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望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望神

即用视觉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外在表现和精神状态的诊断方法。参见望诊条。

望神

望诊内容之一。即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反应等,以判断机体精气的盛衰和疾病的预后。如精神爽朗,目光明亮,神思不乱,言语清晰,面色润泽等,称为“得神”;精神萎靡,目睛晦暗,神思昏乱,言语不清,面色无华等,称为“失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

望神

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望神包括了观察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两方面。望神的主要内容是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面部表情,反应能力,重点在于观察目光、表情和动态的变化。望神应注意区分得神、失神和假神。得神得神的表现是神态清楚,语言清晰,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动态灵活,肌肉不削,呼吸平稳等。得神是精气充足,正气未伤的表现,一般多属轻病,或即使病情较重,预后也良好。失神失神的表现是目暗睛迷,言语无伦,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则神志昏迷,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突然昏倒,目闭口开,二便失禁,呼吸异常,身体消瘦等。失神是精气已衰,脏腑功能衰退,正气已虚的表现,一般多属重病,预后多不良。假神假神是久病重病的人,突然出现精神转佳,目光明亮,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红如妆等“好转”的假象,是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的表现。表示病情恶化,生命危在旦夕,古人把这种现象比喻为“残灯复明”,“回光反照”。

☚ 审苗窍   望色 ☛

望神wàngshén

用视觉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外在表现和精神状态的诊断方法。参见望诊条。

望神

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它通过目光神态、面容表情、体态动静、言语气息和整体的色泽、形象以及生命机能的各种信息表现出来。因此,望神的含义是广泛的,它不但贯穿于望诊的全过程,实质上也渗透于四诊的每一环节。这里着重指出神与形的关系以及得神、失神的表现。
形与神俱
指形体与神的关系。神以先后天的精气及脏腑气血的活动为基础。《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又:“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所以,神是综合形体的气血津液与活动功能表露于外的生命征象,有形才有神。无论在生理或病理的状态,均表现为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这样一致和谐的关系。若失却形神的统一,如形体貌似强盛而实则神衰,即可提示内伤病变的潜伏; 或久病形弱,骤见精神躁动不休,不知困顿,亦可预示病变反常的的逆转。
得神与失神
各种致病因素,凡导致阴精与阳气的亏虚,最终必损及神。故《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移精变气论》更指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根据《内经》的精神,张景岳从临床实践体验中对得神与失神曾加以概括。他在《景岳全书·神气存亡》说:“善乎神之为义,此死生之本,不可不察也。”又说:“诊病以形言之: 则目光精彩,言语清亮,神思不乱,肌肉不削,气息和平,大小便如常。若此者,虽其脉有可疑,尚无足虑,以其形之神在也。若两手寻衣摸床、或无邪而言语失伦,或无病而虚空见鬼,或病胀满而补泻皆不可施,或病寒热而温凉皆不可用。或忽然暴病,即沉迷烦躁,昏不知人。或一时卒倒,即眼闭口开,手撒遗尿。若此者,虽其脉无凶候,必死无疑,以其形之神去也。”可见,得神与失神,是判断正气的盛衰、疾病的轻重和预后吉凶的重要内容,是对患者临床表现的一种基本的综合印象。得神者,虽有疾病,较易治疗,预后亦良好;失神者,提示着生命机能的严重障碍,或五脏精气的衰败,故预后不良。由此说明,观察神气的存亡并非局限于是否有精神、神经症状而言。

☚ 望诊   望色 ☛
000095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