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读音z·ong(-),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祖切,平,东韵。 ❶棕榈。 ❷棕毛。 上一条: 綜 下一条: 椶 棕〔zong〕bib giad saob. 棕毛 〔zong mao〕bib saob。 棕皮 〔zong pi〕giad saob. 棕绳 〔zong sheng〕hleat saob, 棕树 〔zong shu〕ndut gjadsaob. 棕椶{}四5898见「棕巴」、「棕包」、「棕床」、「棕杯」、「棕披」、「棕齿」、「棕采」、「棕单」、「棕荐」、「棕垫」、「棕袄」、「棕屐」、「棕棒」、「棕筅」、「棕蓑」、「棕穗」、「棕子床」、「棕毛㞘」、「棕巴子」、「棕包树」、「棕批笕」、「棕拍子」、「棕披叶」、「棕披树」、「棕股叶」、「棕屉子」、「棕索床」、「棕桶子」、「棕蓑索」、「棕蓑翼」、「棕榈树」、「棕榈焙」、「棕床板儿」   棕〈隐〉旧时五金业指数目一。参“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 棕*椶zōng❶棕榈。 ❷棕毛 △ ~绳|~床。 棕椶❶棕榈,常绿乔木,叶子大,有长叶柄,可制扇。木材可制器具:~树。 ❷棕毛,棕榈树叶鞘上的毛,可制绳、刷。 ❸像棕毛一样的颜色:~色︱~壤。 棕zōng❶ 棕榈树的省称。 ❷ 棕毛:棕床│棕绳│棕刷。 ❸ 像棕毛的颜色,即褐色:红棕│棕绿色。 棕zong棕床 棕榈 棕毛 棕棚 棕色 棕绳 棕树 棕刷 棕熊棕油 油棕 棕zōng棕椶zōng棕榈。《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常之山,上多~楠。” 棕*△椶zōngD7D8 ❶树名。棕树,即棕榈树。常绿乔木,树干直立,不分枝,外面包有一层叶鞘形成的棕衣。叶大,扇形,集生于顶端。花黄色,核果近球形。木材可制器具。 ❷指棕毛。棕榈树叶鞘的纤维。红褐色,可以制造绳索、毛刷、地毡、床垫、蓑笠等。 ❸棕色,像棕毛一样的颜色。 褐色 褐色棕(棕色) 像骆驼毛那样的浅棕色:驼色 深褐色:烟色 类似古铜色的深褐色:古铜色 褐里带红的颜色:赭(赭红;赭赤) 浅赭色:檀晕 紫花 深赭色:酱色 雄赭 褐里带紫的颜色:黄褐 赭褐 栗色 栗壳色 褐里带蓝的颜色:蓝褐色 褐里带有斑点的颜色:麻褐色
另见:皮肤 ☚ 灰色 紫色 ☛ 棕椶zōng指棕榈树或棕毛。 棕(椶)zōnɡ ❶ {植} (棕榈树) palm ❷ (棕毛) palm fibre; coir ◆棕绷 wooden bed frame strung with crisscross coir ropes; 棕编 palm fibre weaving; 棕红色 brownish red; 棕榈 palm; hemp palm; windmill palm; chamaerops excelsa; 棕榈酸 {化} palmitic acid; palmitinic acid; hexadecylic acid; palmic acid; 棕榈油 palm oil; palm butter; 棕毛 palm fibre; 棕壤 brown forest soil; braunerde; [俄] burozem; {农} brown earth; brun ̄ isolic soil; 棕色 brown; 棕绳 coir rope; 棕树 palm; 棕熊 {动} brown bear; 棕叶 palm leaf 棕 金文;《説文》所無zōng[木(意符) +宗(聲符)→棕(棕櫚:常绿喬木,莖直立不分枝,葉大,木材可制器具; 〈棕毛〉:棕櫚葉鞘的纖維,簡稱“棕”〈棕繩、棕綳、棕帚、棕編〉;哺乳動物,體大〈棕熊〉。)] 馬成廣《中國的土特产·棕》:“棕絲俗稱棕毛,乃由棕片中抽出之纖維。” 棕椶zōng(12画)
  【提示】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捺改点。右下的示,起笔是横,不是点; 第四笔宋体是撇,楷体是点。 *棕〔椶〕zōng12画 木部 (1) 【棕榈】(—lǘ)常绿乔木,茎圆柱形,不分枝,叶子呈掌状分裂,花黄色,果实长圆形。木材可做器具,叶子可做扇子,棕毛可做蓑衣、绳子、刷子等。 (2) 棕毛,棕榈树叶鞘的纤维: ~绳|~刷|~毯。 (3) 像棕毛一样的颜色: ~色。 棕椶zōng春秋石鼓文以来的形声字。从木,艐[zōng,古国名)声。小篆以来省舟旁作椶。从木,㚇[zōng,从夂(suī,走路状),兇声。指鹊类飞时敛足]声。约宋代作棕,换声旁。较易学用。现作规范字。见《异体字表》。树林名。指棕榈树或棕毛。棕榈是常绿乔木,叶鞘上的毛叫棕毛,可以打绳、制刷子等,叶子可以做扇子,木材可以制器物。 棕椶★异◎异★常◎常
zōnɡ椶,形声,从木, (zōnɡ)声,本义为棕榈,一种常绿乔木,引申为棕毛(棕榈树叶鞘的纤维)。后作“棕”,音符改为宗。《异体字表》以“椶”为异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