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长吉歌诗汇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长吉歌诗汇解诗集注本。正集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撰,清王琦注。王琦(生卒年不详),字琢崖,号载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曾注《李太白全集》。《李长吉歌诗汇解》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李贺诗集在王琦之前有宋吴正子、刘辰翁、明徐渭、董懋策等多种注本。王琦有感于前人对李贺诗歌理解的片面和笺注的差讹,遂集所见诸家笺注,删去浮蔓而录其确切者,并以己意辨析其间,成此《汇解》。除正集四卷、外集一卷外,还有首卷,汇集各家评语,序跋、传论,另有补遗,从《乐府诗集》采录李贺逸诗二首。 王注对字词典故、名物制度的解释大都比较准确,征引也比较丰富。如卷一《追和柳恽》诗“酒杯箬叶露”一句,王注引《太平寰宇记》、顾野王《舆地志》、韦昭《吴录》、山谦之《吴兴记》、张协《七命》,把箬、箬溪、箬下酒注得很清楚。王注还经常对诗的创作主旨、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所论大多合情合理,有时还相当精辟。如卷四《平城下》一诗,旧注据诗中“平城”、“汉旗红”等语,以为是歌咏汉高祖被围平城故事,王注则从诗歌的整体构思着眼,指出:“此章以守边之将,不恤其士卒之寒,其下苦之,代作此辞以刺。”这样的分析,是有见地的。其他如对《李凭箜篌引》(卷一)、《金铜仙人辞汉歌》(卷二)等篇的分析,也有前人未发的精采之论。注中不够精审、附会穿凿之处间或有之,但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注本。 有乾隆二十五年(1760)宝笏楼刻本,《四部备要》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本,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李贺诗歌集注》本。 李长吉歌诗汇解诗文注。 唐李贺(790—816)撰。清王琦(约1723年前后在世) 汇解。正集四卷,外集一卷,补遗一卷。贺有《李长吉歌诗》已著录。王琦,字琢崖,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与齐召南、杭世骏友善,早鳏,杜门著述,有处士风。此集成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约近二十八万字。录诗歌二百四十二首。其中补遗一卷,录诗两首,系采自《乐府诗集》。卷首汇集姚文燮、方扶南诸家名集评语、序跋、传论。此集较为详博,于笺注典故、疏通字句方面颇有功力,亦注重诗旨艺术特点之分析。个别注释虽有差误,但仍不失为李贺诗注中最好之一种。有乾隆二十五年王琦宝笏楼刻本,辑入《四部备要》。一九七七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出版铅印本,名为《李贺诗歌集注》,收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李长吉歌诗汇解 李长吉歌诗汇解诗集注本。正集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撰,清王琦注。王琦(生卒年不详),字琢崖,号载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曾注《李太白全集》。《李长吉歌诗汇解》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 山中白云词疏证 玉溪生诗笺注 ☛ 李长吉歌诗汇解五卷。清王琦 (1719—1756) 汇解。王绮,字琢崖,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李贺诗风在中唐自成一家,故后世注者甚多。宋有吴正子,明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尧、姚佺,又有宋刘辰翁评本。但李贺诗镂心刿骨,意匠多在笔墨之外,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诠。诸家多钻研字句以求之,故失之愈远。王琦此注本兼采诸家之本,故曰汇解。首卷有王琦序及 《评注诸家姓氏爵里考》,杜牧序、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历代对李贺诗的题跋、纪事、诗评之类。据序称,杜牧评李贺诗,颇加赞许,然其称佳之处,后人解之,仅拾得 “牛鬼蛇神,虚幻荒诞”之意耳。且以此为端绪,烦辞巧说,相差远矣。故“余集所见诸家笺注,删去浮蔓而录其确切者,间以鄙意辨析其间。”“有竟不可解者多因字画讹舛,难可意揣,宁缺无凿,期于不失原诗本来面目,勿令后之观者,因笺注之不明反堕冥冥之雾中也。”故采掇各家之注,比较旧说,辨其曲折是非,在博观慎择的基础上,对李贺诗做出较公允、真切的笺注,是李贺诗诸注中较为详明的一种。初刻于乾隆二十五年 (1760),《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现被编入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