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嗣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嗣业?—759

唐将领。字嗣业,京兆高陵(今陕西西安)人。身长七尺,壮勇绝伦。开元中,从安西都护来曜讨十姓苏禄,累功署昭武校尉。天宝初,应募至安西,频经战斗。时军中初用陌刀,其尤善。每战为队头,所向必陷。高仙芝讨勃律,署其与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时吐蕃聚众十万屯娑勒城,据山因水,凿断崖谷,编木为城,军不得进。仙芝令其不过午夜破敌,乃引步持长刀上山,于绝险处先登,吐蕃军遂大溃。投崖谷死者十之八。遂长驱至勃律城擒其王,平之。于是拂林、大食等七十二国皆朝贡于唐。由此拜右威卫将军。天宝十年(751年),从平石国及突骑施,以跳荡先锋加特进。敌惧其号为“神通大将”。天宝十二年(753年),加骠骑大将军。及安禄山反,肃宗在灵武,诏其赴行在。自安西统众万里,威令肃然,所过郡县,秋毫不犯。至凤翔,肃宗喜曰:“今日得卿,胜数万众”。遂与郭子仪、仆固怀恩等常为先锋将,每战,持大棒冲击,所向无敌。从广平王李豫收长安,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与禄山将李归仁军大战,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杀数十人。统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陷阵,所向披靡。会与回纥兵前后击归仁军,自日中至晚,斩首六万级,填沟壑而死者十之二三。敌东走,遂收复长安。及收东都,战功多,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卫尉卿,封虢国公,兼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乾元二年(759年),九节度使围邺,师老无功,独其被坚冲突,履锋冒刃,为诸军之冠。中流矢,卧于帐中。忽闻金鼓声,知与敌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而死。谥曰忠勇,赠武威郡王。

李嗣业?—759

唐朝名将,陕西人。天宝七年(748),随高仙芝西征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地区),因功升为右威卫将军。十年(751),怛逻战之役高仙芝战败,他奋力断后,救出高仙芝和部分战士,升为骠骑左金吾大将军。“安史之乱”时,又收复长安、洛阳。乾元二年(759),进攻河南安阳时,中箭而亡。

李嗣业?~758

唐代将领。京兆高陵(今属陕西)人。高仙芝讨勃律,为左翼陌刀将,战功居首,授右威卫将军。后又屡立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天宝十二年(753年),加骠骑大将军。安禄山反,受诏出凤翔,与郭子仪、仆固怀恩为犄角,常为先锋,战功甚伟。及平长安,收东都,加卫尉卿,封虢国公。

李嗣业

李嗣业?—公元759年

唐朝名将,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年轻时应募为安西都护府驻军,因作战勇敢,屡立功劳,升官为中郎将。天宝七载(公元748年),随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西征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地区北部),进逼天险娑勒城,他手执长刀,率领勇士,冒着礌石,登上山险,率先破城。此后又长驱而入,平定小勃律,因功升为右威卫将军。天宝十载(公元751年),高仙芝与大食国军队大战于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兵败后溃散,他又奋力断后,救出高仙芝和部分将士,被提拔为骠骑左金吾大将军。“安史之乱”发生后,他应唐肃宗的召请,率领安西、北庭两都护府精兵万余人入关平乱,被任为镇西、北庭支度行营节度使,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升为卫尉卿,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虢国公。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进攻相州(今河南安阳)时,中箭而死,追赠为武威郡王。

☚ 岑参   李元忠 ☛

李嗣业?—759

唐京兆高陵(今西安市)人。字嗣业,身长七尺,臂力过人。开元、天宝年间讨十姓苏禄及勃律。安禄山反叛后,诏与郭子仪等互为犄角,常为先锋,战功显赫,及平长安、收东都,加卫尉卿,封虢国公。与郭子仪等围攻相州,独嗣业披坚数奋,为诸军冠,中流矢卧帐中方愈,忽闻金鼓声,知与贼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而卒。赠武威郡王,谥忠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