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纳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纳1920—;女彝族,云南路南人。 李纳
李纳
李纳 李纳1920—女小说家。原名淑源。云南路南人。彝族。早年在云南昆华女中和女子师范读书。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救亡运动,后到云南大学附中任图书馆管理员。1940年到延安,先后在中国女子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3年起任延安中学教员、《东北日报》编辑、《东北画报》编辑,开始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1954年调中国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57年到安徽文联工作。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任中国作协理事。著有短篇小说集《煤》《明净的水》,新时期发表小说《涓涓流水》、长篇小说《刺绣者的花》等。另有电影文学剧本《江南一叶》(与菡子合作)。有《李纳小说选》。 ☚ 葛洛 丁景唐 ☛ 李纳769—792唐平卢(辽宁省朝阳市)人。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之子。少时为奉礼郎,正己常命其将兵备秋,署为淄、青二州刺史,行军司马,濮、徐、兖、沂、海留后。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已死,他秘丧不发,统领父众,仍复为乱。以兵会田悦于濮阳,遣大将卫俊将兵一千救田悦。为河东节度使马燧击败,杀伤殆尽。其从叔李洧以徐,大将李士真以德州,李长卿以棣州归唐。因怒洧背己,悉兵攻徐州,被唐宣武节度使刘洽败之于徐州城下。还军濮阳,刘洽进围之,破其外城,上表请归朝。中官宋凤朝欲诛破之以为己功,诏不许。于是还郓州,复与李希烈、朱滔、王武俊合谋皆反,自称齐王。兴元元年(784年),德宗下诏罪己,上表归朝。诏加检校工部尚书、平卢军节度、淄青等州观察使。无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陇西郡王。李希烈围陈州,遣兵与诸军合击,大破之,解陈州之围。贞元初,升郓州(今属山东)为大都督府,改授长史。死年三十四。赠太傅。 李纳769~792唐代将领。平卢(今辽宁朝阳)人。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之子。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陇西郡王。李希烈围陈州,遣兵与诸军合击,大破之,解陈州之围。贞元初,升郓州(今属山东)为大都督府,改授长史。死后赠太傅。 李纳759—792唐朝官员、地方割据者。高丽人。唐平卢淄青节度观察使李正已子。生于平卢(治今辽宁朝阳市)。年少即在父管区内为官,历检校仓部郎中,兼总父兵。署行军司马,兼曹州刺史、曹濮徐兖沂海留后,加御史大夫。建中二年(781)三月,父与田悦等据地作乱,八月父死,秘丧,统父众,复为乱。为唐宣武军节度刘洽破于徐州城下,濮阳被围,悔罪,还归浑州(治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三年十一月,复与李希烈、朱滔、王武俊、田悦等举兵,自称齐王,置百官。兴元元年(784),附唐,诏加检校工部尚书、平卢军节度、淄青等州观察使。历拜检校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司空(一作司徒)。贞元(785—805)初,郓州升为大都督府,授长史。年34岁卒于任。 李纳752—785唐臣。正己子。代宗时擢殿中丞。正己署纳为淄、青二州刺史,又为濮、徐、兖、沂留后。正己死后,秘不发丧,与兵会田悦于濮阳,复与李希烈、朱滔、王武俊连和,自称齐王。兴元初复归命,进同平章事,封陇西郡王。以破李希烈功加司空。贞元初,升郓州大都督府,攻授长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