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说此事之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王昌龄。

首句在写景的同时点明了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都隐喻着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感。次句“闻道”两字表示惊惜,“过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部。写迁谪之荒,道路之艰难。两句不着伤痛之语,而伤痛之意自见。后两句为抒情名句。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一片愁心寄予明月,伴随王昌龄走到遥远的他乡。细加分析,这两句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诉说,无人理解,只有将其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它;三是说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予友人。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的特点之一。


古代诗歌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

【注释】

1.左迁:贬官。龙标:今湖南黔阳县。

2.五溪:辰溪、西溪、巫溪、武溪、沅溪。在今湖南西部。

3.夜郎:古夜郎国,在今贵州桐梓县东。《新唐书·地理志》说,龙标于贞观八年分置夜郎、郎溪、思微三县,天授二年夜郎又分置渭溪,天宝元年夜郎更名峨山。则龙标一带唐代乃另有夜郎,且原为一地。诗中用夜郎之地,正取其可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今译

杨花

已然落尽,

空听得子规

声声悲啼,

传来你

贬官南下

已过五溪。

我把我的愁心

寄与明月,

它伴着你

直到天涯海角

夜郎以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注释与翻译 - 可可诗词网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解题: 在杨花落尽、 杜鹃声声的时节, 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 诗人十分担忧, 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 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课文注译

 

杨花落尽子规(2)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3)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4)西。

 

(1)选自 《李太白全集》。 龙标, 唐朝县名 (现在湖南黔阳)。 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 (2) 〔子规〕 即杜鹃鸟。 (3) 〔五溪〕 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 (4) 〔夜郎〕 古代少数民族国名, 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这里指唐代夜郎县, 在今湖南阮陵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和王昌龄,从开元末年起,就结为好友。天宝七年(748),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被“左迁”(古代尚右,左迁即贬官,降级)为龙标尉(龙标,即现在湖南省黔阳县,当时是人迹罕至,自然环境、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的地方。“不矜细行”,就是不大注意生活细节,不算什么大问题。其遭贬原因,从其友常建《鄂渚招王昌龄张偾》里“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的诗句,及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谤议沸腾、言行相背”的评语可知,完全是受了毁谤。受毁谤而被“左迁”到了十分艰苦遥远的地方,是很值得同情的。

李白这首诗,是他游历吴越时,听到王昌龄被贬消息后写下的极富关切同情之感的名篇。由于吴越距龙标甚远,所以题中特用一“遥”字点出。

诗的首句,以飘泊不定的杨花和子规悲切的啼鸣兴起、兼点下句“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时令。融情入景,很自然地把王昌龄生活不定以及自己当时的情绪都含了进去。第二句直叙昌龄被贬之事。其中龙标是昌龄的代指。五溪指湖南省西部之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是荒远之地的泛称,一个“过”字含着在荒远之地行程所历的艰难,不着情语,悲痛之意又在其中。

后两句直接抒情。虽然自己为好友被贬在荒远之地无限悲伤,但却无法表示。只有让空中明月和身边清风把“愁心”与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西”了。“直到”二字,尤显其急。夜郎,是原龙标辖下的古夜郎县,址在现在湖南沅陵县境内,不是位于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用夜郎,只取两地名之间的可联性,以显其地的边远闭塞。

月与风,都是无情之物,但在此诗里都成了有情之种。在前人,这已多有运用,不算创造。如谢庄有《月赋》,在“川路长兮不可越”时,他要和“美人”“隔千里兮共明月”;张若虚有《春江花月夜》,里面的思妇对音讯断绝的游子是“愿逐月华流照君”希望月光把思念之情带到亲人身边;曹植《七哀》里的“孤妾”在相思极切时,是“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李白的高明,则是兼采其意,把风、月融入同一作品,取得了语奇意新的效果。不仅表现了诗人“闻道龙标过五溪”的痛苦、关切之情的不可按捺与缠绵悱恻,同时也表明了其无法向昌龄且无法向他人申述的悲哀。由于明月与清风在无可奈何中成了知己,所以,诗中虽未言“愁”之深,但其有多深的意味却又溢满于纸上。

由于得知王昌龄被贬至龙标的消息后,诗人深切同情,无限哀愁与急切无奈之情在诗中成功表达,虽然没用一字叙述昔日两人的交往,但友谊真挚的程度也能被人全然了解,这大概也是它经得起品味的原因之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