻印成谱之先河。
沈野撰《印谈》一卷。
李贽辑《博纂二王真草隶篆千文印薮书镜》一册。
苏宣辑《苏氏纂集集古印谱》一册。
 1601 万历二十九年 辛丑 王时敏登进士。
朱蔚登进士。
 1602 万历三十年 壬寅 程远辑自摹印为《古今印则》 四册。
程远撰《印旨》一卷。
杨士修撰《印母》一卷。
杨士修编《周公瑾印说删》一卷。
李贽卒。
 1603 万历三十一年 癸卯 方用光辑《古今印选》四册。
万寿祺生。
 1604 万历三十二年 甲辰 姜燮鼎生。
何震刻“笑谭间气吐霓虹”。
何震刻“烟波钓叟”。
吴迥刻“大欢喜”。
梁袠刻“风流自赏”。边款创单刀切刀刻篆文例。
雪庵刻“白日摊书拥百城”。
 1605 万历三十三年 乙巳 陈钜昌摹辑《古印选》四册。
程邃生。
傅山生。
约在此年
苏宣辑自刻印为《苏宣印册》二册。
何震卒于南京城南承恩僧舍。
 1606 万历三十四年 丙午 李流芳成举人。
 1607 万历三十五年 丁未 陆鑨辑姚叔仪摹刻古印成《片玉堂集古印章》八册。
苏宣刻“松圆阁”。
潘云杰辑苏宣、杨当时摹刻古印成《集古印范》十册。
潘云杰、陆鑨辑《秦汉印范》六卷。
 1608 万历三十六年 戊申 程大宪辑自刻印成《程氏印谱》四卷。
詹荷辑《明臣印谱》二卷。
程大宪辑自刻印成《竹印二谱》五册。
罗王常编《秦汉印统》八册,亦名《王氏秦汉印统》。
 1609 万历三十七年 己酉 胡允权辑摹刻印成《印选》。
 1610 万历三十八年 庚戌 梁袠辑自刻印成《梁千秋印隽》四册,亦名《印隽》。
吴可胡辑自刻印成《古今印选》二卷。
约在此年
汪关刻“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印边款,为明代印人首创以双刀冲刀刻隶书之一例。
胡正言辑自刻印成《胡氏篆草》一册(蒂古堂集)。
 1611 万历三十九年 辛亥 朱简摹撰成《印品》五册八集,历时十四年。
方以智生。
李渔生。
黄周星生。
 1612 万历四十年 壬子 周亮工生。
王穉登卒。
吴迥辑自刻印成《求定斋印章》一卷。
释自彦辑《图书府》六卷。
金光先辑自刻印成《金一甫印选》二册。亦名《复古印选》。
 1613 万历四十一年 癸丑 宋侃篆、程衙发刻《古今印章》一册。
 1614 万历四十二年 甲寅 汪东阳于吴门得汉印“汪关”更名汪关,李流芳为更字尹子。
汪关辑《宝印斋印式》一册。
汪关刻“消遥游”。梁袠刻“宝言堂”。
汪关辑自刻印成《宝印斋印式》一册,亦名《印式》有四册本。
徐上达撰《印法参同》四十二卷。有十六册本及二十册本。印皆由上达及子徐起等摹刻。
吴迥辑自刻印成《晓采居印印》二册。
 1615 万历四十三年 乙卯 吴忠辑自刻印成《鸿栖馆印选》二卷。
郭宗昌辑《松谈阁印史》五卷。
 1616 万历四十四年 丙辰 黄宗炎生。
约于此年
赵宦光删辑周应愿《印说》成《篆学指南》。
 1617 万历四十五年 丁巳 苏宣辑自刻印成《苏氏印略》四册。
张灏辑《承清馆印谱》初续集二册本、四册本。此谱为汇集各家印人印作之滥觞。版本有二, 一为印侧有署刻者。
收入文彭等二十二家印人印作, 例如:
文彭刻“爱酒不愧天”。
何震刻“众果以我为患”。
王梧林刻“息机非傲世”。
沈野刻“低头愧野人”。
陈万言刻“幽偏得自怡”。
苏宣刻“张灏之印”。
杨当时刻“礼岂为我辈设”。
吴迥刻“名冠壮士籍”。
程远刻“哀朕时之不当”。
王修之刻“抚己愧前贤”。
张休孺刻“石尹山居”。
徐上甫刻“意气郎”。
归昌世刻“剪云补衲”。
李流芳刻“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梁刻“青松白云处”。
沈千秋刻“雄心日千里”。
王玄阳刻“丘园一竖儒”。
周朗生刻“耻与万人同”。
王晋卿刻“虚室有馀闲”。
叶德荣刻“平生不欠洗愁杯”。
归道玄刻“翳然林水”。
钱适之刻“大人所盛”。
 1618 万历四十六年 戊午 吴迥辑自刻印成 《珍善斋印印》 二册四卷。
文士英刻“万里长江草阁”。
 1619 万历四十七年 己未 陈万言登进士。
约于此年或稍前
曹一鲲辑自刻印成《丛珠馆印谱》二卷。
王梦弼辑《汇姓印苑》二卷。
陈九卿摹辑《何雪渔印薮》三卷。
陈九卿辑自刻印成《陈辅嗣印薮》。
朱简撰《印书》二卷。此为我国第一部汇辑缪篆的工具书。
朱简撰《印经》一卷。
朱简撰《印章要论》一卷。
沈德符撰《秦玺始末》。
金光先撰《印章论》一卷。
何涛辑自刻印成《何萨奴印略》一册。
何涛辑自刻印成《何巨源印苑》一册。
 1620 泰昌一年 庚申 方逢吉辑自刻印成《方元长印谱》五卷。
梁清标生。
 1621 天启一年 辛酉 周应麟辑自刻印成《印问》 二卷。
戴本孝生。
邵潜辑自刻印成《皇明印史》四卷。
程原、程朴辑《何雪渔印海》四卷。
程基摹辑《何雪渔先生印海》四卷。
徐而化摹辑《印苑》八册。
江从治辑《江氏图书府》一册。
 1622 天启二年 壬戌 苏宣刻“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印边款,此为首创以单刀切刀刻草体字之一例。
郑簠生。
 1623 天启三年 癸亥 何通辑自刻印成《印史》六卷。
毛奇龄生。
 1624 天启四年 甲子 归昌世刻“用拙有吾道”。
钱封生。
吴正旸卒。
 1625 天启五年 乙丑 赵宦光卒,生平尚撰有《说文长笺》、《六书长笺》、《印统》。
归昌世刻“负雅志于高云”。
吴正旸辑自刻印成《印可》二卷。
朱简刻“白石斋”。
潘茂弘撰《印章法》二集。
赵宦光有《赵凡夫先生印谱》存世。
朱简辑自刻印成《菌阁藏印》二册。
 1626 天启六年 丙寅 程原辑程朴摹何震印成《忍草堂印选》四卷。
朱耷生。
吴晋(平子)刻“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
 1627 天启七年 丁卯 庄冏生生。
季开生生。
祁豸佳成举人。
约于是年或稍早
释隆彩摹辑《古今印赏》二卷。
苏宣卒。
 1628 崇祯一年 戊辰 释性空辑自刻印成《愚公印谱》一册,亦名《印章小集》。
丁云鹏卒。
余藻摹辑《石鼓斋印鼎》九册。
丁良卯刻“餐英馆”。
何通刻“词人多胆气”。
丁元荐卒,生平辑有《名山言海印谱》二册。
约在此年或稍早
朱简辑自刻印成《修能印谱》。
汪关辑自刻印成《宝印斋印谱》十二册。
程齐辑《稽古斋印鉴》二卷。
贺千秋辑自刻印成《印衡》。
梁大年辑自刻印成《梁大年印谱》。
 1629 崇祯二年 己巳 李流芳卒。
魏植刻“滴露研朱点周易”。
江万全摹辑《姓苑印章》二册。
 1630 崇祯三年 庚午 吴斗辑自刻印成《印总》一卷二册。
魏植刻五套印。
 1631 崇祯四年 辛未 张灏辑《学山堂印谱》六册本、十册本。
孙承泽登进士。
 1632 崇祯五年 壬申 宋珏卒。
 1633 崇祯六年 癸酉 夏树芳辑《演露堂印赏》八册四卷。
郑��生。
李根辑自刻印成《云谷堂印谱》一册。
张灏重辑《学山堂印谱》十册本。是谱与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汪启淑《飞鸿堂印谱》,被后世并称为“三堂印谱”。
苏肇刻“遥集居”、“辛未进士”两面印。
姜思经摹辑元、明印人印作成《银黄小史》二册。
郑基相辑自刻印成《郑弘佑印谱》一卷。
 1634 崇祯七年 甲戌 程云衢辑自刻印成《印商》一册。
王士禛生
严栻登进士。
董基昌、陈继儒、夏树芳等题陈元长刻印。
吴日章辑自刻印成《翰苑印林》二卷。
胡文淳辑自刻印成《胡君实印隽》。
 1635 崇祯八年 乙亥 李日华卒。
夏树芳卒。
王弘度刻“门无投疏,庭有落花”。
约于是年
万寿祺撰《印说》一卷。
 1636 崇祯九年 丙子 吴迥卒。
董其昌卒。
范孟嘉辑自刻印成《范氏印品》二册。
苏晓、黄宸辑自刻印成《酣古集》四册。
吴文尚辑《摹古印谱》。
 1637 崇祯十年 丁丑 顾贞观生。
释与俦生。
吴晋(平子)刻“金室嘉会”。
 1638 崇祯十一年 戊寅 陆鼎辑自刻印成《怀古堂印稿》二卷。
 1639 崇祯十二年 己卯 陈继儒卒。
 1640 崇祯十三年 庚辰 宋之弼摹辑《鹊化堂摘集古今印则》一册。
方以智登进士。
周亮工登进士。
黄周星登进士。
 1641 崇祯十四年 辛巳 徐东彦辑自刻印成《徐氏石简》二册四卷。
周亮工知潍县。
俞彦辑《俞氏爰园印薮》四卷。
约在此年或稍前
徐坚(子固)辑《徐子固印谱》。
黄枢辑自刻印成《款识录印谱》。
金贤辑《集何雪渔印谱》二卷。
程林辑自刻印成《程云来印谱》。
江��臣辑自刻印成《江��臣印谱》。
孙宁辑自刻印成《漱芳斋印苞》二卷。
无名氏辑《秦汉印真迹》一册。
陈旅辑自刻印成《陈寄生图书苑》。
金申之辑《金氏考定印谱》八卷。
 1642 崇祯十五年 壬午 黄仍玉生。
姜绍书官南京工部郎。生平撰有《韵石斋笔谈》二卷。
 1643 崇祯十六年 癸未 丁日新辑自刻印成《宝籀斋文玉》二卷。
徐东彦刻“妓逢红拂,客遇虬髯”。
梁清标登进士。
张恂登进士。
约于是年
方以智撰《印章考》一卷。
 

清(公元1644—1911)


 1644 顺治一年 甲申 归昌世卒。
王端卒。
汪炳侨居杭州。
 1645 顺治二年 乙酉 夏允彝卒。
洪升生。
高士奇生。
约于是年
胡正言辑自刻印成《印史初集》二册四卷。
徐启睿卒。
 1646 顺治三年 丙戌 丁良卯刻“师俭堂”。
 1647 顺治四年 丁亥 胡正言辑自刻印成《印存初集》二册四卷。
庄冏生登进士。
周亮工授福建按察使。
 1648 顺治五年 戊子 周亮工(栎园)与许友(有介)订交。
 1649 顺治六年 己丑 季开生登进士。
约此时期
顾听辑自刻印成《顾元方印谱》。
秦爨公撰《印指》一卷;《印说》一卷。
冯泌撰《东里子论印》一卷。
 1650 顺治七年 庚寅 童昌龄约生于是年。
 1651 顺治八年 辛卯 张在辛生。
 1652 顺治九年 壬辰 万寿祺卒,生前辑有《沙门慧寿印谱》一册。
王云(汉藻)生。
郭宗昌卒。
 1653 顺治十年 癸巳 孙承泽号“退翁”。
 1654 顺治十一年 甲午 周亮工(栎园)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十月离福建。
 1655 顺治十二年 乙未 张在乙生。
张风刻“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656 顺治十三年 丙申 缪曰淳(熙熙生)刻“邵庆”。
 1657 顺治十四年 丁酉 林皋生。
陶窳生。
 1658 顺治十五年 戊戌 项圣谟卒。
王士禛登进士。
 1659 顺治十六年 己亥 季开生卒。
朱之瑜赴日本。
 1660 顺治十七年 庚子 薛铨辑自刻印成《薛氏汉灯》二卷。
金逖成举人。
约于是年
庄冏生辑《漆园印型》十三卷,亦名《宝书堂印型》。
 1661 顺治十八年 辛丑 闵齐伋成《六书通》稿。
米汉雯登进士。
丁良卯刻“致远堂图书记”。 此时或稍后
沈世和辑自刻印成《八咏山房印谱》;《虚白斋印谱》。
无名氏辑《汉铜印谱》一册。
黄经辑自刻印成《黄济叔印谱》。
葛潜辑自刻印成《葛氏印谱》一册。
顾块辑自刻印成《顾筑公印谱》。
胡正言辑自刻印成《印存玄览》四卷。
时人辑严栻自刻印成《严髻珠先生印稿》一册。
王㮣、王蓍辑自刻印成《王安节王宓 印谱》。
钱履长辑自刻印成《钱雷中印谱》。
胡阮辑自刻印成《胡省游印谱》。
种天御辑自刻印成《陆汉标印谱》。
林晋辑自刻印成《林晋白印谱》。
陶碧辑自刻印成《陶石公印谱》,生平尚辑有《印镜》。
林熊辑自刻印成《林公兆印谱》。
吴道荣辑自刻印成《吴尊生印谱》。
 1662 康熙一年 壬寅 芮维新辑自刻印成《仓籀心法》一卷二册。
徐贞木刻“东山草堂”四套印。
 1663 康熙二年 癸卯 戴本孝为冒襄刻六面印。
程邃刻“一身诗酒债,千里水云情”。
 1664 康熙三年 甲辰 沈遴奇 (子常) 卒。
 1665 康熙四年 乙巳 邵潜卒。
上官周生。
 1666 康熙五年 丙午 王睿章生。
 1667 康熙六年 丁未 周亮工辑《赖古堂印谱》三册本。共钤二十五部。
周亮工辑《赖古堂家印谱》四册本,存印较三册本多近千方。
俞经刻“问斋”。沈胤范登进士。
 1668 康熙七年 戊申 高兆撰 《观石录》。
张在戊生。
王澍生。
姜正学约卒于是年。
 1669 康熙八年 己酉 陶碧刻 “司空都谏”。
许仪卒。
 1670 康熙九年 庚戌 倪长犀登进士。
 1671 康熙十年 辛亥 罗文质辑《四本堂印史》一卷。
方以智卒。
陈帆刻“家在桃溪深处”。
 1672 康熙十一年 壬子 周亮工卒。
张贞拔贡。
罗鸿图拔贡。
世勋刻“藏之名山”四面印。
傅陛辑自刻印成《深柳堂图书谱》一册。
 1673 康熙十二年 癸丑 周亮工撰《赖古堂别集印人传》三卷,后泛称《印人传》(其子周在浚整理)。
约于是年
胡正言辑自刻印成《胡氏篆草》一册(十竹斋集)。
 1674 康熙十三年 甲寅 许容辑自刻印成《许默公印谱》一册。
胡正言卒,生前尚辑自刻印成《印薮》。
丁元公刻“春草闲房”。
 1675 康熙十四年 乙卯 许容撰《说篆》一卷。
周颢生。
稍后
祝潜辑自刻印成《初阳印谱》三卷。
祝翼良辑自刻印成《自娱集印谱》及《翼良印谱》。
童昌龄辑自刻印成《史印》一册。
吴晋(平子)辑自刻印成《分类印谱》。
 1676 康熙十五年 丙辰 孙承泽卒。
 1677 康熙十六年 丁巳 丁元公刻“三馀堂”、“随庵”两面印。
朱彝尊为丁元公刻“三馀堂”、“随庵”两面印署款。
释兴俦游日本。
 1678 康熙十七年 戊午 傅山举鸿博不就。
 1679 康熙十八年 己未 钱觐辑自刻印成《波斋百二甲子印》一册。
张贞举鸿博不赴。
罗坤举鸿博不赴。
毛奇龄举鸿博,授检讨。
李渔约是年卒,生前尝辑有《芥子园图章会纂》一册。
庄冏生卒。
 1680 康熙十九年 庚申 闵声卒。
黄周星卒。
王时敏卒。
高士奇官翰林侍讲。
 1682 康熙二十一年 壬戌 姜燮鼎卒。
华嵒生。
朱之瑜卒。
 1683 康熙二十二年 癸亥 高凤翰生。
郑��卒。
洪升刻“白痴道人”。
汪镐京辑自刻印成《红术轩印存》一册。
 1684 康熙二十三年 甲子 吴观均辑《稽古斋印谱》五册十集。
梁清标擢保和殿大学士。
沈世和刻“家在菱湖桔社之间”。
 1685 康熙二十四年 乙丑 王廷辑自刻印成《铁研斋印谱》。
沈凤生。
阎泳辑自刻印成《左汾印谱》。
孙枝秀编《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文》。
 1686 康熙二十五年 丙寅 胡介祉辑许容刻印成《谷园印谱》,有四册、六册、九册本。
汪士慎生。
徐寅刻“史学骚才”。
黄宗炎卒。
 1687 康熙二十六年 丁卯 吴先声撰《敦好堂论印》一卷。
金农生。
徐易辑自刻印成《凤凰村印谱》一册。
程邃刻“寻孔颜乐处”。
小莱刻“东塘”。
张智锡刻“清风高节”。
黄慎生。
 1688 康熙二十七年 戊辰 高翔生。
 1689 康熙二十八年 己巳 许容辑自刻印成《韫光楼印谱》二册。生平尚辑有《印略》及《印鉴》四册。
许容刻“小长芦钓鱼师”。
 1690 康熙二十九年 庚午 傅山卒。
约于是年
毛奇龄撰《后观石录》一卷。
程棣辑自刻印成《望古遥集》一册。
 1691 康熙三十年 辛未 程邃卒。
梁清标卒。约于是年
林皋辑自刻印成《宝砚斋印谱》一册本。
 1692 康熙三十一年 壬申 张智锡刻“雅宜置之丘壑,了此三生梅竹缘”。生平尚辑有《存古斋印谱》。
汪由敦生。
许容刻“冒嘉穗印”六面印。
 1693 康熙三十二年 癸酉 郑燮生。
许容刻“玉山”六面印。
 1694 康熙三十三年 甲戌 郑簠卒。
 1695 康熙三十四年 乙亥 吴先声辑自刻印成《印证》。
丁敬生。
释兴俦卒。
朱枫生。
 1696 康熙三十五年 丙子 文士英辑范莱藏印成《印原》二册。
汪镐京撰《红术轩紫泥法》一册。生平尚辑自刻印成《黄山印篆》。
杨仲讷辑《印范》。
林皋刻“大丈夫拥书万卷,何借南面百城”。
张在辛拔贡。
徐无山辑《笼海楼印范》。
 1697 康熙三十六年 丁丑 孙拔辑自刻印成《长啸斋摹古小技》二卷,亦名《长啸斋印稿》。
孙严朝辑自刻印成《佣古斋印谱》一册。
 1699 康熙三十八年 己卯 董邦达生。
钱封卒。
聂际茂约生于是年。
 1700 康熙三十九年 庚辰 吴熙约于是年辑自刻印成《江宁吴熙篆刻》二册。
 1701 康熙四十年 辛巳 吴熙辑自刻印成《金石红文》六册。
无营道人生。
瞿杲刻“书剑太平人”。
 1702 康熙四十一年 壬午 程大年辑自刻印成《立雪斋印谱》四册。
高士奇授礼部侍郎。
巢于辑自刻印成《江上渔郎印律》二卷。
 1704 康熙四十三年 甲申 张在辛、张在乙、张在戊辑自刻印成《相印轩藏印谱》三册。
高士奇卒。
钱桢辑自刻印成《能尔斋印谱》四册六卷。
 1705 康熙四十四年 乙酉 朱耷卒。
王㮣约卒于是年。
 1706 康熙四十五年 丙戌 吴绮辑自刻印成《同风录》二册。
周廷佐辑自刻印成《文雄堂印谱》二卷。
孙鋐、方大礼辑自刻印成《耦耕园印谱》。
 1707 康熙四十六年 丁亥 俞嵚奇辑自刻印成《衡素轩印稿》二卷。
金一畴生。
时人辑胡正言刻印成《胡曰从印存》。
 1708 康熙四十七年 戊子 童昌龄辑自刻印成《韵言篆略》一册。
蒋溥生。
顾蔼吉官仪徵教谕。
王玉如约生于是年。
 1709 康熙四十八年 已丑 约于是年
袁三俊撰《篆刻十三略》一卷。
 1710 康熙四十九年 庚寅 张在戊辑自刻印成《来青阁套印》一卷。
 1711 康熙五十十年 辛卯 卫闻远辑自刻印成《存古斋印谱》一册。
王士禛卒。
嵇璜生。
林皋辑自刻印成《宝砚斋印谱》二册。
 1712 康熙五十一年 壬辰 徐坚(孝先)生。
裘日修生。
王澍登进士。
严垓、张炎辑《一叶轩印》一册。
 1713 康熙五十二年 癸巳 徐浩辑自刻印成 《扶青阁印谱》。
王游生。
 1714 康熙五十三年 甲午 冯一麐辑《集古印谱》四册二卷。
顾贞观卒。
沈凤刻“纸窗竹屋,灯火青荧”。
于敏中生。
高凤翰辑《六印山房印记》一卷。
沈凤辑自刻印成《谦斋印谱》四册二卷。
 1716 康熙五十五年 丙申 张鹍翼辑自刻印成《西苑印谱》。
汪立名撰《钟鼎字源》。
查礼生。
毛奇龄卒。黄仍玉卒。
俞庭槐约生于是年。
 1717 康熙五十六年 丁酉 万光泰生。
程兆熊生。
王谦辑钱封刻印成《兰言阁印谱》一册。
高翔刻“蔬香果绿之轩”。
陆秉乾约生于是年。
 1718 康熙五十七年 戊戌 项怀述生。
甘运源生。
顾蔼吉辑撰《隶辨》八卷。
 1719 康熙五十八年 己亥 周廷佐辑《窃古堂印海》。
陶窳卒。
 1720 康熙五十九年 庚子 徐照辑徐贞木刻印成《对山草堂印谱》一卷。
钱维城生。
张在辛、张在乙、张在戊辑自刻印成《张氏一家印存》八册。
毕弘述增订成《六书通》十卷,亦名《篆字汇》。
汪堂约生于是年。
 1721 康熙六十年 辛丑 张庆焘生。
童钰生。
 1722 康熙六十一年 壬寅 朱象贤撰《印典》八卷。
张弘牧刻“永躬耕乎典坟”。
洪升卒。
汪肇漋生。
高凤翰刻“家在齐鲁之间”。
在此期间
段持鼎辑自刻印成《敦复堂藏印》二册。
汪星羽辑自刻印成《褒清堂游艺集》一册。
沈世和辑自刻印成《虚白斋印谱》四册。
黄孝锡辑自刻印成《棣花堂印谱》一册。
 雍正初期 范文成辑自刻成《篟园摹印存稿》四卷。
唐材撰《摹印说》一卷。
孙光祖撰《古今印制》一卷。
孙光祖撰《六书缘起》一卷。
孙光祖撰《篆印发微》一卷。
 1723 雍正一年 癸卯 曾景凤辑自刻印成《修汲堂印谱》一册。
 1724 雍正二年 甲辰 汪由敦登进士。
巢农辑《巢氏集古印谱》。
王昶生。
黄逵刻“青藤白石之间”。
 1725 雍正三年 乙巳 许倬篆,熊兆臣刻,成《斯要堂印谱》册。
黄孝锡卒,生前尚著有《篆书》。
程瑶田生。
 1726 雍正四年 丙午 严乘辑自刻印成《秋闲戏铁》八册。后附罗公权续刻印二册。
 1727 雍正五年 丁未 高凤翰举孝友端方。
叶承登进士。
 1728 雍正六年 戊申 王瑾辑自刻印成《王亦怀印谱》一册。
沈凤重辑自刻印《谦斋印谱》二册本。
汪启淑生。
夏一驹撰《古印考略》一卷。
 1729 雍正七年 己酉 徐贞木、徐寅父子辑自刻印成《观妙斋集印》一册。
 1730 雍正八年 庚戌 金一畴辑《珍珠船印谱》第一集(一册)。
张弘牧刻“得其秀而最灵”四套印。
蒋溥登进士。
嵇璜登进士。
毕沅生。
闵贞生。
宋思仁生。
陈鍊生。
 1731 雍正九年 辛亥 陆费墀生。
蒙谷帆刻“家在桃溪深处”。
高凤翰知绩溪县。
 1732 雍正十年 壬子 郑燮成举人。
 1733 雍正十一年 癸丑 朱象贤撰《印典·附录》。
董邦达登进士。
罗聘生。
翁方纲生。
吴骞生。
严诚生。
 1734 雍正十二年 甲寅 杜文绾辑自刻印成《观海山房印存》。
张敔生。
约于此时
高秉辑自刻印成《竞阴斋印谱》一册。
郎遂辑董士标印成《真赏斋印林》一卷。
释续行辑自刻印成《墨花禅印稿》五卷。
高凤翰辑古印及自刻印成《西园印谱》四册。
鞠履厚生。
王继㐨辑摹刻印成《藏易山房印海》。
 1735 雍正十三年 乙卯 段玉裁生。
蒋元龙生。
章宗闵辑《赵凡夫先生印谱》八卷本。
俞庭槐刻“痛饮读离骚”。
王綍约于是年生。
 1736 乾隆一年 丙辰 张在辛刻印成《望华楼印汇》 四册。
桂馥生。
王藻举鸿博。
万光泰成举人。
金农举鸿博不赴。
丁敬举鸿博不赴。
郭启翼生。
方熏生。
郑燮登进士。
王云(汉藻)约于是年卒。
 1737 乾隆二年 丁巳 高凤翰辑《郘亭十二客印记》一卷。
李荣曾辑自刻印成《耕先印谱》一册。
于敏中登进士。
沈凤授江宁南捕通判。
高凤翰废右臂,因号“丁巳残人”。
 1738 乾隆三年 戊午 程从龙辑《程荔江印谱》六册,亦名《师意斋秦汉印谱》。
张在辛撰《篆印心法》一卷。
裘日修登进士。
张在辛卒。
张燕昌生。
 1739 乾隆四年 己未 金一畴辑《珍珠船印谱》第二集。
 1740 乾隆五年 庚申 王祖眘辑王睿章刻印成《醉爱居印赏》二册。王睿章生平尝辑自刻印成《西厢百咏印谱》;《花影集印谱》。
祁靖世辑自刻印成《朱文公家训印谱》一册。
叶际茂摹辑《醉轩印谱》一册。
董洵生。
吴履生。
毕星海生。
约于是年
管希宁撰《就懦斋言印》一册。
俞庭槐辑自刻印成《巩山印略》。
 1741 乾隆六年 辛酉 陈克恕生。
钱坫生。
潘恭寿生。
马行素辑自刻印成《南渔印存》一册。
 1742 乾隆七年 壬戌 吴好礼辑《世德堂秦汉印集》五册五卷。
郑燮知范县。
高凤翰卒。
释湛福刻印成《介庵印谱》一册。
 1743 乾隆八年 癸亥 胡钟生。
王澍卒。
邓石如生。
蒋仁生。
施象堃生。
 1744 乾隆九年 甲子 巴慰祖生。
朱杏芳更字朱夰。
黄易生。
时人辑《雪渔印谱》。
强行健辑自刻印成《印管》一册。
 1745 乾隆十年 乙丑 章宗闵辑《赵凡夫先生印谱》十二卷本。
汪启淑着手辑《飞鸿堂印谱》。
王世(兰亭)辑自刻印成《兰亭印谱》一册。
释本曜辑乃师释续行印成《墨花禅印稿》重订三卷本。
伏光伦辑《杞菊斋辑印谱》四册。
钱维城登进士。
 1746 乾隆十一年 丙寅 叶锦辑王玉如刻印成《澄怀堂印谱》五册。
释湛福辑自刻印成《墨雨堂印余》二卷。
奚冈生。
郑燮调知潍县。
周鲁辑王睿章刻印成《静观楼印言》二册。
周鲁卒。
 1747 乾隆十二年 丁卯 黎简生。
郭廷翕刻“风雨寄君删”。
 1748 乾隆十三年 戊辰 胡志仁辑自刻印成《印籍》一卷。
内府辑成《交泰殿宝谱》一册。
宋葆淳生。
郭伟绩等辑《松筠桐荫馆古铜印章》一卷。
顾溥刻“字禅”、“学古有得”两面印。
清代官印始采用篆化的满文入印。
查礼官户部主事。
周莲副贡。
王玉如约卒于是年。
 1749 乾隆十四年 己巳 汪启淑辑吴青震刻印成《春晖堂印谱》四卷,亦名《印始》。
强行健辑自刻印成《强易窗印谱》一卷,亦名《印管》。
吴青震辑自刻印成《斯翼堂印谱》四册。
黄景仁生。
 1750 乾隆十五年 庚午 周孝坤辑沈祚昌刻印成《虹桥印稿》一册,亦名《虹桥先生篆刻》。
黄钺生。
汪启淑撰《飞鸿堂印人传》八卷。后为顾湘辑《篆学琐著》时更名《续印人传》。
黄振昆辑《弟山楼印存》一集。
聂际茂辑《印萃》八册。
 1751 乾隆十六年 辛未 黄振昆辑《弟山楼印存》二集。
鞠履厚辑王玉如刻印并补刻成《研山印草》一卷,附一卷。
邢德厚辑自刻印成《阴骘文印谱》一册。
邢德厚辑自刻印成《朱子家训印谱》一册。
谢恒辑自刻印成《宝树堂印鉴》一册。
约于是年
蒋溥、汪由敦、嵇璜、董邦达、裘日修、观保、钱维城、于敏中奉敕合辑《金薤留珍》五集二十五册。
 1752 乾隆十七年 壬申 汪启淑辑《汉铜印丛》十二卷。
钦岐刻 “学到古人难”。
曹宗载生。
江德量生。
高翔卒。
何世仁生。
无营道人刻“芝九茎而延寿”。
蒋宗海登进士。
黄振昆辑《弟山楼印存》三集。
翁方纲登进士。
 1753 乾隆十八年 癸酉 沈策铭辑自刻印成《闲中弄笔》二册本。亦有四册本。
郑燮罢官回扬州。
沈凤重辑自刻印成《谦斋印谱》二册。
梁登庸辑自刻印成《梁登庸印谱》。
聂际茂辑自刻印成《松岩印谱》一册。
孙星衍生。
陈鳣生。
 1754 乾隆十九年 甲戌 徐坚(孝先)摹辑《西京职官印录》二卷。
徐坚(孝先)撰《印戋说》一卷。
小云辑《霜红园印谱》 三册。
汪启淑辑《锦囊印林》四卷,为古今印谱中开本最小者。
赵璧辑自刻印成《古今印谱》一册。
汪谷生。
王世宇辑《自若堂图书》四卷。
伊秉绶生。
刘卫卿刻“渊明形神似我”。
无名氏辑《摹雕秋闲戏铁》。
杨鉽生。
 1755 乾隆二十年 乙亥 鞠履厚辑自刻印成《坤皋铁笔》二册。
顾光烈卒。王芑孙生。
沈凤卒。
万光泰卒,生前辑自刻印成 《筍子庄印朴》。
 1756 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 汪启淑辑《秋室印粹》二册四卷。
潘西凤刻“画禅”印。
严源卒。俞珽卒。唐英卒。
鞠履厚撰《印文考略》一册。
华嵒卒, 生前刻有“离垢”等印。
石韫玉生。
程鸿绪生。
金一畴辑《珍珠船印谱》第三集。
张庆焘辑自刻印成《茗花山馆印谱》。
 1757 乾隆二十二年 丁丑 朱夰刻“含真抱璞,比调云霞,背俗居幽,寓欢林溆”,生平尚辑有《摹印篆印谱》一卷,《山渔刻印稿》一卷。
王裕曾登进士。
王兆辰登进士。
吴兆杰刻“芒鞋不踏名利场”。
朱文震刻“静舫”。
朱文学生。
程士魁约是年生。
 1758 乾隆二十三年 戊寅 汪启淑辑《讱葊集古印存》十六册三十二卷。
汪由敦卒。
 1759 乾隆二十四年 己卯 张锡珪辑自刻印成《雨亭缪篆》一册。
宋圣卫、李其焜辑自刻印成《双松阁百寿印》一册。
汪启淑辑《临学山堂印谱》,二册四卷本。
胡唐生。
刘恕生。
汪士慎卒。
钱泳生。
王泽生。
陈谓刻“偶因麋鹿自成群”。
 1760 乾隆二十五年 庚辰 徐观海成举人。
钮树玉生。
谢身汝仿刻文彭“仁者寿”。
钱履坦生。
毕沅登进士。
陈成永登进士。
王游辑自刻印成《素园印存》一册。
丁敬刻“丁居士”。
汪启淑辑《飞鸿堂秦汉印存》十册。
严冠约是年生。
 1761 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 樊绍堂生。
张维沾辑陈鍊刻印成《秋水园印谱》二册。
黄锡藩生。
陈鍊撰《印说》一卷。
蒋溥卒。
杨汝谐辑自刻印成《崇雅堂印赏》二卷。
 1762 乾隆二十七年 壬午 汪启淑辑《退斋印类》十卷。
钱浦云辑自刻印成《友石轩印谱》二册。
梁登庸辑《垂棘山房藏印》六卷;《天保九如》印谱六册。生平尚辑自刻印成《陋室铭九如百寿印谱》二册;《百美诗印谱》;《篆要八则》。无营道人刻“生倬珍藏”。
陈豫钟生。
陆秉乾辑自刻印成《瑶草堂图章谱》一册。
张敔成举人。
庄东旸生。
约于此时或稍早
朱宏晋辑自刻印成《漱芳草堂印商》四卷。
吴晋(进之)辑自刻印成《知止草堂印存》。
杜世柏辑自刻印成《阴骘文印谱》一册。
仇垲辑自刻印成《霞村印谱》。
高积厚辑自刻印成《我娱斋摹印》一册。
严源辑自刻印成《严素峰印谱》二册。
汪启淑辑董汉禹刻印成《武夷名胜》一册。
陈元福辑《古斋印谱》一册。
徐观海辑《看山偶存鸿爪集印谱》。
高积厚撰《印辨》一卷。高积厚撰《印述》一卷。
汪兆鲲辑《余闲斋印谱》二册。
 1763 乾隆二十八年 癸未 施象堃辑自刻印成《远村印谱》二册。
金镠辑自刻印成 《地山印稿》五册,亦名《金子乃印谱》。 《金地山印谱》盛宜梧辑陈鍊刻印成《超然楼印赏》八册。沈复生。
陈鍊撰《印言》一卷。
王睿章生。
周晋恒生。
 1764 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 阮元生。
张沇生。
金农卒。
程兆熊卒。
温纯生。
聂际茂刻“宜田”。
 1765 乾隆三十年 乙酉 丁敬卒。
郑燮卒。
曾衍东生。
陈鍊辑自刻印成《属云楼印谱》一册。
陈鍊、杜世柏刻《印谱合璧》。杜世柏生平尚辑自刻印成《葭轩印品》四卷及《浣花庐印绳》。
刁峻岩辑自刻印成《芸斋印谱》四册,亦名《孝经集篆》。
钱善扬生。
 1766 乾隆三十一年 丙戌 文鼎生。
何元锡生。
万承纪生。
钱以发生。
杨汝谐约于是年重辑《崇雅堂印赏》二卷。
汪启淑辑《古铜印丛》四册。
方成培刻“静胜山房”,生平曾辑自刻印成《后岩印谱》。
朱琰登进士。
 1767 乾隆三十二年 丁亥 郭麐(频伽)生。
朱芾(天章)生。江介(石如)生。
巴树谷(孟嘉)生。
丁佺刻“藉豁古堂图书”。
张燕昌辑自刻印成《芑堂刻印》一册。
杜世柏辑自刻印成《杜氏世略印宗》二卷。
聂际茂辑自刻印成《保阳篆草》六册,生平尚辑有《司空表圣诗品印谱》及《阴骘文印谱》。
 1768 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 陈鸿寿生。
张廷济生。
徐昆台刻“蒙泉”三面印。
黄慎卒。
陈渭刻“开卷有益”。
 1769 朝隆三十四年 己丑 瞿中溶生。
董邦达卒。
陈鍊刻“叶印龙溪”。
郑际唐登进士。
汪启淑辑《汉铜印原》十六册。
高垲生。
张镠生。
 1770 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 赵世雍辑自刻印成《半斋篆草》一卷。
奚冈刻“龙尾山房”。
程瑶田成举人。
 1771 乾隆三十六年 辛卯 赵冠儒辑《琴鹤堂藏印》二册。
朱为弼生。
王铮生。
蒋元龙副榜。
李树谷成举人。
汪启淑辑《袖珍印赏》二册。
吴金标辑自刻印成《淡如居印存》。
 1772 乾隆三十七年 壬辰 潘有为登进士。
钱维城卒。
陈毓 登进士。
 1773 乾隆三十八年 癸己 夏犀、夏荦辑其父夏一驹藏印成《拾古印遗》二册。
裘日修卒。
周颢卒。
夏一驹撰《古印考略》一卷问世。
 1774 乾隆三十九年 甲午 钱坫副榜。
蒋仁约是年得“蒋仁”汉铜印而更名。
巴雪坪辑其子巴慰祖刻印成《百寿图印谱》一册。
张锡珪刻“化工别与一种风情”。
项述怀刻“文章江左,烟月扬州”。
吴鸿陶辑自刻印成《快雪斋印意》一卷。
吴鸿陶辑自刻印成《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一卷。
巴慰祖摹辑《四香堂摹印》二卷。项怀述辑自刻印成《伊蔚斋印谱》。
汪堂辑自刻印成《汪樵石印谱》四册。
马咸辑自刻印成《马泽山印谱》一册。
 1775 乾隆四十年 乙未 陈鍊卒。
徐同柏生。
巴慰祖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包世臣生。
无营道人刻“保延寿而宜子孙”。
朱文震刻“逢场作戏”。
殳洪辑《古今印萃》四卷。
程芝田卒。
黄易刻“香叶草堂”。
 1776 乾隆四十一年 丙申 汪启淑辑成全部《飞鸿堂印谱》五集,四十卷二十册。
项怀述辑自刻印成《伊蔚斋黄山印薮》二册。
张利川辑自刻印成《鹤滩山房印谱》四册。
程增刻“几生修得到梅花”。
 1777 乾隆四十二年 丁酉 马㧑庵辑《㧑庵手集古印》一册。
孙均生。
何楫辑《嘉显堂图书会要》二册。
徐锡可生。
 1778 乾隆四十三年 戊戌 钱侗生。
陈克恕辑自刻印成《存几希斋印存》四册。
乔林刻“人事多所不通,惟酷好学问文章”。
张燕昌刻“翼之”印,为首创飞白书入印之一例。
董洵刻“罗聘”。
汪启淑辑《静乐居印娱》四卷。
郭伟绩辑《松筠桐荫馆印谱》二册。
戴启伟撰《啸月楼印赏》一卷。
桂馥撰《续三十五举》一卷(戊戌本)。
 1779 乾隆四十四年 己亥 严筠轩辑《文三桥先生印谱》 一册,(伪品)。
黄易刻“太平之印”。
迮朗刻“东汇”。
翟赏祖刻“志在不朽”。
鞠履厚辑自刻印成《坤臬铁笔余集》五册。
叶志铣生。
陈均生。
项朝蘽刻“饮酒游山”。
于敏中卒。
邓石如刻“家在环峰漕水”。
 1780 乾隆四十五年 庚子 汪肇漋卒。
瞿应绍生。
俞庭槐刻“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张上林成举人。
江德量登进士。
桂馥撰《再续三十五举》一卷(庚子本)。
卢登焯辑自刻印成《抱经楼日课编印谱》四册。
 1781 乾隆四十六年 辛丑 赵之琛生。
屠倬生。
邓石如刻“意与古会”印为首创边款,以单刀冲刀刻篆体、行草书之一例。
毕梦熊署邓石如刻“意与古会”款。
仇垲刻“夜月评诗榻,花朝漉酒巾”。
朱枫辑《印徵》二卷。生平尚辑《秦汉瓦图记》,为我国最早的秦汉瓦当汇录。
毕泷辑《广堪斋印谱》二册。
杨澥生。
 1782 乾隆四十七年 壬寅 李宜开辑自刻印成《师古堂印谱》四册五卷。
童钰卒。
杨星曜生。
黄景仁刻“笥河府君遗藏书画”。
李宜开撰《师古堂说印》一卷。
陈森年辑《四本堂印谱》二册。
董洵撰《多野斋印说》一卷。
郑支宗摹辑《两汉印萃》。
 1783 乾隆四十八年 癸卯 贾永辑自刻印成《松园印谱》 八册。
宋葆淳成举人。
董洵刻“和神当春”。
邓石如刻“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孔广��辑《古印初集》二卷。
冯登府生。
黄景仁卒,生前尝辑自刻印成《西蠡印稿》。
查礼卒。
计芬生。
 1784 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 孙蟠辑自刻印成《熙朝纯嘏》二册,亦名《乐老堂集古百廿寿》。
蒋仁刻“真水无香”。
陈豫钟与陈鸿寿订交。
吴元臣辑自刻印成《摘醒斋五种曲句》一册,亦名《惜阴楼印谱》。
吴元臣辑自刻印成《吴墨冶印谱》一卷,亦名《吴元臣印集》。
王綍辑自刻印成《书学印谱》一册。
 1785 乾隆五十年 乙巳 桂馥撰《续三十五举》更定本一卷。
张祥河生。
凌坛生。
汪启淑辑《秋室印剩》二册。
郭启翼辑自刻印成《松雪堂印萃》八册。
 1786 乾隆五十一年 丙午 陈克恕撰《篆刻针度》八卷。
陈森年辑成《四本堂印谱》四册。
吴敬兴《印说》八则问世。
沈元苞辑自刻印成《秋声馆印谱》二册。
何尔熟撰《篆刻草》。
余鹏年成举人。
冯承辉生。
黄易发现汉武氏祠。
范永祺成举人。
 1787 乾隆五十二年 丁未 黄易辑自刻印成《种德堂集印》一册。
孙星衍登进士。
郭景仪辑《枕剑眠琴室汉印谱》四册。
程敦辑《秦汉瓦当文字》一卷二册。
许梿生。
释芝田卒。
 1788 乾隆五十三年 戊申 吴绂辑自刻印成《吟香馆印谱》一册。
弘旿辑《谦古堂古铜印谱》四册。
王应绶生。
王芑孙成举人。
顾蕙生生。
钱世徵辑自刻印成《含翠轩印存》四册。
汪启淑辑《悔堂印外》四册八卷。
 1789 乾隆五十四年 己酉 汪启淑撰《飞鸿堂印人传》(重订本)八卷。
伊秉绶登进士。
汪启淑辑《安拙窝印寄》八册。
冯大有摹刻王效通印成《槐荫楼印谱》一卷。
金作霖生。
阮元登进士。
迮郎成举人。
黎简拔贡。
项朝蘽成举人。
 1790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汤燧辑自刻印成《古巢印学》二册。
邢澍登进士。
陆费墀卒。
周莲生。
伊念曾生。
石韫玉登进士。
桂馥登进士。
郭伟绩赐翰林。
张复纯辑《宝汉斋铜印略》一册。
翁方纲官内阁学士。
封大受登进士。
 1791 乾隆五十六年 辛亥 纪大复辑自刻印成《陶山印余》一册。
释达受生。
万立钰生。
叶廷琯生。
 林刻“即事多所欣”。
 1792 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 吴骞编撰《论印绝句》一卷。
汪阜成举人。
吴履刻“燕喜亭长”。
余煜成举人。
何尔熟撰《印评》一册。
龚自珍生。
天章刻“好花看到半开时”。
石韫玉刻“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1793 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 巴慰祖卒。
江德量卒。
郑支宗摹辑《柿叶斋两汉印萃》四册。
阮元官山东学政。
乔重禧生。
无名氏辑《英萃堂印谱》四册。
约于是年
张燕昌刻“乐夫天命”印,边款镌刻五柳先生像,此为以人像入款之首创。
巴慰祖成《四香堂印余》八卷。
 1794 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 朱其镜辑自刻印成《陶峰小课印谱》二册。
王素生。
嵇璜卒。
周芬刻《春夜宴桃李园序》全文为一印。
黄易辑《黄氏秦汉印谱》一册,亦名《秦汉铜印》。
黄子高生。
陶琯生。
樊绍堂卒。
潘恭寿卒。
甘运源卒。
 1795 乾隆六十年 乙卯 蒋仁卒。
郭启翼卒。
邓传密生。
张安保生。
王莲湖辑《莲湖集古铜印》二册。
温纯辑自刻印成《墨妙楼铁笔》二册。
陈豫钟刻“希濂之印”印款,为印章边跋中论述印款艺术之始。
汪启淑辑《秋室印剩》增订本二册。
吴文徵刻“友多闻斋图书印记”。
蒋宗海刻“李印法孟”。
姚大源辑自刻印成《海寿篆稿》四册。
此时或稍早
谢景卿自刻印成《紫石山房印蜕》四册。
金惟辑《卧游斋印谱》十册。
王光祖辑《王心斋印谱》。
汤燧辑《汉铜印得》一册,生平尚辑自刻印成《宝古斋印谱》。
陆绍曾辑《陆氏汉印谱》一册。
刘绍藜辑《印文辑略》二卷。
何天泽辑自刻印成《广韵斋印薮》六册。
袁嘉裔、袁承福、袁在朝辑《东陶袁氏藏印》一册。
胡之光辑自刻印成《桐冈草堂印稿》二册。
 1796 嘉庆一年 丙辰 黄鞠生。
颜小岩生。
刘维坊生。
邓石如避帝讳,不复用“邓琰”名。
张燕昌举孝廉方正。
程瑶田举孝廉方正。
黄锡藩辑《续古印式》一册。
约于是年
无名氏巴慰祖刻印成《巴莲舫先生摹汉印谱》一册,(即后被篆改为董洵、巴慰祖、胡唐,王声印成《董巴王胡会刻印谱》)四册之祖本。
刘恕辑《寒碧山庄印谱》二册。
桂馥撰《缪篆分韵》六卷。
谢景卿辑自刻印成《云隐印稿》十册。
温纯辑自刻印成《墨妙楼铁笔》四卷。
 1797 嘉庆二年 丁巳 黄学屺辑自刻印成《历朝史印》五册十卷。
胡唐刻“藕花小舸”。
鞠履厚刻《坤皋铁笔》有重钤本。
袁又恺辑《金提控印》一册。
陈豫钟刻“文章有神交有道”。
汪鸿刻“石麟”、“宝摩”两面印。
袁日省撰《选集汉印分韵》二卷。
毕沅卒,生前尚与阮元合辑《山左金石录古印》。
 1798 嘉庆三年 戊午 徐以坤辑张庆焘刻印成《茗花山馆印谱》六册十卷。
张廷济举解元。
屈培基为副贡。
徐坚(孝先)卒,生前尚辑有《友竹印稿》一册。
张庆焘约卒于是年,生前尚辑自刻印成《古藤斋印谱》、《拙余印谱》。
李有兆生。
 1799 嘉庆四年 己未 罗聘卒。
方薰卒,生前辑自刻印成《井研斋印存》四卷。
蒋元龙卒。
汤礼祥刻“陈印以咸”。
黎简卒。
赵学辙登进士。
时人辑罗聘用印成《罗两峰印存》一册,亦名《衣云印存》。
查淳辑其父查礼藏印成《铜鼓书堂藏印》四册。
江青刻“贪看梅花过野桥”。
陈继德辑自刻印成《绳斋印稿》一册。
吴熙载生。
何绍基生。
吴廷康生。
何绍业生。
 1800 嘉庆五年 庚申 巴树谷(孟嘉)卒。
汪启淑(讱庵)卒,汪氏一生辑印谱二十八种(中《秋室印剩》有初辑本、增订本二种),除以上系年印谱外,尚有十种:
《归去来辞印谱》
《戒谣歌印谱》
《阴骘文印谱》
《黄杨印零》
《听泉精舍印口》
《居易庵印醇》
《印忆》
《国香口》
《印勺》
《西干十景印谱》。
巴树谷卒。
张模与子张烜辑自刻印成《萧闲居张氏印草》二册。
沙神芝刻“有竿不钓鱼”。
文鼎刻“叔未”。
黄学屺刻“杨印述曾”。
况祥麟成举人。
陆学钦成举人。
陈志宁辑自刻印成《庚申印存》。
黄锡藩辑《续古印式》重印本一册。
阮元官浙江巡抚。
 1801 嘉庆六年 辛酉 杨鉽辑自刻印成《云渥堂印谱》二册。
钱侗刻“灵芬馆图书记”。
瞿中溶刻“郭麐祥伯氏印”。
毕星海编撰《六书通摭遗》十卷。
毕星海卒。
戴熙生。
朱熊生。
陈鸿寿拔贡。
程芝华辑自刻印成《程芝华印谱》四册。
王泽擢翰林。
朱方增登进士。
约于是年吴履卒。
程荃辑自刻印成《篆隐园集》。
 1802 嘉庆七年 壬戌 黄易卒。
包世臣拜师邓石如。
高垲刻“小心风”。
邓石如为包世臣刻“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汤绶名生。
孙星衍、邢澍编撰《寰宇访碑录》十二卷。
董洵摹辑《石寿轩宋元印谱》二册,亦名《董洵摹宋元印谱》。
江介刻“壮心不已”。
约于是年
黄易刻印成《黄小松印存》一册。
吴培坚辑黄易刻印成《黄秋盦印谱》一册。
 1803 嘉庆八年 癸亥 奚冈卒。
张熊生。
张上林刻“竹窝”。
屠倬刻“义明裘生”。
钱善扬刻“张叔未”。
张秉锐摹刻成《摹赖古堂印谱》二册。
顾振烈刻“飞雨落花中”。
赵锡绶辑其及友、子六家刻印成《印香阁印谱》四册本。
张敔卒。
谢景卿编撰《续集汉印分韵》二卷。
 1804 嘉庆九年 甲子 孙辑自刻印成《孙怡堂竹根印谱》二册,亦名《漱石印谱》。
沈清佐辑《沈村选抄印学四种》 二册四卷,内《古今印说补》一卷;《印谱摘要》一卷;《印说》一卷;尹树民《印灯笺》一卷。
赵锡绶辑《云峰书屋集印谱》十二册,生平尚辑自刻印成《竹亭摹勒印谱》二册。
 1805 嘉庆十年 乙丑 林霔辑自刻印成《印商》二册,生平尚辑自刻印成《宜雨楼印史》;《丽则斋印谱》;《虹桥印谱》; 《贞石前后续编》。
林霔撰《印说》十册。
邓石如卒。
王昶编撰《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
陈鸿寿刻“问梅消息”。
孙星衍授山东登莱青道。
朱为弼登进士。
桂馥卒。
胡雪亭辑自刻印成《阴骘文印谱》一册。
高日濬刻“沁雪”。
 1806 嘉庆十一年 丙寅 陈豫钟卒。
王昶约于是年卒。
钱坫卒,生前著有《篆人录》。
李堃生。
钱履坦卒。
何世仁卒。
周棠生。
钱善扬刻“逍遥游”。
朱上林刻“菰烟芦雪”。
汪一檠辑自刻印成《六息斋印草》四册。
钱侗刻“深柳居珍藏印”。
 1807 嘉庆十二年 丁卯 白采辑自刻印成《受斋印存》二卷。
文鼎刻“八砖精舍”。
李仙舟辑《七十二候印谱》二册。
李佐贤生。
钱善扬卒。
沈复约是年卒。
 1808 嘉庆十三年 戊辰 于守绪撰《续三十五举》一册。
沈六泉刻“阮殿扬印”、“常吉”两面印。
吴俊三官中书舍人。
温纯卒。
王铮卒。
屠倬登进士。
包世臣成举人。
杨熙芹辑自刻印成《文昌帝君阴骘文》印谱一册。
潘有为辑《看篆楼古铜印谱》,有二册本、八册本。
张释庵辑《汉铜印谱》一册。
黄学屺刻“仲山朱玮石父”。
汪一檠撰《印学辨体》二册。
陈均刻“仲叔后人”。
 1809 嘉庆十四年 己巳 陈瑍辑自刻印成《延绿斋印概》六册。
陈克恕卒,生平尚编撰有《篆学示斯》二卷;《篆体经眼》二卷;《印人汇考》一卷。
陆延槐辑《问奇亭印谱》四册。
张日煊生。
张沇卒,生前辑自刻印成《淳雅堂印谱》。
张仲友辑自刻印成《学古斋印谱》一册。
 1810 嘉庆十五年 庚午 阮元辑《续锦囊印林》二册。
陈澧生。
鲍康生。
陈均成举人。
钱以发成举人。
钱侗成举人。
邢澍撰《金石文字辨异》。
屠倬拜仪徵令。
 1811 嘉庆十六年 辛未 无名氏辑《味无味斋汉印存》一册。
莫友芝生。
陈辂生。
吴云生。
张辛生。
许光治生。
周玉阶辑自刻印成《兰襟印草》二册。
翁大年生。
沈皋刻“意中山水”。
 1812 嘉庆十七年 壬申 董洵卒,生平尚辑自刻印成《董氏印式》。
朱文学卒。
严冠刻“木雁斋”。
巴树烜刻“寿为福先语可思”。
余铁香辑《雅雨楼汉铜印谱》四册。
王宇春辑自刻印成《三砚斋印谱》六册。
孙均刻“碧城仙馆藏书”。
徐同柏篆张上林刻“亭桥墓祠守者”。
程士魁辑自刻印成《程牧村印存》一册。
 1813 嘉庆十八年 癸酉 张孝嗣辑《清承堂印赏》二集八册。
吴蹇卒,生前尚辑有《论印绝句续编》一卷。
汪篯生。
赵锡绶辑《印香阁印谱》八册本。
许兆熊、周孝坤、徐份、徐保辑自刻印成《池上石契集》三册。
孙均刻“玉川”。
李文沐、封保祺摹刻《语石轩集印》二卷。
吕玉璜辑自刻印及林泉刻印成《培兰堂印汇》四卷。
吴咨生。
徐鸿谟生。
李素山生。
 1814 嘉庆十九年 甲戌 张燕昌卒。
程瑶田卒。
程鸿绪卒,生前辑自刻印成《浣月斋印谱》。
张燕昌辑自刻印成《文鱼印稿》一册。
华克昌辑许容刻印成《谷园印存》一册。
沈金寿刻“己亥乃生”。
瞿中溶登进士。
 1815 嘉庆二十年 乙亥 毕以绣辑自刻印成《文亭印草》二集四册。
赵懿刻“琴坞书画”。
陈志宁刻“汝南伯子”。
李华刻“曼生”。
赵之琛刻“补罗迦室”。
伊秉绶卒。
段玉裁撰《段氏说文解字注》十五篇。
段玉裁卒。
钱侗卒,生前辑自刻印成《乐斯堂印存》三卷,编撰《集古印存》八卷。
赵煦撰《印说》一册。
 1816 嘉庆二十一年 丙子 华文彬辑自刻印成《秋苹印草》正集二册二卷。
释真然生。
王应绶刻“为善最乐”。
阮元官湖广总督。
昇禄成举人。
庞元晖刻“有憙”。
金棫辑《松厓藏印》八卷,亦名《松厓书屋藏印》。
黄学屺刻“大富贵亦寿考”。
卢国桢辑自刻印成《游艺集》一册。
时人辑徐坚(孝先)刻印成《澡雪老人有款印集》。
刘恕卒。
汪鋆生。
 1817 嘉庆二十二年 丁丑 冯承辉辑自刻印成《古铁斋印谱》一册。
叶澍辑自刻印成《耕南堂印稿》二册。
刘眉伯刻“义门后人”。
王润翰辑《汲古堂印谱》六册十二卷。
封保祺辑《柳舫集印》四册,内一、二册为摹刻许容印。三册为 《寄亭印课》、《惜分斋印摭》,四册为封大受刻印。
冯承辉撰《印学管见》一卷,亦名《古铁斋印学管见》。
陈鳣卒。
王芑孙卒。
胡震生。
汪生。
赵野辑《秦汉铜章》二册。
赵野辑《草木名印楮叶集》。
项怀述《伊蔚斋黄山印薮》重钤二册本问世。
 1818 嘉庆二十三年 戊寅 陈楙淦辑《绀雪斋集印谱》 四卷四册。
翁方纲卒,生前尚辑梁他山摹刻印成 《缩摹秦汉瓦当文字印》一卷。
陈鸿寿辑自刻印成《种榆仙馆印谱》八册。
朱清泰辑自刻印成《篆刻偶存》一册。
钱松生。
钟权生。
江尊生。
张安保刻“枕流漱石”。
姚晏撰《再续三十五举》一卷。
孙星衍卒。
张开福刻“高山流水”。
项绶章成举人。
王俊生。
倪为谷刻“撷芳馆”。
 1819 嘉庆二十四年 己卯 刘绍藜辑《师古堂印谱》四册。
胡钟卒。
张镠刻“许印乃济”。
杨岘生。
薛友琴刻“廷韩”。
徐暲成举人。
 1820 嘉庆二十五年 庚辰 吴俊三辑自刻印成《印正》二册,亦名《吴氏十友图印正》、《古香色斋印正》、《十友赞印正》。
陈允升生。
周闲生。
杨大受刻“琅玕室”。
倪为谷刻“汪印思敬”。
张祥河登进士。
庄东晹卒。
冯登府登进士,官宁波教授。
张庆善辑自刻印成《安雅堂印谱》四册八卷。
陈璞生。
约于此时或稍早
徐保辑自刻印成《啖饭斋印稿》二册。
方若徽辑自刻印成《闲云阁印谱》四册。
鲍方舟辑自刻印成《鲍方舟印谱》。
曹世模辑自刻印成《勉强斋印谱》二卷。
谢景卿辑自刻印成《云隐印选》一册。
无名氏辑《宝书堂印存》二册。
黄家积辑自刻印成《延古堂印谱》。
朱为弼辑《锄经堂集古印谱》二册。
程瑶田辑《秦汉官印》一册。
叶志诜辑《古印谱》四册。
无名氏辑《古今名人印存》四册。
翁苞封辑自刻印成《翁苞封印存》一册。
刘运龄辑《传经堂收藏印谱》四册。
 1821 道光一年 辛巳 郭友梅辑陈鸿寿刻印成《种榆仙馆印正》八册。同时辑有四册本两种。
吴熙载避帝讳弃“廷飏”名。
王之佐举孝廉方正。
屠倬官袁州知府。
郭麐辑《灵芬馆印存》二册。
张镠卒,生前尝辑自刻印成《老姜印谱》。
汪谷卒。
陆绳卒。
王定保生。
颜小岩辑自刻印成《筱嵒印略》一册。
 1822 道光二年 壬午 四川省最先发现封泥,时人误称“印范”。
项绶章刻“许印乃济”。
周恒恩贡。
吴熙载刻“卜生盦”。
陈鸿寿卒。
董熊生。
夏鸾翔生。
 1823 道光三年 癸未 汪谷辑《汉铜印谱》二册。
戴有恒生。
任熊生。
胡远生。
郝裕衡辑自刻印成《书体篆印谱》四册。
李钦刻“雷凡阁印”。
钮重熙刻“庚子陈经”。
乔重禧辑自刻印成《宜园印稿》五册。
赵之琛、徐楙合刻“诗天酒海”。
程庭鹭辑《红蘅馆印谱》四册。
 1824 道光四年 甲申 程芝华摹程邃、汪肇漋、巴慰祖、胡唐印,成《古蜗篆居印述》四卷。
释竹禅生。
曹宗载卒。
曹世模刻“徐印同柏”。
王觉梅刻“栩园老人”。
赵懿刻“豪气未除”。
曾衍东约于是年卒,生平用印多为自刻。
 1825 道光五年 乙酉 李有兆辑自刻印成《具茨山房印稿》一册。
郭承勋辑《汉铜印选》二册。
何溱刻“须曼那室”。
蒋因培辑《燕园古印存》一册。
秦祖永生。
徐楙刻“书被催成墨未浓”。
钱泳约于是年辑《履园印选》一册。
 1826 道光六年 丙戌 徐学幹辑自刻印成《云留小住印谱·通介堂印笺》四册。
杨燮辑自刻印成《对山印稿》八册。
问樵刻“明圣湖边旧酒徒”。
黄学屺辑自刻印成《楚桥印稿》四大册,亦名《黄楚桥印稿》。
汤绶名摹刻《画梅楼摹古印存》二册二卷。
袁濂文辑《兰石山房印谱》二册。
徐三庚生。
王宇春辑自刻印成《三砚斋金石编》六册本。
孙均卒。
万承纪卒。
戴以恒生。
 1827 道光七年 丁亥 张尚礼、周柱辑自刻印成《翦霞馆印谱》六册。
戴熙刻“丁居士”。
杨凤来生。
张昌甲生。
赵大晋刻“叔美借观”。
黄学屺辑自刻印成《历朝史印》重订本。
夏学礼辑自刻印成《兰亭序印存》一册。
朱方刻“东莱掖人”。
王谐刻“忧眠枕剑匣”。
杨星曜辑《也宜书屋藏印》四册。
丁文蔚生。
钮树玉卒。
 1828 道光八年 戊子 屠倬卒。
翁大年刻“张印廷济”。
王韬生。
何昆玉生。
刘庆祥生。
陈均卒。
杨澥刻“延年益寿”。
王宇春辑自刻印成《三砚斋金石编》十册。
严坤刻“斗寅之印”。
赵之琛辑自刻印成《补罗迦室印谱》二十册。
徐春贵刻“文泉翟云升印”。
张廷济辑《清仪阁古印偶存》六册(初辑本)。
许文兴辑《印学联珠》二册四卷。内存《苍涵阁印存》二卷。
孟介臣辑自刻印成《槐荫堂印谱》。
李佐贤成举人。
 1829 道光九年 己丑 许梿辑《许氏集古印谱》五册。
释达受刻“乐山”。
沈叔眉刻“二十六宜”。
秦尧奎辑自刻印成《尚古斋印谱》二册。
俞中理刻“淡泊闲居”。
冯承辉撰《历朝印识》二卷。
瞿树本刻“清仪阁藏”。
周晋恒辑《瑁湖书屋印存》一册。
赵之谦生。
李嘉福生。
何元锡卒。
汪之虞刻“归元生”。
龚自珍登进士。
蔡泳约是年生。
 1830 道光十年 庚寅 程小畲辑自刻印成《诗品印谱》一册。
王诒寿生。
张沄生。
严坤刻“石无咎”。生平尝辑自刻印成《太上感应篇印谱》。
邵元刻“钱印福昌”。
潘祖荫生。
程德椿刻“顾氏鉴定”。
郭承勋辑《古铜印选》三册。
黄学屺撰《东皋印人传》一册二卷。
戈荣昌辑《近雨楼古铜印赏》。
黄子高优贡第一。
约于是年
石韫玉辑自刻印成《古香林印稿》一册。
龚自珍撰《印说》。
 1831 道光十一年 辛卯 瞿中溶撰《集古官印考证》十八卷稿。
纪大复卒。
胡义赞生。
马宗默刻“朝元洞主”。
顾湘、顾浩辑《小石山房印谱》六册。
周三燮优贡。
郭麐卒。
葛渠刻“张老”。
 1832 道光十二年 壬辰 王之佐辑《宝印集》一册。
金鉴生。
沈树镛生。
丁丙生。
吴章伦、吴道伦摹刻《汉学斋仿古印谱》四册。
梁主一刻“家承赐书”。
冯承辉刻“十二长生长乐之斋”。
沈兆霖跋梁主一刻“家承赐书”款。
潘仕成顺天乡试副榜贡生。
葛时徵刻“听松阁”。
潘正炜辑《听帆楼古铜印汇》四卷,亦名《秦汉铜章撮集》。
华文彬辑自刻印成《秋苹印草》续集二册二卷。
苏骥展辑《秦汉铜印撮集》四册,亦名《汲古阁藏秦汉铜印撮集》。
戴熙登进士。
 1833 道光十三年 癸巳 王石经生。
姚济生。
汪彦份生。
谢庸摹刻《百二古铜印谱》四册,亦名《梅石庵印鉴》。
杨澥刻“秦汉十三印斋”。
丁柱刻“剑龙吟馆”。
许梿登进士。
约于是年
刘文辉辑《癖汉斋印存》二册。
黄子高撰《续三十五举》一卷。
朱光宇辑《品画斋秦汉印谱》二册。
 1834 道光十四年 甲午 张廷济辑《古印缀存》一册。
陆心源生。
汤徵典辑自刻印成《亦庐余事》四册。
张日煊卒,生前刻有《同隐书屋印存》。
吴文铸刻“家在蒲桥”。
蔼然刻“拓展眼界放平心”。
火惟德约生于是年。
 1835 道光十五年 乙未 张廷济辑《清仪阁古印偶存》重订本,六册,拓二十部。
程庭鹭刻“三十六宜梅花屋”。
沈振名刻“平湖朱为弼椒堂印信”。
陶香愣刻“监仓通潞,督漕江淮”。
李佐贤登进士。
吴式芬登进士。
阮元官体仁阁大学士。
王应绶刻“寄情丘壑”。
封有祺辑《夏小正印谱》一卷。
钱泳辑《履园印选》一册。
沈振名刻“徐印士芬”。
汪之虞刻“宝晋英光之阁”。
丁柱刻“牵牛花馆”。
封保祺辑自刻印成《华月令印谱》卷。
吴大澂生。
陆泰生。
高心夔生。
钱以发卒。
梁垣光生。
 1836 道光十六年 丙申 吴祺辑自刻印成《醉经书馆印谱》四册。
孙三锡刻“家在莺声细雨中”。
谭子犹辑自刻印成《春晓堂图书谱》二册。
林鸿刻“明月前身”。
何绍基登进士。
汪兆霖登进士。
 1837 道光十七年 丁酉 古香堂辑《印章留影》十二册, 亦名《古香堂印谱》。
石韫玉卒。
侯绍裘生。
金作霖卒。
姚观光辑《古铜印选》三册。
冯承辉撰《国朝印识》三卷。
 1838 道光年 戊戌 黄鹓辑自刻印成《求是斋印稿》四册四卷。
蒋确生。
孙慧翼辑《艳秋阁印存》二册。
恽彦彬生。
 1839 道光十九年 己亥 程德椿辑严熙予藏印及自刻印成《述古堂印谱》十二册二十四卷。
何绍基授编修。
曾纪泽生。
杨守敬生。
黄子高卒。
高垲卒。
徐惟琨生。
何绍业卒。
王同生。
毕恬山辑其父毕泷散印成《广堪斋印谱》二册。
吴咨刻 “子贞氏”。
朱钟瑞辑自刻印成《仁奉印草》二册。
徐嗣元辑《起盦印谱》二册。亦名《起盦遗爱印谱》。
林大宗辑《名人印集》四册。
李阳摹辑《汉铜印原》十六卷,生平尚摹刻《药洲印谱》二册。
无名氏辑《古今名人印存》四册。
何绍基授编修。
陈钟麟辑《名人印谱》。
孙阜昌辑孟介臣刻印成《养生楼印存》六册,亦名《孙氏养生楼福禄寿印谱》。
 1840 道光二十年 庚子 顾湘辑《篆学琐著》十二册,凡三十种,编次为:
李阳冰撰《论篆》;
韦续撰《五十六种书法》;
吾丘衍撰《学古编》;
徐官撰《古今印史》;
赵宦光辑《篆学指南》;
甘旸撰《印章集说》;
何震撰《续学古编》;
程远撰《印旨》;
朱简撰《印经》;
朱简撰《印章要论》;
袁三俊撰《篆刻十三略》;
方以智撰《印章考》;
吴先声撰《敦好堂论印》;
许容撰《说篆》;
高积厚撰《印辨》;
高积厚撰《印述》;
徐坚撰《印戋说》;
孙光祖撰《六书缘起》;
孙光祖撰《古今印制》;
孙光祖撰《篆印发微》;
夏一驹撰《古印考略》;
桂馥撰《续三十五举》;
桂馥撰《再续三十五举》;
桂馥撰《重定续三十五举》;
陈鍊撰《印说》;
陈鍊撰《印言》;
吴骞辑《论印绝句》;
冯承辉撰《印学管见》;
周亮工撰《印人传》;
汪启淑撰《续印人传》。
冯承辉卒。朱为弼卒。
程庭鹭刻“济父所藏”。
李阳辑《印证》二册。
王琛生。
金尔珍生。
李阳辑《秦汉三十体印证》四册。
吴式芬辑《隻虞壶斋印存》,有四册、七册、八册、十五册本。
潘仕成辑《宝琴斋古铜印汇》二册;生平尚辑有《海山仙馆印存》四册。
胡䦆生。
 1841 道光二十一年 辛丑 龚自珍卒。
汪篯刻“菰芦老世家”芦船渔夫画款。
黄钺卒。
毛庚刻“惺子翰墨”。
王应绶卒。
少摩刻“红叶山房”。
孙钟署“如如居士之章”款。
周彦威辑《二树紫藤花馆印选》四册。
钱松刻徐楙六年前篆“陆玑之印”。
 1842 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 瞿中溶卒。
冯登府卒。
王泽卒。
冯士塽生。
程德椿刻“道光壬寅天祺节吴兴陈经行年五十自号鱼先生刻石长寿”
胡之森辑摹刻印成《青琅玕馆摹古印谱》六册。
潘丹扆辑《翠竹红榴仙馆印谱》四册。邹端辑自刻印成《有竹山房印癖》四册。
 1843 道光二十三年 癸卯 葛元燮辑自刻印成《青玉山房摹古谱》四册。
冯葆先辑自刻印成《绿野印草》四册。
戈青侯生。
张辛刻“张熊之印”。
丁柱刻“半野草堂”。
杨沂孙成举人。
约于是年
姚觐元撰《三十五举校勘记》。
 1844 道光二十四年 甲辰 吴昌硕生。
钱泳卒。
老廷光辑自刻印成《寿竹斋印稿》六册。
张辛刻“甲辰年政七十”。
孙锡晋刻“龙寿生”。
李佐贤授编修。
徐士燕刻“新篁里”。
何维朴生。
张次柳辑《须曼罗室集印》一册。
蒋节生。
 1845 道光二十五年 乙巳 顾沅辑《艺海楼印谱》。
王懿荣生。
赵于密生。
赵穆生。
陈晋藩生。
陈介祺登进士。
沈裕本辑黄经刻印成《黄济叔印存》一册。
吴廷��辑自刻印成《食砚书屋印谱》 二册。
汪篯刻“菰芦老世家”。
程得寿辑自刻印成《感应篇印谱》四册。
 1846 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 程德寿刻《觉世宝训印谱》 一册。
程德寿刻《阴骘文印谱》 一册。
吴文铸刻“银藤花馆”。
释达受刻“君梅”。
陈式金辑邓石如刻印成《完白山人篆刻偶存》二册。
萧箓生辑《宜轩印存》一册。
夏麐刻“江都郑箕号芹父行二画印”。
汤绶名卒。
计芬卒。
 1847 道光二十七年 丁未 张瀛辑自刻印成《听秋山馆印谱》四册。
李崇基刻“陈铣”。
沈爱蘐刻“陈氏莲汀”,生平尚辑有《卐云小筑印谱》。
项氏外孙程芝华等辑项怀述刻印成《伊蔚斋印谱》二册。
叶昌炽生。
王瓘生。
钱式生。
徐锡可卒。
陈澧撰《摹印述》一卷。
黄鹓辑自刻印成《试篆印存》。
叶荔芗辑《五种曲句》二册,亦名《五种曲印谱》。
 1848 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 张廷济卒。
武正性刻“临深履薄”。
庆宽生。
黄世本辑《读未见书室集印》二册。
张辛卒。
陈宝琛生。
徐尧刻“保安堂”。
吴珍锡辑自刻印成《研玉镂金》一册。
程德椿辑自刻印成《寿岩印草》五册,生平尚辑自刻印成《十友斋印赏》;《四执园印林》。
刘维坊辑自刻印成《印文详解》四册。
程得寿辑自刻印成《宝善堂印谱》二集二册,亦名《太上感应篇印谱》。
刘会和辑自刻印成《绿苔草舍印存》二卷。
陆台刻“汪村意自放”。
黄鹓辑自刻印成《郎村印存》。
 1849 道光二十九年 己酉 阮元卒,生前尚辑有《积古斋藏印谱》。
陈辂卒。
瞿应绍卒。
张祖翼生。
潘祖荫成举人。
杨与泰刻“仁和张曰衔思素氏印”。
陈尔伟辑《漱芳斋印苞》三卷。
黄鹓辑自刻印成《知痴篆稿》;《三余印可》四卷。
黄士陵生。
陶琯卒。
顾湘辑《学山堂印存》八卷。
王悦庵辑《藤荫山房金石印萃》二册。
约于是年
陆台辑自刻印成《慎密斋印正》二册。
刘维坊辑自刻印成《乐山印萃》四册。
 1850 道光三十年 庚戌 潘正炜卒。
孟毓森卒。
傅栻生。
杨庆麟官翰林。
高邕生。
陈澧知河源县。
杨澥卒。
顾湘辑《名印传真》六册,亦有十册本。
顾湘辑《小石山房印苑》六册十二卷。
陈式金辑吴咨刻印成《适园印印》二册,亦名《吴圣俞先生印谱》。
胡震更字鼻山。
陈埙刻“相鹤山房”。
徐三庚刻“家在虞山之东”。
约于此时或稍早
瞿世瑛辑《清吟阁集古印隅》六册。
尹右辑自刻印成《尹右印存》一册,生平尝辑自刻印成《五叶堂印存》。
李佐贤辑《石泉书屋印存》。
杨永衍辑《添茅小屋古铜印谱》一卷。
翁大年、陆元珪合作摹刻《秦汉印型》二卷。
张学宗辑《华黍斋集印》二册本。
 1851 咸丰一年 辛亥 包桂生辑自刻印成《问经堂印谱》初、二、三集十二卷。
戴以恒刻“秦元煦印”。
鲍昌熙刻“万柳亭长书画记”。
张祥河辑《秦汉玉印十方》。
魏兆琛成副贡,刻有“钱唐鲍问梅珍藏印记”。
无名氏辑《伴云庐印籍》 二册。
黄霖泽生。
黄锡藩卒。
杨凤来辑自刻印成《柏香山馆印存》一册。
于源辑《丹麓吉金室集印》一册。
毛庚刻“大樽”。
约于是年
黄鹓辑自刻印成《雄飞先生印谱》五册。
何绍基辑用印及自刻印成《颐素斋印谱》二册。
 1852 咸丰二年 壬子 文鼎卒。
汪行恭生。
潘祖荫登进士。
赵之琛卒。
刘淑媛卒。
张学宗辑《华黍斋集印谱》四册本。
赵之琛篆江尊刻“沤喜亭”。
沈近光刻“止亭经眼”。
陈介祺辑《簠斋印集》,十二册本。亦有六册本。
张瀛辑自刻印成《听秋山馆印谱》十二册。
 1853 咸丰三年 癸丑 吴子牧辑自刻印成《忆兰轩印存》 四册。
王普卒。
钟权刻“丁印文蔚”。
沈宗昉刻“飞花入砚池”。
刘淑媛刻印辑成《玉芬馆印存》一册。
徐新周生。
任预生。
 1854 咸丰四年 甲寅 汪辑自刻印成《石寿山房印谱》二册。
徐同柏卒。
刘鹗生。
沈宗昉刻“观妙堂诗词书翰印”。
钱松刻“明月前身”。
 1855 咸丰五年 乙卯 沈传洙刻“时徵私印”。
吴熙载刻“吴壶㠱鬲齐雷师簋二卣三觯之斋”。
张时恩刻“姚觐元印”。
程晋刻“项佐礼字首廉一字守莲”。
吴用威辑《汪氏藏浙西名人印谱》四册。
谢曜辑摹刻印成《摹古印式》四卷。
孙铸和辑自刻印成《十瓶斋红书》一册。
沈亦香辑《集前人刻印小册》一册。
刘鸿勋辑自刻印成《墨华小庄印册》二册。
杨岘成举人。
吴咨刻“人间何处有此境”。
华复刻“半偈楼”。
许光治卒。
李堃卒。
包世臣卒。
黄鹓辑自刻印成《慎思堂印谱》四册,亦名《朱子格言印谱》。
约于是年
汪润生辑《听松楼印谱》四卷,亦名《汪氏藏汉印谱》。
吴云辑《秦汉官私铜印谱》二册。
 1856 咸丰六年 丙辰 吴式芬卒,生前尚辑有《陶嘉书屋秦汉印章》。
沈亦香辑《龙泓居士刻印集》一册。
谢春生辑《秦汉印存》二十六册。
叶鸿翰生。
莫兆熊生。
郑文焯生。
张福熙重钤《清仪阁古印偶存》六册本。
陈祖望刻“醇士”。
瞿镜之、瞿濬之辑父瞿镛藏印成《铁琴铜剑楼集古印谱》八册。
张光洽刻“稗史怡情”。
汪刻“古狂”。
王书常辑《汉铜印谱》二册。
赵之谦辑丁敬刻印成《龙泓居士刻印集》。
 1857 咸丰七年 丁巳 凌坛辑《采柏园古印泽存》二册。
何屿辑自刻印成《何子万印谱》四册。
任熊卒。
童晏生。
钮嘉荫生。
潘飞声生。
李素山辑自刻印成《冷淡盦印谱》四册。
江尊刻“文通后人”。
凌坛约是年卒。
 1858 咸丰八年 戊午 释达受卒。
潘祖荫摺侍讲学士。
郭上垣刻“养性轩”。
吴咨卒,生前尚撰有《续三十五举》。
百遒刻“箝盦墨缘”。
阮充撰《云庄印话》二册。
钱世权生。
汪彦份辑《秦汉铜印》六册。
程庭鹭卒,生前辑自刻印成《小松圆阁印存》;《红蘅馆印谱》。
 1859 咸丰九年 己未 赵荣辑自刻印成《研妙室印略》二册。
丁可钧生。
万立钰辑自刻印成《求是斋印草》一册。
陈埙刻“鲍印毓东”。
邱薇园刻“小乘香室”。
沈树镛成举人。
赵之谦成举人。
高心夔登进士。
吴凤堦成举人。
徐三庚篆唐辛生刻“文章自娱戏”, 陈埙镌款。
 1860 咸丰十年 庚辛 钱松卒。
宋景维生。
陈埙卒,生前辑有《陈氏所藏古印谱》。
管云升卒。
顾蕙生卒。
侯汝承生。
黄鞠卒。
戴熙卒。
胡远辑《胡公寿手选汉铜印存》一册。
王甲卒。
江标生。
许煦堂辑《玺印拓存》二册。
约于此时
姚正镛辑自刻印成《槐庐印谱》一卷。
张学宗辑《华黍斋集印》四册本。
 1861 咸丰十一年 辛酉 胡震刻 “伯澂赏古”。
梁国栋生。
王同刻“王同伯书画”。
高景山生。
端方生。
毛庚卒。
刘嘉颖生。
董熊卒。
方濬益登进士。
伊念曾卒。
约于是年
张宝德辑自刻印成《张容园印谱》二册。
叶廷琯卒。
 1862 同治一年 壬戌 吴云辑《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六册本。
徐中立生。
张祥河卒。
许梿卒。
陈其浩生。
魏兆琛卒。
周保善生。
杨守敬成举人。
胡震卒。
赵之谦更号“悲盦”。
任淇刻“叔平”两面印。
藏廷彦辑自刻印成《湘石斋印林》四册。
何瑛辑自刻印成《百美名印谱》一册。
方梅垞辑刻印成《实事求是斋印谱》二册(丁文蔚序称其为章梅垞)。
 1863 同治二年 癸亥 叶志铣卒,生前辑有《平安馆印谱》二册。
萧蜕生。
吴熙载刻“沈平章字协轩”印边款,为首创以单刀冲刀刻草体之一例。
臧廷彦辑自刻印成《相石轩印存》一册。
钱式刻“子端”。
闵沄刻“绿窗人静”。
魏锡曾辑吴熙载刻印成《吴让之印存》二册,共拓二部。
刘庆祥辑自刻印成《铁耕小筑印集》四册。
徐鄂生。
吴大澂刻“硕卿”。
约于是年。
强运开生。
 1864 同治三年 甲子 成桂馨辑自刻印成《性成堂印纪》四册。
柯有榛辑《里木山房印存》二册。
齐璜生。
赵之谦刻亡妻范敬玉造像,为首创边款镌刻魏体书,阳文款识和摹拟古造像之一例。
陈春熙刻“汝南”。
何瑛辑自刻印成《月令七十二候印谱》一册。
吴雪桥刻“江都潘氏伯子名杰梓卿画印”。
周庆云生。
徐鸿谟卒。
张安保卒。
俞云生。
汪篯卒。
魏本怡生。
何屿刻“止园”。
夏鸾翔卒。
赵之谦更号“无闷”。
王云(石香)刻“松父”。
曹鼎元辑自刻印成《养竹山房印稿》六册。
严荄辑钱松、胡震刻印成《钱胡印存》二册;另辑有十册本。
吴云辑《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四卷。
 1865 同治四年 乙丑 吴熙载辑自刻印成《吴让之自评印稿》一册。
王云(竹人)生。
陆泰刻“徐鄂私印”。
何寿章生。
王云(缦卿)刻“竞山诗画图记”。
戴并功刻“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为一印。
朱志复辑赵之谦刻印成《二金蝶堂癸亥以后印稿》一册。
徐平子刻“西湖氏”。
任晋谦刻“顺天傅氏长恩阁藏书”。
程同寿刻“张怀南书画印”。
濮森刻“颖川郡陈景谟之印信”。
吴崚辑自藏印成《芷生藏印选》二册,又名《秦汉印存》。
黄质生。
丁尚庾生。
厉良玉生。
方德醇卒。
 1866 同治五年 丙寅 何昆玉辑自刻印成《乐石斋印谱》四册。
火惟德辑自刻印成《聊且居印赏》一册。
侯绍裘辑自刻印成《癖石山房印谱》初集二册。
罗振玉生。
宣哲生。
鞠邻道辑《寄寄庭印赏》二册。
吴趼人生。
 1867 同治六年 丁卯 赵穆辑自刻印成《圣庙祀典爵里姓氏印谱》六册。
谈怀寿刻“兰泉”。
王肇基辑自刻印成《新心别馆印存》四册。
朱崇刻“老丁”。
钟矞申生。
李宝嘉生。
何屿刻“同治甲子潘康保三十一岁后所得”。
何维朴副贡。
何昆玉刻“宝米斋珍藏书画金石记”。
吴㑺刻“卷帘花气论诗后”。
方濬益刻“第九洞天第四十九福地中人记”。
潘钟瑞刻“雁卿私志”。
吴隐生。
叶铭生。
孙诒让成举人。
刘家谟中解元。
郭似壎生。
包承善生。
 1868 同治七年 戊辰 王璐辑自刻印成《松霜阁印集》四卷。
濮森刻“杭州太守”。
张昌甲刻“世安堂谢”。
金鉴刻“笪印世基”。
蒋节刻“袍关击��”。
陆泰刻“闻妙香”。
吴大澂登进士。
陈宝琛登进士。
无名氏辑《鹤巢汉印谱》。
李濬之生。
徐乃昌生。
徐中孚生。
朱鲲生。
朱兮簪生。
约于是年
吴熙载于方竹上刻“方竹丈人”等四面印。
刘润泽辑自刻印成《滕王阁序印谱》。
 1869 同治八年 己巳 姚济辑自刻印成《樵云山房印存》一册。
何昆玉刻“方氏子箴”。
袁馨刻“袁馨”。
蔡照刻“金明斋”。
方若生。
杨宝镛生。
施士龙刻“子诒启事”。
习之刻“习之”。
陈雷刻“楚三手钞”。
顾星卿辑顾湘、顾浩散印成《小石山房印谱》六册。
吴淦生。
 1870 同治九年 庚午 吴熙载卒。
陈还刻“钟俊”。
欧阳桢生。
邓传密卒。
徐熙刻“鹤庐”。
傅栻辑赵之谦刻印成《赵㧑叔印谱》一册。
汪洛年生。
冯士塽成举人。
张廷礼约生于是年。
徐三庚刻“桃花书屋”。
吴熙载刻印成《师慎轩印拾》八册。
高心夔刻“鹪安”。
瞿廷韶成举人。
何昆玉辑《吉金斋古铜印谱》六卷。
朱仁寿刻“朱瑛小印”。
沈树镛辑《均初手拓古印册》一册。
王石经辑自刻印成《甄古斋印谱》一册。
刘润泽辑自刻印成《醉石山房印存》四册,亦名《刘及山印存》。
约于是年
陈少室辑自刻印成《廿四诗品印谱》一册。
吴昌硕辑自刻印成《朴巢印存》二册。
无名氏辑《汉铜官印》一册。
奕訢辑《恭亲王印谱》一册。
 1871 同治十年 辛未 董威辑自刻印成《剑秋印书》一册二卷,亦名《古今百二甲子印谱》。
王诒寿刻“仁和陈氏”两面印。
王祖光官翰林。
莫友芝卒。
徐善闻生。
褚德彝生。
吴宝骥生。
陈春熙刻“为人图画作消闲”。
 1872 同治十一年 壬申 陈介祺辑《十钟山房印举》 五十册本及六十四册本。
董成辑摹刻印成《剑秋印书》一册二卷,亦名《飞鸿堂印萃》。
王尔度摹刻邓石如印成《古梅阁仿完白山人印剩》二册,由张玙摹边款。
潘祖荫擢吏部尚书。
范松生。
何昆玉携古印二千七百余方归陈介祺。
郑叔昭生。
陈建侯撰《说文提要》一卷。
 1873 同治十二年 癸酉 何绍基卒。
赵石生。
林兰沧生。
吴雪桥刻“八十翁”、“一寒至此”两面印。
孙文楷成举人。
盛锡蕃辑《观音梦授新经印谱》一册。
程铭辑自刻印成《友竹书舍印存》四册,亦名《程少峰印谱》。
沈树镛卒。
吴廷康卒。
易憙生。
李彬刻“天许人间只灌花”。
胡义赞成举人。
傅文卿辑《傅文卿集印》二册。
金鉴刻“东城讲舍藏书”。
 1874 同治十三年 甲戌 赵时生。
赵云壑生。
陈汉第生。
童大年生。
陈春熙卒。
金度生。
钟华生。
陈还刻“凌瑕之印”。
钟权刻印成《漱石轩印集》四册。
唐诏辑《古印集成》六卷。
瞿树镐校刊其父瞿中溶《集古官印考证》十八卷。
王定保辑《碧芙蕖馆藏印》四册。
吴昌硕辑自刻印成《苍石斋篆印》。
约于此时或稍早
濮森辑自刻印成《又栩印草》四册。
邓石如《完白山人印谱》二册问世。
沈鸿藻辑自刻印成《卦象分宫印篆》。
刘喜海辑《嘉荫簃藏印》一册,亦名《金石苑古印偶存》。
刘家谟摹刻《汉印临存》四卷,生平尚辑自刻印成《留耕堂印存》一卷。
陈介祺辑《簠斋藏古之一》六册。
沈烈刻“吴子嘉印”。
徐三庚辑自刻印成《金罍山民印存》一册。
凌镐辑《凌氏藏印》一册。
赵曾望辑自刻印成《养拙斋印存》四册。
叶尔宽撰《摹印传灯》二卷。
魏锡曾辑丁敬印跋文字成《砚林印款》一卷。
黄文翰辑刻印成《苍轩印存》四卷。
周铣诒、周銮诒辑《印董》一册,亦名《永明嶽色堂印董》。
陈介祺撰《传古别录》一卷。
潘廷灏辑自刻印成《朱子治家格言印谱》。
黄士陵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谱》一册。
秦祖永辑丁敬等印跋文字成《七家印跋》一卷。内多为托伪之作。
高邕刻“申氏家藏”。
 1875 光绪一年 乙亥 释竹禅编自刻印成《游戏三昧》四册。
唐翰题刻“耆艾而信”。
史焕刻“卧槃陀”。
经亨颐生。
吴云更号榆庭。
郑文焯成举人。
汪行恭成举人。
汪鋆辑《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
姚觐元辑《汉印偶存》一册。
吴大澂辑《千鉨斋古鉨选》八册。
姚觐元辑《姚氏印存》一册。
姚觐元重刻桂馥《缪篆分韵》二册。
李徐生。
周闲卒。
吴琛生。
 1876 光绪二年 丙子 杜兆霖生。
陈衡恪生。
姚华生。
吴涵生。
周棠卒。
陈介祺辑《簠斋古印签记》二册。
吴云辑《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重辑本十二卷。
王健翔辑自刻印成《青葙室印隽》四册,亦名《中州居士王凤岗印隽》。
李佐贤卒。
高时丰生。
杨沂孙篆殷用霖刻《印印》四册。
吴昌硕辑自刻印成《齐云馆印谱》。
李培桢辑吴熙载刻印成《晋铜鼓斋印存》四册。
魏锡曾撰辑《绩语堂论印汇录》一册。
李佐贤辑藏印成《得壶山房印寄》六册。
 1877 光绪三年 丁丑 高邕辑钱松刻印成《未虚室印赏》四册。
王素卒。
李桢生。
陈年生。
江标刻 “汲庵”。
滨村大澥摹辑《晚悔堂印识》六册。
徐之元辑《听松别馆印存》二册,亦名《听松别馆印赏》。生平尚辑有《听松别馆图书集存》一册。
杨守敬辑《印林》十四册。
杨守敬辑元押印成《印林》一册本。
张景祁刻“大兴傅栻收集摹拓印”。
王同登进士。
无名氏辑《碧痕香馆印存》二册。
 1878 光绪四年 戊寅 丁世峄生。
高时显生。
金城生。
程用宾生。
吴澂生。
何昆玉、何瑗玉辑《汉印精华》一册。
汪行恭刻“丁印立诚”。
陈承裘辑《徵秋馆汉印存》四册。
陈介祺辑《簠斋金印残册》一册。
 1879 光绪五年 己卯 黎永椿编撰《说文通检》二册十四卷。
费砚生。
丁仁生。
蒋确卒。
蔡守生。
陈宝琛授纂修。
吴昌硕刻“三芝流览”。
蒋石秀辑《望益斋印得》一册。
吴昌硕辑自刻印成《篆云轩印存》。
 1880 光绪六年 庚辰 王禔生。
姚肇昌生。
周肇祥生。
杨天骥生。
李尹桑生。
徐宗浩生。
赵祖欢刻“龋伯四十年后作”。
李祖章刻印成《漱石山房印存》。
李息生。
汪行恭卒。
蒋节卒。
黄葆戊生。
王咏霓登进士。
王懿荣登进士。
哈芬布辑自刻印成《消夏印存》六册。
蒋石秀辑《望益斋古印偶存》一册。
杨守敬东渡日本,四年后归国。
张昌甲辑自刻印成《印林从新》二卷。
郭慎行刻“生于庚戌字曰戌牧”。
杨守敬辑《杨氏家藏铜印谱》二册。
约于是年
孙文楷辑《鉴斋秦汉印存》二册。
张玙卒。
 1881 光绪七年 辛巳 杨沂孙卒。
鲁迅生。
胡传湘生。
王诒寿卒。
马衡生。
王光烈生。
李健生。
金承诰刻陈鸿寿“南宫第一”款。
金桂科辑自刻印成《小竹里山馆印存》八册。
柯兆良辑自刻印成《里木山房印稿》二册。
吴昌硕刻“迟鸿轩主”。
吴昌硕辑自刻印成《铁函山馆印存》。
订顽辑自刻印成《匏庵印稿》二册。
王尔度刻“归安姚觐元印”。
吴云辑《两罍轩印考漫存》五册九卷。
吴凤堦刻“闵氏藏书印记”。
王俊辑《读画轩印存》四册,亦有八册本。
 1882 光绪八年 壬午 马浮生。
魏锡曾卒。生前尚辑有《西泠六家印存》六册。
张宗祥生。
吴凤堦刻“嘉惠堂丁氏藏书之记”。
吴昌刻“泉唐吴昌”。
余绍宋生。
陈澧卒。
汪卒。
冯迥生。
陆树基生。
雷悦生。
蔡锡康辑自刻印成《清华堂印稿》四册。
吴昌硕始号缶庐。
 1883 光绪九年 癸未 陈介祺辑《十钟山房印举》一百九十一册本。存印一万零二百八十四方,为古今印谱之冠。
邓尔雅生。
邱东霏刻“大兴傅栻”。
王钊生。
高庆龄卒。
项凤书辑自刻印成《桐云印娱》二册。
陈介祺辑《十钟山房汉两面印举》十二册。
聚石辑自刻印成《聚石印谱》四册。
王懿荣辑《海上精舍藏印》六册。
须曼那室主辑《明月莲花室集印》一册。
史恩绵撰《说文易检》十四卷。
谢春生刻“有万熹斋”。朱芾刻“三如主人”。
朱记荣辑《行素草堂印存》二册,亦名《行素堂集古印存》。
傅栻辑《西泠六家印谱》四册。
莫祁辑《衍波阁印存》二册。
吴大澂撰《说文古籀补》十册。
崇川徐氏辑《玉连环室印存》四册。
中山氏辑《芙蓉先生遗篆》二册。
吴云卒。
高心夔卒。
汪鋆是年尚在世,生平辑有 《汉铜印谱》三册。
 1884 光绪十年 甲申 陈介祺卒,生平尝辑有《簠斋藏古封泥》一册。
秦祖永卒。
释真然卒。
谢庸刻“金彭印”、“山如父”两面印。
赵之谦卒。
邵裴之生。
陆袌景生。
陈允升卒。
谢光生。
丁丙辑《汉铜印存》四册,亦名《当归草堂汉铜印存》。
吴昌硕辑自刻印成《削觚庐印存》,有二册、四册本。
王祖光辑自刻印成《守砚生印存》六册。
 1885 光绪十一年 乙酉 丁丙辑《次闲印谱》二册。
周作人生。
郭兰祥生。
胡希生。
吴迈生。
潘祖荫擢刑部尚书。
丁丙辑《西泠四家印谱》十二册。
杨仲子生。
徐桢立生。
李经畲辑自刻印成《希吕印存》二册。
邹容生。
王师子生。
罗福成生。
张文彬辑自刻印成《墨香盦印稿》二册。
张汝升刻“寸肠不结,双眉长舒”。
黄士陵刻“英元曾藏”印边款,为首创以单刀冲刀刻魏体书之一例。
孙文楷辑《稽庵古印笺》四册本。
徐中立辑自刻印成《斐然斋印存》二册。
徐中立辑自刻印成《德卿印存》二册。
张定辑自刻印成《卷石阿印草》二册。
丁丙辑《西泠七家印谱》八册。
张汝升辑自刻印成《印隅》四册。
吴大澂辑《十六金符斋印存》十册本。
姚宝侃辑自刻印成《古瓶山房印谱》四册。
吴诰刻“潘印寿彭”,生平尚辑有《蘧庐印谱》。
崔艺园辑《友石山房印存》八册。
无名氏辑《百一山房集印》八册。
高文翰辑《印邮》八册,又有十六册本。
戴有恒卒。
刘鸿勋辑《墨华小庄印册》二册,亦名《小墨庄法古印存》。
约于是年
周銮诒辑《净砚斋艎印录》三十册,亦名《净砚斋印谱》。
丁文蔚辑《明清名家印斑》一册。
王韬辑《衡华馆印存》一册。
汪剑秋辑《剑室铜印谱》四册。
 1886 光绪十二年 丙戌 周铣诒、周銮诒辑《共墨斋藏古鉨印谱》八册本,亦名《共墨斋汉印谱》。
柳弃疾生。
夏铸生。
胡远卒。
张熊卒。
吕凤子生。
高时敷生。
泉唐赵氏等辑《惜红轩集印》十册。
陈晋潘辑自刻印成《观月听琴室印谱》四册。
童晏辑摹刻何震《七十二候印谱》二册(原本为伪印)。
朱鸿达生。
吴诵清刻印成《似鸿轩印稿》一册。
王洁刻“挟飞仙以遨游。”
柳小华辑自刻印成《五香书室印谱》四册。
松木香云摹辑《何雪渔印海·印证》。
唐源邺生。
易忠箓生。
陆泰刻“董瑞椿印”。
 1887 光绪十三年 丁亥 蔡濬源辑《竹雪轩印集》八册。
金德枢刻“莲仙手笔”。
郭兰枝生。
阮伯康生。
董井生。
何昆玉辑《簠斋藏古玉印》一册,共钤十部。
冯兆年辑《味古堂印存》二册。
史恩绵辑《说文易检》附上下卷。
孙文楷辑《稽庵古印笺》二册本。
徐中立辑自刻印成《斐然斋印谱》。
陈璞卒, 生前撰有《缪篆分韵补正》一卷。
 1888 光绪十四年 戊子 吴廷康辑《问礼盦古今印存》 问世。
钟器生。
简经纶生。
区建公生。
于照生。
魏本怡卒。
李石君辑自刻印成《虽彝山房印存》三册。
张白于等辑《纫佩斋集印谱》四册。
吴大戊辑《十六金符斋印存》二十六册本。
朱芾刻“百汉砖斋”。
吴祥麟辑《桔笏仙馆印谱》。
丁善长辑《石室印萃》。
赵穆刻“心迹双清”。
何昆玉辑《端州何昆玉印稿》一册。
 1889 光绪十五年 己丑 赵之谦辑《㧑叔考藏秦汉印存》二册。(伪印)。
潘凤起生。
樊恭寿成举人。
谢庸辑自刻印成《梅石庵印鉴》四册。
徐中立刻“道心静似山藏玉”。
文石在辑自刻印成《石隐山房印草》四册,亦名《石隐山房印谱》。
江标登进士。
梁于渭登进士。
叶昌炽登进士。
钱瑑初辑自刻印成《近鄦斋印存》一册。
徐士恺辑吴昌硕刻印成《观自得斋集缶庐印谱》八册。
吴隐辑吴昌硕刻印成《缶庐印存》一集四册。
寿鉨生。
武钟临生。
 1890 光绪十六年 庚寅 徐三庚卒,生前辑自刻印成 《似鱼室印谱》。
潘祖荫卒。
马公愚生。
何寿章刻“郫县邱东霏、秀水沈镇、大兴傅栻、山阴何寿章同时审定之印”。
袁克文生。
潘中随生。
丁文蔚卒。
林钧生。
郭则豫生。
朱积诚生。
杨浣石生。
曾纪泽卒。
孙诒让撰《古籀拾遗》三册。
王石经、四镕叡、高鸿裁、刘善颖辑《古印偶存》,有四册、八册本。
南海冯氏辑《小弇山堂藏印》二册。
何伯源辑《颐素斋印影》四册。
傅栻刻“今古兴亡一肚皮”。
何维朴辑《颐素斋印存》八册。
赵熙文辑《集古印略》一册。
丁丙辑《八千卷楼印存》四册。
约于是年或稍早
翁大年卒。生平编撰《古官印志》八卷;《泥封考》二卷;《瞿氏印考辨证》一卷;《秦汉印型》二卷;《陶斋印谱》二卷。
无名氏辑《丁蒋印汇》一册。
无名氏辑《百寿巨印》一册。
齐璜辑自刻印成《齐濒生印稿》一册。
淡园辑《淡园古铜印存》八册。
高嘉钰辑《秦汉印简》八册。
 1891 光绪十七年 辛卯 赵允中辑《印揭》八册。
翁绶祺成举人。
杜天縻生。
张志鱼生。
周暹生。
谈月色生。
郑时生。
戴以恒卒。
阮性山生。
张渠刻“子文大利”。
郭兰枝刻“沈印曾植”。
 1892 光绪十八年 壬辰 言朝鼎辑自刻印成《言卓山印存》一册。
汪之庆生。
郭裕之辑《续齐鲁古印攟》十六卷。
陈邦福生。
刘庆祥卒。
葛昌楹生。
乔曾劬生。
郭沫若生。
汪洵成翰林。
张文凤辑摹刻印成《结古欢室印述》初、续各一册,初编为《景雪轩印述》;续编为《瑶碧簃印述》。
吴昌砚篆施酒(吴氏夫人)刻“保初”。
黄��辑《溶县衙斋二十四詠印章》一册。
赵穆刻“十五世读书之家”。
傅万刻“如斯”。
周懋泰辑自刻印成《松石斋印谱》一册。
赵穆辑自刻印成《双清阁印存》二册。
 1893 光绪十九年 癸巳 龚心钊辑《瞻麓斋古印徵》八册。
周进生。
汪彦份卒。
潘学固生。
田桓生。
赵鹤琴生。
苏骥展刻“金石廷年”。
谢庸辑摹刻印成《梅石临百二古铜印谱》二册。
孙思敬辑自刻印成《圣谕十六条印谱》一册。
方镐辑自刻印成《敩让生印集》二卷。
无名氏辑《双桐草堂印存》四册。
周铣诒、周銮诒重辑《共墨斋藏古鉨印谱》十册本,亦名《共墨斋汉印谱》。
约于此时
吴大澂辑《周秦两汉名人印考》一册。
殷用霖辑自刻印成《臞鹤轩印谱》二册。
汪厚昌摹刻印成《后飞鸿堂印谱》。
丁可钧辑自刻印成《眼古斋印存》。
杨守敬辑《激素飞清阁印汇》四册。
童晏辑自刻印成《瓦当印谱》一册。
赵穆辑自刻印成《百将百美合璧印谱》三册,又名《珠联璧合百将百美印谱》、《古高士印谱》。
徐中孚卒。
张德珍辑自刻印成《镂云精舍印存》二册。
赵穆刻“徐(花押)”。
赵穆卒,生前尝辑自刻印成《赵仲穆印存》一册。
潘仪增辑《小神仙馆古铜印谱》一册。
唐惇吉辑自刻印成《香雪海堂印谱》二册。
叶圣陶生。
徐士恺辑《观自得斋印集》四册本及十六册本。
陆心源卒,生前辑有《皕宋楼藏印》四卷。
吴湖帆生。
容庚生。
李嘉福卒。
高茶禅生。
褚德彝刻“汉威石墨”、“礼堂校藏”两面印。
郭麐辑《灵芬馆印存》二卷问世。
 1895 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吴大澂撰《说文古籀补》重辑本,四册。
何印庐生。
任颐卒。
叶祥本生。
邹韬奋生。
何墨生。
童晏刻“怡怡室”。
徐中立辑徐中孚刻印成《信古斋印存》。
黄霖泽辑《铭雀砚斋印存》二册。
董作宾生。
查稚辑自刻印成《百美印存》四册。
沈镜臣辑《清仪阁印存》一册。
吴隐辑《周秦古鉨》二册。
吴荣光辑《筠清馆汉铜印谱》。
吴隐辑《遁庵印存》四册。(明清印)
吴隐辑《遁庵印存》一册。(古鉨印)
何昆玉辑自刻印成《百举斋印谱》十二册。
赵熙文辑自藏印成《阳湖赵氏印存》一册。
刘仲山辑《撷华斋印谱》六册。
黄��辑《四百三十二峰草堂印章》一册。
约于是年
无名氏辑吴熙载刻印成《听雨草堂印集》四册。
 1896 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 居巢辑《今夕盦古印藏真》二册。
周明泰生。
杨岘卒。
茅盾生。
戚继棠生。
容肇新生。
李祖佑生。
庞士龙生。
方镐辑自刻印成《仰之印存》二册,亦名《十二砚斋印存》,又名《敩让生印存》。
黄��辑自刻印成《县衙斋二十四印章》一册。
赵时辑《二弩精舍印赏》八册,亦名《二弩精舍藏印》。
唐翰题刻“看云亭”。
黄��辑自刻印成《陕州衙斋二十一詠印章》一册。
陈晋藩刻“孟慈”。
方镐刻“徐士恺藏有梁天监旧馆坛宋拓本”。
徐士恺辑赵之谦刻印成《观自得斋印集》四册。
无名氏辑《粟闇印存》。
王贤生。
周明锦生。
钱厓生。
何昆玉约于是年卒。
 1897 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 孔文符辑自刻印成《宝文斋图章》四册。
潘天寿生。
天献唐生。
丁可钧拔贡。
徐惟琨卒。
徐新周刻“子修”。
王韬卒。
梁垣光辑自刻印成《梁星堂印存》一卷。
郭苦瓜辑自刻印成《汉晋六朝帝王纪元史印》四册。
李之辑《津西堂初选印券》二册。
孙思敬辑《漱芳书屋集古印谱》四册。
崔鸿图辑《乾修斋古印集存》四册本。
 1898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王琛辑叶鸿翰、丁尚庾刻印成《半舫印存》一册。
河南省安阳发现殷墟甲骨。
谭建丞生。
张克和生。
陈丽峰生。
林熊光生。
陈子奋生。
邓散木生。
吴泽生。
吴敬赐辑自刻印成《松下清斋印集》四册。
王瓘辑《赏古斋秦汉印存》四册。
罗叔重生。
丰子恺生。
胡枋辑自刻印成《梅花诗梦盦印存》一册。
孙思敬辑自藏印成《苍莽独立楼印选》二册。
金俊明辑《印林》一册。
吴式芬、陈介祺辑《封泥考略》十卷。
刘鹗辑《铁云藏陶》。
刘鹗辑《铁云藏封泥》一卷。
周德祥辑自刻印成《自怡堂印存》四册。
徐新周辑自刻印成《耦华盦印存》四册。
 1899 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 徐士恺辑《观自得斋秦汉官私铜印集》五十册本。
罗福葆生。
宁斧成生。
新疆塔里木河出土晋木简一百余枚。
陆维钊生。
丁丙卒。
居巢卒。
张爰生。
瞿秋白生。
江标卒。
吴雅之生。
闻一多生。
朱松闇生。
刘师仪生。
叶铭辑自刻印成《松石庐印汇》一册。
叶铭辑自刻印成《列仙印玩》一册。
祝尧龄辑管雪坪等刻印成《求是于古斋印存》六册。
吴隐刻“筱舫长寿”。
陈汤奏辑自刻印成《承霤居印稿》四册。
孔昭玺辑自刻印成《宝文斋印章》四册。
王衡辑自刻印成《吉祥草堂印谱》六册。
黄恩铭刻印成《藤花庵印存》一卷。
吴昌硕知安东令,一月辞去。
方濬益卒。
约于是年或稍后
黄士陵辑自刻印成《黄牧甫自存印谱》四册,亦名《黟山印人印谱》。
时人辑吴式芬藏封泥成《海丰吴氏藏汉封泥》四册。
 1900 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 沙孟海生。
朱复戡生。
刘之泗生。
秦咢生生。
马晋生。
忻焘生。
周逌然生。
王懿荣卒。
戈青侯卒。
黄松涛生。
蔡易庵生。
李息辑自刻印成《李庐印谱》。
陈宗烈刻“硕翁五十岁后所书”。
王大炘刻“安吉吴昌石武进赵仲穆肖山任立凡吴县王冠山元和顾鹿笙同勒于汉玉钩室”。
吴隐辑吴昌硕刻印成《缶庐印存》二集四册。
傅栻辑《华延年室集印》六卷,附录一卷。
蒋鹤邻辑《红楼印玩》五册,亦名《红楼花影印玩》。
陈宝琛辑《澂秋馆封泥考存》一册。
程守中辑自刻印成《拙樗山房印似》一册。
徐乃昌辑《徐乃昌集封泥册》一册。
顾麟士辑王大炘等刻印成《汉玉钩室印存》四册。
吴大澂辑《续百家姓印谱》一册。
潘仪增辑《秋晓庵古铜印谱》十册。
熊焘约于是年辑《毗陵赵仲穆先生印谱》二册。
 1901 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 王琛卒。
方岩生。
张鲁盦生。
陈直生。
陶寿伯生。
商承祚生。
胡淦生。
任预卒。
王敦化生。
陈家楫生。
金城刻“姚埭老民”。
杨其光辑《添茅小屋印谱》四册。
严信厚辑《七家名人印谱》十册,亦名《七家名人图章》,又名《七家印谱汇存》(伪印)。
新疆尼雅河下游古于阗废墟发现晋木简四十余枚。
徐中立辑自刻印成《斐然斋印存》二册。
崔鸿图辑《乾修斋古印集存》四册本。
古楼兰遗址出土汉木简十九枚。
王琛辑《雪庐百印续册》一册。
戈青侯刻印辑为《柏叶盦印存》二册。
戈青侯刻印辑为《浮芥亭印存》一册。
强运开刻“忍默恕退”。
高时显刻“福盦”。
赵时官平潭海防同知。
严信厚辑《秦汉铜印谱》四册,亦名《小长芦馆古铜印谱》。
继良辑《琴鹤堂印谱》八册。
丁丙辑《汉铜印存》四册本及六册本,亦名《师让庵汉铜印存》。
 1902 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 吴大澂卒。
诸乐三生。
吴熊生。
刘嘉颖卒。
来楚生生。
童晏卒。
金维坚生。
包承善卒。
丁衍镛生。
庞裁辑自刻印成《兰石轩印草》六册。
王琛辑《雪庐百印》一册。
陶计椿刻“家居境水稽山外”。
叶铭辑赵之谦刻印成《二金蝶堂印谱》四册。
徐士恺辑吴昌硕刻印成《观自得斋徐氏所藏印存》六册。
钟矞申刻“金石刻画臣能为”。
姚肇昌辑自刻印成《鸿雪山房印谱》四卷。
木村铁耕辑《云笈印范》八册。
朱泽元辑《忏花盦印存》四册。
莫升度辑《古香室印存》四册。
 1903 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 陈适盦辑《适盦印粹》八册。
徐之谦生。
张大壮生。
王同卒。
傅栻卒,生前辑有《七家印款辑存》一卷。
邓璧生。
刘伯年生。
刘鹗辑《铁云藏龟》六册,为第一部甲骨著录。
无名氏伪托赵之谦刻印成《聊自娱斋印存》四册。
周铁衡生。
潘元长辑《缉雅堂印影》二册。
刘鹗辑《铁云藏印》四集四十八册。
徐慕农生。
陈尧廷生。
张丹农生。
周德华辑自刻印成《自怡堂印存初集》四册。
罗振玉辑潘祖荫藏封泥成《郑盦所藏泥封》一册。
 1904 光绪三十年 甲辰 叶德辉辑丁可钧刻印成《馈石斋印谱》一册。
刘帡宇生。
邹梦禅生。
叶德辉辑雷悦刻印成《铁耕斋印谱》一册。
蒋凤仪生。
吴隐、丁仁、王禔、叶铭于杭州孤山创设西泠印社;
吴隐于上海开设西泠印社,发行印学书籍及潜泉印泥。
胡䦆刻“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西泠印社辑吴熙载刻印成《吴让之印存》十册,亦有八册本。
崔鸿图辑《集古印存》十二册。
孙诒让撰《契文举例》一书,共十章。为研究甲骨文第一部著作。
姚华登进士。
何寿章登进士。
丁仁辑《西泠八家印选》四册本。
丁仁辑《西泠八家印选》三十册本,亦名《泉唐丁氏八家印谱》,编次为:
《砚林印存》六册;
《小蓬莱阁印存》二册;
《冬华庵印存》二册;
《吉罗居士印存》一册;
《求是斋印存》三册;
《种榆仙馆印存》三册;
《萍寄室印存》七册;
《铁庐印存》六册。
吴式芬、陈介祺《封泥考略》十卷出版。
叶铭刻“光绪甲辰吉醖时年七十有五”。
盛树人辑《退补斋印谱》二册。
季悲昙辑《红楼梦人名西厢记词句印玩》六册。
陈语山生。
刘鹗辑《铁云藏封泥》出版。
赵霁岚辑《名家印萃》八册。第八册为《赵霁岚印萃》。
刘鹗辑《铁云藏陶》出版。
陈汉普生。
马瑞图生。
丁卓英生。
傅抱石生。
王雪民以字行。
顾廷龙生。
蔡以篪辑自刻印成《云鹤山房印谱》二册。
陈坚生。
蒋凤仪生。
何寿章卒。
丁廉访辑自刻印成《吴兴丁廉访印谱》一册。
 1905 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西泠印社据严荄辑《钱胡印存》成《钱胡两家印辑》四册,亦名《钱叔盖、胡鼻山两家印辑》。
张廷奂辑自刻印成《蜗庐印谱》四册。
叶铭辑《铁华盦印集》六册。
韩登安生。
陈巨来生。
张寒月生。
李息留学日本。
陈亚甫生。
陈运彰生。
薛佛影生。
林树锋生。
邹容卒。
冯士塽辑自刻印成《玩月草堂印存》六册。
丁仁辑《杭郡印辑》八册。
陈宗虞生。
罗福颐生。
吴叔平生。
王泽辑自刻印成《呁庵印草》二册。
吴徵(待秋)为胡钁刻“硬黄一卷写兰亭”印画山水款。
西泠印社重辑《周秦古鉨》二册本。
 1906 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朱鲲辑《亦爱庐印存》四册。
斋藤谦辑《支那画家落款印谱》三册。
胡养元摹辑《百玺斋印存》一册。
伍德彝辑《绿衫轩印谱》六册。
钱君匋生。
王季铨生。
李以祉生。
李宝嘉卒。
吕人龙生。
吴昌硕篆赵石刻“钟颖长寿”。
金禹民生。
李濬之辑《津西堂初选印券》一册。
方镐卒。生前尚辑自刻印成《仰之印存》一卷。
陆树基辑《宝史斋古印存》第一集、一册本。
朱其石生。
陆树基辑《宝史斋古印存》第二集八册本。
刘希淹生。
 1907 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叶丰生。
武中奇生。
丁吉甫生。
赵耕石生。
齐燕铭生。
高月秋生。
顿立夫生。
黄思潜生。
赵林生。
吴振平生。
白蕉生。
高迥生。
佐藤进辑自藏印成《十砚斋古铜印粹》二册。
吴隐刻“爱莲池畔是侬家”。
王禔辑《福盦藏印》十六卷。
齐璜刻“杨通收藏金石书画印”。
黄质辑《滨虹藏印》。
长城故垒附近发现汉宣帝时期木简数百枚。
 1908 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叶鸿翰自刻印成《榴荫山房印谱》二册。
郭味蕖生。
释竹禅卒。
李天马生。
金曼叔生。
任憙生。
江尊卒。
戴景迁卒。
周保善卒。
丁可钧更号师蘧。
西泠印社辑陈豫钟刻印成《求是斋印谱》二册本、三册本和四册本。
西泠印社辑赵之琛刻印成《赵次闲印存》四册。
时人辑陈介祺藏印成《万印楼印谱》四册。
吴隐辑《遁盦秦汉古铜印谱》八册。
黄士陵卒。
吴隐辑《遁盦集古印存》十六卷。
田叔达生。
无名氏辑《百匮楼集印》二册。
刘庆祥辑自刻印成《铁耕小筑印集》四册出版。
金莺山房辑钱松刻印成《钱叔盖印谱》六册。
时人辑汪刻印成《百美印谱》四册。
吴昌硕篆徐新周刻“楚锾秦量之室”。
约于此时或稍早
无名氏辑《汉铜仙室西泠八家印谱》十二册。
李魁辑自刻印成《斗山印谱》四册。
熊焘辑自刻印成《江山奇气楼印谱》二册。
鲁燮光辑《激庐汉印存》二册。
竹庐辑《竹庐集印谱》四册。
李宝嘉辑自刻印成《芋香室印存》一册。
引之辑《吴让翁印谱》二册。
黄士陵辑自刻印成《黄穆甫印存继补》十三册。
无名氏辑《古印一隅》二册。
王同烈辑《鸣玉山房印存》四册。
陈其浩辑自刻印成《一篑轩印谱》六册。
胡远辑《胡公寿集铜印》四本。
 1909 宣统一年 己酉 叶铭辑《逸园印辑》四册。
叶昌炽撰《语石》一书。
刘鹗卒。
徐培基生。
童雪鸿生。
陆俨少生。
卫东晨生。
林景穆生。
王壮为生。
张祥凝生。
潘主兰生。
杨秉信辑自刻印成《实斋印存》一册,亦名《友石轩印存》。
翁寿虞辑自刻印成《诗品印谱》四册。
褚德仪避帝讳更名德彝。
赵时重辑《二弩精舍印赏》八卷。
山口奎辑摹刻印成《苏氏印略》四册。
西泠印社辑杨大受刻印成《杨啸村印集》二册。
丁可钧辑自刻印成《馈石斋印存》二册。
西泠印社辑钱松刻印成《铁庐印谱》四册。
曹赞梅刻“小溪所得金石”。
西泠印社据吴大澂辑《十六符斋印存》出版。
端方辑《陶斋藏印》四集十六册。
 1910 宣统二年 庚戌 胡钁卒,生前尚辑自刻印成 《晚翠亭长印储》,辑有《晚翠亭藏印》。
李息由日本归国。
徐新周刻“芙蓉盦”。
西泠印社辑陈雷刻印成《养自然斋印存》二册。
冯建吴生。
陈夷同生。
方小石生。
方近汶生。
吴趼人卒。
刘冰庵生。
唐云生。
黄文宽生。
余任天生。
冯星伯生
吴诵清卒。
朱晖生。
张敬生。
西泠印社出版《印人传》、《继印人传》。
西泠印社辑赵之琛刻印成《补罗迦室印谱》二十册。
林钧辑赵之谦刻印成《二金蝶堂印谱》八册。
叶铭撰《再续印人小传》三卷补遗一卷。
丁任辑《鹤庐印存》四册。
马家桐辑《皕印庐印存》四册。
西泠印社辑《印汇》一百五十二册本。
何维朴辑《颐素斋印影》,有四册、六册本。
汪洛年刻“逊斋居士”。
吴隐辑《鸳湖四山印谱》一册。
吴隐辑《浙江四家印谱》四册。
吴隐辑《三代古陶存》。
西泠印社辑丁敬刻印成《龙泓山人印谱》八册。
 1911 宣统三年 辛亥 罗振玉辑《罄室所藏鉨印》八册,共拓十部。
孙静子生。
叶铭撰《广印人传》四册十七卷。
孙文楷卒。
端方卒。
胡铁生生。
谢义耕生。
曾绍杰生。
赵雪楼生。
陈左夫生。
黄云纪辑自刻印成《忍斋百忍印谱》四册。
顾恩诒辑自刻印成《知足斋印存》二册。
吴隐辑《遁庵秦汉印选》四集二十四册。
《吴圣俞先生印谱》二本出版。
西泠印社辑奚冈刻印成《蒙泉外史印谱》二册。
金鉴卒。
林天衣生。
席素谦辑自刻印成《宜振书室印存》四册。
汪之庆辑自刻印成《昨非盦印谱》一册。
王大炘刻“乌程张氏适园藏书印”。
莘耕辑自刻印成《倩湖堂印集》四册,亦名《丛石斋印集》。
约于此时
林钧辑吴熙载刻印成《师慎轩印存》四册,亦名《吴让之先生印存》。
楼村辑自刻印成《楼村印稿》。
有正书局据《完白山人篆刻偶存》成《邓石如印存》二册本。
西泠印社辑蒋仁刻印成《吉罗居士印谱》二册,亦名《蒋山堂印谱》。
有正书局辑徐三庚刻印成《金罍山民手刻印存》四册。
无名氏辑《殆山印存》五册。
无名氏辑《石隐印玩》四册。
有正书局辑赵之谦刻印成《赵㧑叔手刻印存》二册。
钟矞申撰《篆刻约言》。
子彝辑自刻印成《宝汉书屋印存》一册。
有正书局辑吴熙载刻印成《吴让之印谱》二册。
有正书局辑赵之琛刻印成《赵次闲印存》四册。
钟矞申辑自用印成《印储》一册。
西泠印社辑黄易刻印成《秋景盦印谱》四册。
贾月铭辑《翰墨因缘馆印存》四册。
无名氏辑苏若瑚自用印成《苏简园印存》三册,亦名《苏器甫先生印存》。
宣哲辑《安昌馆玺存》一册。
龚心钊辑《龚怀西藏印》二册。
有正书局据端方藏印出版《陶斋藏印》四集十六册。
有正书局辑吴昌硕刻印成《吴苍石印谱》四册。
有正书局辑杨澥刻印成《杨龙石印存》二册。
王丽生辑《汉官私印谱》一册。
 

民国(公元1912—1949)


 1912 中华民国一年 壬子 罗振玉辑《罄室所藏鉨印续集》五册。
唐鍊百生。
柴子英生。
刘博琴生。
陈大羽生。
戚叔玉生。
陈长风生。
于希宁生。
叶隐谷生。
王大炘辑自刻印成《王冰铁印存》五册出版,亦名《冰铁戡印印》。
易越石生。
朱冲和辑自刻印成《嚼梅盦印存》二卷。
吴在刻“李布衣”。
赵时辑《汉印分韵补》。
孙延宾辑其父孙文楷藏印成《稽庵古印笺》四册本,亦名《稽庵齐鲁古印笺》。
无名氏辑《醉汉堂印存》。
丁仁刻“张宗祥印”。
吴昌硕自是年以字行。
约于是年或稍后
吴隐辑徐三庚刻印成《金櫑山人印存》三册,亦名《金櫑道人印存》。
《盛京官印谱》一册辑成;
罗振玉辑《罗振玉自用印集》一册。
《云南官印谱》一册辑成;
伍德彝辑《懿庄印存》一册。
《甘肃官印谱》一册辑成;
无名氏辑《丁氏古罂斋印存》一册。
《陕西官印谱》一册问世;
无名氏辑《守梅山馆印谱》一册。
《河南官印谱》一册辑成。
腊熙明辑《古铜印存》二册。
何亚农辑《两渡村人藏印》一册。
欢喜老人辑自刻印成《百寿图考》二册。
邵裴之刻“阆声”、“冷生”两面印。
 1913 民国二年 癸丑 徐养吾辑自刻印成《遂园印稿》四册。
严敬子生。
马海髯生。
罗继祖生。
曹镇生。
张之纯注释《篆法辨诀》一册。
罗振玉辑《齐鲁封泥集存》一卷。
罗振玉辑《殷墟书契》。
吴隐、孙锦合刻“罗刹江民”。
徐永基生。
朱士林辑自刻印成《汉马䇷馆印留》十册。
吴昌硕出任西泠印社首届社长。
方约生。
 1914 民国三年 甲寅 西泠印社辑吴昌硕刻印成《缶庐印存》三、四集,各四册。
秦康祥生。
盛樾生。
金度卒。
蔡谨士生。
王绍尊生。
吴隐重辑《遁庵秦汉古铜印谱》八册本。
王哲言生。
刘自椟生。
吴隐辑《印人画像》。
孙璚刻印《淡一斋章谱》一册出版。
云南图书馆出版释湛福《介庵印谱》一册。
乐石社成立,李息任主任。
钟矞申刻印成《窳龛留痕》十二册,亦名《泉唐鹤庐居士印赏》。
叶阆仙辑自刻印成《古今乐石之居印存》四册。
甘肃敦煌附近发现汉木简一百余枚。
神州国光社辑《郭频伽印存》一册。
童大年刻“葛楠之印”。
罗振玉辑《唐风楼秦汉瓦当文字》。
吴昌硕撰《西泠印社记》。
丁仁辑《悲盦印剩》,有二册、三册本。
张景星撰《西泠印社记》。
 1915 民国四年 乙卯 上野理一辑《有竹斋藏印》三册。
杨守敬卒。
容肇新卒。
汪洵卒。
许霏生。
莫兆熊卒。
黄绮生。
高石农生。
高甜心生。
顾振乐生。
钮嘉荫卒。
沈觉初生。
秦遇赓辑《匪石居秦汉官私印存》四册。
周容刻“朱蕴甫印”。
唐源邺刻“范崇德印”。
乐石社出版《乐石社社友小传》一册。
徐宗浩辑自刻印成《遂园印稿》四册。
王大椿辑自刻印成《王漱石印谱》十册。
罗振玉辑《赫连泉馆古印存》一册。
叶鸿翰刻“邦光长寿”。
黄石刻“陈毅学书”。
顾巨六辑《二树紫藤花馆印选》三册。
 1916 民国五年 丙辰 丁仁辑《秦汉丁氏印绪》二册。
刘庆崧辑自刻印成《艺隐斋篆刻》一册。
汪承启辑《小飞鸿堂印谱》六册。
沙曼翁生。
徐孝穆生。
杜兆霖辑自刻印成《蜕龛印存》四册。
鲁迅撰《蜕龛印存》序。
徐文镜辑自刻印成《镜斋印剩》四册。
罗振玉辑《赫连泉馆古印续存》一册。
周暹辑周明锦刻印成《恧厂印存》一册;生平尝辑《印影撷英》 四册。
宋岐辑《凤山楼印志》八册。
陈衡恪刻“俟堂”。
乐石社辑《乐石集》十集,外藏印一集。
魏本怡刻《四如堂印存》一册问世。
周明锦卒。
陈寿荣生。
徐翼生。
何筱宽生。
徐善闻卒。
林萱孙生。
王爵生。
胡若思生。
蒋维崧生。
魏之祯生。
汪统生。
邻石刻“兰亭鉴赏”。
罗振玉辑《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三卷。
楼村刻“我生百事常随缘”。
郑文焯刻“铁尊者”。
吴大澂辑《续百家姓印谱》一册出版。
周肇祥辑《婆罗花树馆藏印》六册。
神州国光社出版何昆玉辑陈介祺《簠斋藏古玉印》一册。
西泠印社出版《完白山人印谱》二册。
 1917 民国六年 丁巳 西泠印社辑赵之谦多种印谱为 《赵㧑叔印存》二集八册。
黄葆树生。
叶昌炽卒。
矫毅生。
傅大卣生。
朱景源生。
金尔珍卒。
杨宝镛卒。
臧曼君生。
钟矞申卒。
樊葆镜卒。
孙龙父生。
追社成立,王世(匊昆)任主任。
徐鄂辑自刻印成《徐鄂印谱》一册。
追社辑《追社印存》第一集一册。
柳江刻“戎马书生”。
有正书局辑《历代古印大观》八册。
江容辑自刻印成《未凋草堂印谱》一册。
吴涵刻“程印钟缙”。
蒋毅刻“古越王氏收藏金石书画经籍印记”。
西泠印社辑《董巴胡王会刻印谱》出版四册本。
陈衡恪刻“守骏莫若跛”。
西泠印社辑董洵《多野斋印说》出版。
张可中撰《清宁馆治印杂说》一册。
王世(匊昆)撰《治印杂说》。
仓圣明智大学辑《篆法须知》出版,亦名《篆法偏旁歌诀》。
陈衡恪书张樾丞刻“会稽周氏藏本”。
张祖翼卒,生前辑有《张逖先刻印》一册。
姚肇昌辑自刻印成《贵池姚氏印存》二册。
徐同柏辑《清仪阁古印考释》一卷出版。
吴隐辑《籑籀簃古鉨选》二册。
商务印书馆出版黄子高《续三十五举》一册。
吴隐辑《秦汉百寿印聚》二册。
约于是年
遁社成立于昆山,马光楣任社长。
有正书局辑《丁黄印存合册》四册。
 1918 民国七年 戊午 王石经卒,生前尚辑自刻印成 《西泉印存》一册。
承名世生。
叶一苇生。
娄师白生。
仲贞子生。
张人希生。
李骆公生。
刘颍白生。
郑文焯卒。
李息削发为僧。
陈浏辑吴熙载刻印成《望云轩印集》四册。
李尹桑、易憙合辑自刻印成《秦斋魏斋鉨印合稿》一册。
陈衡恪刻“有好都能累此生”。
陈左黄生。
文瑞楼辑顾湘《篆学琐著》、郭忠恕《汗简》成《篆学丛书》十四册本。
王星北辑自刻印成《醒庐印存》四册。
任书博生。
谢博文生。
金村辑《长乐吉祥室集印》六册。
谢光刻“秋声”。
遁社辑同人藏印成《遁社集古印》二册。
罗福成、罗福葆辑其父罗振玉藏印成《小蓬莱阁古印菁华》二卷。
王禹襄刻“闲云小鉨”。
徐新周辑自刻印成《耦华盦印存》出版。
余绍宋辑《余庐所存心庵篆刻》二册。
西泠印社出版朱象贤撰《印典》六册。
丰子恺约于是年刻“姚江舜仁”、“启仁之印”对章。
 919 民国八年 己未 陈汉第辑《伏庐藏印》(己未集)六册。
赵福刻“植支”印,生平辑有《容止斋印谱》。
叶铭刻“唐熊吉生金石长寿”。
林树臣辑《鉨印集林》四册出版。
陈融辑自刻印成《黄梅花馆印存》六册。
吴昌硕辑自刻印成《缶庐印精拓》一册。
有正书局辑《邓石如印存》有印款二册本。
吴大澂辑《周秦两汉名人印考》一册出版。
李尹桑辑自刻印成《大同石佛龛鉨印稿》二册。
吴湖帆辑《画余盦印存》一卷。
无名氏辑《元押集存》二册。
罗叔子生。
陈丹诚生。
汤成沅生。
杨一青生。
吴堪白生。
邓大川生。
张邯生。
许亦农生。
金钺辑金铨刻印《善吾庐印谱》一册出版。
黄葆戊辑自刻印成《暧庐摹印集》二册,亦名《青山农摹印》。
黄葆戊刻“蔗香馆”。
 920 民国九年 庚申 陈汉第辑《伏庐藏印》(庚申集)五册。
王襄撰《簠室殷契类纂》四册。
祝祥生。
孙其峰生。
何乐之生。
吴志源生。
恽彦彬卒。
李滋煊生。
容庚撰《雕虫小言》。
罗振玉辑《雪堂印存》五册。
孙维舟撰《印文辑略》二卷。
黄吉园辑《秦汉古铜印存》五册,亦名《徵赏斋秦汉古铜印存》。
吴隐汇成《遁庵印学丛书》二十五册,十七卷。分别为:
甘旸撰《印章集说》;(称文彭撰,非。)
万寿祺撰《印说》;
沈野撰《印谈》;
汪维堂撰《摹印秘论》;
朱象贤撰《印典》;
陈克恕撰《篆刻针度》;
冯泌辑《印学集成》;
阮充撰《云庄印话》;
冯承辉撰《历朝印识》、《国朝印识》;
王之佐撰《宝印集》;
陈澧撰《摹印述》;
叶尔宽撰《摹印传灯》;
董洵撰《多野斋印说》;
魏锡曾撰《绩语堂论印汇录》;
姚觐元撰《三十五举校勘记》;
叶铭撰《叶氏印谱存目》;
王世(匊昆)撰《治印杂说》。
时人辑袁登道自刻印成《袁道生印存》一册。
顾麟士辑吴昌硕刻印成《汉玉钩室印存》二册,亦名《缶翁为萼一刊印》
袁克文辑《双琉璃庵印集》。
约于是年
叶祥本辑自刻印成《兰禅印存》二册。
西泠印社出版《黟山人黄牧甫印存》二册。
李钟辑自刻印成《海虞李钟印存》四册。
张朝墉辑《清黑龙江官印存》一册。
 1921 民国十年 辛酉 罗福成辑《尚符玺古印集存》二册。
丁世峄刻“古渔启事”。
徐榘刻“刘海粟”。
陈年刻“植支”。
丁尚庾刻“孝谷过眼”。
容庚、容祖撰辑《东莞印人传》一册。
丰子恺留学日本。
太田孝太郎辑《梦庵藏印》八册。
高时显刻“海日楼”。
罗福颐辑自刻印成《庵印草》二卷。
罗福颐辑自刻印成《仿古玺印谱》。
齐璜辑自刻印成《白石印草》五册。
叶鸿翰刻《太上感应篇印谱》四册。
魏乐唐生。
单孝天生。
徐植生。
高邕卒。
徐琢生。
王一羽生。
魏乐唐生。
程十发生。
高式熊生。
杨白匋生。
吴朴生。
周哲文生。
曹立庵生。
涵芬楼出版《十钟山房印举》十二册本。
 1922 民国十一年 壬戌 吴隐卒,生前尝辑有《印汇》一百五十二册本。
范松卒。
秦士蔚生。
陈秉昌生。
吴琛卒。
王京盙生。
简经纶辑自刻印成《琴斋壬戌印存》一册。
张延礼辑《周末各国锾金考及汉铜玉印》一册。
周铁衡拜齐璜为师。
张延礼辑《敬敬斋古鉨印集》四册。
薛痴豚刻“丰田遗民”。
陈衡恪刻“槐堂女弟子”。
尊一刻“静寄东轩”。
方去疾生。
曾右石生。
国光印书馆出版刘诃《印文详解》。
梁国栋辑《古印溯原》二册,(多伪印)。
 1923 民国十二年 癸亥 陈衡恪卒。
王荷生。
施酒卒。
黄霖泽卒。
林㳋生。
钟华辑自刻印成《佩果斋印存》一册。
朱复戡辑自刻印成《静堪印集》二册。
上海印学社出版吴苍雷《春晖堂印谱》。
汤绶名《琴石山房印谱》六册本出版。
胡传湘刻“平湖葛昌楹书徵鉴藏”。
罗振玉辑《凝清室古官印存》二册。
商承祚、罗福成、罗福葆、罗福颐辑《古陶轩秦汉印存》二册。
贺培新辑自刻印成《武强贺培新印草》二册,亦名《迂轩印存》。
罗振玉辑《凝清室所藏周秦鉨印》八册。
夏铸刻“息翁”。
罗振玉辑《贞松堂唐宋以来官印集存》一册。
侯汝承辑《意园古今官印勼》八卷;生平尚辑有《意园印石录》。
叶铭辑《遁庵遗迹》一册。
苏涧宽辑自刻印成《太上感应篇印谱》一册。
潘天寿用今名,不复用天授。
商务印书馆出版王石经刻印《甄古斋印谱》一册。
商承祚编撰《殷墟文字类编》十五卷。
庆宽辑《松月居士集印》十六册。
罗福颐辑自刻印成《待时轩仿古印草》二册。
林钧辑《石庐金石书志》十二册。
金兴祥辑《梅华草堂集古印存》。
商承祚编撰《殷墟文字待问编》十三卷。
 1924 民国十三年 甲子 孙汝梅辑《读雪斋印谱》二册出版。
胡传湘卒。
王伯敏生。
赵石刻“颜斋”。
江成之生。
李伏雨生。
周銮诒编田焕出编《鉨苑》二册。
陈巨来刻“赵氏书印”。
徐安辑《桐乡徐氏集古印谱》四册;尚辑《名人遗印》二册。
刘之泗辑《畏斋藏鉨》二册。
郑鹤舫辑《望古斋印存》二册。
董璠辑自刻印成《绿天盦印集》一册。
容庚编撰《金文编》十七卷。
丁世峄编撰《说文古籀补补》四册。
陈淡如刻“海日楼私淑弟子”。
容庚编撰《金文续编》十五卷。
程从龙《程荔江印谱》二册本出版。
扫叶山房石印谢景卿《选集汉印分韵》、《续集汉印分韵》出版。
高庆龄辑《秦汉印章拾遗》。
冯汝玠辑《环玺斋巨印简》一册。
 1925 民国十四年 乙丑 徐新周卒。
吕迈生。
何维朴卒。
李立生。
汪洛年卒。
王士增生。
赵小铁辑其父赵穆刻印成《百将百美合璧印谱》八册本。
田原生。
宋景维卒。
黄永年生。
谷景岳生。
王北岳生。
陆增强辑《八琼室金石补正》。
薛痴豚辑自刻印成《痴豚金石留真》三册。
陈昭弍生。
陈宝琛辑《澂秋馆印痕》十册,亦名《澂秋馆印存》。
沙孟海辑自刻印成《兰沙馆印式》一册。
商务印书馆出版《伏庐藏印》六册十二卷本。
葛昌楹辑《传朴堂藏印菁华》十二册。
叶鸿翰辑自刻印成《太上感应篇印谱》四册。
扫叶山房出版顾湘辑《小石山房印苑》六册。
葛昌楹辑《宋元明犀象玺印留真》六卷。印多为汤陵石伪造。
扫叶山房出版顾湘辑《学山堂印存》四册。
罗福颐辑《玺印姓氏徵》二卷。
陈介祺辑《簠斋古泥封目》出版。
钱深山、秦伯未辑《近代名贤印选》四册。
约于是年
四川出土汉代“舞乐”等图案印数方。
林兰沧卒。
王辑自刻印成《王仿古印谱》二册。
 1926 民国十五年 丙寅 方德九辑《德九存陶》六册。
陈汉第辑《伏庐藏印续集》十册,《印榘》二册。
太田孝太郎辑《梦庵藏印》八册重钤本,共拓十部。
刘江生。
权希军生。
潘德熙生。
黄质辑《滨虹草堂藏古鉨印》初集八册。
忻可权生。
故宫博物院重钤《金薤留珍》二十四部。
吕国璋生。
符骥良生。
康殷生。
伊立勋刻“近岑”、“伊印远昭”两面印。
金城卒, 生前辑有《天府球图》一册,《金拱北印谱》四册。
李世伟生。
赵桢以响拓法作封泥印扇箑。
陈宝琛辑《澂秋馆藏古封泥》五册。
梁乃予生。
林兰沧辑《铁梅居士印存》四册问世。
汪仁寿辑《金石大字典》三十二卷。
 1927 民国十六年 丁卯 吴昌硕卒。
叶德辉卒,生前尚辑有《观古堂印存》一册。
冯文湛生。
杨宇云生。
唐积圣生。
吴涵卒。
方岩辑自刻印成《介堪印谱》一册。
马衡刻“王禔”。
杜兆霖刻“更号退堪”。
李祯刻“大无畏”。
桑愉生。
张克和辑自刻印成《石园印存》二册。
马承源生。
关寸草辑《铄砾斋三代古陶文字》一卷。
吴载和辑自刻印成《餐霞阁印稿》一册。
张孝申撰《篆刻要言》一册。
徐文镜辑自刻印成《大雅社印谱》三册。
蔡守辑《集古鉨印谱》一卷。
罗振玉辑《西夏官印集存》一册。
潘衎重订出版《篆书秘诀》二册。
秦更年序吴载和《餐霞阁印稿》。秦氏生平藏印谱约六百种,为古来之冠。
徐文镜辑自刻印成《镜斋印剩》四册。
纪松浦辑自刻印成《松浦印存》四册亦名《纪松浦印囊》。
罗福颐辑《待时轩印存》正集十八册。
商务印书馆再版《伏庐藏印》六卷十二册本。
周进辑《魏石经室古鉨印影》八册。又辑《季木藏印》六册,为汉官印及古鉨专辑;又辑《印影撷英》四册。
黄濬辑《尊古斋印存》四集四十卷。
马衡辑《毓庆宫藏汉铜印谱》二册。
孟昭鸿编撰《汉印分韵》三集。
 1928 民国十七年 戊辰 太田孝太郎辑《枫园集古印谱》十册。
周明泰辑《续封泥考略》六卷。
周明泰辑《再续封泥考略》四卷。
陈仲芳生。
杨鲁安生。
郁重今生。
孔平孙生。
吴觉迟生。
何继贤生。
吴淦卒。
沈受觉生。
张厚谷辑《碧葭精舍印存》八册。
于照刻“健安真善”。
方岩辑自刻印成《方介盦篆刻》二册。
寿鉨刻“王禔长寿”。
朱天峰刻“钟器”。
周庆云辑《梦坡室金玉印痕》八卷十一册。
沙孟海撰《印学概论》。
中央研究院自此年至一九三七年,于安阳殷墟先后进行发掘十五次。
马衡辑自刻印成《凡将斋印存》二册。
高迥刻“汉瓦堂砚斋”。
扫叶山房出版孙诒让撰《古籀拾遗》四册本。
张鲁盦辑《横云山民印聚》二册。
黄濬辑《尊古斋古鉨集林》六卷。
吴大澂《续百家姓印谱》一册再版。
 1929 民国十八年 己巳 赵石辑自刻印成《拜缶庐印存》 四十卷。亦名《泥道人印存》。
刘友石生。
苏白生。
李桢卒。
周昌谷生。
王禔、唐源邺合刻“穷年弄笔衫袖乌”。
蔡真刻“吾师灵云”。
余仲嘉刻“李印良康”。
钱世权卒。
罗振玉辑《贞松堂所见古鉨印集》一册。
杨明华生。
谢光辑《春草庐藏印》六册。
张政辑自刻印成《寒月斋主印存》二册。
蔡真辑自刻印成《拊焦桐馆印集》二册。
钱衡成卒。
朱鸿达辑《志庐藏印》四册。
褚涵生。
黄质辑《滨虹草堂藏古鉨印》二集八册。
故宫博物馆辑《交泰殿宝谱》一册。
叶衍兰辑《秋梦庵古印辑存》二册。
张厚谷辑《南皮张氏碧葭精舍印谱己巳集》一册。
丁福保编撰《说文解字诂林》。
 1930 民国十九年 庚午 神州光社出版《簠斋古印集》 四册。
姚华卒。
丁世峄卒。
周铁衡留学日本。
杨延复生。
杨鹏升辑自刻印成《铁柔铁笔》二十种。
甘肃居延地区出土西汉木简一万余枚。
董井刻“庚午年得汉画十七石”。
诸乐三刻“生欢喜心”。
洪抚今辑自刻印成《抚盦赤壁赋印存》二卷。
神州国光社再版《簠斋藏玉印》一册。
冯康侯刻“王禔长年”。
马公愚辑自刻印成《马公愚印谱》一册。
陈巨来辑《安持精舍印存》一册。
刘海天辑自刻印成《刘海天印谱》四册。
新疆罗布淖尔出土汉木简七十一枚。
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辑《清代玉玺谱》一册。
张爰辑自刻印成《大千印留》二册。
刘体智辑《善斋玺印录》十六册。
黄质撰《古印概论》。
半聋居士辑自刻印成《好耕斋印存》四册。
罗福颐编撰《汉印文字徵》。
罗福颐编撰《古玺文学徵》。
陆树基约于是年辑《苦铁刻印》二册。
 1931 民国二十年 辛未 葛昌楹辑吴熙载、赵之谦刻印成《吴赵印存》十册。
黄濬辑《尊古斋印存》四集四十册。
邹振亚生。
袁克文卒。
故宫博物院辑《避暑山庄藏汉铜印》四册。
高迥卒。
李卓立辑《孔氏岳雪楼印存》一卷。
林熊光辑《磊斋玺印选存》十册。
故宫博物院辑《金薤留珍》五册本出版。
王光烈辑《昔则庐古鉨印存》一集十册。
冯康侯刻“周达长生大富”。
邹梦禅辑自刻印成《梦禅治印》一册。
吴熊辑《封泥汇编》一册。
邓散木辑自刻印成《粪翁治印》二册。
罗福颐编撰《印谱考》四卷。
周世荣生。
陶祖光辑《金轮精舍藏古玉印》。
藤井静堂辑《霭霭庄藏古鉨印》二册。
《清内府藏古玉印》出版。
 1932 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 太田孝太郎辑《枫园集古印谱续集》二册。
费砚刻“望云草堂”。
周乐生。
马国权生。
徐永年生。
陈凤桐生。
黄焕忠生。
林乾良生。
罗福颐辑《待时轩印存》续集十五册。
江瓶水刻“杜印定友”。
王禔刻“小墨妙亭所藏联扇”。
方岩钩摹辑《古玉印汇》一册。
周氏石言室辑《古印甄初集》四册。
陈子奋辑自刻印成《名将印谱》二册。
叶玉森刻“观梅小隐”。
叶玉森辑自刻印成《颐谖庐水浒姓氏印谱》三册。
杨昭㑺辑陈衡恪、姚华刻印成《陈姚印存》一册。
约于是年吴恩元卒。
 1933 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 赵石卒。
张用博生。
周庆云卒,生前尚辑董熊刻印成《玉兰仙馆印谱》二卷。
杜兆霖卒。
傅抱石留学日本。
雷悦卒。
黄高年刻“推真室”。
郭德陈辑《遇安庐集古铜印谱》十册。
谢建廷辑齐璜刻印成《随喜室集印》初编二册。
丁尚庾刻“张楠长寿”。
周承德卒。
吴泽卒。
马千里生。
杨玉琏生。
齐璜辑自刻印成《白石印草》四册。
邓散木刻“云龙星凤之斋”。
华非生。
王汉辅辑其父王懿荣藏印成《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
吴载和辑莫友芝刻印成《郘亭印存》一册。
赵云壑刻“壑公无咎”。
江瓶水辑自刻印成《衡阳江瓶水篆刻》一册, 亦名《闻鸡馆印存》。
宣和印社辑赵之谦刻印成 《悲盦印存》二册。
胡曼辑自刻印成 《汉秋印存》一册成书。
盛松刻“陈印运彰”。
朱其石刻“秉文所藏书画”。
朱其石辑自刻印成《抱冰庐印存》一册。
吴湖帆辑《梅景书屋印选》二册。
朱芳圃编撰《甲骨学文字编》。
强运开编撰《说文古籀三补》二册。
龚纶撰《寿山石谱》一册。
孟昭鸿编撰《汉印文字类纂》四册,亦名《印字类纂》。
李文裿撰《冷雪盦知见印谱录目》。
 1934 国民二十三年 甲戌 杨昭㑺辑自刻印成《净乐宦印存》四册。
商承祚辑《契斋古印存》八册本。
许之衡卒。
潘飞声卒。
朱镇麾刻“己酉拔贡”。
西泠印社辑《现代篆刻》一至九集。
第一集为十家合刻印。
第二集《赵叔孺印存》。
第三集《王福厂印存》。
第四集为十家合刻印。
第五集为《方介堪印存》。
第六集《唐醉石印存》。
第七集为十家合刻印。
第八集《童心龛印存》。
第九集《刘贞晦印存》。
谢光于“张黑女”印四侧边款,首创以单刀勒碑法缩临《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全文。
方岩辑《介堪印存》一册,亦名 《介堪印存第七集》。
张延礼刻“三年有成”。
易憙刻“大厂居士孺”。
王献唐辑《两汉印帚》三册。
盐益寿石再钤林熊光《磊斋鉨印选存》十册本,共钤廿五部。
钱石仙刻“颂宣”。
下中弥三辑《日支名家印谱》一册。
穆云谷刻“梅兰寄孝”。
张克和刻“陈姓翰墨”。
吴岳刻“长蹈自然”。
朱鸿达辑《宾鸿堂藏印》十二册。
宋君方刻“华城”。
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辑《封泥存真》一册。
邓尔雅刻“无逸”。
朱其石辑自刻印成《朱其石印存》一册。
徐粲章辑自刻印成《散朗轩印存》二册。
孙海波编撰《甲骨文编》。
张俊勋编撰《寿山石考》一册。
张俊勋编撰《闽中印人录》一卷。
太田孝太郎编撰《古铜印谱举隅》四册十卷。
徐文镜编撰《古籀汇编》十四卷。
东莱林氏辑《簠庵集古印》。
余志明辑《双荫庵古印集》。
杨庆簪辑自藏印成《盍斋藏印初集》二册。
 1935 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 方岩辑自刻印成《介堪手刻晶玉印》二册。
陈宝琛卒。
吴泽卒。
丁尚庾卒,生平尚辑有《潞河丁二仲印存》一册,亦名《十七树梅花山馆印存》。
郭似壎卒。
郭兰枝卒。
吴宝骥卒。
孙正和生。
戴明贤生。
中国印学社辑《西泠八家印谱》一册。
黄高年撰《治印管见录》一册。
朱鸿达辑赵之琛刻印成《补罗迦室印斑》四册。
周启人辑自刻印成《锄月庐仿古印集》二册。
方约创办宣和印社。
钱厓辑自刻印成《瘦铁印存》四册。
王雪民刻“我曾寓目”。
徐瑞徵辑自刻印成《心庵印集》四册。
徐坚(孝先)《西京职官印录》出版。
易憙辑自刻印成《孺斋自刻印存》四册。
孟定生刻“中道”。
王树楠辑《汉魏六朝砖文》。
张樾丞辑自刻印成《士一居印存》一册。
张樾丞刻“嫖赌绝缘”。
宣和印社辑方岩自刻印成《介堪印存第八集》二册,亦名《介堪手刻晶玉印》。
宣和印社辑谢光刻印成《谢磊明印存》初、二集二册。
黄石辑其父黄士陵刻印成《黔山人黄牧甫先生印存》四册。
张鲁盦辑钟矞申刻印成《钟矞申印存》四册。
孔云白撰《篆刻入门》。
张朴辑自摹印及朱镇麾摹刻印成《古玺印谱》四册。
约于是年或稍早
焦振青辑《古官印存》十二册。
新疆出土汉氏图案印一批。
陈邦福编撰《古鉨发微》一册。
陈泽霈辑自刻印成《一禅印集》一册。
冯策辑自刻印成《养廉居印稿》一册。
金南治辑《心经印谱》亦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谱》。
 1936 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 王献唐辑《临淄封泥文字》十册。
鲁迅卒。
吴振华生。
瞿秋白卒。
王禔辑《麇研斋印存》二十册。
李健刻“存天之格”。
宣和印社辑胡钁刻印成《胡匊邻印存》二册。
杜考祥刻“杜考祥吾印信长寿”。
王大炘刻印《王冰铁印存》五册重版。
吴慎生。
张宗祥更号戊斋。
冼玉清撰《粤东印谱考》一册。
经亨颐辑自刻印成《颐渊印集》一册。
冼玉清辑《琅玕馆印谱》一卷。
张鲁盦辑黄士陵刻印成《黄牧甫印存》二册。
中国印学社辑胡震刻印成《胡鼻山印谱》一册。
商承祚重辑《契斋古印存》十册本。
王瀣辑陈衡恪刻印成《染苍室印存》四册。
丁茂鲁生。
寿鉨辑《铸梦庐藏印》四册。
中国印学社辑赵之谦刻印成《赵㧑叔印谱》一册。
张果约辑《古印碎锦》一册。
殷墟YH127号灰坑内发现甲骨一万七千零九十六片。
张果约辑《西北古鉨集存》一册。
周振刻“上海顾树炘收藏乡先哲遗翰”。
宣和印社辑《徐星州印存初集》二册。
宣和印社辑《吴昌硕印存》一册。
张志鱼辑自刻印成《寄斯盦印痕》四册。
王禔辑自刻印成《麇研斋印存》四册。
王光烈辑《昔则庐古鉨印存》二集。
董作宾辑《平庐印存》一册。
吴熊辑《百名家印谱》。
顾廷龙辑《古匋文孴录》一册。
河南安阳出土商代类似印章的实物三方。
 1937 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 李培基辑《古鉴阁藏印》八册。
周进卒,生前尚辑有《季木藏印》六册。
张延礼卒。
冯衍锷辑黄士陵刻印成《双清阁铁书经眼录》一卷。
简经纶刻“玉虎”。
费砚卒,生前辑有《甕庐印存》。
李尹桑刻“伯鹰讯鉨”。
董井卒,生前辑自刻印成《勉行堂印谱》六册。
屈向邦辑自用印成《诵清芬室藏印初集》一册。
王禹襄刻印成《王禹襄先生印存》二册问世。
王光烈辑自刻印成《昔则庐印存》一集五册,亦名《希哲庐印存》。
梁效钧辑易憙刻印成《古溪书屋印集》二册。
郭沫若编撰《殷契粹编》。
黄濬辑《衡斋藏印》十六册。
顾沅辑自刻印成《尊汉阁印存》一册。
张果约辑《西北古国印存》一册。
张果约辑《西北古国印存别集》一册。
徐银森生。
黄濬辑《尊古斋古鉨集林》二集六卷。
钟器辑《晚成庐集印》(第一辑)一册。
宣和印社辑《徐星洲印存》五集十册。
吴诵清辑自刻印成《侣鸿轩印稿》一册出版。
谭维德刻“我日三省”。
王禹襄辑自刻印成《王禹襄印谱》二册。
中国印学社辑《吴昌硕印谱全集》。
王家鼎辑《飞鸿遗迹》二册。
张果约辑《西北古国印押碎锦》一册。
刘之泗卒。
 1938 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 宣和印社辑简经纶刻印成《琴斋印留初集》四册。
庞裁卒。
劳笃文编撰《篆刻学类要》一册。
马公愚刻“修辞立其诚”。
刘心僧刻“佛昆”。
宣和印社辑简经纶刻款成《千石楼印识》一册。内以甲骨文刻款为首创。
林树臣据《石庐鉨印萃赏》辑《鉨印集林》四册影印再版。
邹梦禅辑自刻印成《梦禅治印集》二册。
王仁辅刻“夏雁堂制药社”。
刘希亮辑刘希淹刻印成《汜凫亭印撷》一册。
周铁衡辑自刻印成《半聋楼印草》二册。
郭兰祥卒。
张耕源(梓人)生。
胡寄樵生。
俞云卒。
刘希淹卒。
李钟卒,生平尝辑自刻印成 《云台二十八将印谱》一册,亦名《旧端居室印存》。
经亨颐卒。
戴誉辑戴景迁刻印成《邻古阁印存》一册。
 1939 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 陈汉第辑《伏庐考藏鉨印》 十一册,亦名《伏庐藏印》。
陈子奋撰《寿山石小志》一册。
屈向邦辑易憙刻印成《诵清芬室藏印二集》一册。
谭建丞辑自刻印成《建丞印存》一册。
丁仁、高时敷、葛昌楹、俞一萃辑《丁丑劫余印存》二十卷。
陈巨来刻“安持精舍”两面印。
乔曾劬刻“马万里入蜀后作”。
朱其石刻“正一所作”。
张鲁盦辑《鲁盦印选》六册。
张鲁盦辑徐三庚刻印成《金罍印摭》四册。
丁仁钤钱松印于扇箑赠胡淦。
 1940 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 罗振玉卒,生前尚辑有《后四原堂古印零拾》。
陈夷同卒。
韩天衡生。
厉良玉卒。
赵时刻“毗陵汤涤定之”。
西泠印社据陈介祺《伏庐藏印》三集本成《伏庐选藏鉨印汇存》三册。
欧阳桢卒。
朱景源辑陈介祺用印成《伏庐用印》四册。
王季铨、孔达编《明清画家印鉴》一册。
许霏辑自刻印成《晦庐印存》。
黄质辑《滨虹草堂藏古鉨印》五册,亦名《竹北移古印存》。
庞裁刻印《兰石轩印草》一册问世。
王光烈辑自刻印成《昔则庐印存》二集四册。
乔曾劬、曾绍杰等组成巴社。
俞一萃辑《荔盦印选》二册。
王敦化编《古铜印谱书目》一册。
张鲁庵辑赵之琛刻印成《退庵印寄》四册。
王敦化编撰《印谱知见传本书目》一册。
王敦化编撰《篆刻参考书传本书目》一册。
伊立勋卒,生前辑有《石琴吟馆印存》一册。
约于是年
丁仁辑《印海初集》、《印海续集》各二册。
 1941 民国三十年 辛巳 易憙卒,生前尚辑自刻印成《玦亭印谱》。
徐畅生。
任文田生。
方胜生。
余仲嘉卒。
张郁明生。
赵时辑自刻印成《二弩精舍印谱》六卷。
蔡守卒,生前辑有《画玺录》、《缪篆分韵》、《印雅》。
高景山辑《文信国正气歌印谱》一册,亦名《适安草堂藏印》。
徐寒光刻“淑模”。
高景山辑《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印谱》二册。
叶祥本刻“锦源日利”。
褚德彝刻“松窗逸人”。
庞士龙辑《赵古泥印存》四册。
武钟临刻“五百本画梅精舍”。
高景山辑《诸葛武侯前后出师表印谱》四册。
陈礼源生。
王光烈辑《昔则庐古鉨印存》三集。
巢凤初辑《海天楼藏秦汉印谱》十六册,又名《海天楼藏印》,共拓十二部。
庞士龙编撰《云斋旧藏善本印谱目忆录》五卷。
瞿熙邦、庞士龙编撰《铁琴铜剑楼藏善本印谱目》一卷。
无名氏辑《弢翁续得印》。
陆树基辑自刻印成《陆培之印存》一册。
约于是年
殷尘辑《邦斋宋元押印存》二卷。
金祖同辑《斋鉨印集存》二册。
童雪鸿辑自刻印成《雪鸿印存》五集。
 1942 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 罗福成辑《敬爱山房印存》。
俞人萃约是年卒。
余正生。
苏天赐生。
吴岳卒。
牛济普生。
汤兆基生。
周玛和生。
夏昌谦生。
宣哲卒。
吴颐人生。
萧康民辑《康民集古印存》十册。
林健生。
林剑丹生。
褚德彝卒。
李息卒。
戚继棠刻“建丞”。
倪玉书辑《秦汉玉印图录》一册。
乔曾劬刻“玄隐庐”。
祖馨刻 “小诗初拟孟东野”。
邓大川刻“菱溪居士”。
 1943 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 葛昌楹辑《吴赵印存》重辑本六册。
陈复澄生。
马士达生。
刘云鹤生。
刘硕识生。
李江海生。
邓散木辑自刻印成《厕简楼印存》四册。
沈钥辑《叕戡藏印之余》一册。
陶寿伯刻“笔端还有五沽心”。
王光烈辑自刻印成《昔则庐印存》三集四册。
寿鉨刻“闻兰亭”。
江家瑂辑《苦炎蒸室自用印章》二册。
张鲁盦刻“四明山人”。
王禔辑自刻印成《麇研斋印存》重辑本四册。
张鲁盦、秦康祥辑褚德彝刻印成《松窗遗印》二册。
李健撰《金石篆刻研究》一册。
高月秋辑《巴社印选》一册。
韩登安辑自刻印成《登安印稿初集》一册。
邓散木辑自刻印成《高士传印谱》四册。
陈运彰辑易憙刻印成《证常印藏》四册。
孙浔辑《季木藏陶》。
 1944 民国三十三年 甲申 吴朴摹辑《小鉨汇存》二册。
邹韬奋卒。
熊伯齐生。
柴建方生。
朱关田生。
蒋永义生。
茅子良生。
李元茂生。
汤兆基生。
童大年辑自刻印成《童子雕瑑》四册。
张爰刻“南田印信”。
高时敷辑《乐只室古玺印存》十册。
葛昌楹、胡淦辑《明清名人刻印汇存》十二卷。钤拓二十一部。
葛贞刻“拙窝”。
龚强学刻“冷僧壬午以后作”。
张鲁盦辑何震刻印成《何雪渔印存》二册。
张志鱼刻“夏方杰”。
高时敷辑《乐只室古玺印存》一册本。
忻鲁存刻“乐琴书以消忧”。
张鲁盦辑《秦汉小私印选》二册。
钱君匋辑自刻印成《钱君匋印存》二册。
高时敷辑《乐只室印谱》十一册。
马衡撰《论刻印》。
黄濬辑《衡斋藏印续集》十四册。
山西风陵渡出土春秋末期“鱼”图案印一方。
王光烈约卒于是年。
 1945 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 赵时卒,生前尚撰有《汉印文分韵补》。
薛平南生。
赵鹤琴刻“唯德堂”。
赵隽明生。
刘��峰生。
董鸿程生。
雷志雄生。
李成海生。
李尹桑卒,生前辑自刻印成《大同石佛龛印存》。
王冬龄生。
张维琛生。
梁顺炜生。
宣和印社辑《古今名人印谱》十册。
张鲁盦摹辑《鲁盦仿完白山人印谱》增摹刻印二方,再成二册本。共拓一百二十部。
方若约卒于是年,生前辑有《听鹂轩印稿》一册,《谶室藏印》二册。
张君谋辑《安心室集印》三册。
 1946 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 叶祥本卒。
蔡雄祥生。
王雪民卒。
童衍方生。
马瑞图刻“万里长年”。
张鲁盦刻“大千居士”。
闻一多卒,生前辑有《匡斋印存》。
夏铸卒。
黎伏生生。
余绍宋辑自用印成《余越园印存》三册。
茅大容生。
陈茗屋生。
朱屺瞻辑《梅花草堂白石印存》二册。
朱大霖生。
李刚田生。
谷溪生。
杨坤炳生。
汪声镳辑自刻印成《知有汉斋印存》二册。
 1947 民国三十六年 丁亥 孟昭鸿卒。
徐云叔生。
陈穆之生。
黄惇生。
穆奎信生。
王冰石生。
区大为生。
陆树基刻“建丞珍藏”。
金禹民刻“但恨多谬误”。
谢光辑自刻印成《磊庐印存》四册。
时人辑周庆云自用印成《周梦坡先生印存》四册。
 1948 民国三十七年 戊子 高式熊辑自刻印成《西泠印社同人印传》四册。
言巩达生。
叶铭卒。
乔曾劬卒。
张统良生。
王镛生。
陆康生。
季厚焘卒。
方去疾辑自刻印成《去疾印稿》一册。
武钟临辑自刻印成《拜丁庐印存》前后编,前编五册,后编四册。
唐源邺辑自刻印成《醉石山农印稿》一册。
陈巨来辑自刻印成《盍斋藏印》二册。
秦康祥辑《睿识阁古铜印谱》十册。
秦康祥辑吴泽刻印成《吝飞馆印存》一册。
来楚生辑自刻印成《来楚生印存》二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 己丑 秦康祥辑钱世权刻印成《古笏斋印谱》一册。
贺培新刻“岁星楼”。
余绍宋卒。
邓昌成生。
吴天祥生。
赵熊生。
栾国藩生。
林舒祺生。
韩登安刻“江印承统”。
黄文宽辑《南越瓦印佚存》一册。
丁仁卒。
徐良辑方去疾刻印成《乐易榭印谱》二册。
陈汉弟卒。
袁雪山生。
庞书田生。
刘一闻生。
苏士澍生。
徐国富生。
吴澂卒。
陈波生。
 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2 庚寅 楼村卒。
寿鉨卒。
杨留海生。
郭伟生。
简经纶卒。
庄新兴生。
王师子卒。
秦康祥辑乔曾劬刻印成《乔大壮印蜕》二册出版。
吉林柳河发现蒲鲜万奴“军政之印”。
宣和印社辑吴昌硕刻印成《苦铁印选》四卷。
俞吟秋辑《松石山房印拓》一册。
方岩辑自刻印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册。
方岩刻印成《上海各界人民爱国公约》一册。
约于是年
吴朴辑赵之谦印成《二金蝶堂印谱》一册。
邓散木辑自刻印成《三长两短斋印存》五卷。
 1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3 辛卯 方约卒。
王惠国生。
武钟临卒。
孔云白卒。
傅其伦生。
王运天生。
王德之生。
贺培新卒。
刘石开生。
徐立生。
徐丹林生。
方约辑吴熙载、赵之谦、胡钁、吴昌硕刻印成《晚清四大家印谱》四册。
湖南长沙徐家湾出土汉木札。
戴寿堪辑自刻印成《百寿石刻》二册。
柯昌泗辑《谧斋藏印》三册。
汪统辑朱复戡刻印成《复戡印集》一册。
湖南长沙五里碑出土战国竹简三十八枚。
陈巨来撰《安持精舍印话》一卷。
 1952 中华人民共和国4 壬辰 王禔辑自刻印成《麇研斋印存重辑本》(续)二册。
柯昌泗卒。
苏金海生。
查仲林生。
谢榴宝生。
郭则豫卒。
高时显卒。
吴耀辉生。
祝遂之生。
许伯建刻“老去诗名不厌低”。
叶丰辑自刻印成《静乐簃印存》一册。
徐桢立卒。
 1953 中华人民共和国5 癸巳 宣和印社辑方约集印成《节盦印泥印辑》一册。
新疆沙雅出土西汉“汉归义羌长”印。
戚继棠卒。
孙慰祖生。
徐正廉生。
黄廷荣卒。
吴雅之卒。
黄世钊生。
徐梦嘉生。
黄石卒。
陈紫逢辑《燕陶馆藏印》一册。
宣和印社辑赵时用印成《二弩老人遗印》一册。
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战国竹简四十三枚。
宣和印社辑王禔刻印成《福盦老人印集》一册。
张鲁盦辑《张鲁盦所藏印谱目录》一册四卷。
宣和印社辑邓散木刻印成《散木印集》一册。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6 甲午 钱君匋辑自刻印成《君匋印选》二册。
吴朴刻“朱氏听竹居图书”。
四川巴县出土战国“龙”图案印一方。
邓尔雅卒。
徐利明生。
王琪森生。
方若卒。
黄世铭刻“有发寮印”。
湖南长沙杨家湾古墓出土战国竹简七十二枚。
周肇祥卒。
杨秀宜生。
冯迥卒。
周振卒。
 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7 乙未 《十钟山房印举纂例考》出版。
董作宾撰《甲骨学五十年》出版。
黄质卒。
张煊撰《十钟山房印举纂例考》。
马衡卒。
林淑女生。
吴瓯生。
童大年卒,生平尚辑自刻印成《依古庐篆痕》。
湖北武昌任家湾古墓出土魏晋时期木简三枚。
赵云壑卒。
此年至1960年云南先后出土“滇王之印”金印及“寿之人”等印。
 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8 丙申 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筹备组辑 《鲁迅笔名印谱》一册。
吴承斌生。
黄文宽辑《瓦存室集印》六册。
陈振濂生。
陈运彰卒。
内蒙古乌盟出土“晋鲜卑归义侯”、“晋乌丸归义侯”金印及“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印。
李健卒。生前刻有《时惕庐印影》。
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出土木简二枚。
 1957 中华人民共和国9 丁酉 商承祚编撰《石刻篆文编》二册十四卷。
齐璜卒。
徐宗浩卒。
杨浣石卒。
河北隆化出土金代“元帅府左参谋之印”。
山东峄县出土“平东将军章”金印。
甘肃藏族自治州发现隋、唐时期“蒲州之印”瓦印。
曾绍杰辑自刻印成《曾绍杰印存》一册。
河南信阳长台关古墓出土战国竹简二百二十九枚。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10 戊戌 黄质编撰《滨虹草堂玺印释文》一册出版。
潘凤起卒。
黄连萍生。
温庭宽撰《印章的起源和肖形印》。
杜天縻卒。
举办港澳篆刻作品第一次联合展览。
郑时卒。
萧蜕卒。
林树锋卒。
柳弃疾卒。
 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11 己亥 方去疾、吴朴、单孝天刻印成《瞿秋白笔名印谱》一册。
于照卒。
齐燕铭刻“江山如此多娇”。
萧高洪生。
吕凤子卒。
张克和卒。
甘肃武威磨咀子六号汉墓出土竹木简四百九十枚。
田叔达刻“枕流漱石”。
北京出土李自成政权“工政府屯田清吏司契”印。
科学出版社出版容庚编《金文编》增订本一册。
新疆巴楚县脱库孜沙来古城发现古代木简二十枚。
 1960 中华人民共和国12 庚子 王禔卒。
张祥凝卒。
王献唐卒。
陈平生。
阮伯康卒。
高时丰卒。
长沙杨家山出土南宋王趯“趯”字木印。
杨仲子卒。
钱君匋辑赵之谦刻印成《豫堂藏印甲集》一册。
金祥恒编撰《续甲骨文编》。
罗福成卒。
 1961 中华人民共和国13 辛丑 田叔达辑自刻印成《农业印谱》一册。
田叔达辑自刻印成《陈毅元帅诗句印谱》一册。
钱君匋辑自刻印成《长征印谱》一册。
周康元卒。
陈凡辑《齐白石诗文篆刻集》。
钱厓刻“家居景山北海之间”。
黑龙江渤海国遗址发现“天门军之印”。
邓散木更号“一足”。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辑《清代台湾职官印录》。
吴朴撰《印章的起源和流派》。
 1962 中华人民共和国14 壬寅 汪启淑辑《汉铜印丛》出版。
宁斧成刻“五百丁香斋”。
黄文宽辑《叶杨胡刘四家印剩》一册。
朱晖刻“重宴鹿鸣”。
黄文宽辑《瓦存室所藏黄牧甫印选》四册。
张鲁盦卒。家属以家藏印谱四百三十三部,印章一千五百二十四方,捐献于西泠印社。
东湖印社成立,唐源邺任社长。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汉墓出土木札二枚。
吴朴刻“潘婴急就”。
麦华三等辑黎简刻印成《二樵山人篆刻佚存》一册。
娄师白撰《怎样治印》。
台湾出版陈衡恪撰《槐堂摹印浅说》一册。
钱君匋辑吴昌硕刻印成《豫堂藏印乙集》一册。
严一萍辑《齐白石印存》二册。
杨家骆撰《篆刻学》。
周作人辑《周作人印谱》一册。
严一萍撰《篆刻入门》。
徐安约于是年卒。
 1963 中华人民共和国15 癸卯 西泠印社辑《西湖胜景印集》 一册。
罗福颐、王人聪撰《印章概述》一册。
中国美术家协会辑齐璜刻印成《白石印集》四册。
邓散木卒。
董作宾卒。
徐庆华生。
西泠印社恢复活动。
葛昌楹卒。
吴东迈卒。
谢光卒。
钱君匋、叶丰编撰《中国鉨印源流》一册。
傅抱石撰《白石老人的篆刻艺术》。
徐安家属以家藏印谱二百三十七部捐献于上海博物馆。
罗叔子撰《试论西泠四家的篆刻艺术》。
陆树基辑自刻印成《固庐治石耋册》一册。
任书博辑《松竹草堂藏印》一册。
陈寿荣撰《怎样刻印章》一册。
张宗祥任西泠印社社长。
张志鱼约是年卒。
 1964 中华人民共和国16 甲辰 商务印书馆辑《金石篆刻研究》。
孙海波编撰《甲骨文编》改订本一册。
西泠印社辑《西泠四家印谱》选本一册。
吕人龙卒。
李徐卒。
钱厓辑自刻印成《毛主席诗词十首篆刻集》二册。
潘学固辑自刻印成《登山英雄印谱》一册。
方去疾、吴朴、单孝天刻印成《古巴谚语印谱》一册。
河北承德出土金代“元帅府印”。
沙孟海删定《沙印话》。
 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17 乙巳 朵云轩辑《吴昌硕篆刻选集》一册。
潘中随卒。
傅抱石卒。
张宗祥卒。
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墓出土“范阳公章”金印等四方。
陈凡辑齐璜刻印成《白石印谱》。
湖北江陵县纪南城楚墓出土竹简三十余枚。
朱其石卒。
吴载和刻“海粟长寿”。
龚纶卒。
王襄卒。
 1966 中华人民共和国18 丙午 宁斧成卒。
罗叔子卒。
钱君匋辑黄士陵刻印成《丛翠堂藏印》二册。
河北承德出土金代“元帅府监军之印”。
吴朴卒。
童雪鸿卒。
四川苍溪出土元代“万州诸军奥鲁之印”。
 1967 中华人民共和国19 丁未 段维毅编辑《篆文大辞典》。
周作人卒。
台湾再版徐文镜编《古籀汇编》。
台湾再版丁福保编撰《说文解字诂林》。
李凤廷卒。
太田孝太郎卒。
钱厓卒。
马浮卒。
台湾再版段玉裁编撰《说文解字注》。
 1968 中华人民共和国20 戊申 吴湖帆卒。
秦康祥卒。
王壮为辑自刻印成《玉照山房印选》二册。
周铁衡卒,生前辑自刻印成《后来居印草》。
陈子奋刻“点画工深”。
黄葆戊卒。
罗福葆卒。
陈尧廷卒。
周菊吾卒。
马海髯卒。
湖北英山出土元末“汴梁行省管勾所之印”。
 1969 中华人民共和国21 己酉 马公愚卒。
白蕉卒。
易忠箓卒。易氏生平编撰有:《稆园论印绝句》;《古印甄》;《矶印摭》;《明清名人印集》;《青简赤文》;《山阴章勤生印辑》;《稆园印鲭》;《锦里篆刻微存》。
山东枣庄出土元末红巾军“管军万户府印”印。
罗叔子卒。
 1970 中华人民共和国22 庚戌 陈年卒。
徐培基卒。
马晋卒。
朱鸿达卒。
吴幼之辑自刻印成《石芝印存》一册。
那志良撰《玺印通释》一册。
 1971 中华人民共和国23 辛亥 王贵忱辑黄士陵刻文句印成《牧甫印存》一册。
潘天寿卒。
孙静子卒。
濮蕃卒。
吴载和卒。
来楚生刻“安处”。
林熊光卒。
郭味蕖卒。
赵鹤琴卒。
曾绍杰辑自刻印成《曾绍杰篆刻选辑》二册。
广西合浦出土西汉“庸母印”琥珀印一方。
 1972 中华人民共和国24 壬子 林钧卒。
甘肃武威汉墓出土“臣森(?)”木质两面印。
河北隆化出土金代“兴安西北等路元帅府印”。
甘肃武威出土西夏文木简一枚。
河南郏县出土北宋苏适“适”字铜印。
浙江新昌出土南宁“卢”私印。
是年至1974年甘肃居延出土汉简近二万枚。
那志良编撰《历代印章概述》一册。
湖南长沙出土西汉“轪侯家丞”封泥一方,及“利苍”、“长沙丞相”等印一批。
上海书画社出版《新印谱》第一集。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四千四百余枚。
区建公卒。
 1973 中华人民共和国25 癸丑 新疆吉木萨尔出土唐代“蒲类州之印”。
刘冰庵卒。
韩天衡、张维琛、单晓天等刻《新印谱》第二集,由上海书画社出版。
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竹简四百余枚,“张偃”、“张伯”木质两面印一方。
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七千一百五十片。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竹简木牍六百余枚。
山西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龙山道人”等牛角印五方。
江苏连云港出土汉“侍其”银印。
青海大通出土汉“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印。
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发现墨书缪篆“张掖都尉��信”。
 1974 中华人民共和国26 甲寅 张统良、韩天衡等作《书法刻印》一集。
罗福颐更号偻翁。
湖南长沙出土汉“曹��”等玉印、玛瑙印三方。
蔡易庵卒。
支谦卒。
马国权撰《广东印人传》一册出版。
吉林洮安发现明“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
阮性山卒。
朱晖卒。
江西南昌晋墓出土木简、牍六枚。
 1975 中华人民共和国27 乙卯 横田实编撰《中国印谱解题》一册。
张丹农卒。
来楚生卒。
刘一闻辑王献唐藏印成《双行精舍古印汇》二册。
台湾成立篆刻学会。
湖北江陵汉墓出土“遂”玉印一方。
孙庆生、韩天衡等作《书法刻印》二集。
徐志伟等作《新印谱》第三集。
湖北江陵凤凰山一百六十八号汉墓出土竹简、牍六十余枚。
徐慕农卒。
甘肃固原发现涂金汉代铜印“伏波将军章”一方。
丰子恺卒。
王北岳辑自刻印成《王北岳印选》一册。
任敬之编撰《篆刻微言》一册。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余枚。
 1976 中华人民共和国28 丙辰 陈子奋卒。
谈月色卒。
高时敷卒。
韩登安卒。
荣宝斋辑郁重今刻印成《鲁迅笔名印谱》一册。
 1977 中华人民共和国29 丁巳 西泠印社辑《历代印章简编》一册。
冯文湛卒。
上海《书法》杂志创刊。
台湾省篆刻学会创办《篆刻》年刊。
《明清印人传》一册出版。
浙江美术学院水印工厂辑《潘天寿常用印集》一册。
安徽阜阳出土西汉“雁”图案印一方。
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女阴家丞”封泥一方。
林乾良辑韩登安论篆语成《容膝楼印话》一册。
胡铁生辑自刻印成《学大庆印谱》一册。
 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30 戊午 上海博物馆辑《上海博物馆藏印》十二卷。
陈左黄刻《百花齐放印谱》一册出版。
黎泽泰卒。
钱律卒。
罗福颐辑《汉印文字徵》增订本一册。
郭沫若卒。
丁衍镛卒。
邓散木编撰《篆刻学》出版。
山东临沂出土汉“刘疵”玉印一方。
齐燕铭卒。
浙江平湖出土宋代铜质军印“雄节第一指挥第三都朱记”等九方。
周世荣撰《长沙出土西汉印章及其有关问题研究》。
方宗弍编撰《福建寿山石》一册。
苏州瑞光寺塔发现五代至北宋初期“与贞私印”琥珀印一方。
上海书画出版社再版《吴昌硕篆刻选集》一册本。
香港博雅斋出版《徐三庚印谱》一册。
香港博雅斋出版《吴昌硕印谱》一册。
香港博雅斋出版《邓石如印谱》一册。
香港博雅斋出版《陈鸿寿印谱》一册。
香港博雅斋出版《赵之琛印谱》一册。
香港博雅斋出版《赵之谦印谱》一册。
 1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31 己未 马瑞图卒。
孙龙父卒。
吴振平卒。
陆树基卒。
胡淦卒。
卢鼎公卒。
吴子复卒。
刘江篆《吴昌硕的篆刻艺术》。
冯康侯刻“眇叟八十以后作”。
沙孟海任西泠印社社长。
“周原”遗址发现周代甲骨一万七千多片。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一册。
诸乐三刻“狮子林”。
《嵩云居藏印》四册问世。
王北岳编撰《篆刻述要》一册。
上海《书法研究》创刊。
罗福颐撰《北元官印考》。
西泠印社辑《革命胜迹印谱》一册。
《辽宁书法》创刊。
钱君匋辑自刻印成《长征印谱》重辑本一册。
蔡谨士刻“北海白塔”。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赵之谦印谱》一册。
桑愉卒,生前著有《乐观楼印章札记》。
西泠印社辑《西泠四家印谱》一册。
刘江撰《吴昌硕的印章艺术》。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韩登安刻印成《毛主席诗词刻石》一册。
李立刻《毛主席诗词印谱选》一册出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齐璜等刻印成《现代篆刻选辑(一)》。
赖恬昌编《印章艺术》一册。
徐琢卒。
上海古籍书店出版《汉印分韵合编》一册。
 1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32 庚申 方去疾编订《明清篆刻流派印谱》一册。
任憙卒。
张大壮卒。
《杭州篆刻》创刊。
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会在沈阳揭幕。
韩天衡执笔成《中国篆刻艺术》一册出版。
薛平南辑自刻印成《薛平南印存》一册出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赵云壑等刻印成《现代篆刻选辑(二)》。
人民美术出版社辑《齐白石书法篆刻》一册。
陈直卒。
来楚生撰《然犀室印学心印》发表。
丁吉甫辑《现代印章选集》一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汪关印谱》一册。
高明编撰《古文字类编》一册。
冯作民编撰《中国印谱》一册出版。
西泠印社辑《西泠印社藏印选》二册,共拓二百部。
庄伯和译日本国西川宁《书道讲座》(篆刻册)成《篆刻入门》一册。
西泠印社辑韩登安刻印成《西泠胜迹留痕》一册,共拓二百部。
约于是年洛阳孟津出土一瓦器,内存古铜官印七百九十七方。
 1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33 辛酉 罗福颐辑《西夏官印汇考》一册。
茅盾卒。
陆维钊卒。
潘学固卒。
罗福颐卒。
李世伟卒。
金禹民卒。
孙太初撰《书法与篆刻》一册。
于今书局辑李尹桑刻印成《李尹桑印存》一册二编。
上编即《大同石佛龛印稿》。
西泠印社出版《吴让之印存》一册。
《中国书法》创刊。
台湾宏业书局出版《印章艺术》一册。
梁顺炜辑自刻印成《兰亭集序印谱·白汀堂印选》一册。
钱君匋刻《钱刻鲁迅笔名印集》一册出版。
西泠印社辑《鲁迅著译书名印谱》二册。
扬州出土“广陵王玺”金印。
康殷编《古图形玺印汇初集》一本上下二册。
罗福颐编撰《古玺印概论》一册。
邓昌成辑自刻印成《勉斋印稿》一册。
魏乐唐辑自刻印成《乐唐印存》一册。
罗福颐主编《古玺文编》一册。
罗福颐主编《古玺汇编》一册。
方去疾撰《明清篆刻流派简述》。
天津古籍书店翻印出版《金石大字典》四册本。
 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34 壬戌 韩天衡撰《五百年流派印章艺术出新谈》。
罗福颐编撰《近百年来对古玺印研究之发展》一册。
河南《书论》创刊。
田桓卒。
容庚卒。
朱积诚卒。
邓大川卒。
西泠印社辑《张宗祥印集》二册,共拓十部。
陈夷同刻印成《陈旸若遗印》一卷出版。
方宗弍撰《寿山石志》一册。
西湖艺苑辑《刘海粟常用印集》一册。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李世伟篆刻作品选》一册。
单晓天、张用博撰《汉印风格浅析》。
罗福颐辑《汉印文字徵补遗》一册。
西泠印社辑《黄牧甫印存》一册。
《天台宗祖师碑法会印谱》一册出版。
新加坡美中印务公司辑潘伯鹰用印成《玄隐庐录印》一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齐燕铭印谱》一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易憙等刻印成《现代篆刻选辑(三)》。
小林斗盦辑明代以来刻印成《中国篆刻丛刊》四十卷四十册。
西泠印社辑《西泠后四家印谱》一册。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辑陈巨来刻印成《安持精舍印㝡》一册。
 1983 中华人民共和国35 癸亥 张爰(大千)卒。
冯康侯(眇叟)卒。
苏白卒。
丁卓英卒。
东吴印社成立。
西泠印社八十周年大庆。沙孟海(文若)继任社长。
西泠印社辑王贤(个簃)刻印成《个簃印存》一册出版。
西泠印社出版《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一册。
马国权(达堂)编撰《篆刻经典〈三十五举〉图释》。
上海《书法》杂志举办首届“全国篆刻征稿评比”。
中国书店翻印《篆学丛书》二册。
香港大业公司出版《张大千先生书画印辑》一册。
傅嘉仪(谦石)辑自刻印成《心碑》一册出版。
周澄(蓴波)等印人于台湾成立印证小集。
华非(野予)辑《中国古代瓦当》一册。
牛济普(大济)辑《中州古代篆刻选》一册。
方去疾(之木)编订《吴让之印谱》一册出版。
齐鲁书社出版陈直(进宧)《摹庐藏陶捃存》一册。
李白凤(逢)刻《李白凤印谱》一册出版。
黄葆树辑《黄仲则书法篆刻》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金禹民(马金澄)刻《金禹民印存》一册出版。
王伯敏编释《古肖形印臆释》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黄盛璋撰《“匈奴相邦”印之国别、年代及相关问题》。
曹锦炎撰《释》。
裘锡圭撰《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三篇》。
韩天衡(豆庐)撰《明代流派印章初考》。
韩天衡(豆庐)撰《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
韩天衡(豆庐)撰(九百年印谱史考略》。
王人聪撰《古玺考释》。
王人聪撰《汉晋官印考证》。
陈振濂(颐斋)撰《关于印谱的创始者》。
柴子英(之隐)撰《关于〈七家印跋〉及其他》。
洪丕谟(妙摩)辑家藏印成《无我相室劫余印存》一册。
华笃安藏明清篆刻家印石一千五百四十六方捐献上海博物馆。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沙孟海(文若)刻印成《兰沙馆印式》一册出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赵石(古泥)、乔曾劬(大壮)刻印成《现代篆刻选辑(四)》。
 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36 甲子 陈巨来(斝)卒。
于省吾(思泊)卒。
余任天(天庐)卒。
诸乐三(希斋)卒。
周暹(叔弢)卒。所藏印谱一百三十六部均捐献给天津市图书馆;所藏古鉨印八百余方均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韩天衡(豆庐)著《印学三题》一册出版。
韩天衡(豆庐)撰《丁丑劫余印存》序。
沙孟海(文若)撰《近代印人传》序。
沙孟海(文若)撰《新安印派简史》。
祝遂之(曙临)撰《略论吴昌硕的〈朴巢印存〉及其他》。
朱关田(曼倬)撰《印谱起源小识》。
杨鲁安(继曾)辑王钊(雪民)刻《王雪民印存》一册出版。
区大为(叔端)刻《区大为印谱》一册出版。
徐云叔(德耘)刻《徐云叔篆刻》一册出版。
叶其峰主编《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一册出版。
黄石老人编《中国印谱极选》一册出版。
王北岳(泽恒)编著《篆刻艺术的欣赏》一册出版。
徐中舒主编《殷周金文集录》一册出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丁尚庾(二仲)、陈衡恪(师曾)、谢光(磊明)刻印成《现代篆刻选辑(五)》。
汤余惠撰《楚玺两考》。
李家浩撰《楚国官印考释》。
王人聪撰《古玺考释两则》。
吴振武撰《〈古玺汇编〉校订》。
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编《茅盾笔名印集》一册出版。
徐无闻(永年)撰《纪念篆刻家易均室》。
黄惇撰《论绘画对印章艺术发展的影响》。
黄惇撰《论‘印从书出’、‘印外求印’》。
刘江(佛安)撰《篆刻字法简析》。
余正(震)撰《拓边款四十字诀》。
童衍方(晏方)撰《浅谈吴昌硕先生的篆法、章法和刀法》。
温庭宽(井白)撰《寿石工先生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在北京举办。
 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37 乙丑 谢博文(师约)卒。
刘博琴卒。
曾右石卒。
钱君匋(豫堂)撰《读印谱‘赵之谦’》。
钱君匋(豫堂)撰《叶潞渊印存》序。
陈振濂(颐斋)撰《〈啸堂集古录〉考》。
郑之撰《谈印钮》。
韩天衡(豆庐)撰《花乳石、花药石与肖山石臆考》。
韩天衡(豆庐)编订《历代印学论文选》二册出版。
韩天衡(豆庐)刻《韩天衡印选》一册出版。
王献唐(凤笙)撰《五镫精舍印话》一册出版。
王北岳(泽恒)编著《篆刻艺术》一册出版。
顿群(立夫)刻《顿立夫治印(初集)》一册出版。
顿群(立夫)刻《顿立夫治印(续集)》一册出版。
穆云谷(寿山)刻《穆寿山印选》一册出版。
来楚生(负翁)刻《来楚生印存》一册出版。
单孝天(晓天)刻《晓天印稿》一册出版。
汤成沅(涤生)刻《汤涤生纪年印存》一册出版。
钱君匋(豫堂)刻《钱君匋刻长跋巨印选》一册出版。
弘征刻《望岳楼印集》一册出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十钟山房印举选》一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寿鉨(石工)刻印《蝶芜斋印稿》一册。
台湾篆刻学会辑台湾印人印作汇为《十年有成印拓》一册。
故宫博物院监制乐守勋藏印辑成《乐氏藏古鉨印选集》十册。共拓一百部。
曹锦炎撰《战国玺印文字考释》。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38 丙寅 邹梦禅(敬栻)卒。
周昌谷(老谷)卒。
朱孔阳(云常)卒。
金维坚(叔闻)卒。
麦华三卒。
叶丰(露园)刻《静乐簃印稿》一册出版。
周哲文刻《周哲文篆刻选集》一册出版。
朱复戡(义方)刻《朱复戡篆刻》一册出版。
傅大卣辑《傅大卣手拓印章集存》一册出版。
吴朴(朴堂)刻《朴堂印稿》一册出版。
曾绍杰(昆吾室主)辑《鉨印精选》二册出版。
柳坤发刻《百家姓印拓》一册出版。
黄尝铭(子昭)刻《宋司马温公座右铭印谱》一册出版。
方岩(介堪)刻《方介堪印选》一册出版。
郑超撰《楚国官玺考述》。何琳仪撰《古玺杂识》。
黄惇撰《论元明印论的发生和发展》。
叶其撰《西汉官印丛考》。
马国权(达堂)撰《徐三庚和他的篆刻艺术》。
王琪森撰《篆刻艺术论集》一书。
周世荣撰《长沙出土西汉滑石印研究》。
 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39 丁卯 方岩(介堪)卒。
庞士龙(云斋)卒。
单孝天(晓天)卒。
陈语山(嶙翁)卒。
都冰如(阿都)卒。
王人聪撰《新出历代玺印集释》一册出版。
单孝天(晓天)、张用博(尚犀)编著《来楚生篆刻艺术》一册出版。
陈宏勉(君硕)辑自刻印成《陈宏勉印谱》一册。
叶一苇(杭之)撰《篆刻丛谈续集》一册。
宁斧成(静庐)刻《宁斧成印存》一册出版。
汤余惠撰《略论战国文字形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熊伯齐(光汉)刻《熊伯齐印选》一册出版。
邓散木(铁)所刻《一足印稿》一册出版。
曾右石刻《右石印选》一册出版。
马国权(达堂)撰《汉印概说》。
王贤(个簃)撰《吴昌硕先生史实考订》。
余正(震)撰《赵古泥篆刻艺术初探》。
小林斗盦(庸浩)撰《日本现存中国古印和古印谱》。
王冬龄撰《篆刻与碑学》。
陈振濂(颐斋)撰《关于日本书法篆刻现状的分析与估价》。
黄惇撰《古代印论史》二十四篇。
何保华撰《日本篆刻的启蒙者东皋心越》。
萧高洪撰《也谈印谱的起始》。
钱君匋(豫堂)撰《中国玺印的嬗变》。
柴子英(之隐)撰《印学年表》。
韩天衡(豆庐)撰《去疾印稿》序。
韩天衡(豆庐)撰《式熊印稿》序。
韩天衡(豆庐)撰《秦汉鸟虫篆印选》序。
韩天衡(豆庐)、孙慰祖(可斋)撰《篆刻艺术概说》一册出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辑高时敷 (络园)、翟树宜 (墨庵)、钱厓(瘦铁) 刻印成《现代篆刻选辑(六)》。
上海书店出版《伏庐藏印) 一册。
上海书店出版《双虞壶斋印存》一册。
西泠印社编《印学论丛》一册出版。
西泠印社举办《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
西泠印社辑《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作品选》一册出版。
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在郑州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西安西北郊未央宫前殿遗址发掘出汉代刻有文字的骨签三万多片。
 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40 戊辰 王贤(个簃)卒。
薛光照(佛影)卒。
顿群(立夫)卒。
曾绍杰(昆吾室主)卒。
章建平卒。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篆刻艺术委员会,由方去疾(之木)任主任,陈大羽(翱)任副主任,委员为潘主兰(鼎)、黄文宽(萍庐)、邹振亚(谦益)、蒋维崧(峻斋)、徐无闻(永年)、金意庵(启族)、刘江(佛安)、王镛、祝遂之(曙临)、权希军、韩天衡(豆庐)。
中国书协举办首届全国篆刻展览。
上海举办首届上海篆刻大奖赛,方去疾(之木)任评委员名誉主任,韩天衡(豆庐)任主任。台湾篆刻家王壮为(渐翁)、王北岳(泽恒)、曾绍杰(昆吾室主)首次应邀正式参加大陆篆刻展。
韩天衡(豆庐)撰《鸟虫篆大鉴》序。
韩天衡(豆庐)撰《赫连泉馆古印存》序。
韩天衡(豆庐)、孙慰祖(可斋)撰《印章艺术概说》一册。
刘江(佛安)撰《篆刻艺术》一册出版。
徐文彬、黄晓东编《齐白石印汇》一册,由巴蜀书社出版。
陈尔俊撰《战国古玺文字字形增省例说》。
陈茗屋(推之)刻《陈茗屋印存》一册出版。
吴子建(起)刻《吴子建印集》一册出版。
上海书店出版《韩天衡书画篆刻集》一册。
上海书店出版《赫连泉馆古印存》一册(为原拓本正续集的合辑本)。
上海书店出版《澂秋馆印存》一册。
上海书店出版《乐只室印谱》 一册。
西泠印社赴日本东京、大阪举行藏品展。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41 己巳 朱复戡(义方)卒。
黄文宽(萍庐)卒。
徐公豪(砚农)卒。
冯建吴(太虞)卒。
柴子英(之隐)卒。
任小田卒。
康殷(大康)、任兆凤主编《印典》四册之一出版。
康殷(大康)撰《印典》前言。
马承源(楚原)撰《单晓天印选)序。
马承源(楚原)撰《古玺秦汉印及其余绪)。
唐云(药翁)撰《单晓天印选》序。
陆俨少(宛若)撰《石开印存》序。
杨贡南撰《潘主兰印选》序。
黄惇撰《关于明清徽籍印人的流派问题》。
黄惇撰《明代篆刻艺术流派说初探》。
李泽甫(惇闰)辑自刻印成《李泽甫印存》一册。
《韩天衡印存》一册出版。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出版《邓散木印谱》一册,亦名《厕简楼编年印稿》。
童衍方(晏方)刻《童衍方印存》一册出版。
丁吉甫(守谦)刻《丁吉甫印选》一册出版。
潘主兰(鼎)刻《潘主兰印选》一册出版。
单孝天(晓天)刻《单晓天印选》一册出版。
裘锡圭撰《浅谈玺印文字的研究》。
吴振武撰《古玺合文考》。
李江海(芝田)出版《芝田瑰宝》一册。
陈寿荣(春甫)、刘云鹤(韧斋)编《现代印选》一册出版。
韩天衡(豆庐)撰《魏石经室古鉨印影》序。
韩天衡(豆庐)撰《续齐鲁古印捃》序。
韩天衡(豆庐)撰《寿山石全书》序。
韩天衡(豆庐)撰《玺印文综》序。
韩天衡(豆庐)撰《丁吉甫印选》序。
韩天衡(豆庐)、孙慰祖(可斋)编订《古玉印精萃》一册,由上海书店出版。
孙慰祖(可斋)撰《古玉印精萃》序。
孙慰祖(可斋)撰《古玉印概说》。
徐丹林编辑出版韩天衡(豆庐)师生篆刻为《百乐斋同门印汇》一册。
吴聿明撰《近年印史研究成果述评》。
萧高洪撰《官印特点的形成发展及其审美价值》。
陈金钟撰《元以来中央政权颁授西藏地方首领印章举要》。
方去疾(之木)主编《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玺印篆刻》一册。
曹齐(本厚)编撰《刻印技法图解》。
黄尝铭(子昭)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谱》一册出版。
徐畅撰《篆刻十年的回顾》。
胡福巨撰《巴林石志》一册出版。
香港八龙书屋出版方宗珪(方石)《寿山石全书》一册。
香港友声印社出版《香港篆刻报》第一期。
上海书店出版《宋庆龄藏印》一册。
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在北京举办。
西泠印社等联合主办全国一百二十二家印社联展。
 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42 庚午 秦咢生(路亭)卒。
戚叔玉(璋)卒。
张金奎(心白)卒。
台静农(伯简)卒。
孙正和(绳墨)卒。
刘伯年(迁)卒。
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全国首届印学研讨会入选论文专辑《印坛》一册。
王人聪、叶其峰撰《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研究》一册出版。
王伯敏撰《矫毅生肖印选》序。
冯其庸(宽堂)撰《江成之印存》序。
韩天衡(豆庐)撰《上海<顾氏集古印谱>刍议》。
安廷山主编《泰山名胜印谱》一册出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方去疾(之木)刻《去疾印稿》一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高式熊(廷肃)刻《式熊印稿》。
台湾艺林堂美术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刘一闻(沪声)刻印成《别部斋朱迹》一册。
刘一闻(沪声)刻《刘一闻印稿》一册出版。
李刚田(司工)刻《李刚田篆刻选集》一册出版。
矫毅(力挺)刻《矫毅生肖印选》一册出版。
叶丰(露园)刻《叶潞渊印存》一册出版。
刘石开(石开)刻《石开印存》一册出版。
魏乐唐(刚)辑自刻印成(乐唐印存》一册。
香港友声印社出版杨广泰《古今鸟虫篆字汇》一册。
李江海(芝田)出版《芝田石印选》一册。
叶玉宽编《黄牧甫印集》一册出版。
熊伯齐(光汉)编《荣宝斋藏三家印选》一册。
闻一多(家骅)刻《闻一多印选》一册出版。
中国书店出版熊伯齐(光汉)、许延慈主编《当代印人名鉴》一册。
朵云轩举办《当代中年著名篆刻家作品展览》,并出版《当代中年著名篆刻家作品选》一册。
黄惇撰《书法篆刻》一册出版。
黄惇撰《古代印论研究方法论札记》。
黄葆树编《两当遗韵印集》一册出版。
古吴轩出版社编辑《现代书斋名印赏》一册出版。
长春出版社《白山印社作品选集》一册出版。
 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43 辛未 商承祚(锡永)卒。
叶隐谷(遁斋)卒。
方去疾(之木)编《胡钁印谱》一册出版。
韩天衡(豆庐)撰《历代印谱赏析》二十六篇。
黄惇撰《元代文人印章发展的三个阶段》。
杨坤炳(天庐)刻《杨坤炳印稿》一册出版。
徐国富(谷甫)编《鸟虫篆大鉴》一册出版。
童可移(辰翊)刻《童可移印存》一册出版。
区大为(叔端)刻《区大为印谱之二——一刻难忘》一册出版。
曹锦炎撰《建国以来古玺研究之简述》。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庄新兴、吴瓯、茅子良刻《三体百家姓印谱》。
中国书协举办第二届全国篆刻展览。
江宁县西汉墓中出土“臣柱”木印一方。
☚ 中国书画艺术辞典︱前言   中国书画艺术辞典︱史少齒 漢 ☛
000006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