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本地二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本地二黄 本地二黄bendi’erhuɑnɡ传统戏曲乐调。清末由汉中、安康流入,故名。民国初年,咸阳、三原、泾阳有二黄班社。泾阳人陈兰亭在《略谈汉调二黄》中载:“清末民初,陕西大戏虽有梆子、二黄、眉户、徽调数种,只多以眉户是曲子,并非大戏,不甚重视,对徽调又不太懂,梆子嫌粗糙。一时多好听、好看二黄,其中商绅、军政要人喜爱尤甚。不仅有专业戏班、业余自乐班,就连一些女眷也能清唱和挂衣登台。”清末,泾阳富户安吴寡妇收养二黄艺人,亲自参与修改剧本。辛亥革命后,名震西安的鸣盛社曾在三原县城演出,当时贾仁辅和一些教师成立二黄会,亦很活跃。20世纪20年代,泾阳驻军田玉洁师长和士兵多系商洛籍人,常演二黄。本地二黄唱念并重,能文能武,程式多样,尤以武戏最为突出。剧目以三国戏为主,兼演其他古典戏。当时在泾阳有贾兴运戏班,驻县城老爷庙。后有二黄庆义班,在泾阳演出十年之久。各戏班主要演员有:须生连云贵,主演《徐策跑城》《放粮》等;杜和尚主演《三打王英》《山海关》等;山鸣岐主演《斩黄袍》《击鼓骂曹》等;张鸣顺主演《观春秋》《水淹七军》等;刘鸣祥主演《金刚庙》《火烧绵山》等;净角丁鸣山代表剧目《抱琵琶》《太师问朝》等;黄亮子有《取长沙》《马踏五营》等;吕坤山有《五台会兄》《姚梆子》等;旦角石鸣全,扮像清俊秀丽,代表剧目有《日月图》《杀狗劝妻》等;刘春华唱念并重,表演柔美多姿,代表剧目有《教子》《大登殿》等;丑角张庆宏,代表剧目有《过三关》《张松献川》等。三原有顺德社,演出十余年。尤其是山鸣岐的《审刺客》、李智和的《破洛阳》、华启民的《金钱豹》、张佩文的《收姜维》最为时人所称道。其角色有末、净、生、旦、丑,以唱做为主,尤重唱功。乐队分文武场,文场由弦乐器吹奏乐器组成,有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大件,以伴唱为主。武场以板、鼓、管、本响打击乐器组成。唱腔有二黄、支二黄、西皮三种调式。板式有慢三眼、原板、摇板、散板、飞嘹子、小导板、快板、滚板等程式。腔类有回龙四柱、流里表、板头、麻鞋底、硬三眼、十八板等。西皮板式有导板、二六、三流、摇板、快板、滚板等。其道白语言,以韵白和陕白为主,还流行按剧中人物之籍贯方言道白的艺术形式。20世纪40年代,戏曲班社停止活动,二黄剧种亦销声匿迹。 ☚ 节令饮食 石子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