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煎
【方源】: 《金匮》卷上。 【异名】: 大乌头煎(《金匮》卷上)、大乌头汤(《三因》卷七)。 【组成】: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 咀) 【用法】: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 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愈,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主治】: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 【临证举例】: ❶ 疝瘕 《金匮要略今释》引《建殊录》:一男子,年七十余。 自壮年患疝瘕,十日、五日必一发;壬午秋大发,腰脚挛急,阴卵偏大,欲入腹,绞痛不可忍,先生诊之,作大乌头煎饮之(原注每帖重八钱),斯须,瞑眩气绝,又顷之,心腹鸣动,吐出水数升。即复故,尔后不复发。 ❷ 腹痛 《新医药学杂志》(1978;12∶16):沈某,年50余岁,有多年宿恙,为阵发性腹痛。其症,腹痛频作,痛无定处,惟多在绕脐周围一带,喜温可按,痛甚以致汗大出。 舌质淡,苔薄腻而滑,脉沉弦。诊系寒气内结,阳气不运,寒则凝泣,热则流通。 寒者热之,是为正治。曾投理中汤,药力尚轻,若不胜病,非大乌头煎不可,故先小其量以消息之。 乌头用4.5克,以药房蜜煎不便,盖蜜煎者缓其毒也。 权以黑豆、甘草以代之。 二剂后,腹痛未作,汗亦未出,知药症相符,乌头加至9克。病者月余痊愈出院。 。【备考】: 本方方名,《千金》引作“二物乌头煎”;《外台》引作“二物大乌头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