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斯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乌斯曼 【生卒】:1923— 【介绍】: 塞内加尔小说家、电影编导。 生于济金朔尔一个沃洛夫族渔民家庭。只读了3年书。先后做过机车司机的助手、泥水匠等。 1942年应征入伍,1946年复员回达喀尔。 接著去法国马赛做码头工人,并从事工会工作。第一部自传体作品《黑人码头工》出版于1956年,以悲愤的笔调控诉种族歧视和压迫。 1957年,乌斯曼发表了第二部小说《祖国,我可爱的人民》。主人公乌玛尔·法伊计划建立一个合作农场,被殖民者杀害。 他的牺牲唤醒了人民的觉悟。1958年,乌斯曼作为塞内加尔代表出席了在塔什干举行的第一届亚非国家作家会议。 他在发言中指出,非洲新文学应该是民族的,积极的,人民大众的,有用的。会后,乌斯曼来华友好访问。 1960年,乌斯曼发表了代表作《神的儿女》,以1947年的达喀尔-尼日尔铁路大罢工事件为背景,反映非洲工人阶级的成长过程,场面壮阔,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在黑非洲社会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后,乌斯曼返回祖国,从事电影工作,创立“泛非电影工作者协会”。同时发表了短篇小说集《上沃尔特人》(1962)和长篇小说《热风》(1963),前者包括12个短篇,后者写1958年非洲人民就法属非洲的前途进行公民投票的历史事件。 乌斯曼不仅反对殖民主义,而且对非洲传统社会中迷信落后等方面也持尖锐的批评态度。 1965年发表的两个中篇《韦伊-西奥扎纳》和《汇票》在达喀尔举行的艺术节(1966)上获文学大奖,并分别由作者拍成影片。1973年,乌斯曼发表长篇小说《哈拉》(1974年拍成影片),对独立后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作了辛辣的讽刺。 1981年发表政治虚构小说《帝国最后一人》,揭露玩弄权术的政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