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德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德裕787—850

唐大臣。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其父李吉甫为宪宗元和初宰相。元和十四年(819年)任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拜翰林学士。长庆二年(822年)出任浙西观察使,颇有政绩。文宗即位,召为兵部侍郎。不出一月,为李宗闵排斥,出为郑滑节度使。大和四年(830年),授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大和七年,牛僧孺、李宗闵罢相,他代为中书侍郎、集贤大学士。次年,李宗闵再入为相,他又被出为兴元节度使,旋贬袁州长史。开成二年(837年)升淮南节度使。武宗即位,召入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会昌三年(843年),泽潞节度使刘从谏卒,侄刘稹自立,他力排众议,出兵讨平。同年太原兵变,逐节度使李石,都将杨弁自称留后,他又派兵平定。以功加太尉,封卫国公。宣宗嗣位,罢相,出为东都留守,旋贬潮州司马。大中二年(848年)再贬崖州司户,死于贬所。他是“牛李党争”李派的首领,主张大臣应用公卿子弟,力主削弱藩镇;又好著书作文,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李德裕/丹扆箴

☚ 暗室箴   李德裕 ☛

李德裕

李德裕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子。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职,唐武宗时居相位,力主削弱藩镇。反对李宗闵、牛僧孺集团,是牛李党争中李派首领。后遭牛派打击,贬崖州司户而死。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 李德裕   丹扆箴 ☛
李德裕

李德裕

公元787—849年。唐代赵郡人,字文饶。诗人,政治家。有 《会昌一品集》 传世。

☚ 鞑子   闲云野鹤 ☛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

字文绕。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晚唐牛李党争中李派首领。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职。武宗时拜太尉,封魏国公。宣宗即位后,牛党当政,一再贬谪,最后卒于崖州司户参军任所。为相期间,外定回鹘、内平泽潞,政绩颇著。能诗,贬谪期间所作《谪岭南道中作》、《登崖州城作》等诗凄婉动人,较为著名。有《李文绕文集》,又作《会昌一品集》。

☚ 卢仝   陈鸿 ☛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

初名缄,冠后更名德裕,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少随父吉甫游宦四方。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返京,不愿应科举考试,遂以荫补校书郎。父吉甫入相,避嫌外出为幕府从事,曾应张弘靖之辟,为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元和十四年,随弘靖入朝,除监察御史。次年,为翰林学士,与同在翰林的李绅、元稹交好,时称“三俊”。穆宗长庆(821—824)初,德裕颇受信用,禁中书诏,多由其属草,赐金紫,两年间,由屯田员外郎经考功郎中、翰林承旨、中书舍人直至御史中丞。长庆二年(822),由于李逢吉排挤,出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在浙八年,颇有惠政。文宗大和三年(829),奉诏入京。裴度欲荐以为相,李宗闵得宦官之助先秉政,遂出德裕为义成节度使。次年,宗闵引牛僧孺为相,以排挤裴度、元稹、德裕等为事,牛、李党争遂日趋激烈。大和四年,德裕转为西川节度使,在蜀时,注重边防,抵御南诏、吐蕃入侵,抑制浮屠,革除旧俗。大和六年,入为兵部尚书。次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执政期间,除弊俗,破朋党,禁抑两淮大贾,欲有所为,而次年即因党争被李宗闵排挤出为浙西观察使,贬为袁州刺史,改滁州刺史。开成元年(836),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后再任浙西观察使。开成五年,武宗继位,德裕入朝为相,秉政五年馀。武宗会昌(841—846)年间,德裕独揽大权,外御回鹘侵扰,内平藩镇割据,抑制佛教狂热,破除朋党积习,裁减冗员,整顿吏治,颇有成效。会昌六年(846),武宗去世,德裕罢相,人亡政息。牛党党人白敏中,令狐绹等执政,借“吴湘案”贬德裕为崖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德裕是政治家,不以文学名世,其存诗一百馀首,以写其游宦生活为主,诗中虽未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但各地风貌习俗屡现于笔端。李氏诗注重思想感情,反对雕章琢句、追求声律。其贬岭南途中所作诸诗如《盘陀岭驿楼》、《谪岭南道中作》、《到恶溪夜泊芦岛》、《岭外守岁》等,皆能就景寄怀,纯以情感人,风格抑郁凄婉。德裕还长于骈文,风格雄奇骏伟,王士禛以为与陆贽不相上下。李氏诗文皆收入《会昌一品集》,后人或改题为《李文饶文集》、《李卫公文集》。新、旧《唐书》有传。今人傅璇琮撰《李德裕年谱》,颇详尽,对两《唐书》错误之处多有驳正。

☚ 朱庆馀   许浑 ☛

李德裕787—849

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代文学家。与中唐诗人李绅、元稹并称“三俊”。以荫补校书郎,迁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后被牛党排挤,出为浙西观察使,仕途浮沉不定。武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太尉,封卫国公。当政六年,颇有政绩,名重于时。宣宗即位,牛党复又得势,德裕贬荆南节度使,再贬崖州司户参军而卒。著有《会昌一品集》(一名《李卫公文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索引:李德裕,文饶,卫公、卫国公;平泉庄、起草院、精思亭。

李德裕

李赞皇诗亦轶伦,虽不敌香山,亦权、武二相之亚也。(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二)

李德裕787—849

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牛僧孺、李宗闵执政时,因党争受打击。武宗时,拜太尉,封卫国公。当政六年,颇有政绩。宣宗大中初年,牛党执政,贬潮州司马,继又贬崖州(今广东琼山县南)司户参军。卒于任所。著有《李文饶文集》,又作《会昌一品集》。《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

唐代重要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少力学而鄙薄进士举,不屑与试。元和(806—820)时,以父荫补校书郎。穆宋时,擢翰林学士,进中书舍人,授御史中丞。李逢吉当路,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827—835)初拜兵部侍郎,为李宗闵妒,出为郑滑节度使,逾年徒剑南西川,后为兵部尚书、拜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宗闵罢,德裕代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后为牛党排斥,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复贬袁州长史。武宗立,召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册拜司空、进位司徒、拜太尉、封卫国公。宣宗时罢,徒东都留守,白敏中等力斥之,再贬潮州司马,更贬崖州司户参军事,卒于崖州。德裕少力于学,既冠,卓犖有大节,与李绅、元稹同署,时称“三俊”。两度为相,颇著政绩,身为李党之党魁,党同伐异,亦危害非浅。性孤峭,明辨有风采,奖善疾恶。初贬潮州,犹留心著述;及至大位,犹不去书。《新唐书·艺文志》录其《杂赋》2卷,《全唐文》载其赋32篇,有《瑞桔赋》、《蚍蜉赋》、《欹器赋》、《项王亭赋》、《大孤山赋》等名篇。他作赋以“辞不出于风雅,思不越于离骚”,“杼轴得之,淡而无味”为主,追求自然、古雅、平淡的文风,于宋代宋祁、范仲淹等有很大影响。著有《会昌一品集》20卷、《穷愁志》3卷、《杂赋》2卷,又有《姑臧集》5卷。

☚ 李隆基   吴淑 ☛

李德裕【同义】总目录


李德裕朱崖

李德裕787—849

唐大臣。字文饶,宪宗朝宰相李吉甫子。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精《汉书》、《左氏春秋》。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职。武宗时,位至宰相。力主削弱藩镇,佐武宗讨平擅自袭任泽潞节度使的刘镇。说服武家拒绝黠戛斯欲取唐安西、北庭之地的请求。在讨回纥、泽潞的攻战中,他改变监军制军、将帅不得专进退、号令不一、师出无功的败军之政,使监军不得干军要,诏书皆由宰司乃下。由是,号令明一,将乃有功。宣宗即位,被贬出朝为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后卒。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

唐朝大臣。字文饶,赵郡 (今河北赵县) 人。李吉甫之子。少时好学,成年后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以门荫补校书郎。累官至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李逢吉为相,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引僧儒为相,牛李结怨始深 敬宗时,以德裕为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文宗时,召拜兵部侍郎,裴度荐其有宰相才,李宗闵与宦官相结,出其为郑滑节度使。踰年,徙剑南、西川。后又起为浙西观察使。三入浙西,达十年之久。不久,迁淮南节度使。武宗立,召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执政六年中,致力于削弱藩镇,力主对檀自袭任泽潞节度使的刘稹用兵,收复昭义军,使泽、潞、邢、洺、滋五州复归唐有。击败回纥乌介部,大大削弱了回纥势力。他是牛李党争中李派首领。在他执政期间,牛僧儒、李宗闵皆被排挤出朝。宣宗继位,以牛党分子白敏中为宰相。在宣宗支持下,李党完全被排斥,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大中二年 (848),再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次年,卒于崖州,年66。十年后,唐懿宗时,追复李德裕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

☚ 牛僧孺   郭崇韬 ☛

李德裕787—849

唐朝牛李党争中李党首领。字文晓,士族出身,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曾任浙西观察使等职。武宗时为相,主张削弱藩镇,坚决征讨昭义镇的叛乱,又力主朝廷显官须为公卿子弟,尤恶进士。在朝中与牛党相倾轧。宣宗时遭牛党打击,贬死崖州(今海南琼山东南)。著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李德裕787~849

唐代官吏。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州)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精《汉书》、《左氏春秋》。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职。武宗时,位至宰相。力主削弱藩镇。在讨回纥、泽潞的攻战中,他改变监军制军、将帅不得专进退、号令不一、师出无功的败军之政,使监军不得干军要,诏书皆由宰司直下。由是,号令明一,将乃有功。宣宗即位,被贬出朝,为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

字文饶,赵郡(今河北晋宁西北)人。李德裕论文,以《文章论》为代表。他发展了曹丕的“文气”说,强调“气”要贯通,要“势壮”,要富于变化与节奏感。他说:“气不可以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词丽藻,……不得为金璞之宝”,“鼓气以势壮为美”。又以“丝竹繁奏,必有希声窈眇”,“川流迅激,必有洄(回旋而流)洑(伏流地下)逶迤”为喻,说明“气”的变化与节奏。所谓“气”是指文章气势,与韩愈的“气盛言宜”说一脉相承。李德裕还提倡“自然灵气”说,认为“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这接触了文学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特点,又是为了强调作品具有自然音律与本色美的可贵。李德裕的散文美学观点,对韩、柳有一定继承性,但他完全否定沈约声律说,又轻视“文”的修饰美,认为“如彼璞玉,磨砻成器”即可,若再“错以金翠”,就会“美质既雕,良宝斯弃”,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

☚ 皇甫湜   王禹偁 ☛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

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中唐以后“牛李党争”中李党首领。武宗时,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六年,政绩显赫。宣宗即位,牛党执政,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李德裕善为文章,留下不少诗文,《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会昌一品集》20卷,《姑臧集》15卷,《穷愁集》3卷,《杂赋》2卷。他在《文章论》中曾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认为文章当继承《诗》、《骚》传统,“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语言当注重自然气势,反对雕琢和囿于声律。他还著有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记唐玄宗遗事,多诡异之词,并非实录。

☚ 牛僧孺   舒元与 ☛

作诏称意

☚ 受知韩愈   作诏称意 ☛

李德裕787~849Li Deyu

man of letters of the Tang Dynasty,also called Li Wenrao. Works: Collected Works of Li Wenrao,etc.

李德裕787—849

唐代大臣。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子。出身名门大族,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同平章事等,为李宗闵排斥远贬。任宰相期间,排斥牛僧儒党人,为“牛李党争”中李派首领。主张大臣应用公卿子弟,力主削藩。佐武宗讨平擅自袭任泽潞节度使的刘稹。宣宗即位,遭牛党白敏中等打击,贬崖州 (今海南琼山) 司户,卒于贬所。有《次柳氏归闻》、《会昌一品集》。

李德裕787—849

唐大臣。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吉甫子。出身世家。少时好学。敬宗时,为浙江观察使、西川节度使。文宗时,裴度荐他为宰相,因被李宗闵、牛僧孺所恶,不得进。武宗时,由淮南节度使入朝为相,执政六年,力主削弱藩镇,曾佐武宗讨平擅自袭任泽潞节度使的刘稹。他是牛李党争中李派首领。宣宗即位,为牛派所构,贬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 不久死。著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李德裕787—849

饶。唐赵郡(河北赵县)人。李吉甫子,出身名门,少好学,精《汉书》及《左氏春秋》,善为文,薄视科举,以门荫入仕。历官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会昌间(822—826)为相,深得武宗信任。主张抑制不从朝命的蕃镇,曾佐武宗出兵讨平擅自袭任泽潞节度使的刘稹。提出整顿吏治,重用公卿子弟,反对进士浮华。“牛李党争”中李党首领,二十年来,和牛僧儒等互相排斥。会昌时当国用事,僧儒和李宗闵都贬至岭南。早在浙西观察使任上,就曾从维护国家收入出发,废除佛寺,禁止出卖度牒。故大力支持武宗灭佛。德裕明于吏治,敢于作为,颇有政绩,加官至太尉,封卫国公。宣宗时罢相为东都留守。牛党白敏中、崔铉等为相。德裕又被贬为湘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卒于贬所。著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氏旧闻》,今存。(参考图359)

李德裕

(唐·貞元三年——大中三年 787~849) 趙城 (今河北趙縣) 人。字文饒。吉甫子。以蔭補校書郎。敬宗 (李湛)時,官浙西觀察使,太和(827—835)拜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贊皇縣伯。武宗(李炎)時,經淮安節度使入相。當政六年,威權獨攬,人忌之,貶為崖州司户。性孤峭,明辯有風采,善為文章,精小學,工篆、隸、八分、草書。開成五年(840)嘗書 〈平泉草木記山居詩〉,刻石平泉,在洛陽伊闕南。又閻立本“太宗步輦圖”,德裕嘗篆題其上。《墨池編》 曰: “德裕祖述顔公 (真卿) 毅然有法。”李商隱云:“公重以多能,推於小學。王子敬之隸法遒媚,皇休明之草勢沉著,异時相逼,當代罕儔。”著有《李衞公文集》、《次柳舊聞》、《會昌一品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