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1】
⑴西岳:即华山。崚嶒(líng céng):高耸突兀。竦(sǒng)处:高崇之处。
⑵罗立:分布。
⑶九节杖:《列仙传》载,王烈授赤城老人九节苍藤竹杖,拄此杖而行,马不能迫。
⑷洗头盆:《集仙录》载,明星玉女居华山祠,祠前有五个石臼,称王女洗头盆,盆中水色澄碧;不溢不耗。
⑸车箱:华阴县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
⑹箭栝(guā):箭的末端,发射时搭在弓弦上的缺口处,此处代指箭杆。用以形容峡谷的窄直。一门:华山上有南天门,“一门”应指此。
⑺白帝:古代专说少昊为白帝,白帝是主管西方的天帝。道家认为华山属白帝管辖。真源:成仙之道。
【注释2】
①崚嶒:山势高峻貌。②《嘉庆重修一统志·同州府》载:华山四周山峰有瓮肚峰、白云峰、公主峰、玉柱、玉秀、朝来、虎头、仰天、朝天、三盘、松桧、白石诸峰,环立东峰、西峰、南峰左右,似儿孙之簇拥。③九节杖:据说为仙人所用的神奇拄杖。《列仙传》有王烈故事,谓王烈曾授赤老人九节苍藤竹杖,行地,马不能追。其他九节杖故事颇多。④玉女洗头盆:在中峰。《集仙录》谓有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飞升。华山有明星玉女祠,祠前有五石臼,号曰玉女洗头盆,其中水色碧绿澄澈,大雨不溢,久旱不损。⑤车箱:指华山车箱谷,又称车箱峡,在二仙桥西,形如竖立的车箱,游人行其中,路险而曲折。⑥此句当写华山千尺?。千尺?亦名“百丈崖”、“箭栝”。在青柯坪东约1.5公里“回心石”附近,其四面陡削如壁立,中间一罅如槽,是唯一上山通道。前人凿石为磴,来往游客经过这里必须攀援而上。又华山有箭栝峰,箭栝峰旁有通天门。⑦白帝:古以西方之神为白帝,华山为“西岳”,唐玄宗曾封华山神为白帝,建有白帝宫。
清·黄生《杜诗说》:“玉女洗头盆”,五字本俗,先用“仙人九节杖”引起,能化俗为妍,而句法更觉森挺。
明·钟惺《唐诗归》:真雄,真浑、真朴,不得不说他好!无一句不是望岳。似歌行(“安得”二句)。不必至其处,自知力写景真话(“车箱”二句)。厚力(末句)。
清·黄周星《唐诗快》:自是奇句(“诸峰”句)。同一望岳也,“齐鲁青未子”,何其雄浑;“诸峰罗列似儿孙”,何其奇峭!此老方寸间,固隐然有五岳。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乾元戊戍,公为房琯事,出为华州司功。作是诗,应在是时。薄宦不得遂意,托于遐举,其殆有去志乎?明年去官入蜀。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无一句移得岱宗、嵩、衡。“无归路”、“有一门”,一重一掩,或暗或明,方足处下窥高真景。上承“到”字,下起“寻”字,亦非常生动(“车箱”二句)。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望岳》此拗格第一。“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笔势自上压下。“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自下腾上,才敌得住;不对,所以有力,若移五、六在此,便软。此是格拗,不是句拗,唐人多有之。望岱、华、衡,笔势皆与之配,此是他气魄大,非才华学力所能到。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遂无一字忧人,苍老浑劲,行神如空,行气如虹,昔元好问记秦现《春雨》诗曰:“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诗人不识大家气象,争柔斗葩,气萎体瘵,诵此宁不变色。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从贬斥失意,写“望岳”之神,兼有两意:一以华顶比帝居,见远不可到;一以华顶作仙府,将邈焉相从。盖寄慨而兼托隐之词也。笔力朴老。
清·杨伦《杜诗镜铨》:奇(“诸峰”句)。语语是望岳,笔力苍老浑劲,此种气候极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