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牍画飞虎图
新莽时期。木牍墨绘。纵9厘米,横6.6厘米。1974年甘肃居延地区甲渠候官(破城子)遗址出土。木牍曾被制成梳子,另一面有隶书文字。图中绘一伫立的飞虎,它长颈细腰,体态健壮。高昂着头,瞪圆双眼,两耳向后耸着,颌下须毛分张,双翼飞扬,前腿挺直,后腿微曲,长尾上卷,正在迎风长啸,威风凛禀。在其略向后倾的姿式中蕴含着突发的力量。虎尾虽然只用一条曲线表示,却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并给人以实在的质感。飞虎造型生动,以墨笔白描而成,笔法娴熟,线条细劲流畅,有飞动感。回转、波折、顿挫等技法的运用都很出色。

1974年出土于甘肃居延地区甲渠候官(俗称破城子)遗址。牍纵长9厘米,横长6.6厘米,时代在新莽至东汉建武初期。原系一宽木牍,后刻成梳形,正面尚遗隶书数字,背面墨笔白描一虎。虎形奇特,举首睁目,临风伫立。颌下须毛怒张,鬣部扬起双翼,后腿微踞,长尾蜷曲后迤,似有跃起飞腾之势。用笔细劲,飘忽飞动,似连似断,但又回转有致,波折分明,技巧已相当成熟。此图内容似属某种神话题材,带翼之虎,可能与后世带翼的辟邪、虎等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