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宝盖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宝盖草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莲台夏枯、毛叶夏枯、灯笼草(《滇南本草》),接骨草(云南、西藏),赞木噶(藏语),小铜钱七(广西)。 基源 为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宝盖草的全草。 原植物 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 L.[Pollichia amplexiculis Willd.:Galeobdolon amplexicaule Mo-ench.;Lamiopsis amplexicaulis(L.)Opiz],又名连钱草(广西),益母草(河北),珍珠连(江西)。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宝盖草,生江西南昌阴湿地,一名珍珠莲,春初即生。方茎色紫,叶如婆婆纳叶微大,对生抱茎,圆齿深纹,逐层生长,就叶中团团开小粉紫花”,与所附之图均应为本种。 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高10~30cm,基部多分枝,常为深蓝色,中空。 茎下部叶具长柄,与叶柄等长,上部叶无柄,叶片圆形或肾形,长1~2cm,宽0.7~1.5cm,先端圆,基部截形或截状阔楔形,半抱茎,边缘具深圆齿,两面疏生小糙伏毛。轮伞花序6~10花,其中常有闭花受精的花;花萼管状钟形,长4~5mm,宽1.7~2mm,外被直伸长柔毛,内面除萼上被白色直伸长柔毛外,其余无毛,萼齿5,披针状锥形,具缘毛;花冠紫红或粉红色,长1.7cm,冠筒细长,筒口宽约3mm,冠檐2唇形,上唇长圆形,下唇稍长,3裂,中裂片倒心形;雄蕊花药被长硬毛;花盘杯状,具圆齿。 小坚果倒卵圆形,具3棱,顶端截状,基部收缩,长约2mm,宽约1mm,淡灰黄色,表面有白色大疣状突起。 花期3~5月,果期7~8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487页.图版9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可高达4000m路旁、林缘、沼泽草地及宅旁等地。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 欧洲、亚洲均有广泛分布。。【药性】: 性味 辛、苦,温。 ❶ 《滇南本草》:“苦,温。” 功效 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 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瘰疬。 ❶ 《滇南本草》:“治筋骨痰火疼痛,手足麻木不仁。祛周身游走之风,散瘰疬手足痰核。 治跌打损伤,接骨。止脑漏鼻渊。包痰火红肿疼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接骨草散(《太平圣惠方》)治从高坠损,骨折筋伤:接骨草60g,紫葛根30g(锉),石斛30g(去根锉),巴戟30g,丁香30g,续断30g,阿魏30g(面裹,煨面熟为度)。 上药,捣粗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6g。 若日久疼痛,加葱、姜再包。” ” 单方应用 ❶ 《福建药物志》:“治瘰疬,跌打损伤:宝盖草捣烂敷患处。” 食疗 苏医《中草药手册》:“治淋巴结结核:宝盖草嫩苗30g,鸡蛋2只,同炒食。或宝盖草60~90g,鸡蛋2~3只,同煮,蛋熟后去壳。继续煮半小时,食蛋饮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