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鲁藜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鲁藜1914—1999福建同安人 鲁藜
鲁藜
鲁藜 鲁藜1914—1999诗人。原名许图地。福建同安人。早年侨居越南。1932年回国,开始诗歌创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到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是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诗作多写战斗生活,抒发集体主义情感,诗意浓郁,富有哲理,格调清新。1942年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抗战胜利后,在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和北方大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主编《文艺学习》月刊。诗集有《醒来的时候》《锻炼》《星的歌》《时间的歌》《红旗手》等。有《鲁藜诗选》。 ☚ 于黑丁 张毕来 ☛ 鲁藜 鲁藜1914.12—原名许度地。曾用名许徒弟、许流痕、许怀榕。笔名有流云、鲁家、司马仑等。福建同安人。3岁随家侨居越南,做过小工和小贩,1932年初回国,入厦门集美乡村师范学习。并在《厦门日报》副刊发表散文《母亲》。不久失学,加入反帝大同盟、互济会等组织,后在参加纪念“五卅”活动时被捕。1934年夏天到上海,后在“上海工学团”宝山县分团任辅导员。这时创作了一些反映救亡活动的诗,在《读书生活》、《光明》等杂志上发表。1935年加入上海“教联”和“左联”。1937年被派往安徽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兼任《皖报》副刊编辑。因安庆失守经武汉到达延安。1938年秋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陕甘宁边区文协。其间在《七月》杂志发表成名组诗《延河散歌》,在大后方产生一定的影响。1939年秋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担任军区政治部民运干事、随军记者,写了大量反映根据地生活的诗作,如《青春曲》、《夜葬》和《红的雪花》等,收入1943年由桂林南天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醒来的时候》。1942年5月调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然后留在鲁艺文学系任教。抗战胜利后南下太行山根据地,在边区文联工作。其间作有短诗《泥土》,在读者中广为流传。1947年出版了叙事诗集《锻炼》,列入“七月文丛”。同年冬天参加冀鲁豫解放区土改。1948年土改结束后调石家庄筹备全国文协。1949年1月天津解放,出任文协主席,兼《文艺学习》主编。1951年初随中央赴朝慰问团到了朝鲜前线,写出一些报告文学和诗歌。建国初期共出版《时间的歌》(1952年)、 《星的歌》(1952年)、《红旗手》1954年)等诗集,还有两本散文小说集。1955年6月以后,因受到“胡风问题”株连下放市郊劳动,1979年12月获得平反。后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诗刊》编委等。并出版了《天青集》、《鹅毛集》和《鲁藜诗选》等诗集。 ☚ 舒塞 童晴岚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