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field trials of fungicide在农田中评价杀菌剂对作物病害药效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通过试验可明确防治对象范围、有效用量(或药剂稀释液浓度)、用药时间及方法、影响药效的因素以及杀菌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同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使试验数据含有较多的信息而又要节省试验用地和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度,可试用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或回归旋转设计。试验小区的面积大小和形状,以及保护区(行)的设置依试验目的、杀菌剂特性、病害传播方式、施药方法和器械不同而有相应的要求。主要应避免小区施药时不同处理间的边际影响,如药雾飘逸、药剂的气态效应和病原物的短距离扩散等。使用不同器械施药或收割测产时,适宜的小区面积为:手动式为10~100米2;拖拉机牵引为100~500米2或200~400米2;联合收割机为20~500米2;飞机为4喷幅宽,300米长。 人工接种或诱发病害 在气候不利于发病或试验地发病很轻时,往往要采用适宜的方法提高发病率和病情严重度以保证药效试验在比较均匀发病的条件下进行,得到正确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 种植感病品种,人工培养病原菌进行土壤接种、种子接种或植株不同器官接种。也可喷水或浇水以增加作物株冠层的湿度,选择有利于发病的播种期,加大播种量以增加植株密度或加施氮肥提高植株感病性等。 施药 根据药剂特性,如保护剂、治疗剂、内吸剂、非内吸剂等设计最早施药时间,发病前施药或发病后施药;根据病害特点,如一次侵染、多次侵染、潜育期长短等设计施药次数; 根据药剂和病害特点,设计施药方法,如土壤施药、种子处理、茎叶喷雾(粉)等。 病情调查 常用发病株(叶、秆、果)率代表普遍率,以易染病部位的病情指数代表发病程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 调查的时间和次数要根据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寄主不同生育期对病害的反应、药剂的特性、持效期和试验的目的来确定。如对上述前四项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而试验的目的只在于比较几种药剂的效果,可在施药前和施药后病情充分发展时各做一次调查。但如对上述情况不甚了解,或者须要进一步探索病害发生流行与药剂控制效果的关系,则要在施药后做多次调查,以便分析药效动态。 防治效果分析 杀菌剂的有效防治作用不仅表现在减轻病害方面,还应表现出使农作物有明显的保产、增产效果。通过对处理区同标准药剂处理区或不用药对照区的发病率或病情指数来计算压低病情的效果。按亨德森—蒂尔顿(Henderson-Tilton)公式计算: 做某种杀菌剂的梯度浓度试验,其各处理并不是随机的,试验目的是找出剂量—反应之间的关系,所以,试验结果常以剂量—病情的回归方程式表达。从中可以获得最适宜剂量、有效剂量的幅度和最大安全系数等多种信息。 药效动态调查的结果,先将病情y转换为1/1-y(一次性侵染的病害)或y/1-y(多次重复性侵染的病害),然后,以调查天数为x轴,病情In 1/1-y或In y/1-y为y轴,分别得到处理区和对照区(或标准药剂区)的病情随时间发展的回归式。从中可以分析药效持续期、适宜的喷药始期、次数、压低病情和推迟病害流行期等结果。 统一设计的同一年内多点试验、同一地点多年试验和多点、多年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裂区试验类同,须进行方差分析。(见药效试验统计分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