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隆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词)唐·李隆基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精通音律,擅长演奏各种乐器。唐南卓《羯鼓录》载:“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曲调,随音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乐器中尤喜玉笛、羯鼓,击鼓技艺高超。所作曲子皆不传,仅存曲目,有《霓裳羽衣曲》、《紫云回》、《龙池乐》、《光圣乐》、《得宝子》、《凌波仙》、《春光好》、《秋风高》等。“选坐部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 (《新唐书·礼乐志》);将原来按传来地域分类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改为“坐部伎”与“立部伎”;颁布了二百一十五首乐曲的曲名,立石刊于太常寺,将原为汉文音译的少数民族及外国的曲名改为具有内容的汉文曲名,如《捺利梵》改为《布阳春》, 《龟兹佛曲》改为《金华洞真》。所采取的措施促进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及盛唐音乐的发展。 ☚ 张文收 裴神符 ☛ 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睿宗第三子,自称“三郎”。曾封楚王,改临淄郡王。中宗景龙四年(710),率兵诛韦后,迎立睿宗,拜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进封平王。旋立为皇太子。先天元年(712),即位,在位四十五年,前期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后期奢淫腐化,奸臣当政,国事日非。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起。次年,玄宗仓皇奔蜀。太子即位于灵武,尊之为太上皇。后还京,悒郁而卒。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世称唐明皇。玄宗多才多艺,知音律,善书法,工诗能文。后人称他“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殷璠《河岳英灵集叙》)。王世贞云:“明皇藻艳不及文皇(唐太宗),而骨气胜之。”(《唐音癸签》卷五引)于盛唐诗歌之繁荣,有倡导之功。《全唐诗》卷三收其诗一卷,《全唐诗补编》另有辑补之作。事见《旧唐书》卷八、《新唐书》卷五六玄宗本纪。 ☚ 丁仙芝 王之涣 ☛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徙封临淄王。景龙四年,韦后毒杀唐中宗,他率兵诛韦后。睿宗即位,立为皇太子。先天元年即位。前期励精图治,史称“开元盛世”。后期奢侈腐化,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终于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尊他为太上皇。后还京,悒郁而死。《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全唐文》存其文二十二卷。 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睿宗李旦第三子,即位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海内殷富,史谓“开元盛世”,向与太宗贞观之治并称。天宝后宠信杨贵妃,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生安禄山之乱.避难奔蜀,太子李亨即位灵武,尊为上皇天帝。在位44年,庙号玄宗,谥曰明。能诗文,词多散佚,今存《尊前集》录〔好时光〕一首。 ☚ 崔液 李白 ☛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睿宗李旦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平王,立为皇太子。延和元年(712)继帝位,在位四十七年。《全唐诗》在其小传中说:“开元之际,励精政事,海内殷盛,旁求宏硕,讲道艺文,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晚年沉湎声色,朝政日衰,招致“安史之乱”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尊他为太上皇。回长安后抑郁而死,谥曰明。 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代诗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睿宗第三子,曾封临淄郡王。中宗死后,韦后乱政,基隆诛灭韦后,拥立睿宗。不久,睿宗禅位,登大宝为玄宗。即位之初,任姚崇、宋璟为相,革除弊政,政局得以安定,史称“开元之治”。晚年宠信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沉湎酒色,朝政日败,天宝十四载(755)发生“安史之乱”,次年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于临武,尊为太上皇。两京复,回长安,抑郁而死。谥曰明,故亦称唐明皇。李隆基精通音律,工八分书及章草,能诗,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其诗“骨气”胜于太宗。《全唐诗》录其诗1卷,其赋今存《喜雨赋》1篇。 ☚ 李商隐 李德裕 ☛ 李隆基【同义】总目录 李隆基快活三郎 李隆基685—762唐朝皇帝。即唐玄宗,唐明皇。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累迁卫尉少卿,潞州别驾。景云元年(710年),韦后弑中宗,临朝称制。乃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韦后及其党羽,拥其父睿宗即位。拜殿中监兼押左右万骑,进封平王。不久被立为皇太子。开元元年(713年),太平公主预谋政变,定于七月四日举兵。他即与岐王范、薛王业、郭元振及龙武将军王毛仲、宦官高力士定计诛之,尽斩太平公主之党羽。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书,赐死于家。开元年间(713—741年),唐王朝达到全盛时期。天宝以后,政治腐败,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专权。他重用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使其握有重兵大权。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听信监军宦官边令诚谗言,冤杀大将高仙芝、封常清,逼患重病的哥舒翰出潼关与安军作战。潼关失守,他带领杨贵妃兄弟姐妹出逃。马嵬之变后,他与太子分兵逃往四川。至德二年(757年)回到长安。后郁闷而死。 李隆基685~762唐代皇帝,即唐玄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知音律、戏剧,善医识病。开元十一年(723),主持编成《开元广济方》5卷,颁行天下以救疫病。 李隆基唐代皇帝,史称唐玄宗,生于685年,卒于762年。识医药,曾撰《开元广济方》5卷,于开元十一年(723)九月颁行于世。已佚。 李隆基参见《唐玄宗》条。 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唐玄宗,又称唐明皇。睿宗李旦之子。曾起兵政变,杀韦后,奉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即位后,以姚崇、宋璟为相,草除弊政,出现了“开元之治”。后任用李林甫、杨国忠,政治腐败。他自己荒淫奢侈。中央政权削弱,割据势力发展,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奔蜀后,太子李亨即位灵武,尊他为太上皇。至德二载(758)回长安,四年后去世。李隆基善音乐、诗文和书法。工*八分、*章草。尝书碑文观额,丰茂英特。注《孝经》并列序,又注《道德经》,均自书之。唐窦臮(ji)《述书赋》:“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传世书迹有*《鹡鸰颂》、*《杨珣碑》、《裴光庭碑》、*《石台孝经》、《泰山铭》等。《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计63首; 《全唐文》录存其文22卷,多为诏敕。两《唐书》有纪。 ☚ 韩择木 吕向 ☛ 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唐玄宗,又称唐明皇。睿宗李旦之子。曾起兵政变,杀韦后,奉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即位后,以姚崇、宋璟为相,草除弊政,出现了“开元之治”。后任用李林甫、杨国忠,政治腐败。他自己荒淫奢侈。中央政权削弱,割据势力发展,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奔蜀后,太子李亨即位灵武,尊他为太上皇。至德二载(758)回长安,四年后去世。李隆基善音乐、诗文和书法。工*八分、*章草。尝书碑文观额,丰茂英特。注《孝经》并列序,又注《道德经》,均自书之。唐窦臮(ji)《述书赋》:“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传世书迹有*《鹡鸰颂》、*《杨珣碑》、《裴光庭碑》、*《石台孝经》、《泰山铭》等。《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计63首; 《全唐文》录存其文22卷,多为诏敕。两《唐书》有纪。 ☚ 韩择木 吕向 ☛ 李隆基 093 李隆基685—762唐中兴皇帝,即唐玄宗,一称唐明皇。712—756年在位。景云元年(710)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中宗(李显)皇后韦氏,拥其父李旦为帝,称睿宗,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受禅即位,改元先天,次年又改元开元。在位前期,奋发有为,整顿武周后期以来的弊政,进行各方面改革,使经济继续得到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繁荣,史称“开元之治”。后期骄奢淫佚,爱好声色,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执政,官吏贪渎、政治腐败,使西北和北方各镇节度使掌握重兵,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次年,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肃宗)即位于灵武,被尊为太上皇。至德二载 (758) 回长安,后抑郁而死。 ☚ 陈子昂 陆贽 ☛ 李隆基 106 李隆基685—762唐代音乐家。皇族出身,公元712年即帝位,称玄宗。其人多才艺,擅音乐,能奏多种乐器,尤精于吹笛、击羯鼓,尊羯鼓为“八音之领袖” (见《羯鼓录》)。常即兴作曲,所作有歌舞大曲《还京乐》、《夜半乐》、《圣寿乐》,琵琶曲《凌波仙》,笛曲《紫云回》,羯鼓曲《春光好》、《秋风高》等。可惜皆不传。惟其得意之作法曲《霓裳羽衣曲》,尚有部分曲调辗转传至今天。他在位44年,增设梨园,扩充教坊,改多部乐为坐、立部伎,下令按音乐内容为外族外来乐曲更名。这些措施,对培养音乐人才、提高表演艺术水平、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进而发展唐代燕乐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 李延年 许永新 ☛ 李隆基即“唐玄宗”。 李隆基685~762唐朝皇帝。即唐玄宗。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累迁卫尉少卿,潞州别驾。景云元年(710年),韦后弑中宗,临朝称制。乃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韦后及其党羽,拥其父睿宗即位。拜殿中监兼押左右万骑,进封平王。不久被立为皇太子。开元元年(713年),太平公主预谋政变,他即与岐王范、薛王业、郭元振及龙武将军王毛仲、宦官高力士定计诛之,尽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开元年间(713~741年),唐王朝达到全盛时期。天宝以后,政治腐败,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专权。他重用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使其握有重兵大权。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听信监军宦官边令诚谗言,冤杀大将高仙芝、封常清,逼患重病的哥舒翰出潼关与安军作战。潼关失守,他带领杨贵妃兄弟姐妹出逃。马嵬之变后,他与太子分兵逃往四川。至德二年(757年)回到长安。后郁闷而死。 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唐朝皇帝, 庙号玄宗。唐睿宗第三子。在位期间(712—756)经济制度上有许多重要厘革。土地制度方面, 开元七年(719)、二十五年(737)再颁均田令。天宝十一年(752)颁《 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 在勋、荫田给授, 土地卖买等方面均有若干新的规定, 反映了均田期的瓦解过程。租税方面, 开征资课和盐铁之课。对外贸易方面, 设立市舶司。加速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工商业的发展。后期,沉缅于酒色, 奢侈腐化, 加剧了社会矛盾, 导致了“安史之乱”。尔后,唐王朝由盛转衰。 ☚ 薛大鼎 刘晏 ☛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一称唐明皇。唐代皇帝。公元712—756年在位。英武有才略。初封临淄王。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改年号先天。开元年间(713—741),用姚崇、宋璟为相,一度出现“开元之治”。后期即天宝年间 ( 742—766 ), 先后任用李林甫、杨国忠执政,终日沉湎于声色,奢侈荒淫,朝政日趋腐败。天宝十四年间, 致发生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逃往四川途中, 太子亨(肃宗)即位,他被尊为太上皇。至德二年末(公元758年初),回长安。后郁闷而死。 李隆基见唐玄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