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耳

李耳

见“老子”条

☚ 克勤   李冶 ☛

李耳约前580—约前500

一名重耳,字伯阳,外字聃,世称老聃、老子。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东)人。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任周朝官吏,管理王室图书。相传孔子至周,曾向他问礼。晚年见周王室衰微,遂隐去,莫知所终。著有《老子》一书,凡八十一章,一名《道德经》。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抄件为《德道经》。
索引:李耳,重耳,伯阳,老聃、老子。

李耳2494虎。古南方方言。《方言》第八:「虎,江、淮、南楚之间谓之~。」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貓科 > 虎 > 李耳
李耳  lǐ’ěr

亦稱“李父”、“狸兒”。虎的别名。《太平御覽》卷九百八十一引漢·應劭《風俗通義》:“呼虎爲李耳。俗說本南郡中廬李氏公所化,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方言》第八:“虎,陳魏宋楚之間或謂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間謂之李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虎》:“李耳當作狸兒,蓋方言狸爲李,兒爲耳也。今南人猶呼虎爲猫,即此意也。”參見本類“虎”。

虎【同义】总目录


虎老饕李耳黄斑毛虫祖乌菟兽君山猫儿白额侯白额将军伯都班哥素威黄猛啸风子寅兽斑子斑寅将军
李耳

李耳

虎的别称。《太平御览》卷八九一引汉·应劭《风俗通》:“呼虎为李耳。俗说虎本南郡中庐李氏公所化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虎》:“李耳当作狸儿,盖方言狸为李,儿为耳也。”

☚ 老饕   伯都 ☛
老虎

老虎

虎(~狼;~兔;彤~;金~;饿~) 彪(炳彪) 斑子 斑奴黄斑 兽君 大虫(老大虫) 戾虫 于菟 于魆 于檡 寅兽 寅客 伯都 素威 李耳 山王 山虫 枢精 虫儿 伏猛 波罗 乌莬 李父 大灵 毛虫祖 啸风子扁担花 巴而思 山神爷 山猫儿白额侯 白额将军 斑寅将军
虎的美称:山君(封山君) 文虎 雕虎
小老虎:彪 虎子 兽子 幼虎 乳虎 孩虎 雏虎
大虎:斥虎
母虎:牸虎 雌虎
哺乳期的母虎:乳虎
白色的虎:甝 玉虎 白虎 素威 素毳
卧虎:伏虎
浅毛虎:虥猫
咆哮怒吼的虎:哮虎
奔跑的虎:腾虎 逸虎
窘急的虎:穷虎
凶猛的虎:猛虎 彪虎 猛武 狂貙 白额(白额虎)

☚ 其他兽   鹿、猴、鼠 ☛
李耳

120 李耳

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其法律思想以“道”的观念为基础与宗旨,以崇尚“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观念为核心,强调应“无为而治”,认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此,他要求统治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听任自然法则的支配。一方面在立法、定制时,“去甚、去奢、去泰”,实行清静无为,不要过分压榨人民;另一方面实行愚民政策,“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为此,就应“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以便使“民复孝慈”,“盗贼无有”。基于此种思想,他鄙薄一切“有为”的人定法,抨击儒家所提倡的“礼治”和法家所主张的“法治”,视“礼”为 “乱之首”,认为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些思想对后世具有两方面的影响,其一为庄周所继承,并发展为法律虚无主义思想,其二为黄老学派所继承,发展为无为而治,约法省刑的法律思想,并对汉唐之初的社会现实产生重要指导作用。

☚ 邓析   孔丘 ☛
李耳

李耳

道教至尊之神称太上老君。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字伯阳,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号老子; 又因耳有三漏,又号老聃。倡 “自然无为”、“长生久视”,颇多辨思。曾为东周守藏室之史,后见世乱,骑牛西行,弃官而去,过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遂出关不知所终。其学说为道家及道教所用,唐时高宗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北宋真宗时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今河南鹿邑有其纪念馆。

☚ 北五祖   庄周 ☛
李耳

李耳生卒年不详

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世称“老子”,实即“李子”,老、李一声之转。老子曾任周守藏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到晚年时,周朝衰落,归隐。他整理自己的思想,反思宇宙的本质,著书五千言,即今《老子》。《老子》的核心是“道”。“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为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哲学观点,老子因此成为“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散文,有极强的思想性,对现实的认识也非常深刻,批判和揭露丑恶社会毫不留情。深奥的哲理、辨证的思想、丰富的经验是其特色。《老子》散文的艺术性也颇高。语言精粹、文辞灵敏;意境深远,旨趣杳冥。正因为它是优美言辞和深邃哲理的结晶,对后世的影响才历久不衰。

☚ 墨翟   吴起 ☛

李耳

楚方言。指老虎。参看“李父”。

李耳

春秋末杰出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字伯阳,外字耼,也称老耼,号老子。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作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他回答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今见老子,其犹龙乎!”后见周代衰落,遂西出函关,隐去,不知所终。著有《道德经》。他用“道”来说明万物的演变,否定神造世界。“道”有“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的永恒性,认为一切事物生成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无是更基本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