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巨源《城东早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巨源《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苏询:《辨奸论》),洞微而知幾,方显出观察力之精深。这首诗写新春景色,以嫩柳为描写对象,可谓精警俊峭。开首不说自己而说“诗家”,是泛指,也是从个别到一般,当然也包括诗人自己在内。“清景”是对“新春”景色特点的高度概括,是清幽,是清峭,也是清俊,或者说唯其幽而峭才显出俊,这就将地处北方的长安城东早春景象写得入木三分。二句是对首句的申说,也是对“清景”的具体描述,即由一般又说到个别。春寒料峭,冬梅已谢,百卉未萌,唯新柳才黄,吐出了少许嫩芽,且“半未匀”,看去只是星星点点而已,这不正是“清景”的幽峭之中的俊么?“惜春常怕花开早”,这才显出了新柳嫩黄的可喜可贵,也正是诗人咏早春的心境。宋人杨万里咏柳云:“百尺柳条拂银塘,不爱深绿只浅黄。非为柳枝能蘸水,水中倒影引他长”,正是早春引发诗人们感奋的绝好印证。 如果说头两句是因景而生情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因情而造景了。“若待”引发了诗人的想象,即由早春之景,设想到深春之景。上林即上林苑,本是秦朝旧苑,后汉武帝增而广之,故址在长安城西北。唐时禁苑在宫城北,此处以上林苑代指唐禁苑,又以禁苑代指长安城。这两句是说,等到整个长安花开如锦的春浓之日,所到之处尽是出门赏花之人,那时也就毫无早春乍到的新鲜感了。这与头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诗人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但是,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也许是因为诗家以嫩柳状早春者所在多有,后两句反倒在平易中显出新奇,久久为人所传诵,成了写浓春的名句了。 杨巨源《城东早春》杨巨源《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情有独钟的游春赏春感受。 诗的首句“诗家清景在新春”,贴船下篙,直接点题,从总的方面表述诗人最喜欢的清秀雅淡的新春之景。第二句从具体的方面写出诗家所喜欢的春景是“绿柳才黄半未匀”,即那绿柳枝条刚刚绽出鹅黄色的嫩芽之景。“半未匀”指柳枝并未完全绽芽。这两句从正面道出自己热爱早春的思想情感。接着三四句从反面入笔作一假设: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如果等到上林苑百花盛开烂漫似锦之时,则到处皆是出门看花赏春之人。此二句百花争妍游人如云的闹景和上二句“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清景”形成鲜明对照,显然在这二句假设的背后有着曲折的弦外之音,即诗人并不欣赏百花似锦的盛春之景,也不赞同那些专在百花盛开时才出门游春看花的游人的行为。传统的观点皆以为这首诗三、四句是展望未来,写早春而借盛春浓景点缀生色。这种看法未免失之皮相。因为诗题即为“城东早春”,表明诗所写的应是“早春”之景,而且诗的首句十分明确地告知读者,诗家最赏识的“清景”“在早春”。具体地说这“清景”就是那最早显示隆冬逝去、春的生机到来的“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早春独特景色,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告知读者那种春已盛极、百花似锦、人尽皆赏、人尽皆游的追逐闹景之举,却是诗家所不取的。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也许这首诗有意地流露了诗人一种独特的美的追求,表现了诗人非同凡俗的审美情趣。若以此映证人生世情,我们还会发现诗中所显示的追求清淡的高洁与趋炎附势的庸常恰恰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耐人寻味的生活理趣。后人都以为唐人诗歌主意兴,而宋人诗歌主思理,殊不知唐人中舍王之涣《登鹳雀楼》哲理诗之外,还有杨巨源这首《城东早春》也是一个“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严羽《沧浪诗话》)的极富哲理的例证。 辛文房《唐才子传》以为杨巨源“才雄学富,用意声律,细挹得无穷之源,缓有愈隽永之味。长篇刻琢,绝句清冷……”这首《城东早春》诗不仅可见其才学识见非同凡俗,而且清峻隽永的格调也体现得十分明显。确是一首融情趣、景趣、理趣于一炉的上好绝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