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猿骨
【概况】: 异名 猿、援(《纲目》),乌猿(《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 为猿科动物黑长臂猿的骨骼。 原动物 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Harlan) 历史 《纲目》中对猿有过记载:“猨善援引,故谓之猿,俗作猿。产川、广深山中。 似猴而大,其臂其长,……其色有青、白、玄、黄、绯数种。 其性静而仁慈,好食果食,其居多在林木,能越数丈,著地即泄泻死,……其行多群,其雄善啼,一鸣三声,凄切入人肝脾。”范氏《桂海志》云:、猿有三种:金丝者,黄色:玉面者,黑色及身面俱黑者。 ”根据以上记述的形态特点、颜色、生活习性,生态分布等可以断定古代的“猿”为现代分类学中猴科的金丝猴和猿科的黑长臂猿、白掌猿、白眉长臂猿。但《纲目》中只记载猿的肉、血及脂入药,而没有骨骼入药的记载。《中国药用动物志》记载骨骼有祛风健骨、活血的功效。 形态 猴形,体长约50cm。前肢比后肢长,直立时手指几乎可触地,手指掌比脚趾掌长,无颊囊,尾退化。成年雄体毛色全黑,雌体棕黄,仅头顶至后头留下一块黑斑。 幼小时,雌雄两性多数黑色,也有浅棕或灰棕色。到性成熟时雌性个体才逐渐退去黑色,变成棕黄色,雄性个体则终生黑色。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热带或热带性地区的原始森林中,群居,完全营树栖生活。叫声清晰嘹亮。 起初二三声,继则音调加强加长而至高吭尖厉,末尾是狂欢似的短促续鸣,周而复始,长达二三十分钟。 。【药性】: 功效 《中国药用动物志》:“滋补壮阳,祛风健骨,活血。” 主治 体虚,阳痿,风湿痹痛,神经衰弱,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每100kg白米酒配3副乌猿骨,浸泡3个月。每天1~2次,每次10~50ml,随酒量大小而定;或3~6g浸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