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舌
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而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舌为心之苗,是脾之外候,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脉、经筋等而上荣于舌,发挥营养作用并维持舌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舌质舌苔的异常变化就可以反映出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望舌分为望舌质和望舌苔两个内容。望舌质正常人的舌质呈淡红色,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无异常形态。舌质颜色的异常变化主要有4种
❶淡白舌,指舌色较正常人的舌色浅淡,甚至全无血色,是虚证、寒证和气血两亏的表现;
❷红舌,指舌色较正常舌色深,甚至呈鲜红色,是热证的表现;
❸绛舌,较红舌更深的舌色,若见于外感病,则表明温热病邪热已入营血,若见于内伤病,则是阴虚有热或内有瘀血的反映;
❹紫舌,舌质色紫,是热盛津伤,气血壅滞,或是寒滞血瘀的表现。舌形的变化有以下4种:
❶舌质纹理粗糙,坚敛苍老的,称为苍老舌,是实证、热证的反映;
❷舌体胖大,纹理细腻的称为胖嫩舌,是虚证,寒证,湿证的反映;
❸舌体胖大而肿的,称为肿胀舌,是热证和中毒证的反映;
❹舌体瘦小,干瘪而薄的,称为瘦薄舌,是心脾两虚,气血两亏,或热盛伤阴,津液大亏的反映。舌态的变化有以下3种:
❶舌体软弱,伸缩无力,转动不灵活的,称为痿软舌,反映气血两虚,阴液不足;
❷舌体强硬,屈伸不便,转动不灵活,或不能转动的,称为强硬舌,见于外感病,是热入心包的表现;见于内伤病,是肝风挟痰,阻于廉泉络道的表现;
❸舌体偏于一侧的,称为歪斜舌,是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的反映。
望舌苔舌苔是生于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观察舌苔的变化,可辨别病邪的性质、深浅和脾胃等脏腑的功能是否正常,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望舌苔包括观察苔色和苔质的变化。苔色的变化主要有4种:
❶白苔;
❷黄苔;
❸灰苔;
❹黑苔。苔质的变化有以下数种:
❶腻苔;
❷剥苔;
❸薄苔;
❹厚苔;
❺腐苔;
❻舌苔水滑或舌苔干燥等(参见白苔、黄苔、灰苔、黑苔、腻苔、剥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